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七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七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当晚小参提纲

石屋珙禅师当晚小参。现前一众久在丛林。谓之参禅。谓之办道。殊不知一念未生已前更无别物。才拟心时错了也。雪峰和尚三登投子。九到洞山。如渴鹿趂阳焰。不知费了多少脚头。如今要得现成。直下自家看取。复有何事。无事切莫妄求。妄求而得终非得也。复举南泉水牯牛公案。师颂曰。南泉放牧没东西。两岸春风绿草齐。总是国王家水土。不如随分纳些些。

古林茂禅师开元入寺小参。举雪峰问德山。从上诸圣以何法示人。山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为人。后僧问雪峰云。和尚见德山得个什么。峰云我当时空手去空手归。五祖拈云。如今说与透未过者。有两人从东京来。问伊近离何处。却云苏州。便问苏州事如何。伊云一切寻常。虽然。谩山僧不过。何故。只为语音不同。毕竟如何。苏州菱。邵伯藕。师云。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自己流来还同瓦砾。老东山依模脱墼。殊不知二大老正是食饱伤心。虽然。既是东京来。因甚却说苏州话。

永福入院小参。红尘闹市十字街头。百草头边孤峰顶上。若作佛法商量。入地狱如箭射。直得万机休罢千圣不携。声前非声色后非色。检点将来。正是髑髅前妄想。借使打破髑髅。揭却脑盖。跃倒须弥。踏翻大海。脚跟下推勘得出。也是落七落八。通方上士出格高人。除非自有生涯。终不守他窠窟。现前大众冀善参详。山僧二千里水陆间关来此聚头。不为别事。复偈云。处世行藏各有由。老来谁不爱心休。为圆鄮岭先师话。来结鄱阳衲子雠。跛鳖但随他逐浪。锦鳞终是解吞钩。相逢试把家私展。蜜果时悬檗树头。

保宁入寺小参。当轩大坐百匝千重。一句全提该天括地。佛眼觑不见。海口难宣。今古不同途。凡圣罔测。直得麒麟现瑞凤凰来仪。山色呈祥人烟杂沓。其柰梁宝公蹉过达磨。虽云观音大士传佛心宗。毕竟不识者个消息。是汝诸人还猛省么。卓拄杖。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复举当山勇禅师示众云。大方无外大圆无内。无内无外圣凡普会。瓦砾生光须弥粉碎。无量法门百千三昧。拈拄杖云。总在者里。会么。苏卢苏卢[口*悉]哩[口*悉]哩娑诃。松源和尚拈云。者老汉业识茫茫。无柰船何打破戽斗。师云。老松源搂出心肝。要且未见先保宁。在山僧今日重为拈出。会尽万法一如。拈却金圈栗棘。也是泗洲人见大圣。

无文璨禅师住荐福当晚小参。鼓棹扬帆。驾没底船横行海上。神头鬼面。用无文印勘验诸方。二千里远来住山。单单地提持此事。举拂子云。看看。印文已露。划一划。锦缝已开。若佛若祖若圣若凡。尽向者里一印印定。直得尽乾坤大地风飒飒地。众中忽有一个犯众出来道。长老。你且莫要大惊小怪。我在威音佛世已证是三昧。又作么生。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了庵欲禅师住灵岩云。只者是。只者是。金不博金水不洗水。是句亦刬非句亦刬。揭开万里神光。提出倚天长剑。三登九到。滞壳迷封。撩起便行。白衣拜相。山僧今者椎碎蟠桃核。得见旧时仁。拽将师子峰与天平山斗额。且贵大家知有。自余七十三八十四。癞马系枯桩。黑牛卧死水。有甚么共语处。拍禅床云。好雨洗将残暑去。凉风吹得早秋来。复举僧问云门。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门云清波无透路。僧云和尚从何得。门云再问复何来。僧云便与么去时如何。门云重迭关山路。师云。云门善舞太阿。着着有出身之路。者僧贪观白浪失却手桡。灵岩不惜眉毛与汝拈却水除却月。还见佛法么。喝一喝。久立珍重。

