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七八)心品猎师经第七(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猎师饲鹿。不如是心。令鹿得肥.得色.得力.得乐.长寿。猎师饲鹿。如是心饲。唯欲近食。近食已。令憍恣放逸。放逸已。随猎师.猎师眷属。猎师饲鹿。如是心也。

第一群鹿近食猎师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随猎师.猎师眷属。如是彼第一群鹿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

第二群鹿而作是念。第一群鹿近食猎师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随猎师.猎师眷属。如是第一群鹿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我今宁可不食猎师食。离于恐怖。依无事处。食草饮水耶。第二群鹿作是念已。便舍猎师食。离于恐怖。依无事处。食草饮水。彼春后月诸草水尽。身体极羸。气力衰退。便随猎师.猎师眷属。如是彼第二群鹿亦复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

第三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群鹿一切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我今宁可离猎师.猎师眷属。依住不远。住不远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第三群鹿作是念已。便离猎师.猎师眷属。依住不远。住不远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彼猎师.猎师眷属便作是念。第三群鹿甚奇谄黠。极谄黠。所以者何。食我食已。而不可得。我今宁可作长围罝。作长围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猎师.猎师眷属作是念已。便作长围罝。作长围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如是第三群鹿亦复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

第四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第三群鹿一切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我今宁可依住猎师.猎师眷属所不至处。依住彼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第四群鹿作是念已。便依住猎师.猎师眷属所不至处。依住彼已。便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彼猎师.猎师眷属复作是念。第四群鹿甚奇猛俊。第一猛俊。若我逐彼。必不能得。余鹿则当恐怖惊散。我今宁可舍罝第四群鹿。猎师.猎师眷属作是念已。则便舍罝。如是第四群鹿便得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

比丘。我说此喻。欲令解义。我今说此当观其义。猎师食者。当知五欲功德。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猎师食者。当知是五欲功德也。猎师者。当知是恶魔王也。猎师眷属者。当知是魔王眷属也。群鹿者。当知是沙门.梵志也。第一沙门.梵志近食魔王食。世间信施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随魔王.魔王眷属。如是第一沙门.梵志不脱魔王境界。犹如第一群鹿近食猎师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随猎师.猎师眷属。如是第一群鹿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当观彼第一沙门.梵志亦复如是。

第二沙门.梵志亦作是念。第一沙门.梵志近食魔王食。世间信施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随魔王.魔王眷属。如是彼第一沙门.梵志不脱魔王.魔王眷属境界。我今宁可舍世间信施食。离于恐怖。依无事处。食果及根。第二沙门.梵志作是念已。便舍世间信施食。离于恐怖。依无事处。食果及根。彼春后月诸果根尽。身体极羸。气力衰退。衰退已。便心解脱.慧解脱衰退。心解脱.慧解脱衰退已。便随魔王.魔王眷属。如是第二沙门.梵志亦不脱魔王.魔王眷属境界。犹如第二群鹿而作是念。第一群鹿近食猎师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随猎师.猎师眷属。如是第一群鹿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我今宁可舍猎师食。离于恐怖。依无事处。食草饮水耶。第二群鹿作是念已。便舍猎师食。离于恐怖。依无事处。食草饮水。彼春后月诸草水尽。身体极羸。气力衰退。便随猎师.猎师眷属。如是第二群鹿亦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当观彼第二沙门.梵志亦复如是。

第三沙门.梵志亦作是念。第一.第二沙门.梵志一切不脱魔王.魔王眷属境界。我今宁可离魔王.魔王眷属。依住不远。住不远已。不近食世间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魔王.魔王眷属。第三沙门.梵志作是念已。便离魔王.魔王眷属。依住不远。住不远已。便不近食世间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魔王.魔王眷属。然受持二见。有见及无见。彼受此二见故。便随魔王.魔王眷属。如是第三沙门.梵志亦不脱魔王.魔王眷属境界。

犹如第三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群鹿一切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我今宁可离猎师.猎师眷属。依住不远。住不远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第三群鹿作是念已。便离猎师.猎师眷属。依住不远。住不远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彼猎师.猎师眷属便作是念。第三群鹿甚奇谄黠。极谄黠。所以者何。食我食已。而不可得。我今宁可作长围罝。作长围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猎师.猎师眷属作是念已。便作长围罝。作长围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如是第三群鹿亦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所依者当知有见也。住止者当知无见也。当观彼第三沙门.梵志亦复如是。

第四沙门.梵志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第三沙门.梵志一切不脱魔王.魔王眷属境界。我今宁可依住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依住彼已。不近食世间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魔王.魔王眷属。第四沙门.梵志作是念已。便依住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依住彼已。不近食世间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魔王.魔王眷属。如是第四沙门.梵志便脱魔王.魔王眷属境界。

