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娘不嫁会继春

(旦上)

【杨柳枝】

为君立心同死生,别人富贵我不争;爹妈若不从子头,甘心剃毛去出家

(生)

【番卜算】

??弃死那为娘,望娘卜落场;听见杨家日子近,恰似虎着鎗。

娘子在年无意,年?

(旦叹介)(生)我知了,必是为杨家推亲事。

(旦)兄请坐。

【皂罗袍】

请喜,今旦得见君。愁肠正解眉头春。欢喜未过,愁闷又损。今来问君,有乜思存?

(生)我有一计,不知娘子肯听不?

(旦)只恨你无计,有,我岂不听 

(生)卜学文君相如。

(旦)文君相如在年?

(生)双双临邛私奔。

(旦)你差了。我共你,爹妈俱独子年老,在能学得伊 

(生)我那恰有一计,你就不听。

(旦)愿君卜朵孙汝权,临时当路抢婚。

(生)娘子亦见差了。孙汝权乃是豪侠子弟,继春寒儒,身单力薄,在会学得抢婚事 

(旦)不未做年?

(生)娘子既不从我计,杨家来母?子便共伊去罢,抢伊乜事 

(旦)你只话早做不呾?

(生)今呾亦未落后。

(旦怒介)

【望吾乡】

枉尔满腹文章,无计为得一姿娘;肯放我身杨厝去。因何心中无较量?

(生)不是继春心无较量,岂是无计通来为娘。

(旦)是乜计,那是早时许计□。

(生)不敢抢妻犯法,只为当初识文章。

(旦闷介)是识文章,妻固不通抢。人家女子通抢。

(生)娘子。

【绣停针】

娘子心不欢。

勿怪继春疑尔,

继春疑尔有千般。当初不为钗帕相牵绊,因乜上门乞恁丑撮?

人说:妇人多水性。

只畏你杨花水性别心肝。

【望吾乡】

(旦)拍开你口呾出喉,在不由我目汁流?自别西芦因为乜?五日不梳三日头,十日不??呈九日烟。

(生)口??不??呈亦有一日??呈。

(旦)九日亦有七日眠。

(生)继春为尔险死在床,不知眠若久,何止七日。

(旦)想久亦那只好怨我交己。

想久那是交己错,枉掠钗帕身?冘搁身。

(生)娘子见向想错,钗帕见今在只,不免送还娘子收去。

(旦)持来还我。

【醉扶归】

(生)识破姿娘人缘因:本是弃旧去迎新,弃旧,将假做真。欢喜一身有处好,放丢继春起毒心。

【前腔】

(旦)继春尔莫得向横何。言语正是刲人刀。前在西芦,亦曾共尔学。因尔无计,乞伊人做障做。六娘有心放丢你,

你亦手按心肝想一下。

亦一割股剪头毛。

头毛剪落,肉未生。肉今刲了迹未平。恨我前世收不到,今日受来正障生。

【望吾乡】

(生)莫怨当初罗帕错掷钗,莫怨当初剪毛发未齐;当初掷钗今想错,刲股亦是错掷钗。感谢六娘错割股,今世无恩后世还。

【满江红】

可怜继春,可怜继春想思病死,今正反魂。

(旦)夭记得还魂?

(生)不是忆着娘子,欢喜死去,夭肯反魂上门来受只气 

死□□生,欢喜缘分。舍身扶病来见你,亦无半点应承君。

(旦)障般无人情物,应承伊乜事?

【园林序】

(生)不是继春无人情。

继春今旦不该只路来。今来错了。亦罢,五年半路夫妻债,共娘子结一好缘去罢。

就便起身,相辞行。

(旦)(扯介)做年呾?你言语共我呾都夭未尽,在年就要去?

(生)娘子你可记得西芦那不?

曾在西芦五年暗,细雪微霜亦着行。

(旦)今旦反面不识我,准我当初不识兄。

(旦)(拍开,生扯介

(生)你不记当初月下约,迎新弃旧断人情。

(生拍开)(旦扯介)

【前腔】

(旦)莫说有情共无情,莫怨风霜半夜行。那是一兄有待我,五年我都无待兄。今旦反面不识我,一刀二断去未听。

【尾声】

(生)分情割爱归本乡。(放手)算来总是无落场。

(旦)你做年呾?就要去吗?死亦就只处共尔死,肯放尔去 

(生)不如一刀二断去,早离鸾凤拆鸳鸯。

(生打,旦跌介,生下)

(旦唱)

【皂罗袍】

我命不怯,亦不到西芦。今旦亦无只闲愁。(起身跌介)亦恶怨我掠身来误,薄幸冤家生来斗凑。继春,今旦障般无行止,何必当初用机谋?