南石琇禅师住万寿云。尘劫来事只在于今。缁素骈集灯烛炜煌。万岁山从地而起。双石幢屹立层霄。是禅月之道场。苏城之胜地。殿堂虚敞烟云蔽亏。红阑三百九十桥。绿浪东西南北水。头头显露。法法全彰。黄面瞿昙何烦出世。缺齿老汉安用西来。天下善知识分宗列派各立门庭。具驱耕夺食之机。有摧邪显正之用。正眼观来。总不消得。须知我此门中别无奇特。只贵明自本心见自本性。闻声见色总是寻常。吃饭着衣色色仍旧。初不用希求胜妙以为有得。岂不见大茅和尚示众云。欲识诸佛心。向众生心行中识取。欲识常住不凋性。向万物迁改处会取。古人恁么说话。多少现成。多少明白。今人不能洞晓。盖是自生知解。障却本有一段光明。山僧今夜入门之始。聚首之初。终不肯说玄说妙愈增知解。只将现成句子觌面拈出。且作么生是现成句子。以拄杖卓一下。复举僧问赵州和尚云。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做一领布衫重七觔。者个公案。诸方据曲录木床者往往皆曾拈掇。多向此僧言下卜度。贵易起疑。不能於赵州未开口前一截截断。大似楚人认山鸡以为凤。独有妙喜老子较些子。尝有颂曰。青州七觔衫。尽力提不起。打破赵州关。元是自家的。新万寿效颦亦有一颂。青州七觔衫。年深黑如漆。扬向屋角头。光明耀红日。

住径山云。十字街头红尘浩浩。孤峰顶上白云依依。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不是灵山拈花之旨。不是少室面壁之机。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直得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正是黑山下活计。设使掀翻宇宙打破虚空。坐断古今高超物表。也知未出常情。若是通方作者俊快衲僧。别有出格神机。焉肯循途守辙。现前大众自合知时。山野远离苏城来此凌霄峰顶。且道为什么边事。良久。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复举临济示众云。我於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吃六十棒。如蒿枝拂相似。如今再思一顿。谁为下手。时有僧出云某甲下手。临济拈棒度与。僧拟接。济便打。临济大似贫人思旧债。者僧浑若饿狗吃纤[纟*虒]。雪窦道。临济放处较危。收来太速。醉我落花天。借他弦管里。

笑隐欣禅师中天竺入院当晚小参。凡夫色碍。二乘空碍。菩萨色空无碍。拈拄杖云。拄杖子列列挈挈不入众数。有时十字街头横挑布袋。有时白云景里打雨敲风。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一向全提。毕竟如何话会。卓拄杖云。一六三四二。直言曲七一。桃李火中开。黄昏候日出。复举南泉初入院大众送归方丈。僧问端居丈室将何指示於人。泉云。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来失却火。师云。大小南泉和泥合水。中峰则不然。忽有问端居丈室将何指示於人。即向他道拄杖子今日开封。

箬庵问禅师金山入院当晚小参。机不到处万境摐然。境不留时一机独现。机境互用人法双彰。机境俱泯衲僧向什么处出气。者里着得只眼。人人常光现前。个个壁立万仞。所谓据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你面前无我我面前无你。得路填路过桥拔桥。骑贼马捉贼刀。万人丛里揭高标。者回不是虚相识。眨眼流沙万里遥。卓拄杖。复举当山达观昙颕禅师僧问如何是长法身。观云拄杖六尺。僧云如何是短法身。观云算子三寸。僧云恁么则法身有二也。观云更有方圆在。师云。古人一期施设。可谓四棱蹋地。仔细检点将来。也是随他语脉展演。设或有人问山僧如何是长法身。拄杖六尺。如何是短法身。劈脊便打。恁么则法身有二也。掷拄杖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且道与古人是同是别。更听一颂。万迭长江浪里游。月随渔父上扁舟。钓竿收放凭吾手。不计工程得便休。顾左右云珍重。

牧云门禅师天童入院小参。举雪峰示众云。望州亭与汝相见了也。乌石岭与汝相见了也。僧堂前与汝相见了也。新天童则不然。小白岭与汝说法了也。隐盖亭与汝说法了也。万工池与汝说法了也。敢问诸人。作么生是小白岭说底法。作么生是隐盖亭说底法。作么生是万工池说底法。久参先德试通消息。后学初机直须仔细。

