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四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辛亥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

○吏部言 福王讲读官宜于两京助教等官及进士内选用诏讲读官资俸深者准酌量升转著为令

○癸丑各差御史余懋衡等请给勘合 上遣文书官口传问明逆贼方许出差谓妖书事未竟也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伏思逆贼一事 上屡发严旨中外臣工震恐悚息竭力尽心而真情未得智者谓奸人必已远逃前有旨着各省直通行广捕并无踪迹亦可见各差之久缺而法令之不行矣臣等伏思与其聚都臣于阙下而竟日无为不如分道四出或得一效敢拟一旨上进逆贼尚未问明各御史本不宜准差但今天下法纪久废专务容奸纵恶衅孽不少着各振扬风裁以图报称不许仍前怠恣废事勘合准给与仍勒限前去拟上不报

○甲寅兵部题覆大同巡抚张悌奏称狡虏受我豢养三十余年一旦拥众要挟虽幸完贡而去然戎心叵测未可便谓安宁而约法渐靡亦当亟行振刷狃款非计内治宜图村堡不可不修路兵不可不练火器不可不精烽堠不可不谨战将如云中副参游守必求知兵谙战谋勇先登选锋如顷大虏临边调用八千名剿杀今既事平仍当优恤他日亦须挑胆勇绝伦者取辨呼吸之间又若得胜市口及云镇款虏要地兵仅二千单弱可虑应移云丘城许家庄军六百名于该堡防御至于夷使入贡原有定数迩来各口曲狥出入无禁窥我虚实自后抚赏旧额口食微需固弗得重拂其欲以致狡夷藉口生心然非应进之事旧放之数各口即时阻回不许填单伴送庶几恩威交济制御得策诏依议行

○乙卯户部尚书赵世卿言河工用乏宜动支徐州分司库贮商税并漕米变价银四万四千三百三十八两协济从之

○丙辰世卿又题买辨银两往年或于太仓库内那借或于金花额内割充此皆移前塞后之穷计非有点铁化石之神输也且各处止欠金花而该库并催买办今日金花未完尚属地方之责嗣后金花悉充买办各处之额角□羊已完季进之正数愈缺 皇上诘责拖欠员役臣将推诿何官以塞责也先胄奉有明谕自然停止臣惟日夜仰天呼号引领待命 上曰季银原有定额以拖欠多故着查参今如卿言各官又多可原姑不深究令行文催督立限角□羊完毋得故慢姑息其已未角□羊各年分数开写来买办银两令仍前处进稍有积剩自然停止决不虚爽见角□羊至者令内库查收

○兵部题照海西建州二夷每以岁贡为名熟窥中国情毙而又有积猾伴送交通拨置分外需索臣部议照朵颜三卫事例或令在边听给供赏或十人止令一人进京而该镇督抚咨称各夷藉口旧规殊不知验放贡夷原有钦限岂容横肆扰害违者应以夷法重处仍行革赏官舍伴送须选殷实不得拨置生事更于全辽选择才干空闲将官四五员每员拟给守法军伴数名轮流押送三年之内有功者荐用违犯者永革仍谕贡夷遵照旧规如有故违即行奏请停赏永不许复奉旨俱依拟着实行

○丁巳福建漳泉等处地震有声

○户部尚书赵世卿题称蒙谕补造 中宫册宝冠服臣等事 皇上如父事 中宫如母苟可承欢敢不将顺但频年以来典礼相仍那边饷开老库计无所之矣臣闻宫中府中事属一体外库内库各有司存 祖宗以来以军国之计责司农不闻以买办为职以珍宝之物储内库正以待不时之需历年滇南东粤贡金采珠尚积之无用买办二十万之岁增典礼二百余万之进入或亦用之有余前项册宝冠服臣窃谓取诣内库便如以臣等为推调违误乞先将臣等罢斥 上以频年典礼相仍各宫年例节令进赐及各衙门关支钱粮概非得已令遵旨照数办进