【望吾乡】

五年恩爱,共伊人,重如山,管待继春千千万万般。为伊百计,伊心不满。仔细想来无处缺,那恨不曾割心肝。

尽心尽意应承君,值曾一处欠温存?持起心肝放丢去,恨杀忘恩郭继春。

仔细想来无处缺恨,那恨不曾割心肝。(并下)

猜你喜欢
  汪元量·唐圭璋
  杨师纯·唐圭璋
  吕本中·唐圭璋
  江月松风集卷十一·钱惟善
  第二十二回 问谠论独懍一心 哭墓门暗祝三事·萧晶玉
  ●金雀记目录·无心子
  第二折·佚名
  楔子·马致远
  第十九出 醮警(黄钟调江阳韵)·丁耀亢
  卷二百八十八·曹学佺
  浪语集钞·吴之振
  原序·李蓘
  御选宋诗卷四十·康熙
  秦韬玉诗鉴赏·佚名
  卷六·杨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轼·唐圭璋

      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洵长子。生于景祐三年(1036)。嘉祐二年(1057)进士乙科。对制策入三等。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历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绍圣初,坐讪谤,安置惠州,徙昌化。徽宗立,赦还,提举玉局观。建

  • 第四十二出 驿备·洪昇

    【越调过曲·梨花儿】〔副净扮驿丞上〕我做驿丞没傝■,缺供应付常吃打。今朝驾到不是耍,嗏,若有差迟便拿去杀。  自家马嵬驿丞,从小衙门办役。考了杂职行头,挖选马嵬大驿。虽然陆路冲繁,却喜津贴饶溢。送分例,落下些

  • 卷八十九·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十九目録【一百十四字】沁园春【上】苏轼贺铸赵师侠张元干曾觌辛弃疾【十二首】丘崈刘克庄【四首】刘清夫程珌【三首】王千秋刘圻父陆游【二首】刘过

  • 卷二十一·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一目録【五十字】西江月欧阳炯司马光晏几道【二首】柳永苏轼【五首】黄庭坚【三首】晁补之陈师道【二首】李之仪毛滂【三首】葛胜仲【四首】周

  • 卷四十二·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姜 夔【字尧章居苕溪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号之曰白石道人与石湖放翁倡酧最多 按黄岩亦号白石时人目为双白其诗学皆得自萧干岩海藻而姜则萧之壻也】春日书怀垂杨大别寺春

  • 卷二百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李嘉佑李嘉佑字从一赵州人天宝七年擢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隂入为中台郎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复为袁州刺史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为诗丽婉有

  • 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四·赵尔巽

      长龄 那彦成子容安 容照 玉麟特依顺保   长龄,字懋亭,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嘉庆

  • 卷第二百七十 後梁紀五·司马光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七月,盡屠維單閼(己卯)九月,凡二年有奇。   均王貞明三年(丁丑、九一七年)   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為西北面第一招討,王宗宏為東北面第二招討,己未,以兼中書令王宗侃為東北面都招討,武信節度使劉知俊

  • 卷十四 郭张林卢蒯二陈列传第十一·陆游

       郭廷谓,字信臣,彭城人,父全义,仕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善书札骑射,补殿前承圣旨,出为濠州中门使,全义卒,擢庄宅使,即为州监军,周侵淮南,廷谓与州将黄仁谨约以死守,籍州民不逞者,聚于僧寺,严兵守之,日给食,随所能,使造守具,故周师

  • 第九十二回 中敌计冤沉碧血 遇岁饥啸聚绿林·蔡东藩

      却说袁崇焕被系诏狱,实堕满洲太宗的反间计。崇焕抚辽时,曾与满洲往来通使,有意议和,嗣因两造未协,和议乃破。朝中一班大臣,全然不识边情,统说是和为大辱,有战无和,此次满兵到京,反诬称崇焕召他进京,为胁和计。冤哉!枉也!怀宗

  •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佚名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十日臣等遵旨交四库馆查晋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考晋《职官志》,郡置太守,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当时会稽有王封,故以太守为内史,其加右军将军,乃晋

  • 卷十一 石晋背盟·李有棠

    太宗天显十一年秋八月庚午,自将往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冬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十二月,晋帝入洛,唐主从珂自焚死。晋命桑维翰为文,纪帝功德。帝命近侍塔鲁存问晋帝。庚寅,发太原。闻洛阳既克,遣郎君济勒台抚慰之。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未朔,享太庙。 赐国子监生夏衣人五件,有家室者人加帛二疋。 甲申,礼部奏:“先王制礼,所以辨上下,定尊卑,国朝定为礼制,行之既久,玩习为常,相见之礼,往往淩越等分,有乖礼意,请

  • 救边 第二十二·王符

    圣王之政,普覆兼爱,不私近密,不忽疏远〔二〕,吉凶祸福,与民共之〔三〕,哀乐之情,恕以及人〔四〕,视民如赤子〔五〕,救祸如引手烂〔六〕。是以四海欢悦,俱相得用。〔一〕○铎按:上篇论羌虏坐大,其故在将不知兵。此篇则讥士大夫惟图

  • 卷第二十八·道宣

      福者何耶。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  三界牢狱三科检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论其相状后篇备列。福则四弘所成。我固属于天主。道则虚通无滞。据

  •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印光

    世人执空执有,妄生己见,故迷而不觉。世尊设教,即欲令众生破此二见,特设一念佛法门,俾其从有而至空,得空而不废有,则空有二法,互相资助,得益甚大。况仗弥陀愿力,故其力用,超过一切法门,而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也。世有一种下劣知见人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一尔时佛在释翅瘦迦维罗卫尼拘类园中。尔时释种中有释迦子,字象力,善能谈论,常与外道梵志论议,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僧中问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于众中知而妄语。诸梵志等讥嫌

  • 诗经通义·朱鹤龄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