弘觉忞禅师当晚小参。人人衣线下各有一坐具地。生佛未彰早已开辟。虚空坏烂湛尔独存。辟之乎大能仁一巨剎当许玄度舍宅为寺之日。而此地不加增。洎吕相国改寺为宅之时而此地不加减。然虽无有增减而镫明金殿烛与夫华笑玉楼人不大相悬隔耶。向非德公长者吕氏亢宗尽底掀翻。挥千金而不吝和盘掇转。化火宅为清凉。则金屋长贮阿娇。碧池半流香腻。而山僧与诸人又安得经行坐卧燕默禅思於此中也。然则尔我衣线下地虽则富有万德荡无纤尘。而七情扰扰六贼纷纷。苟不直下亲自识取常自守护勤自修葺力自庄严。则如能仁之废为民业者几希。求其头头皆宝所触处有风光又安可得者乎。不见东山演祖和尚道。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买来还自卖。为怜松竹引清风。清风徐引松竹交加。受用则是天然受用。毕竟如何得一肩承绍去。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复举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花。以青莲目普视人天大众。惟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解脱法门。今付与汝。汝当护持流通毋令断绝。师云。从上祖祢不了。至今殃及儿孙则且置。且道灵山有付嘱无付嘱。若道有付嘱。埋没迦叶师兄。若道无付嘱。争柰孤负释迦老子。试问诸人。作么生道得出格一句。良久喝一喝云。千圣不知何处去。倚天长剑逼人寒。

载住当晚小参提纲

无文灿禅师载住当晚小参。去去实不去。是法住法位。来来实不来。世间相常住。山僧屈指五载重到东湖。荷尽已无擎雨盖。春风犹在柳梢头。无一丝毫去来相。无一丝毫新旧相。见则与诸人共见。闻则与诸人共闻。个中忽有个汉出来道。无文将常住物作自己用。者固有之。你也忒煞忒煞。哑。元来众中有人在。复举德山小参不答话。钩在不疑之地。时有僧出。着了也。山便打。果然。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因甚打某甲。不识痛痒汉。山云你是什处人。第二下铁锤来也。僧云新罗人。和声送出。山云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雷声浩大雨点全无。大众。大小德山可惜龙头蛇尾。却引者僧向草窠里头出头没。当时待他道某甲话也未问因甚打某甲。脚跟下痛与三十。何故。为人须为彻。

愚庵及禅师载住径山小参。僧问。大慧和尚昔日载住此山有云。去是住时因。住是去时果。去住与果因。无可无不可。且如何是去是住时因。师云五九尽日定逢春。进云如何是住是去时果。师云饭颗山头逢杜甫。进云。去住与果因无可无不可。还端的也无。师云。者里是甚么所在。说去说住说因说果。乃云。去是住时因。住是去时果。去住与果因。无可无不可。喝。者里是甚么所在。说去说住说因说果说可说不可。虽然如是。者里却有个好处。且道好在甚么处。良久云。再理旧词连韵唱。村歌社舞又重新。蓦拈拄杖。大慧祖师来也。大慧好处山僧与么举似。彼此共知。好则好。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愚庵固是无些子好处。忝为大慧嫡孙。也要与诸人露个消息。去住休论果与因。拈拄杖云。一回拈起一回新。卓拄杖。若知扑落非他物。掷下拄杖。始信纵横不是尘。复举乾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师云。乾峰与么道。入地狱如箭射。毕竟如何。二由一有。一亦莫守。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

为建寺檀越升座提纲

密庵杰禅师为太师循忠烈王升座。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法两忘。如挝涂毒鼓闻者皆丧。又如大火聚。近之则燎却面门。悟之者立地成佛。迷之者永劫轮回。所以诸佛所说惟说此心。祖师所传惟传此法。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之。自悟本心如梦如幻。於梦幻中不见有我人众生。广额屠儿得之。拌下屠刀叉手云。我是千佛一数。大集会中大力魔王得之。便道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净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岂不是大丈夫能为大丈夫事。於过量尘沙劫作过量殊胜佛事。山僧今日以如是心说如是法。普请大地众生有情无情同入清净大解脱门。与太师循忠烈王为不请友。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同一受用。作广大殊胜利益不可思议。且凭个什么道理便能如是。利剑拂开天地静。霜刀才举斗牛寒。复举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於燃灯如来。燃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其地云。此一方地宜建梵剎。众中有一贤于长者持标插於指处云。建梵剎已竟。时诸天散花赞言。庶子有大智矣。师云。大众。燃灯指处滴水氷生。贤于插时天回地转。於斯见得。古释迦不先。今太师不后。其或未然。更声重下注脚。芟除荆棘建伽蓝。七佛常来此处参。地久天长功不坠。天花时复雨毿毿。

