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

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八

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

拈古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与摩诃迦叶。”

“世尊拈花,虽是入草求人,大似望空着楔。迦叶破颜,纵使出人头地,无端眼里添沙。诸禅德还识二老落处么?选佛若无如是眼,纵饶千载亦奚为?”

临济会下,有同学二人相问,一云:“离却中下二机,请兄道一句子。”一云:“拟问即失。”一云:“与么则礼拜老兄去也。”一云:“者贼!”师闻,乃升堂云:“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禅客。”便下座。

“二禅德互转真机,也甚奇怪。虽然,不过因风吹水,偶尔成文,怎奈白拈贼不识,好恶便乃播扬家丑、虚张声势?且道衲僧门下又当如何?直饶果是真金子,须向红炉再煆看。”

睦州示众:“裂开也在我,捏聚也在我。”时有僧问:“如何是裂开?”师云:“三九二十七,菩提涅槃,真如解脱,即心是佛。我且与么道,你又作么生?”僧云:“某甲不与么道。”师云:“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

“卖宝遇着瞎波斯!”

佛果禅师上堂:“迥无依倚,超宗越格,非佛非心。万仞壁立桑树上,着箭柳树上出汁。”

“佛果道底且道是个甚么得?与么奇怪?”顾视左右云:“会么?要会直下便会,不会切莫妄生穿凿!”

晋州霍山大禅佛景通禅师因到仰山前乃翘一足云:“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唐土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某甲亦如是。”仰山下禅床,打四藤条。

“霍山翘一足,竭露风规。集云四藤条,难禁忍俊。然虽如是,犹未作家。当时若待伊才向前来,便与拦胸一踏,非惟截断话头,亦免涂污诸圣。何故?鉴在机先。”

天童密师翁上堂:“盘山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慈明道:向上一路,千圣不然。径山道:向上一路,热碗鸣声。老僧道:向上一路,踏破草鞋。”

“四大老虽则同行不同步,要且纵夺全彰、杀活自在。山僧今日亦道:向上一路,钱串井索。且道与诸大老是同是别?”

汾阳昭禅师示众:“识得拄杖子,行脚事毕。”笑岩祖翁别云:“识得拄杖子,正好紧俏草鞋。”

“一人孤峰独宿,常在市廛。一人拨草瞻风,不离家舍。二老虽则各善机权,要识拄杖子,总未梦见在。毕竟作么生?舒卷从来不借力,拈来放去更山谁?”

僧问仰山:“法身还解说法也无?”山云:“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僧云:“说得底人在甚么处?”山乃推出枕子。沩山闻之,乃云:“寂子用剑刃上事。”

“说得说不得且置,只如仰山推枕子,端的还是甚么身?若道是法身,沩山道是剑刃上事。若道不是法身,仰山推出枕子。且道毕竟如何?具眼者辨。”

马祖见南泉行食过,便问:“桶里是甚么?”泉云:“合取狗口。”

“马驹儿,气吞宇宙,眼盖乾坤。因甚桶里的却识不得?王老师恁么答话,且道还识得也未?只许老胡会,不许老胡知。”

洛浦一日辞临济,济问:“甚处去?”浦云:“南方去。”济以杖画一画云:“过得这里,便去!”浦乃喝,济便打,浦礼拜而去。次日升堂,云:“临济门下有一赤稍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临济具白拈手段,洛浦有袖里金锤,当面一掷,致令末后追思。虽然,也是贼过后张弓。当时待伊辞时,便与当头一踏,只教出门不得,非惟不使污他齑瓮,亦免钝置家风。”

芭蕉示众云:“你有拄杖子,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夺却你拄杖子。”

“趁空打劫,就手还拳,还他芭蕉老汉,我这里又且不然。有也不与,无也不夺,亦任横来竖去,管教个个饱齁齁地。且道与芭蕉是同是别?”

