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角虎集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角虎集》全部章节目录

(1)选刻角虎集小序
(2)角虎集目次
(3)角虎集卷之上
(4)角虎集卷下

猜你喜欢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佚名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佚名
  六度集经·佚名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莲华面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澄观
  涅槃宗要·元晓
  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无著
  显识论·佚名
  众经目录·法经
  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净讷
  华严镜灯章·续法
  回向文·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六娘不嫁会继春·佚名

    (旦上)【杨柳枝】为君立心同死生,别人富贵我不争;爹妈若不从子头,甘心剃毛去出家(生)【番卜算】??弃死那为娘,望娘卜落场;听见杨家日子近,恰似虎着鎗。娘子在年无意,年?(旦叹介)(生)我知了,必是为杨家推亲事。(旦)兄请坐。【皂罗袍】请喜

  • 卷之三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冬十月。癸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起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

  • 笔麈跋·于慎行

    吾师文定于公有谷城全集及读史漫录行世,小子宠间尝少效编次之役矣。第恨史录坊刻,谬付佣书,罔识校雠,犹仍鱼鲁,意甚嗛焉。兹岁公交车报罢,适公子中翰君纬奉使东还,与之昕夕联舟,因复出师所为笔麈手稿视,宠潸然卒业,慨慕弥深。大

  • 绎史卷一百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鬼谷纵横之术淮南子晩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别水絶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逺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风俗通

  • 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陈寿

    (夏侯惇传、夏侯渊传、曹仁传、曹洪传、曹洪传、曹真传、曹爽传、夏侯尚传、夏侯玄)夏侯惇传,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郡人,夏侯婴的后代。十四岁时,跟着一位老师学习,有人污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将那人杀了,因此,他以刚烈而闻名于郡

  • 裴宣传·魏收

    裴务之弟裴宣,字叔令,知识广博颇有辩才,早年就很有声誉。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和兄长,以孝友著称。裴宣举为秀才之后,来到京都,拜见司空李讠斤,同他在一起谈话,从早上谈到夜晚,李讠斤对他嗟叹不已,称赞不绝。司空李冲颇有鉴识人才

  • 拓跋窟咄传·李延寿

    拓跋窟咄在昭成皇帝去世以后,苻洛因为他年长,逼他迁往长安。苻坚以礼相待,教他读书。因内乱,便跟着慕容永东迁,慕容永委任他当新兴太守。刘显失败以后,派他的弟弟亢瞛等前来迎接窟咄,进而入侵南部边界,于是各部落发生骚动。道

  • 卷下·王诩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

  • 卷十六·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六明 孙防 编易河图数易大衍之数原起河图故河图虽自有纬而未尝言数此传易者穷其数之原也取生数一三五七九筮取成数二四六八十一与六同宗二与七为朋东方南方生长之方故七为少阳八为少隂西方

  • 小称第三十二·管仲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

  • 周官禄田考卷中·沈彤

    吴江沈彤撰公田数制王畿及畿内外国邑之地皆主于田田有公有私私田民所受公田则禄所自出也故考周官及内外诸侯官之禄者更必尽知公田之约数王畿地方千里为方百里者百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为田六十四万井

  • 甄正论卷上·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滞俗公子问于甄正先生曰。余长自聋俗。情未晓于大方。生于季代。心有昏于通理。每迟回于闻见。践岐路以踌躇。竟滞迷于言说。仰夷涂而颠踬。自怀此惑行积岁时。希为指南坐祛知北。先生乃隐机而对曰。

  • 华严略疏卷第三·佚名

    十地品初记此品来意有三。一逐答上问。二对果之因。三众行相资。如大涅槃经三十六。云何下一一具答。乃至一部之大宗。此品亦如是。自前及下。皆一一次第而答。亦是一部之本也。如上四十二大问。问因果行教文自次第。

  • 丰川易说·王心敬

    十卷,清王心敬著。书中认为“学《易》可以无大过,是孔子明《易》之切于人身,即是可以知四圣人系《易》之本旨,并可以识学《易》之要领。“故认定《易》为人事之书,书中所言阴阳消长,只是一个影子。讲《易》离开阴阳消

  • 洹词记事抄·李鹗翀

    明李鹗翀编。鹗翀字如一,江阴人。洹词本崔铣所著文集,鹗翀摘其论宋事及明初事迹者六十一则为书,其不涉记事者皆不录。续抄三十六则,皆前所挂漏也。鹗翀自题云,前抄成於庚子秋,备阅七载,今春裒诸说部梓行之。发箧得前抄,因同杨

  • 发菩提心经论·世亲

    凡二卷。天亲著,鸠摩罗什译。全称发菩提心经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共分十二章。内容系就发菩提心而论,据大乘经论、小乘阿毗达磨论书,而详细注释、分类,并说明法数。劝发品第一。发心品第二。愿誓品第三。檀那波罗密

  • 阿毗昙心论经·佚名

    此经为解释阿毗昙心论者。大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