管待专使提纲

恕中愠禅师谢专使上堂。达磨大师十万里西来。要作个驰书达信汉。及乎面对梁王。尽力只道得个不识。拈拄杖。有宾有主有礼有乐。手面分开白月团。顶门撼动黄金铎。

石屋珙禅师谢专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睦州唆临济吃棒。不是好心。杨岐逼慈明晚参。不是好心。赵州访道吾。不是好心。福源专使逼人住院。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

月江印禅师谢育王专使上堂。举东山谢积善偈云。积善山中人。有胆如天大。敢持居士书。来觅空王座。跨门不肯休。看了方知道。归语晋江人。大虫裹纸帽。云峰亦成一偈。玉几山中人。老眼光烁烁。远持教历文。与我长柄杓。柄长把不下。还归旧处着。寄语甬东人。莫莫莫莫莫。

留请两序提纲

保宁勇禅师留请两班上堂。横身荷众不顾危亡。札起布裙入泥入水。分毫上定当。升合里论量。折东篱补西障。若解与么循涂守辙。也可当风抵浪。虽然如是。犹未是咬猪狗底手脚。作么生是咬猪狗底手脚。要会么。杀人不眨眼。气宇大於王。

天目礼禅师上堂。东西两序左右十人。同建法幢共扶丛社。且道文殊维摩还来证明也无。月明照见夜行人。击拂一下。

云外岫禅师留请两班上堂。以拂子打圆相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又打一圆相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又打一圆相云。摩尼珠。人不知。如来藏里亲收得。诸人还见么。所见不同互有得失。天童者里毋固毋必。

箬庵问禅师留请两序升座。从上来事只在而今。祇贵当人直下承荷。更莫迟疑。回避不得处手眼通身。目睛定动时白云万里。扶持大树接引后生。拶入红炉拨开烈焰。方能发大机展大用。立人天标准。为法社弘规。一挝毒鼓。拄杖勒回。掷金刚圈。抛栗棘蓬。续临济将残之绪。起少林未坠之宗。大非细事。棒罚钱甘出院。知恩方处报恩。贼来须打。客来须看。等是共行山下路。岭头须自看风烟。来日不普请。且莫展炊巾。说甚如来禅祖师意。一口吞尽。何处更有闲言剩语在。高声唤侍者云。分明记取。三十年后此话大行。莫有不甘者么。拈拄杖云。龙得水时增意气。虎逢山势长威狞。下座。

请两序上堂。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伶俐汉一逴到手。便能卷舒立方外乾坤。纵横挂域中日月。多处添少处减。明头合暗头合。进退各有其时。东西不失其序。如斯标格足可观光。是者般人说者般话。

报谢出入提纲

雪窦显禅师到秀州百万道者备茶筵请升座。山僧此者承鄞江太守之命俾赴雪窦住持。再至嘉禾。弥增嘉幸。仍承百万道者曲赐周勤。仰荷之怀无以忘也。兼劳广命硕德抑令举唱宗乘。况达士相逢非存目击。若云言中有向句里呈机。犹曲为中下之流。向本分衲僧远之远矣。祇如适来僧问教外别传一句。对云三生六十劫。诸人还知落处也无。且鹭池鹫岭海甸庵园。三百法会之中。甚处有者个消息。所以道。三世诸佛不能自宣。一代时教诠注不及。除非知有莫能知之。久立众慈伏惟珍重。