香严初开堂,沩山令人送书并拄杖到,严接得,云:“苍天!苍天!”僧便问:“和尚为甚如此?”严云:“只为春行冬令。”

“沩山杖子不移步,而千里同风。这僧送到走千山,而对面千里。且道淆讹在甚处?甜瓜彻蒂甜,苦瓜连根苦。”

临济半夏上黄檗,问讯,见檗看经,次,乃云:“我将谓是个人,元来是个唵黑豆老和尚。”住数日,辞去,檗云:“汝破夏来,不终夏了去?”济云:“某甲暂来礼拜和尚。”檗遂打趁令去,济行数里,疑此事,却回,终夏。

“黄檗打趁令去,直不藏曲。临济去而复返,曲不藏直。还知么?亲遭痛棒全机堕,九夏风清彻体凉。”

长沙一夕同仰山玩月次,仰云:“人人尽有这个,秪是用不得。”沙云:“恰是倩,汝用去。”仰云:“你作么生用?”沙与一踏踏倒,仰起来云:“你直下是个大虫!”

“诸方尽道小释迦被岑大虫一捺捺倒,竟不知岑大虫却被小释迦一坐坐地,至今起不得。即今莫有起得者么?还我大虫来!”

石霜冬日,榜示僧堂前,作此相:

“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首座一见,乃谓众曰:“和尚今日放参。”

“当时可惜山僧不在石霜会里,若在,一见便与一脚抹却,更说甚么识得识不得?且道与么道与首座道的相去多少?”

南院升堂云:“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不具啐啄同时用。”时有僧问:“如何是啐啄同时用?”院云:“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时失。”僧云:“此犹未是某甲问处。”院云:“汝问处作么生?”僧云:“失。”院乃打,僧不肯。后于云门会下闻二僧举此话,一僧云:“当时南院棒折,那其僧忽契悟,遂回省觐,值院已圆寂,乃谒风穴,穴一见便问:‘上座便是当时问先师啐啄同时话底么?’僧云:‘是。’穴云:‘你当时作么生?’僧云:‘我当时如在灯影里行相似。’穴云:‘汝会也。’”

“南院高提祖令,风穴平地陷人。这僧虽然窥得一班,可惜穴老放过一着。若待伊道:‘我当时如在灯影里行。’便与一顿,非惟剿绝命根,一致门风壁立千丈。”

沩山因刘铁磨来,乃云:“老牸牛,汝来也!”磨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山放身作卧势,磨便出去。

“沩山具擒兕捉虎之手,铁磨转翻天覆地之机。虽然互换可观,要且锋铓不犯。如何是不犯处?针锋头上翻筋斗,蟭螟眼里打秋千。”

疏山因僧造寿塔毕,谓僧曰:“汝将多少钱与匠人?”僧云:“一切在和尚。”山云:“为将三文钱与伊?为将两文钱与伊?为将一文钱与伊?汝若道得,许汝亲造塔。”僧无对。

“匠人造塔,大似图画虚空。疏山问价,亦是依模填彩。若也于此会得,二人功不浪施。其或未然,切莫当面蹉过。”

佛国白禅师上堂:“山僧住来半个月,未曾拈动者个。而今不免现些少神通,供养诸人去也。”便下座。

“恁么举扬,纵使神用齐天,脚跟早已着地。神通且置,唤甚么作这个?”

黄檗因百丈问:“甚处来?”檗云:“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云:“还见大虫么?”檗便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檗遂与一掴,丈吟吟而笑,便归,升堂谓众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看他父子拳来拳应、踢来踢应,大似虎骤龙骧,令人不可捉摹。复乃升堂告众是甚好心?检点将来,也是有头无尾汉。”

乾峰示众:“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峰云:“来日不得普请。”便下座。

“两个乞儿,共弄一条蛇,一个弄死像活,一个弄活像死。虽然死活不同,要且无二鳖鼻。诸人直下如何看取?山月如银,牵老兴闲行,不觉过峰西。”

大觉临终谓众曰:“我有一只箭要付与人。”时有一僧云:“请和尚箭?”师曰:“汝唤甚么作箭?”僧喝,师打数下,归方丈,却唤其僧,问云:“汝适来会么?”僧云:“不会。”师又打数下,掷却拄杖,云:“已后遇明眼人,分明举似。”乃告寂。

“临末稍头,拟将一只箭穿却诸人鼻孔,几被这僧就手折却。若非两头痛棒,大似劳而无功。”

临济一日同黄檗应普请,黄檗回头见师空手,问:“钁头在甚么处?”师云:“有人将去了也。”檗云:“近前来,共汝商量。”师近前,檗将钁,钁地,云:“我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师就手掣得竖起,云:“为什么却在某甲手里?”檗云:“今日自有人普请。”便归院。

“将钁钁地,大似狮子教儿谜子诀,就手掣得便解,返踯翻锦毬。正所谓狮子窟中狮子,旃檀林里旃檀!”

