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格非传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他幼时,非常清秀聪明机灵。当时官府正以诗赋取士,李格非却独自一人用心于经学,写有《礼记说》数十万言,遂登上了进士第。他被委任为冀州司户参军,又参加了学官考试,担任了郓州的教授,郡守因为他很贫困,就想让他兼其他官,李格非婉言谢绝,认为不可。后入朝补太学录,再转博士,由于文章写得很好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他曾写有《洛阳名园记》,说:“洛阳的盛衰,是国家治乱的征候。”以后洛阳被金人占领,人家都以为他说的非常灵验。宋哲宗绍圣时期(1094~1098)设立馆局编辑元..时期的奏章,任命李格非为检讨,李格非不就任,违反了宰相的意愿,被迫离开朝廷通判广信军。有一个道士说人的祸福有时能够说中,他出去一定要乘车,民间风俗喜欢迷信,许多人被他迷糊住。李格非和这个道士在路上恰巧遇上,他就命令左右差役把这个道士从车上抓下来,彻底追究他的奸诈欺骗老百姓的罪行,对他施以杖刑,然后把他驱逐出境。后来李格非被召回朝廷任校书郎,又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的刑狱,不久,以党籍之祸罢官。死的时候,年六十一。

李格非苦心孤诣精通词章,勇往直前,不管难易可否什么情况,他的笔力从不稍停。他曾经说:“文章不可以随便写,诚心不具备,就不可能把文章写得很好。我考察晋朝人会写文章的人很多,到刘伯伦写的《酒德颂》,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字字句句像从肺腑中流出来的,遂高出于众晋人之上,原因是他们的诚心具备。”

李格非的妻子王氏,是王拱辰的孙女,也善于写文章。他的女儿李清照,诗和文章更有名于当时,嫁给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为妻,自称为易安居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欧阳修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雍正
  ●卷第二十九·胡三省
  ●卷十三·赵翼
  班马异同卷十三·倪思
  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一·王懋竑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八·佚名
  清波杂志卷九·周煇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纪昀
  六二 吴一斋·周作人
  后晋纪六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945)·司马光
  第四章会员之权利义务·孙中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张国宾

    (正末扮孛老同卜儿、旦儿上)(正末云)老汉是绛州龙门镇大黄庄人氏,姓薛,人都叫我是薛大伯。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我有一个孩儿,是薛驴哥,学名唤做仁贵,媳妇儿柳氏。俺本是庄农人家,俺那孩儿薛驴哥,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

  • 巻二十九·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二十九明 胡震亨 撰谈丛五唐人作诗本事诸稗说所载资解颐多矣其间出自傅防借盾可攻者盖亦有焉爰擿一二左方余可槪云灵隠长明灯下骆宋续吟事人以举义者不死快信之虽然非实也此无论骆之元有与宋

  • [解题]·王叡

    《炙毂子诗格》 一卷,唐 王叡撰。《新唐书艺文志》四、《崇文总目》“文史类”、《中兴馆阁书目》“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宋史艺文志》八及《通志艺文略》八均著录“《炙

  •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赵尔巽

      ◎选举四   △制科荐擢   制科者,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唐、宋设科最多,视为优选。清代科目取士,垂为定制。其特诏举行者,曰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若经学,若巡幸召试,虽未设科,可附见也。圣祖敦崇实学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五·乾隆

      明  庄烈帝  【丁丑】崇祯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食  贼犯安庆  张献忠纠罗汝才马守应刘国能【即射塌天】等自襄阳东下与江北贼革里眼左金王合烽火达淮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操江都御史王道直总兵阳御分汛固守

  •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创议复辟之健将·李定夷

    劳乃宣自青岛战事发生后,原拟前游曲阜,谒圣庙,拜孔林,再往泰山读书高隐。嗣以山居虽佳终嫌荒凉,漱石枕流之风言之似易,行之实难。况又身历宦途,饱尝繁华之滋味者乎!故不得已暂居济南,缘劳之快婿孔幼云氏,亦圣裔也,方由曲阜移家历

  • 第二卷 兴学·缪荃孙

    历代学制 学 额学校之设,肇于唐虞,备于成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故大江以南挟策缀文之士积而日盛。本省文治光昭,礼乐明备,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者,所以尊孔

  • 第十三册 天命四年九月至十二月·佚名

    第十三册 天命四年九月至十二月据闻:灭叶赫国时,有脱出者,携牧群三百往投科尔沁。时科尔沁明安贝勒之三子遇而分取之。遂两次遣使往曰:“我等本非仇敌,何以纳我所灭国之牧群哉!宜退还之。”仍未给还。第三次遣使

  • 陈幼学传·张廷玉

    陈幼学,字志行,常州府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确山知县。幼学在确山政务以惠民为本。为此他积粟一万二千石备荒。开垦荒地八百余顷,给贫民耕牛五百余头,核实黄河退水滩地一百三十余顷,分给无地农民。村中妇女不能纺

  • 史记正义论例·司马迁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论史例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採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太史公作

  • 二十六年(中)·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癸丑,上在江西縣。○備邊司啓曰:「伏承聖敎,南征將士,久駐空城,飢餓度日,極爲矜憐。咸安則雖或失守,須於住軍處,遣官勞慰,特賜銀兩,果爲允當。其中力戰有功,表表著出者數三人,爲先馳啓,退托不用命,亞將以下,卽以軍法

  • 原序·蔡清

    四书蒙引原序国家以经术造士其法正矣第士之所以自求于经者浅也葢不务实造于理而徒务取给于文文虽工术不正而行与业随之矣举子业之闗于世道也如此清之始业是也承父师之教指自谓颇知所用心者故有三年不作课而无三日不

  • 卷第四·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四 青原 【标】天皇道悟禅师 【标】首谒径山国一。受心法。服勤五载。后参马祖。重印前解。法无异说。依止二夏。乃谒石头而致问曰。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头曰。我这里无奴婢。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 偈颂二 侍者 文斌等 编 送全首座回仰山 须弥槌打虚空鼓。万象森罗齐起舞。惊倒南泉王老师。踈山失却曹家女。宽时徧法界。窄处不容针。短绠四五尺。古井千万寻。莫谓仰山年代远

  •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八·介庵悟进

    住嘉兴先福寺嗣法门人真化等编偈颂五言律赠张恒所医士曾受医王嘱。深栖桃杏林。千般枯草料。一片活人心。指下定生死。机先按古今。丹炉煮明月。赤土变黄金。哭鸳湖先师法门何不幸。大厦忽然催。落月谁能挽。遗风莫可

  • 寿亲养老新书·陈直

    四卷。宋陈直撰,元邹铉 (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 (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得该书不够完备,于是便在该书一卷

  • 项氏家说·项安世

    十卷,《附录》二卷。南宋项安世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亦与此相同。自明初以来,原本久佚,仅散落在《永乐大典》中。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