○戊午大学士沈一贯等题请散馆拟授科道王元翰等八名蚤赐允发留中

○庚申佘历代帝王遣官恭代

○辛酉兵部署部事刑部尚书萧大亨题覆蓟辽总督蹇达奏称蓟昌延袤二千里而遥京师距塞外二百里而近是必设险以守然后帘远堂高故该镇要以修守为先而修守又以边工为急乞将原派三十二三两年工程之内冲边者照旧兴修腹内者概行停止至于应用工价犒赏银两险峻去处酌量矮薄与夫责成协守督同修筑按关诸臣每年阅工举劾春秋两防领班将领过期分别参处等项著为成例得旨依拟行

○甲子叙录松山斩虏收降有功官员李汶贾待问等赏银有差○乾清宫成 上命工部各官效劳叙赏查照嘉靖元年旧例以闻

○云南巡抚陈用宾题阿瓦与猛乃聚兵相攻事在夷狄利在中国猛乃约暹罗以敌阿瓦也为天朝也顺也阿瓦挟木邦以攻猛乃也为复缅也逆也倘以 祖宗之灵 陛下之福瓦酋歼于猛乃之于则幸矣万一猛乃败绩瓦酋收拾缅党蚕食内地此时不先事预防及至缅骑长驱如思任发故事可不寒心臣等业便宜选智略之士繇便道往猛乃及暹罗浡泥诸国订之并力灭缅之日不靳裂地而封再谕木邦不许助逆倘瓦酋先得猛乃即饮马于金沙之江我兵岂可不行迎击然在腾冲兵不满七千势必调惯战夷兵少亦当以二万为率则当用二十万饷滇力竭矣乞敕户工二部权于附近粤西四川两省各借十万金备缓急庶几不致临敌而呼庚癸也随该兵户二部会覆两省各量借五万两如绝用夷攻夷原银随即角□羊还倘有内犯情形飞檄前来再为酌处惟是猛乃归汉为我藩篱彼所必争我所必救调兵聚饷相机征剿一面宣谕猛乃连属各夷竭力堵截一面严趣木邦协力从征一面移会两广督臣檄行暹罗渤泥古城等国并力夹攻瓦酋荡平升赏裂地俱所不靳如或瓦猛俱各罢兵亦须整搠士马加意堤防固不可挑衅以启戎心尤不可玩冠以贻后患报可

○乙丑廷试天下贡士三百名赐杨守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武宗毅皇帝忌辰遣官祭 康陵

○腾骧右卫千户李英奏御马监牧马草场地土被民隐占相沿年久疆界废弛清查照则徵粮每岁可进银二万余两以济国用 上令该监见差拨放马匹王昇前去会同屯田等官秉公查勘奏请定夺如有势豪及抗阻不遵者令官吏指名参治以闻

○丁卯辽东税监高淮<锍-釒>称臣于十一月十一日出暑投文有千总杨于世出周嘉庆书一封欲臣礼遇不旬日接邸报见妖书缉拏有周嘉庆主名夫于世系嘉庆亲之辽不数日而妖书事发岂不知因谨将于世羁留具奏 上命锦衣卫差官拏角□羊与同周嘉庆并逆犯皦生光及出首袁鲲等俱着三法司会同府部九卿厂卫科道官研审面对明实具奏○礼部题 庙祀正值天变四月初一日日食移初五日享 太庙从之

○戊辰文书官传催御马监监丞王昇查勘牧马草场征收租课敕书

○大同阳和等处见流星斗大先白后赤光芒烛地

○大学士沈一贯等题请 东宫讲读 上命本月二十八日照常讲学

○赐淮府广信王厚火□棋谥恭顺永丰王翊鈠谥庄裕德兴王厚□戈口火□谥端顺

○己巳大学士沈一贯等题臣等今日又奉口传御马监内官王昇敕书不要推托窃惟 皇上天聪天明睹表知里臣等推托是真何敢曲讳但君臣一体 皇上亦宜俯谅臣等何敢推托臣等推托非为己私实欲保全 皇上之圣名整理朝廷之秕政杜绝纷起之多口安辑臲卼之众心盖前旨一下满朝既已惊骇此敕再出惊骇又当何如若使德意可行事理无碍臣等何故再三违拂臣等良心实不容昧 皇上圣智尤宜坐照治乱安危关系不小伏望 圣心转移臣等不胜涕泣祈请之至

○庚午户科给事中梁有年题照户部会计录开载牧地岁徵租角□羊部专供草料并济边支用其额课之重与夏税秋粮同关军国之需今据千户李英奏献遗租额内乎额外乎如使一地两租民有弃而逃耳不报

