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解释文义。本书为无量寿经现存最古之注疏,其分科及三愿分类等方法,为古来之净土诸家所引用。

《无量寿经义疏》全部章节目录

(1)无量寿经义疏上卷
(2)无量寿经义疏下卷

猜你喜欢
  本相猗致经·佚名
  大方等如来藏经·佚名
  园生树经·佚名
  治意经·佚名
  大方广师子吼经·佚名
  说无垢称经·佚名
  梵天火罗九曜·一行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观所缘论释·护法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佚名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佚名
  佛祖纲目·朱时恩
  径石滴乳集·佚名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十七·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七明 李蓘 编朱文公示诸同志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林园草被径端居有余淸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深慙未闻道折衷非所宁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高山徒仰

  • 23、秋捷·蒲松龄

    高公、高母上云儿子上府中应试,考了个一等。怕他来受气,我就叫他叔侄在省中读书。三场已毕,他三叔说他有个指望,便留在那里观榜。今日八月将尽,该有消息;仔怕他没有造化。 [耍孩儿]老爷爷做刑厅,咱爷爷御史南京,隔一代就是一

  • ●卷五·魏泰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

  • 临清寇略·俞蛟

    临清,为山左水陆之冲,距京师八百里,而近商贾幅辏,市廛林列。乃啸聚阳谷、寿张、堂邑三县之亡命,蚁屯蜂集,虽三旬扑灭,而干戈烽火,村市为墟。狂寇跳梁,用纪颠末。顾军需旁午,执简操觚,终虞舛漏。且叙无伦次,不贤识小,聊存其略云尔。

  •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王恽

    杨凝式,小字诗,字虚白,五代时人,号希维居士。又云关西老人,癸巳人。 《心印帖》、《李老君枕中经》、《招客同饮帖》,皆唐人书。韩魏公书杜少陵《画鹘诗》。擘窠大字墨迹,山谷书。 《继月帖》云;“继月学书,未知其要处。

  • 第二十八卷 续编目录·缪荃孙

    秦 汉 魏 晋 梁 陈 北齐 北周 隋目 录 秦始皇朐山立石始皇秦山刻石峄山刻石 汉严訢碑泗水亭高祖庙碑司徒袁安碑高祖感应碑延熹十年度尚碑永康元年张侯残碑司马城铁碑落马碑俞乡侯季子碑张道陵丹经鼎武

  • 皇甫玉传·李延寿

    皇甫玉,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擅长给人看相。齐文襄从颍川回京,文宣跟随在后,皇甫玉在旁边放眼观看。对人说“:大将军不耕种农作物。”指着文宣说“:正是路北流鼻涕的那个人。”文宣帝即位后,试验皇甫玉的相面术,特地用帛巾蒙住

  • 李格非传·脱脱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他幼时,非常清秀聪明机灵。当时官府正以诗赋取士,李格非却独自一人用心于经学,写有《礼记说》数十万言,遂登上了进士第。他被委任为冀州司户参军,又参加了学官考试,担任了郓州的教授,郡守因为他很贫困,就

  • 刘奉世传·脱脱

    刘奉世字仲冯,天性沉稳,行为处事极有法度。中进士。熙宁三年,开始设置枢密院诸房检详文字,刘奉世以太子中允身份参与其事。以前,进奏院每五天一次将文件整理上报枢密院,然后再散发各处。而专司其事的邸吏则需事先呈报,或者以

  • 卷七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九 朱批李元英奏摺 陕西平庆道【臣】李元英谨 奏为遵 旨奏闻仰邀 睿鉴事窃【臣】至愚极陋蒙 皇上隆恩擢用平庆道 召至养心殿面奉 训旨敎诫谆谆又奉 谕旨令【臣】将所知地方事务具摺交本

  • 广训·孔鲋

    诸,之乎也。旃,焉也。恶乎、于何也。乌乎,吁嗟也。吁嗟,呜呼也;有所叹美,有所伤痛,随事为义也。无念,念也。无宁,宁也。不显,显也。不承,承也。不肖,不似也。绳之,誉之也。诘朝,明旦也。遐不黄耇,言寿考也。公孙硕肤,徳音不瑕道,成王大

  • 文化与民族及人类的存亡关系·太虚

    ──二十五年六月在牯岭作──文化建设月刊,去年发表中国本位文化宣言后,一时讨论中国文化建设之文章,颇呈风起云涌之概。最近于六月号,又有“民族复兴与文化问题之讨论”。而吴念中先生之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与存亡

  • 名僧传抄目次·宝唱

    名僧传目录祇洹寺求那跋陀  伪秦长安官寺释道安  晋江陵长沙寺释昙翼  晋始宁保山竺法义  齐上虞城山寺释僧行  晋江陵长沙寺释法遇  伪秦长安释道恒  三乘渐解实相事  无神我事  宋长乐寺释觉世 

  • 序·雍正

    上谕。佛祖之道。指悟自心为本。是此说者。名为正知正见。用之以利人接物。令人直达心源。方得称佛祖儿孙。所言外道魔道者。亦具有知见。因其妄认识神生死本。以为极则。误认佛性。谤毁戒行。所以谓之外道魔道。朕览

  •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佚名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正一先生, 即唐道士司马承祯。

  • 宋季三朝政要·佚名

    编年体史书。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著。作者情况已不可考,根据书中内容推断,大概是宋朝遗老所作。《宋季三朝政要》采用编年体,按年月先后顺序主要叙述了宋理宗、度宗、恭帝(赵)三朝的史迹。前五卷记南宋理宗、度宗、

  • 仪礼逸经传·吴澄

    元吴澄勾沈《仪礼》逸文、逸注的著作。2卷。其中逸经8篇,逸传10篇。汉兴,高堂生得《仪礼》17篇,后鲁恭王从孔子宅壁得古文《礼经》56篇,其中17篇与高传《仪礼》同,余39篇藏于秘府,谓之逸礼。唐初犹存此书,其后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