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香山七古下六十四首  短歌行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旦催,秋风才住春风回。人无根蒂 
-   《郴江百咏》一卷,宋阮阅撰。阅字闳休,舒城人。赵希弁《读书附志》称其建炎初以中大夫知袁州。其事迹则未详也。所撰有《松菊集》。今佚不传。此《郴江百咏》,则其宣和中知郴州时作也。其诗多入论宗,盖宋代风气如是。 
- 〖菊花新〗(生冠带,外、净扮二役随上)来京有意觅神交,燕子何曾遇伯劳。怒发指青霄,向何处捕寻奸盗?下官携带杨象夏进京,指望替他寻着女儿,把奸贼除了,万一夙缘未断,依旧成了好事,也未可知。谁想等得我来,他又出京去了。虽然赠些资 
- 张茂度,吴郡吴人,张良后也。名与高祖讳同,故称字。良七世孙为长沙太守,始迁于吴。高祖嘉,曾祖澄,晋光禄大夫。祖彭祖,广州刺史。父敞,侍中、尚书、吴国内史。  茂度郡上计吏,主簿,功曹,州命从事史,并不就。除琅邪王卫军参军,员外散 
- 三六六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遵旨查办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折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三日广东巡抚臣李质颖谨奏,为奏明事。本年正月二十一日准江苏巡抚杨魁咨称,钦奉上谕:前因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进呈求序,朕偶 
- 通諡节愍诸臣中呉 易【父承绪附】江天一方 召夏完淳钟鼎臣王景亮伍经正邓岩忠洪祖烈马思理江振鹏【子白龙 懐龙附】郑羽仪刘之谦崔攀龙张兆鳯李国英汪宗明【子载附】元体中胡海定傅云龙郭符甲凃世名【子常吉附】陈 
-   在桃花坞住了约有三年多光景,我们又迁居到了文衙弄。这个地方是有一个古迹,乃是明代的文徵明,曾住在这条巷里。文徵明的故宅,就是我们所住的那座房子的贴邻,现在已改成为七襄公所了。因为文家住在那里,这条巷便称为文衙 
- 王及善,氵名州邯郸人。父王君愕。隋朝大业末,并州人王君廓掠夺邯郸,君愕去劝说王君廓道:“当今国家失去控制,英雄竞起,此时实在应该安抚接纳流亡的农民,保全形势利便。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这样就富贵可图。今足下居无尺 
- (正統臨戎錄,原書不載撰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明史藝文志考定為明楊銘撰。銘,原名哈銘,蒙古人。幼从其父楊只為通事。後在瓦剌侍明英宗。英宗獲釋南歸,銘從帝入京,被賜姓楊。其事蹟附見明史卷一六七袁彬傳。此錄一卷,述楊銘出 
- 余草《诸子系年》,始自民国十二年秋。积四五载,得《考辨》百六十篇,垂三十万言。一篇之成,或历旬月,或经寒暑。少者三四易,多者十余易,而后稿定。自以创辟之言,非有十分之见,则不敢轻于示人也。藏之箧笥者又有年,虽时有增订,而见 
-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八十三    宋 卫湜 撰哭朋友者於门外之右南面郑氏曰变於有亲者也门外寝门外孔氏曰此一经论哭朋友之处右西边也南面向南为主以对荅吊客檀弓云朋友吾哭诸寝 
-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四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考工记轮人爲轮牙也者以爲固抱也司农以牙爲輮书亦或爲輮世间谓之辋案广雅??□【□即渠】輮?辋也??说林作蝉匷曰古之所爲不可更则推车至今无蝉匷注匷音矍而云车类误 
- 太一山沙门释道宣述  四分戒本者。盖开万行之通衢。引三乘之正轨也。自法王利见弘济在缘。程上圣之凄惶。悼小凡之沉溺。故能辟不讳之门。示秘密之深术。张无问之说显初学之津涂。遂静处而兴教源。集众而宣玄范。前 
-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伪经目录(二百二十八部四百一十九卷)·宝顶经一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净土经七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正顶经一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法 
- 三卷。《补遗》三卷。《集外诗》一卷。元张雨 (1277—1348)撰。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后子。钱塘 (今属浙江)人。早年弃家为道士,往来于华阳、云右间。自称句曲外史。善诗句,工书翰。为虞集、杨维贞等所称道。“雨 
- 政治小说,十二回。静观子著。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刊本。 这部小说就是根据传奇写成的。书名《六月霜》,一是因秋瑾就义于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六月六日,寄托悼念之情;二是据关汉卿著名杂剧《窦娥冤》中有“六 
- 近人陈衍(号石遗)著。32卷。1929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初版,线装4册。卷首有著者《自序》。诗话第1则说明诗话之作是由于受到郑孝胥和沈曾植的怂恿,相当于自序。第2则叙述了道光、咸丰以来宋诗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第3则 
-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