大慧杲禅师到临安县当道请就海会寺祝圣开堂。佛法至当。不在问答处。直饶问似普慧云兴。答如普贤瓶泻。若不识其要妙。只成戏剧之谈。於道有何所益。据实而论。尽是痴狂外边走。所以大觉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以种种微密善巧方便成就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起道树诣鹿苑。先为憍陈如等转四谛法轮。四十九年三百六十余会。随众生根器所宜次第开演。令其各各闻法解悟出离生死。末后临般涅盘。於人天百万众前拈华普示。惟金色头陀破颜微笑。遂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於汝。自是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天下老和尚各各以心传心相续不断。若不识其要妙。一向溺於知见驰骋言词。正法眼藏流布岂到今日。到者里须是个不求诸圣不重己灵底出格道人。方能荷担此个大事。且那个是出格道人。不见昔日江西马大师遣西堂智藏驰书上径山国一禅师。国一开缄见一圆相。遂索笔对智藏於圆相中点一点。智藏罔措。者个岂非格外消息。若作格外商量又却不是。诸人且作么生辩明。时中如何受用。适来知县学士疏中有言。马师圆相远缄千里之清规。钦老机锋点破一时之群惑。群惑既破则人人脚跟下大事洞明。大事既明则十二时中折旋俯仰弹指謦欬无非佛之妙用。既是佛之妙用则不从人得。既不从人得亦不在己躬。既不在己躬则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既外不放入则外息诸缘。内不放出则内心无喘。既内心无喘外息诸缘则一切智通无障碍。既无障碍则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正当恁么时。不是世间法亦非出世间法。拽取占波国与新罗斗额岂是分外。虽然如是。更有事在。敢问诸人。只如忠国师为甚么却道钦师犹被马师惑。即今莫有定当得出底么。若定当得出。许你诸人尽是出格道人。其或未然。径山据款结案去也。良久云。在舍只言为客易。临筌方觉取鱼难。

到宁国众道友请升座。只者些儿住处是吾生长之地。别去二十七年。日月疾如弹指。走徧天下丛林。意图出离生死。报答父母重恩。不是等闲游戏。平生得个刚强。方与佛祖出气。今朝依旧还乡。亲戚百无一二。道是昔人犹非。道非昔人犹是。莫作是非论量。透过世间出世。殷勤普劝诸人。急着眼睛看取。

师子端禅师到华亭众请上堂。灵山狮子。云间哮吼。佛法无可商量。不如打个筋斗。便下座。

箬庵问禅师到宝兴上堂。卓拄杖云。昔日溪山不改。旧时面目宛然。分明一段家风。举处全超途辙。孤逈逈地。卓绝宁彰。七纵八横。了无畔岸。不落今事门头。亦非威音那畔。正如狮子一吼众响皆绝。好不资一毫。丑不资一毫。天人无路。拱手归降。截群机思议之端。挫物理不齐之轨。超宗异目独振宗猷。共躅齐眉绍隆统系。若不是恁么人。未免瞻前顾后。所以道。若向佛祖行说不到处踞地。方敢向他佛祖顶[宁*页]上提持。山僧二十年前向者里打失一只眼。直得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倒握太阿孤行湖海。今日被众檀护逼勒回来。依然山是山水是水。人是人物是物。男是男女是女。僧是僧俗是俗。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还乡一曲乘时唱。会有知音暗点头。

栖水大善寺卓去病仲期诸护法请升座。师云。谈玄谈妙罗縠一重。说道说禅白云万里。三乘十二分教。经有经师。论有论师。内圣外王。百家诸子。自是诸檀获家常茶饭。临济喝。德山棒。火上添油。云门饼。赵州茶。眼中着屑。且道山僧今日将甚么为人好。彼自无疮勿伤之也。虽然如是。拈拄杖云。拄杖子忽然[跳-兆+孛]跳出来道。今日一会若缁若素若老若少。咸深谛信愿闻法要。请和尚普为大众广开方便。令诸有情各各信入。卓拄杖云。还知么。水归大海波涛静。云到苍梧气象闲。便下座。

