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牧云和尚七会语录

六卷,卷一收上堂、小参、夜参、普说、示众、示语、禅净玄昌,卷二收室中语要、书、答语、天童上堂,卷三收像赞、佛事,卷四至卷六收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六册。

《牧云和尚七会语录》全部章节目录

(1)牧雲和尚七會餘錄目錄
(2)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一
(3)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二
(4)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三
(5)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四
(6)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五
(7)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六

猜你喜欢
  达摩宝传·悟真子
  文陀竭王经·佚名
  增一阿含经·佚名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佚名
  无常经·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湛然
  四十二章经疏·宋真宗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澄观
  大乘缘生论·佚名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佚名
  佛制比丘六物图·元照
  华严金师子章·法藏
  归戒要集·弘赞
  摄论章·佚名
  华严不厌乐禅师语录·道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古今体九十七首【甲辰五】至苏州筞马入城据鞍得句庚子南巡正七旬今来有四度芳春维舟筞骑仍康健露冕观民益切亲俾畏何如斯俾爱忘怀那肯便忘仁黄衣问岁八十六【一

  • 卷九·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九       休宁孙默编曹尔堪南溪词下中调青王案冬暮晓发霜余净碾遥天碧听落叶鸣虚碛疎树倦鸦寒影只今朝才见痩筠斜处露出梅花白 敝裘补绽年年客骏马

  • ●卷十六·邵伯温

      杨凝式少师,唐昭宗朝为直史馆,宰相涉之子也。朱全忠逼唐禅位,涉为奉传国宝使,凝式曰:“大人为唐宰相,使国家至此,不可谓无过。况乎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涉大骇曰:“汝欲灭吾族!”神色不宁者数日。全忠既

  • 第七十二回 擒刘辟戡定西川 执李锜荡平镇海·蔡东藩

      却说顺宗改元永贞,因关系一代正朔,所以就贞元二十一年间,即已改行。至宪宗禅位,应复改元,当下将永贞二年,改为元和元年。正月朔日,宪宗带领百官,至兴庆宫朝贺顺宗,奉上尊号,称为应乾圣寿太上皇,礼毕还朝,方受群臣庆贺。过了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纪昀

    列传宋 【四十】○宋四十李迪【东之 肃之 承之 及之孝基】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李迪字复古 【隆平集作复吉】 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一·佚名

    两汉通论兴亡人材【刘禹锡 子由 东坡 少游 权徳舆】历代委任人臣【子由 荆公】张禹江充梁冀王莽之流【乐天】兴亡人材刘禹锡山阳城赋曰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裔孙作赋盖闵汉也词曰我止行车霣涕于山阳

  •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篇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

  • 萧岿传·令狐德棻

    萧岿字仁远,是萧鮞的第三个儿子。机敏善辩而有文采。善于安抚驾御部下,能得到部下的欢心。继位的元年(562),尊奉其祖母龚太后为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生母曹贵嫔为皇太妃。当年五月,其太皇太后驾崩,谥为元太后。九月,

  • 郭云传·张廷玉

    郭云,南阳人。身长八尺多,相貌伟岸。元末召集义兵保卫裕州泉白寨,累官至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元主北逃,河南郡县都被明军攻下,唯郭云独自坚守。大将军徐达派指挥曹谅围攻,郭云出城迎战,被俘。大将军呵斥他下跪。郭云却立而不拜

  • 卷七·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七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魏【自高陵以陈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名陵?强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许鄢陵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 桓子

  • 保傅第四十八·戴德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惟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有司参夙兴端冕,见之南郊,见之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

  • 论语学案卷三·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上论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妻去声缧力追反绁息列反】门人记二贤之见取于圣人一则谓其缧绁之可原一则谓其刑戮之

  • 论语集编卷八·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在陈

  • 卷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四论语五雍也第六雍也可使南面章仲弓见圣人称之故因问子桑伯子如何想见仲弓平日也疑这人故因而发问夫子所谓可也者亦是连上面意思説也仲弓谓居敬而行固是居敬后自然能简然亦有居敬而不

  • 道与命·钱穆

    万物何从来,于是有上帝。死生无常,于是有灵魂。万物变幻不实,于是在现象之后有本体。此三种见解,不晓得侵入了几广的思想界,又不知发生了几多的影响。但上帝吧!灵魂吧!本体吧!究竟还是绝难证验。于是有人要求摆脱此三种见解,而

  •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依一般人的常识,所谓生命者,以出生之日起,到死亡之日止,截头截尾,无来无去。从佛家的眼光看,人生若果是如此,那么,我们之出生乃偶然间突如其来,这便是&ldquo;无因论&rdquo;;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这便是&ldquo;断灭论&rdquo;。

  • 跌损妙方·异远真人

    伤科著作。明异远真人撰,清孙应科校。一卷。刊于道光十六年 (1836) 。书中记有“治法总论”、“用药歌”、“药中禁忌”,并将身体部位分为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创、通用七门,分别论述不同部位损伤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