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造塔延命功德经

随机推荐

  • 王仲诚·隋树森

    王仲诚,生平、居里不详。散曲作品中有“跳出这蚁穴蜂衙,再不入虎窟龙潭”,“此身有似舟无缆,恣意教旁人笑咱。富贵总有天,清闲尽在俺”等句,知其可能是曾经官场,而又归隐的人。明·朱权《太 和正音谱》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一·焦竑

      南京戶部一(尚書)   ◆尚書   戶部尚書師公逵傳(黃佐)   戶部尚書古朴(雷禮)   南京守備參贊機務少保兼戶部尚書黃福傳   南京戶部尚書儲懋   南京戶部尚書沈公翼傳(潘壎)   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戶部尚書

  • 卷四十五·宋·蒋一葵

    【仁宗祯】 〔初,真宗无子,宫中祝天求嗣,上帝以问诸真,惟赤脚大仙一笑,宫人李氏诞生帝。既生,哭不止,有道士至阙,言能止儿啼,召入,以手抚之曰:“莫叫莫叫,何似当时莫笑!”哭遂止。少时,在宫中所着鞋袜悉去之,禁

  • 皇王大纪卷四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惠王十八年狄既灭卫遂伐邢诸侯救之次于聂北邢人溃围与诸侯合兵逐狄人迁于夷仪诸侯城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邢人如归齐侯以鲁庄夫人之与闻乎弑也召之于邾邾人以师送之因戍虚丘欲以侵鲁齐侯杀姜氏于夷以

  • 第五册 崇德元年三月·佚名

    第五册 崇德元年三月三月初一日,清明节,汗率诸贝勒大臣,依礼祭太祖英明汗之陵。初二日,科尔沁部土谢图济浓偕格格至,汗出盛京城,迎於十里外蒲河山,设黄幄,汗御坐。格格遥拜一次,汗答礼。格格复近前跪,汗曲膝答礼,行抱见礼。复与

  • 一一六 山东巡抚徐绩等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一六 山东巡抚徐绩等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山东巡抚臣徐绩、山东学政臣李中简跪奏,为奏闻事。恭照钦奉谕旨,勅令访求历代遗书及国朝儒林撰述,无论刊本抄本,汇收备录,开具目录奏明。钦此。钦遵

  • 艋舺营所辖地方洋面程途里数·佚名

    艋舺营参将水师海洋,南自淡防厅属大安与台协左营交界,北至噶玛兰属苏澳止,计水程七百余里。沿边临海五里为内洋,黑水为外洋。归艋舺参将统辖,沪尾水师守备兼辖。按自大安港、中港、竹堑港为小口,八里坌港正口,大鸡笼港为小口

  •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五世职表八正红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三兵考兵制明宪宗成化二年四月山西巡抚李侃请南北军伍各随所便着配诏议行之定例补伍皆发极边而南北人互易正统三年大学士杨士奇言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之人往南方极边补伍以浙

  • 系辞上卷七·孔颖达

    周易系辞上第七。[疏]正义曰:谓之“系辞”者,凡有二义,论字取系属之义。圣人系属此辞于爻卦之下,故此篇第六章云:“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第十二章云:“系辞焉以尽其言。”是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则上下二篇《经》辞是也。文取

  • 第45章·老子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1)。大盈若冲,其用不穷(2)。大直若诎,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其用不屈(3)。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4)。【题解】任继愈说:“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的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七八)心品猎师经第七(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猎师饲鹿。不如是心。令鹿得肥.得色.得力.得乐.长寿。猎师饲鹿。如是心饲。唯欲近食。近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爱敬品第四云何为爱。云何为敬。乃至广说。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婆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

  • 卷第八·本谧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八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拈古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ldquo;吾有正法眼藏、涅槃

  • 第十 乾达婆相应·佚名

    [一]第一 品类一~二[一时,世尊]舍卫城&hellip;&hellip;乃至&hellip;&hellip;三&ldquo;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乾达婆天,谛听。四诸比丘!如何为乾达婆天耶?诸比丘!有依根香而住之天。诸比丘!有依树心香而住之天。诸比丘!有依树肤香而住

  • 参同直指·刘一明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

  •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佚名

    一卷,苻秦昙摩难提译。阿育王之息,曰法益(Dharma-vardhana),容貌甚美,王夫人欲奸之而不能,遂与奸臣耶奢(Yaśas)谋,抉坏太子两目,此经为说其因缘者。

  • 牧云和尚七会语录·牧云通门

    六卷,卷一收上堂、小参、夜参、普说、示众、示语、禅净玄昌,卷二收室中语要、书、答语、天童上堂,卷三收像赞、佛事,卷四至卷六收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