天童密云老和尚上堂云:“十方无壁,八面无门,中有一宝,任运纵横。”

“落处不停谁解看?”

茱萸因赵州上法堂来东觑西觑,萸乃问:“作什么?”州云:“探水。”萸云:“我这里一滴也无,探个甚么?”州遂将拄杖靠壁而出。

“赵州探水,涉狂澜而不犯涓滴;茱萸无一滴,浪接天而禁流不住。”

赵州到黄檗,檗见来便闭却方丈门,州乃于法堂上叫:“救火,救火!”檗开门捉住,云:“道,道!”州云:“贼过后张弓。”

“黄檗难近而易悦,赵州易悦而难近。”

三圣问僧:“近离甚处?”僧便喝,圣亦喝,僧又喝,圣又喝,僧云:“行棒即瞎!”又喝,圣拈棒,僧转身作受棒势,圣云:“下坡不走,快便难逢!”便打,僧云:“这贼!”便出。次有僧问:“适来争容得者僧?”圣云:“是伊曾见先师来。”

“这僧具超方手眼,三圣展格外威权。虽然纵夺可观,未免傍观者哂。且道谁是傍观?”

洞山初参雪门,门云:“近离甚处?”山云:“查渡。”门云:“夏在甚处?”山云:“湖南报慈。”门云:“几时离彼?”山云:“八月二十五。”门云:“放汝三顿棒!”山至来日,问:“昨蒙和尚赐棒,不知过在甚处?”门云:“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也!”山乃大悟。

“洞山若非末后殷勤,堕在烂泥坑里永拔不出。”又云:“只为末后殷勤,堕在烂泥坑里永拔不出!”

福朗上座因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云:“北斗里藏身。”朗罔测,遂问门,门把住,云:“道,道!”朗拟议,门托开,复示偈云:“云门耸剔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更举轹中泥?”朗大悟。

“把住,托开,浑身草里辊。重说偈言,舌头咸拖地。福朗上座虽向这里开得只眼,也只是个漆桶。”

赵州到一庵主处云:“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州云:“水浅不是泊船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云:“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州云:“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而去。

“一等竖拳,因甚赵州肯一不肯一?若缁素不出,瞎却一只眼。若缁素得出,瞎却一只眼。”

保福问:“长庆盘山道:光境俱忘,复是何物?”洞山道:“光境未忘,复是何物?据二老总未得剿绝。作么生道得剿绝去?”庆良久,福云:“情知你向鬼窟里作活计。”庆云:“汝作么生?”福云:“两手扶犁水过膝。”

“盘山、洞山固是 纤,保福、长庆未见剿绝。若在衲僧门下,又当如何?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龙册道怤禅师因僧问:“学人未达其源,乞师方便。”师云:“是甚么源?”僧云:“其源。”师云:“若是其源,争受方便?”寻有侍者问:“适来成褫伊?”师云:“无。”者云:“不成褫伊?”师云:“无。”者云:“师意如何?”师云:“一点水墨,两处成龙。”

“这僧太不唧溜,返累龙册亦沉死水。若不遇侍者傍敲,则镜清一点活水,终成滞货。虽然,也是怜儿不觉丑。”

罗山道闲禅师问石霜:“起灭不停时如何?”霜云:“直须寒灰枯木去,一念万年去,函盖相应去,全清绝点去。”师不契,却往岩头处,如前问,岩喝云:“是谁起灭?”师于此有省。

“一人有杀人刀,无活人剑。一人有活人剑,无杀人刀。众中莫有辨得者么?若辨得出,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翠岩示众:“一夏以来,为兄弟东话西语,看我眉毛在也无?”

“恁么说话,大似鼠狗偷窃。”

法眼禅师示众:“这里聚集少时为上座僧堂里,这里聚集少时为上座三门头,这里聚集少时为上座寮舍里。”为复说上座过,别有道理。会下有数尊宿对,一人道:“诸佛出世也有这个方便?”一人云:“今日离章义。”一人云:“你道伊为什么处?”一人云:“点灯等上座来多时也。”一人云:“甚么处聚集来?”

“法眼拈提最切,且无些子道理。若直下会得,则途中受用。如其不会,则世谛流布。可惜当时一众,颠三倒四,尽是嚼屎块的汉。而今莫有领略者么?”良久,云:“这里是甚么所在?”