玉林琇禅师到弥勒寺上堂。卓拄杖云。报恩新长老本来无住。握根拄杖倒用横拈。把个斗笠遮却一切人眼孔。东西南北少有识者。到者里遇着同门老道兄。瞒他不得。被推向人前。要某举扬先师现成句子。召众云。掷个蒲团。说法随处。蓦喝一喝卓拄杖一下。复倚杖云。今日升座於弥勒殿中。更为大众举则古话。当初布袋和尚亦与新报恩一般行脚。常自述行由云。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后来为慈悲之故。更有落草之谈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咄哉。者阿师慈则大慈。吝亦少吝。新报恩今日既与大众有缘同此一会。一发打开布袋。更不露头藏尾去也。大众谛听。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额横两道眉。面竖一个鼻。阿呵呵。笑不辍。掀起嘴唇片片皮。露出牙齿许多骨。展手云。大家施我一文钱。更有一句为君说。十个指头八个丫。谁人平易谁奇特。掷拄杖下座。

报谢回寺提纲

杨岐会禅师参驾部归上堂。释迦老子为先锋。弥勒大士为殿后。众中还有着力者么。出众来与云盖着力看。如无。云盖自逞神通去也。三五日出入相看首座大众。你且道於者里还有隔碍底道理么。上座。僧堂里展钵时与上座同展。睡时与上座同睡。立地时与上座同立地。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弥勒运用与去来。何处有间隔。虽然如是。你且道云盖在船头在船尾。众中还有灵利底衲僧觑得见么。良久云。人人尽道平地险。登楼方觉远山青。参。

真净文禅师出州回上堂。山中城里事不相知。有一句子未敢泄机。候遍到寮中一一当面分付。直是临时。各各自着精彩。莫教蹉过。

出州回上堂。古人道。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古人见不透脱。强生节目惑於后人。洞山即不然。来但言来。去但言去。有什么过。老僧入州途中。晚便住晓便行。又善为个什么。归来路上。困便歇饥便饭。又有什么亏危。今复林下与诸道人相见。又有什么事。参退吃茶。

出外归上堂。归来闰二月。阒寂宝山中。城隍耳目尽。尘劳万事空。春水绿。野花红。须信禅家道莫穷。信手拈来一枝草。临机生杀任西东。

出外归上堂。古人所谓有物流动人之常情。情若不生则老僧出入动静无去来之作。自然人事周徧。又何妨游戏神通藏法喜禅悦乐。则与大众同住如来寂灭海究竟觉。喝一喝下坐。

保宁勇禅师庄上回上堂。记得鹅湖和尚一日点净后不赴堂。遂入方丈里睡。斋后知事来白云和尚何不赴堂。鹅湖云庄上吃油糍来。晚间庄主到云。今日谢和尚吃油糍。大众。为复是神通妙用。本体如然。平地上刚然捏怪。既不与么又作么生。良久云。者个公案一任天下人批判。保宁也无神通妙用。亦无宿命他心。院在江宁府。庄属宜兴县。水路一千。陆路四百。孤舟野渡处处经过。堤柳岩花时时间发。前月出去昨日归来。庄上也不曾吃他油糍。祇是炊白米饭煮野菜羹。疗饱充饥随家丰俭。然虽如是。更有一般堪笑事。米中粒粒徧生虫。参。

出归上堂。霜风浩浩叶纷纷。晓入深村野老门。相见但知俱默坐。更无一事可谈论。良久云。入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雪窦显禅师归寺上堂。甚生标格。还知也无。诸禅德。祖佛不能宣传。天地不能覆载。二乘闻之胆裂。十地到此魂惊。其或达士切磋颇逢决战。一拶一捺略露风规。句滞则岳立磨空。源迷则云横布野。所以先圣道。一言才举。千车同辙。该括微尘。犹是化门之说。你衲僧合作么生觊。自知时。便下座。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七

猜你喜欢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上·佚名
  天然是和尚塔志铭·函昰
  卷七·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 第十二卷·蕴闻
  因果观念与心理建设·太虚
  谁知道你·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法藏
  六、世尊拈花·慧开
  五灯严统目录卷下·费隐通容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佛教正信会缘起·太虚
  卷八·佚名
  大方广师子吼经·佚名
  第五十卷·佚名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叶梦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丹徒尉。崇宁初授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建炎二年(1128)除户部尚书,三年迁尚书左丞。绍兴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

  • 卷三十二·志第十三·礼五·脱脱

        ◎礼五   ○上尊谥   天会三年六月,谙班勃极烈杲等表请追册先大圣皇帝。十二月二十五日,奉玉册、玉宝,恭上尊谥曰大圣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天会十三年三月七日,遣摄太尉皇叔祖大司空昱奉玉册、玉宝,上尊

