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月光童子经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二章 团圆受诏·屠隆

    【薄幸】〔旦小生贴上旦〕草木回春。门阑生喜。报夫君将到。东方千骑。〔小生〕金门赐环。玉阶鸣佩。〔贴〕恩无比。已还他淸华旧秩。又兼那新衔谏议。〔旦〕万里投荒正寂寥。〔小生〕天恩浩荡下渔樵。〔

  • 提要·周巽

    (臣)等谨案性情集六巻元周巽撰巽事迹不见于他书其诗集诸家亦未着録惟文渊阁书目载有周巽泉性情集一部一册与永乐大典标题同吉安府志又载有周巽亨白鹭洲洗耳亭二诗检勘亦与此集相同而集中拟古乐府小序则自题曰龙唐耄艾周

  • 第六场·田汉

    [朱贵在水中挣扎,凫水过场。

  •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赵尔巽

      ◎时宪三   康熙甲子元法上上卷述立法之原,中卷志七政恒星之顺轨,下卷志诸曜相距之数。   日躔立法之原:   一,求南北真线以正面位。用方案极平,作圜数层,植表于圜心取日影。识表末影切圜上者,视左右两点同在一圜

  • 卷三·温大雅

      起攝政至即真日凡一百八十三日  義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少帝以帝爲丞相,進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爲丞相府,改「教」稱「令」。萬機百度,禮樂征伐,兵馬糧仗,庶績羣官,並責成於相府。惟郊祀天地,四時禘祫奏聞,帝固辭不

  •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十六年春正月乙巳朔皇太子亲王驸马俱浅色常服诣华盖殿行八拜礼 上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毕赐宴华盖殿不举乐以 孝慈皇后丧故也是日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进表贡马及方物贵州宣慰使

  • 通志卷一百十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六下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勲虞初举孝亷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徳化自鲜卑乌桓夫余濊貊之軰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

  • 卷十一 哀帝纪 第十一·班固

    (汉哀帝刘欣)【原文】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

  • 卷四十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一盛事【十七 辟雍二】乾隆五十年二月初七日上丁皇上释奠於先师礼成临辟雍讲学御论【乙巳】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此虽言文王之止於至善而

  • 卷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十三吉礼太嵗祀太嵗之礼初春为迎嵗暮为祖正殿奉太嵗神位南向【神位依年建干支黄纸墨书某年太嵗之神覆于位上豫设龛内】两庑十二月神位司春秋者东位西向司夏冬者西位东向嵗以孟春上旬诹吉及

  • 乘马数第六十九·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有虞筴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筴乘马。为之柰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王国则以时行也。”桓公曰:“何谓以时行?”管子对曰:“出准之令,守地用,人筴,故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霸国守分,上分下游

  • 卷一 理气上·黎靖德

      ◎太极天地上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

  • 卷三十五·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五宋 林之奇 撰立政       周书周公作立政立政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

  • 隐公·隐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传】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嗣也,以继好息民,谓

  • 卷第三·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三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天竺第十二祖马鸣大士传·天竺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大士传·天竺第十四祖龙树大士传·天竺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传·天竺第十六祖罗睺

  • 劝流通华严持验引·佚名

    经典所在。流通即属善缘。福报无量。故语云。能以大乘法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贵人。大豪杰。大力量者。当千善。重刊广布者。当万善。况净土法门。超出生死轮回。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是劝

  • 田家五行·娄元礼

    古代占候书。元娄元礼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正月到十二月类;中卷为天文、地理、草木、鸟兽、昆虫等类;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书中不少谚语颇具实用价值,但有些只以阴阳

  • 洞玄灵宝左玄论·佚名

    洞玄灵宝左玄论,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道士所作。敦煌道经P2390抄本及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七已引用此书。从《三洞珠囊》引文看,原书至少应有十三品。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其中第四、第五品,分为四卷,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