○辛未大学士沈一贯等言文书官再传 圣旨王昇不是径差因撒放马匹去带管清查写敕与他事完即回钦此臣等仰体德意不欲多扰百姓特令便差带管事完即回所有敕书敢不撰进然清查利害所关不小窃惟近年以来凡百利源尽笼于朝廷四海之内无一寸空闲地方常恐民穷变生难以扑救惟兹畿辅乃 祖宗陵寝 皇上 社稷所在尤当深虑尤当厚恤四方无事而三辅有警固所深忌四方有事而三辅并起更何托身且国家与强虏止隔一墙正藉民心以为干城而胡可使之愁苦诅咒涣然离也旧年西山窑户之变今年易州矿徒之变不逞之端相继横发 皇上即以威力胜穷民穷民岂不以死力抗 皇上此牧地者岂真有豪右隐占岂真有新垦未科奸官奸民言何足信纵令有之则文王之囿百里蒭荛雉兔与民同之故称圣王何可鳞鳞而取咈百姓以从已之欲乎臣等据该科揭帖此场地租系户部济边钱粮载在会计录中若依奏官所言明是夺济边钱粮假以 上供为名生端扰害为 皇上歛怨耳臣等蒿目苦口不过欲安 社稷社稷安则福利无穷奚止如奏官所云区区银两哉窃惟王昇可以无行奏入留中

○壬申状元杨守勤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甲戌刑科给事中田大益言锦衣卫指挥陈胤徵妄冀世袭非是不报

○湖广巡抚赵可怀回奏奉旨看议楚藩等事 上曰楚藩宗室众多慓悍成俗宜示惩戒这事情该抚按既究问明确着三法司再加看详拟议应得罪名以闻

○戊寅大学士沈一贯等言棠发驸马都尉杨春元本传谕出旨诘责并查教习官钦此臣等看详此本言语支离体裁错乱门名不识礼度多违责以慢忽并及教师本不为过但春元系 皇上贵壻尚主近十载生子已四龄而直欲弃职归田必其难堪之甚再加诘责恐伤至情且闺中絮语又难传播外廷窃惟 本朝家法超越万代 皇上但特赐密谕俾令慰改严戒府中内外务遵礼法毋致再有奏渎则尽善矣望勿发科传部

○庚辰大学士沈一贯等言今日该文书官刘宣传出 圣谕朕览东厂所奏事件驸马杨春元不知何故于二十八日小帽青衣朝府门行礼毕坐用二人小轿回原籍固安县去讫驸马何官不奉明旨擅自离任狂肆无礼即差锦衣卫官赶伴回京奏请定夺伊父教子无方教习部官鲍应鳌训示安在都禠职为民卿等可传示遵行钦此臣等再三思之朝廷之驭臣下可以专用法而驭中尉则宜兼用恩盖义无可绝则法难尽行情当曲体则事宜委悉若但追之使还而不处之得所可以结今日未可以保来日也观春元此举弃富贵如敝屣能絷其身能拘其心乎夫亲莫亲于伉俪而不免于反目之嫌积反目之久至于触王法舍懿亲而不顾此其左右必有长舌为之交构所渐渍甚深而所离间甚巧安可不为之一处也臣等以为春元既来之日 皇上尚宜推骨肉之至爱降肺腑之密情详察其府中内外用事不法之人而一分别严处之轻则更易其人重则明正其罪然后离间之匪人可去辅导之忠益得行春元可遂好逑之愿公主可洽谐老之欢而 皇上厘降之初心不孤顾复之永怀始释不宜遂置之弗虑而已也家法国体关系匪细○都御史温纯言自矿税肆害民间苦楚之状 皇上亦闻之数矣然驿骚内地鱼肉闾阎已属不堪未有渎而夷狄弃而君臣如广东税使李凤所为者又有纵杀三命立毙县官如狭西税使梁永所谋者近云南之杨荣又见告矣其陵官虐民不在李凤梁永下伏乞 皇上将李凤严逮下理梁永杨荣革任回京严勘官民致死根因拯四方汤火之民角□羊一时矛戟之势矿税一遵前谕停止尚可缓须臾之变乱耳<锍-釒>上留中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四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脱脱
  卷二一五 唐紀三十一·司马光
  卷八十八 南凉録一·崔鸿
  平台纪略·蓝鼎元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一)·陈寅恪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下·袁枢
  后记·周作人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班固
  韩知古传·脱脱
  卷二·佚名
  卷五十七、平定新疆及回收伊犁条约·黄鸿寿
  第四节 官 制(下)·吕思勉
  卷二十一·戴锡章
  倪锡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关汉卿