  • 卷五十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十一月壬申,知階州竇玭獻白鷹,詔還之。   詔諸司非言要切事,無得升殿,當取旨者具狀以聞。時諸司事無巨細,悉升殿取旨,上以為臣僚自有職分,不當如是。會秘書丞孫冕上章極論其不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二·王祎

    【唐庄宗皇帝同光元年 岐王李茂贞天祐二十年呉睿帝顺义三年 蜀帝王衍干徳五年 南汉髙祖皇帝干亨七年 楚王马殷 南平王髙季兴 呉越王钱镠 闽王王审知 契丹太祖皇帝耶律安巴坚天賛二年】春二月梁册吴越王镠为国

  • 卷三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三十四 魏臣 陈羣【子泰】 陈羣字长文颍川许昌人汉太丘长寔之孙侍中大鸿胪纪之子也羣为儿时寔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才

  • 卷三十七·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七乙未驻跸天城拨官修道上谕大学士伊桑阿曰修道之事若责地方官则必太过可遣乡导官法保布达照朕幸穆阑例修一车可行之道山西修道则着按察使巴锡道员王辅前徃集夫督修令侍

  • 附录·孙甫

    欧阳文忠公所作墓志节文公博学强记尤喜言唐事能详其君臣行事本末以推见当时治乱每为人说如身履其间而听者晓然如目见故学者以谓阅岁读史不如一日闻公论也所著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书未及成卒于家公既卒诏取其书藏秘

  •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安佑[金得培李芳实]。○安佑小字拔都耽津县人金得培尙州人李芳实咸安县人。 佑恭愍元年拜军簿判书鹰扬军上护军累历知枢密院事 知中书政事

  • 卷七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信陵君列传第十七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

  • 二二 蒋观云·周作人

    鲁迅在东京的朋友不很多,据我所知道的大概不过一打之数,有的还是平常不大往来的。现在我便来讲这样的两个人,即是蒋观云与范爱农。观云名蒋智由,是那时的新党,避地东京,在《清议报》什么上面写些文章,年纪比鲁迅总要大上二三

  • 李礼成传·魏徵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是凉王李嵩的第六代孙。 他祖父李延实,是魏国的司徒。 他父亲李..,是侍中。 礼成七岁时,与姑妈的儿子、兰陵太守荥陽人郑颢,随魏武帝入关。 郑颢的母亲常对亲近的人说:“礼成这孩子,平生不曾回头,以后

  • 张弘略传·宋濂

    张弘略,字仲杰,张柔之第八子。弘略有谋略,精通经史,善骑射。曾随其父镇守杞县,后来迁居亳州。宪宗五年(1255),入朝拜见宪宗,授金符,暂为顺天万户。后随宪宗征蜀,因年幼,赐他锦衣,令他回亳州。张柔辞官后,授弘略金虎符、顺天路管民

  •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吕思勉

    满族占据中国,倏忽二百年了。虽然他治理中国之法,还是取之于中国,然而在民族主义上,总欠光晶。加以他政治腐败,国威陵替;五口通商之役,以堂堂天朝,而割地赔款于海外夷人,这在当日,确是个非常之变。英雄豪杰,岂得不乘时思奋?于是霹

  • 胡其炳·周诒春

    胡其炳 字燮卿。年四十五岁。生于江西九江。侄仕鸿。留学美国。已婚。子四。女三。初留学德国。习神道学。光緖十九年。得有文凭。回国。任镇江学校教员。又在九江为宣道师。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查理斯市学校

  •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八·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定公下【敬王十九年晋定十一年】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寳玉大弓寳玉大弓者鲁公受之成王以有鲁国是之谓分器前此季氏逐君取之以为己之私有其志在于簒而已矣今天夺其魄身既殒而家臣乱于内寳玉

  • 第十 谋篇 1·王诩

    【原文】为人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④,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⑤,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 中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二九)舍梨子相应品大拘絺罗经第九(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尔时。尊者舍梨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至尊者大拘絺罗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尊者舍梨子语尊者大

  • 金丹四百字黄自如批注·黄自如

    一卷,题张平叔撰,黄自如注。张伯端为北宋人,黄自如为南宋人。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