金州操禅师因请米和尚斋,不排坐位。米才到,乃展坐且作礼,操下禅床,米遂就操位而坐,操却席地而坐。斋罢,米便去。侍者云:“和尚受一切人钦仰,今日坐位却被人夺却。”操云:“三日后若来,即受救在。”米果三日后来,云:“前来遭贼。”

“且道作么生得不遭贼去?人不伤虎心,虎不伤人意。虽然,三日后来,更是脑后添锥。且道受救在甚么处?”

大慈寰中禅师示众:“山僧不解答话,只是识病。”时有僧出,寰便归方丈。

“大慈道:不解答话,只是识病。这僧才出,大慈便归方丈。且道伊识得这僧是甚么病?”

太原孚上座参雪峰,才至法堂上顾视,雪峰便下,看知事。至明日,入方丈,作礼,云:“昨日触忤和尚。”峰云:“知是般事。”便休。

“孚上座上法堂,才过视便下看知事。那的是他触忤处。雪峰道知事这般,便休。且道伊知甚么事?具眼者辨取。”

临济示众:“但有问讯不亏欠伊,总识得伊来处。与么来者恰似失却,不与么来者无绳自缚。一切陵中莫乱斟酌,会与不会都来是错,分明与么道,一任天下人贬剥。”

“临济与么道,也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且作么生贬剥得伊?”

宝寿初开堂,三圣推出一僧,寿便打圣云:“与么为人非?但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寿掷下拄杖,便归方丈。

“宝寿若非三圣,谁辨真机?三圣若非宝寿,罔炫已长。且道互相激扬一句作么生道?水平两岸阔,云散一山孤。”

兴化道:“此一炷香,拟欲承嗣三圣,三圣与我太孤;拟欲承嗣大觉,太觉与我太赊。此一炷香不如承嗣临济先师。”

“一处太孤,一处太赊,但不得承嗣。且道毕竟因甚承嗣临济?毒恨难忘。”

临济上堂:“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尝从汝等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临济下禅床搊住其僧,拟议,济乃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

“者僧虽会直撞,可惜不解转身吐气。临济当面换人眼睛,太杀欺瞒。且道为甚如此?杀人刀,活人剑。”

睦州因僧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州云:“昨日有人问,趁出了也。”僧云:“和尚恐某甲不实?”州云:“拄杖不在,苕帚柄聊与三十。”雪窦云:“睦州只有受璧之心,且无割城之意。”

“这僧投献,秪是瓦砾子。幸喜睦州高鉴精明,据实酬价。且道还相当也无?试辨看。”

举雪峰一日见猕猴乃云:“这猕猴,各各背一面古镜。”三圣便问:“历劫无名,何以彰为古镜?”峰云:“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雪窦云:“好与二十棒!者棒放过也好,免见将错就错。”

“三圣道:‘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未审三圣还识话头也未?雪窦道:‘好与二十棒!’一棒也少不得,何故?放过则不可。放过不放过且止,雪峰道‘老僧住持事繁’又作么生?”

 (信善郑守礼同缘明玺婿龙略同缘实裔

助刊

二隐禅师语录祈求夫妻谐老贵子早生

康熙戊午夏荆南水月禅院识)

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八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五章 麾摩罗波罗、诃悉提波罗、羼提波罗时代·多罗那他
  祖庭事苑卷第二·睦庵善卿
  续高僧传卷第四·道宣
  大乘之革命·太虚
  卷第八·费隐通容
  卷五十三·道世
  卷第四·智旭
  卷第八·志磐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六[宋磻]·惟白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摄大乘论释论 第四卷·世亲
  卷第七·佚名
  佛说水沫所漂经·佚名
  卷八·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三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一首 【时守彭城作】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

  •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

  •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班固

    杜周,南阳杜衍人也。义纵为南阳太守,以周为爪牙,荐之张汤,为廷尉史。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多。奏事中意,任用,与减宣更为中丞者十余岁。 周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宣为左内史,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张汤,而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

  •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欧阳修

    太宗定天下,留心听断,着令:州县论死三覆奏,京师五覆奏。狱已决,尚芋然为彻膳止乐。至晚节,天下刑几措。是时州县有良吏,无酷吏。武后乘高、中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已,欲胁制群臣,椔翦宗支,故纵使上飞变,构大狱。时四方上变事者,皆给

