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祖提纲录

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悦(1619~1684)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行悦二十年间云游四方,广收博录诸祖师耆宿之殊言异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随见随记,而无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录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诸正传、旁出,计四百余人之法语,内容自祝厘、报本、尊祖、上堂、小参,乃至节腊、元旦、法器等,皆依敕修百丈清规之住持日用诸事,各列科条,详加阐示,计三百余种丛林事要,三千余则宗祖提纲。令学人明了祖师之提撕,得修道之指针。

《列祖提纲录》全部章节目录

(1)叙
(2)叙
(3)缘起
(4)提纲录凡例
(5)总目
(6)卷第一
(7)卷第二
(8)卷第三
(9)卷第四
(10)卷第五
(11)卷第六
(12)卷第七
(13)卷第八
(14)卷第九
(15)卷第十
(16)卷第十一
(17)卷第十二
(18)卷第十三
(19)卷第十四
(20)卷第十五
(21)卷第十六
(22)卷第十七
(23)卷第十八
(24)卷第十九
(25)卷第二十
(26)卷第二十一
(27)卷第二十二
(28)卷第二十三
(29)卷第二十四
(30)卷第二十五
(31)卷第二十六
(32)卷第二十七
(33)卷第二十八
(34)卷第二十九
(35)卷第三十
(36)卷第三十一
(37)卷第三十二
(38)卷第三十三
(39)卷第三十四
(40)卷第三十五
(41)卷第三十六
(42)卷第三十七
(43)卷第三十八
(44)卷第三十九
(45)卷第四十
(46)卷第四十一
(47)卷第四十二

猜你喜欢
  阿阇世王授决经·佚名
  摩诃刹头经·佚名
  身毛喜竖经·佚名
  象腋经·佚名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妙法莲华经文句·智顗
  集大乘相论·佚名
  十二门论疏·吉藏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佚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仁岳
  善恭敬经·佚名
  丛林公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葛长庚·唐圭璋

      长庚,闽人,一云琼州人。生绍熙五年(1194)。自名白玉蟾,入武夷山修道。嘉定中,徵赴阙,馆太一宫,封紫清明道真人。寻别众于鹤林羽化。有海璚集词二卷。   兰陵王   一溪碧。何处桃花流出。春光好,寻个□□,小小篮舆漫行适

  • 第二折·郑廷玉

    (正末上,云)小生赵鹗,来到这周桥上。来来往往,人稠物穰,不知其数。向这里卖诗,卖得些钱,与俺那浑家盘缠,俺浑家便无言语;若是卖不的诗,觅不的钱,俺浑家一场熬煎,怎生支吾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偏别人平步青霄,轮到我背翻身

  • 卷一·王蕴章

    《彭城三秀集》,钱氏所刊。一为吴夫人黄,字文裳,著有《荻雪》集;一为沈夫人榛,字伯虔,著有《松籁阁遗稿》;一为蒋夫人纫兰,字秋佩,著有《绣余诗存》。姑负相承,世传风雅。吴夫人为明塞庵相国子妇,籧庵驾部女,适

  • ●丙、其他·佚名

    养济院菜园碑留养局捐题碑新社宫天上圣母碑仁和宫捐题碑重兴敬义园捐题碑开漳圣王油香碑福德爷香灯碑观赢桥捐题碑重修彰化县学题捐碑虎山岩充业配祀碑重修观赢桥捐题碑文开书院公业条款碑龙山寺捐题碑福宁宫祀田碑贞

  • 卷五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六 朱批伊拉齐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十七日福建盐驿道【臣】伊拉齐谨 奏窃【臣】一介庸愚包衣微末奉 命差往闽省盘查仓库随复留闽办理盐

  • 第一节 政体·吕思勉

    时代愈后,则君位愈尊,积重之势然也。晋、南北朝之世,习以皇帝之称为最尊,天王次之,王又次之,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二章第一节。《十七史商榷》云:&ldquo;李克用似未便与曹孟德一例,故薛《史》虽作本纪,称为武皇,削一帝字,

  • 197.花石纲·林汉达

    高太后掌了八年权死去,由宋哲宗亲政。年轻的宋哲宗对他祖母重用保守派,本来就不满意。等到他亲自执政,就重新起用变法派。但是后来的变法派不像王安石那样真心实意改革朝政,内部纷争不休。一批投机分子打着变法的幌子,趁机

  • 2.钻木取火的传说·林汉达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

  • 卷七 离娄章句上·孟子

    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

  • 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佚名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

  • 闵公(元年~二年)·公羊高

    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孰继?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恶乎归狱?归狱仆人邓扈乐

  • 卷三·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宋 李明復 撰隱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程頤曰月王月也事在二月則書王二月事在三月則書王三月無事則書時書首月蓋有事則道在事無事則存天時王朔天時備則歲功

  • 卷四百三十八·佚名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四十三之一时天帝释。作是念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法门名字一经耳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於过去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亲近供养发弘誓愿种诸善根。多善知识之所摄受。况能书写

  • 卷第十三(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三(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二分之四第八十九事尔时诸比丘尼不安居游行人间。或遇八月贼。或遇水火诸难。诸长老比丘尼见种种诃责。云何名比丘尼不夏安居。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二·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众僧已受,即推目揵连子帝须为和尚;摩呵提婆为阿阇梨,授十戒;大德末阐提为阿阇梨,与具足戒。是时摩哂陀年满二十,即受具足戒,于戒坛中得三达智,具六神通漏尽罗汉。僧伽蜜多,阿阇梨名阿由波罗,和尚名昙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五·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广录安隐寺小参妙明心中一念昏沉便是无明无明生起一分有知谓之众生一分无知谓之山河大地明暗色空山河影现摇动知觉谓之尘知觉吸揽前尘谓之念所以生死流浪从尘念起若识得前尘本从妄念起则

  • 呻吟语·佚名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撰者及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此书虽然没有作者题名,但在书后有一跋语,介绍了此书成书的大概情况,对我们了解此书颇有参考价值。据跋语所称:此书是由作者和其父共同编辑而成。作者的父亲曾随宋二帝等

  • 长阿含经·佚名

    佛经。(梵文Dīrghaāgama) ,是汉文大藏经中所存的四部阿含之一,由30部不同主题的经典汇集而成,共22卷,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译。由于所汇集经典在阿含经中属于篇幅较长的经,故名。该经最主要的内容是把佛教的基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