    (冲末鲁肃上,云)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小官姓鲁,名肃,字子敬。见在吴王麾下为中大夫之职。想当日俺主公孙仲谋占了江东,魏王曹操占了中原,蜀王刘备占了西川。有我荆州,乃四冲用武之地,保

  • 彊村语业·跋·朱祖谋

    右彊村语业三卷,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先生始以光绪乙巳,从半塘翁恉,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为别集附焉。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即世传彊村

  • ●敦煌歌辞总编卷四·任中敏

    杂曲 重句联章 三冬雪(望寄寒衣 十五首) 千门化(化三衣 七首) 归去来(宝门开 六首) 归去来(归西方赞 十首) 失调名(出家赞文 十首) 十无常(调名本意 十首) 失调名(和菩萨戒文) 化生子(化生童子赞 十首) 驱催老(调名本意 五首)

  • 后集卷三·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三    元 孙存吾 编薛宗海【国子助教】闲闲真人生朝天正子月一阳回春入环枢已放梅夀酒淋漓倾九醖仙阶缥缈接三台凾关昔日青牛渡华表他年白鹤来更向何方覔鳌岛帝垣东畔是蓬莱送马伯庸南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四·汪楫

      崇禎四年十二月   ○崇禎四年十二月   四年辛未十二月己巳朔兵科都給事中汪始亨上言邊政大壞極弊向非徹底澄清則一切議戰議守縂成虛語徒負聖懷而誤封疆盖武臣之剝下自營逓相灌輸不獨偏禪為然每從大將而起如

  • 玉堂漫笔·陆深

    薛文清公观崖石,每层有纹横界而层层相沓,谓为天地之初,阴阳磨荡而成。若水之漾沙,一层复一层也,殊不知实是水所漾耳。益天地之初,混沌一物,惟有水火二者,开辟之际,火日升,水日降,而天地分矣。凡山阜皆从水中洗出,观江河间沙洲可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四·佚名

    嘉靖五年五月癸未朔兵部左侍郎胡世宁以久病体弱朝参颠仆奏乞改官南京因荐南京右副都御史李承勋工部左侍郎何孟春自代上不允令起视事○升山西左布政使陶谐为太仆寺卿○诏设广东三水县于广州肇庆二府之间仍属广州府管辖

  • 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三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王莽之际,天下

  • 千乘第六十八·戴德

    公曰:“千乘之国,受命于天子,通其四疆,教其书社,循其灌庙,建其宗主,设其四佐,列其五官,处其朝市,为仁如何?”子曰:“不仁,国不化。”公曰:“何如之谓仁?”子曰:“不淫于色。”子曰:“立妃设如太庙然,乃中治;中治,不相陵;不相陵,斯庶嫔遧;遧,则

  • 卷第十三·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三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八智处第三十九八智者。法智未知智知他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问曰。何以故彼作经者依八智而作论。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如所欲如是作经。与法不相违。

  • 卷第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 【经】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

  • 杨朔散文集·杨朔

    本书是杨朔的散文精选集,收录杨朔颇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等名篇。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

  • 中西经星同异考·梅文鼎

    一卷。清梅文鼎撰。文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历算。是编将古传隋丹子《步天歌》与利玛窦《经天该》相比较,其星座有无,恒星数目,彼此多有不合。梅氏据南怀仁《仪象志》所载星名,依 《步天歌》之次序,将中西

  • 石经考·万斯同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 (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史学家。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19年。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和明代史事。著有

  • 读医随笔·周学海

    医话。清周学海撰。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撰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卷一证治总论,论述气血精神、升降出入、承制生化、虚实补泻等基本理论与证治法则;卷二分上下两编。上编形气类,论述六淫及三焦

  • 圣驾南巡日录·陆深

    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世宗嘉靖十八年,南幸承天,相度显陵。深时官学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编乃纪其往返程顿,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