  • 列传九·薛居正

    苌从简,陈州人也。世以屠羊为业,力敌数人,善用槊。初事后唐庄宗为小校,每遇攻城,召人为梯头,从简多应募焉,庄宗为其勇,擢领帐前亲卫兼步军都指挥使。一日,庄宗领大军与梁军对阵,登高丘而坐,敌人有执大帜扬其武者,庄宗指之谓左右曰

  • 卷之六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摭遗卷十八·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奸臣列传马士英阮大铖南都之速于覆亡者,微马、阮两奸之力不及此。自古未有奸臣在朝而将帅能立功于外者。说者谓附逆之徒与荐逆之人是皆包藏祸心,必致贼及君国而后已:此士英之所以必荐大铖以为之助也。

  • ●崇祯记闻录卷一·佚名

    崇祯元年,故冤死吏部验封员外郎周蓼洲,已赠太常卿,锡谥忠介,廕子胄监矣。五月十五日,三学诸友,复连具呈抚院,欲请建专祠,以示风励。李抚台和颜细商,然终以题请为难,诸友谈及机户陆元科建祠冒破,狐假横行诸罪,今虽在狱,尚未受刑责,何

  • 叶颙传·脱脱

    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绍兴元年(1131),叶颙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州南海县主簿,代理县尉。南海县发生盗寇事件,知州檄令巡、尉一同追捕盗寇,巡检抓获盗寇十多人,他把功劳归于叶 颙,叶颙说:“掠取荣誉、欺骗君主、侥幸得

  • 工部·佚名

    连越用水相连或越河而连壤也滩价沙滩种植芦苇所交之租价也摊价(摊满汉本作滩)河工所用物料估价用工分征于民也风埽遮风之埽也坚实地面地皮坚厚土性结实之处也地势高洼地之形势或高或低也工料工价料值也土方每土一立方

  •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为君,身尊民安,为臣,事治身荣,难乎,易乎?”晏子对曰:“易。”公曰:“何若?”对曰:“为君节养其余以顾民,则君尊而民安;为臣忠信而无逾职业,则事治而身荣。”公又问:“为君何行则危?为臣何行则废?”晏子对曰:“为君,厚藉敛

  • 提要·袁仁

    【臣】等谨案春秋胡传考误一卷明袁仁撰仁有尚书砭蔡编已着録是书前有自序谓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承君命而作传志在匡时多借经以申其説其意则忠而于经未必尽合其説良是至谓安国之传非全书则不尽然安国是编自绍兴乙

  • 一个人的生活·梁漱溟

    生活是最普泛最寻常的事,草木也生活,鸟兽也生活,小孩子疯颠白痴诸般神经病者也生活。他们的生活都很容易&mdash;&mdash;并不是说他们很容易生存,是说他们生活的时候很没什么疑难。因为什么没有疑难?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用不着

  • 卷三·佚名

    尔时世尊,告普勇菩萨言:汝今谛听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前。值遇十二俱胝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同名宝上我於尔时修勇施行。即以饮食衣服殊妙庄严珍宝璎珞及诸华鬘涂香等。一一供养彼等诸佛。时诸如来。皆与我授阿耨多罗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提国清净法处自然金刚座。光影甚明无所不遍照。与众摩诃萨等无央数菩萨共会坐。三曼陀跋陀罗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最第一。文殊师利菩萨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

  •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二·守端

    舒州兴化禅院语录参学小师 处凝 编师开堂日。祝 圣白槌罢。乃云。便恁么散去。祖焰高辉了也。若也未然。不免平高就下。所以道。吾大圣人之道。不在有言。不在无言。不关有言。不关无言。只者个。赫然独耀。逈出古

  • 道德真经集义·危大有

    十卷。明危大有(生卒年不详)撰。危大有,字道纪,盱江人。撰有《道德真经集义》十卷。此书成于洪武丁卯年(1387)。卷首有嗣四十三代天师三洞弟子张宇初《道德真经序》,阐述危大有撰此书之原由及志向。其次为危大有《道德真

  • 词学通论·吴梅

    吴梅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32年12月出版。32开本,186页,8万6千余字。全书九章:一、绪论;二、论平仄四声;三、论韵;四、论音律;五、作法;六、概论一,唐五代;七、概论二,两宋;八、概论三,金元;概论四,明清。本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