犹如第四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第三群鹿一切不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我今宁可依住猎师.猎师眷属所不至处。依住彼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第四群鹿作是念已。便依住猎师.猎师眷属所不至处。依住彼已。不近食猎师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随猎师.猎师眷属。彼猎师.猎师眷属复作是念。第四群鹿甚奇俊猛。第一俊猛。若我逐彼。必不能得。余鹿则当恐怖惊散。我今宁可舍罝第四群鹿。彼猎师.猎师眷属作是念已。则便舍罝。如是第四群鹿便脱猎师.猎师眷属境界。当观彼第四沙门.梵志亦复如是。

比丘。当学如是所依住止。令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何者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是谓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复次。何者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谓比丘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是谓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

复次。何者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谓比丘度一切色想。至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复次。何者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谓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身触成就游。慧见诸漏尽断知。是谓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比丘。如是所依住正。命魔王.魔王眷属所不至处。当学如是。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猎师经第七竟(二千三百九十六字)。

(一七九)中阿含心品五支物主经第八(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五支物主平旦出舍卫国。往诣佛所。欲见世尊供养礼事。五支物主便作是念。且置往见佛世尊。或能宴坐及诸尊比丘。我今宁可诣一娑逻末利异学园。于是。五支物主便至比道游戏欢乐。近巾头阿梨。往诣一娑逻末利异学园。

彼时。娑逻末利异学园中。有一异学沙门文祁子。在于彼中为大宗主。众人之师。众所敬重。统领大众五百异学师。彼在扰乱众发高大音声。其声喧闹。说若干种畜生之论。谓论王.论贼.论斗诤.论饮食.论衣被.论妇人.论童女.论淫女.论世间.论邪道.论海中。如是比聚集。论若干种畜生之论。异学沙门文祁子遥见五支物主来。便自敕己众。令默然住。汝等默然。莫复语言。宜自收敛。此沙门瞿昙弟子五支物主来。若有沙门瞿昙在家弟子居舍卫国者。无过于五支物主。所以者何。彼爱乐默然。称说默然。若彼见此众默然者。或能来前。

彼时。异学沙门文祁子止己众已。自默然住。

于是。五支物主往诣异学沙门文祁子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异学沙门文祁子语曰。物主。若有四事。我施设彼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云何为四。身不作恶业.口不恶言。不行邪命.不念恶念。物主。若有此四事者。我施设彼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

五支物主闻异学沙门文祁子所说。不是不非。从坐起去。如此所说。我自诣佛。当问此义。便往诣佛。稽首作礼。却坐一面。与异学沙门文祁子所共论者。尽向佛说。

世尊闻已。告曰。物主。如异学沙门文祁子所说。若当尔者。婴孩童子支节柔软。仰向卧眠。亦当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物主。婴孩童子尚无身想。况复作身恶业耶。唯能动身。物主。婴孩童子尚无口想。况复恶言耶。唯能得啼。物主。婴孩童子尚无命想。况复行邪命耶。唯有呻吟。物主。婴孩童子尚无念想。况复恶念耶。唯念母乳。物主。若如异学沙门文祁子说者。如是婴孩童子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

物主。若有四事。我施设彼成就善.第一善。然非无上士。不得第一义。亦非质直沙门。云何为四。身不作恶业。口不恶言。不行邪命。不念恶念。物主。若有此四事。我施设彼成就善.第一善。然非无上士。不得第一义。亦非质直沙门。物主。身业.口业者。我施设是戒。物主。念者。我施设是心所有与心相随。物主。我说当知不善戒。当知不善戒从何而生。当知不善戒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当知贤圣弟子云何行灭不善戒耶。物主。我说当知善戒。当知善戒从何而生。当知善戒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当知贤圣弟子云何行灭善戒耶。物主。我说当知不善念。当知不善念从何而生。当知不善念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当知贤圣弟子云何行灭不善念耶。物主。我说当知善念。当知善念从何而生。当知善念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当知贤圣弟子云何行灭善念耶。

物主。云何不善戒耶。不善身行。不善口.意行。是谓不善戒。物主。此不善戒从何而生。我说彼所从生。当知从心生。云何为心。若心有欲.有恚.有痴。当知不善戒从是心生。物主。不善戒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多闻圣弟子舍身不善业。修身善业。舍口.意不善业。修口.意善业。此不善戒灭无余。败坏无余。物主。贤圣弟子云何行灭不善戒。若多闻圣弟子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不善戒也。

物主。云何善戒耶。善身业。善口.意业。是谓善戒。物主。此善戒从何而生。我说彼所从生。当知从心生。云何为心。若心无欲.无恚.无痴。当知善戒从是心生。物主。善戒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若多闻圣弟子行戒不著戒。此善戒灭无余。败坏无余。物主。贤圣弟子云何行灭善戒。若多闻圣弟子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善戒也。

物主。云何不善念耶。欲念.恚念.害念。是谓不善念。物主。不善念从何而生。我说彼所从生。当知从想生。云何为想。我说想多种.无量种.若干种行。或欲想。或恚想。或害想。物主。众生因欲界想故。生不善念。欲界相应。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不善念。欲界相应。物主。众生因恚.害界想故。生不善念。恚.害界相应。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不善念。恚.害界相应。此不善念从是想生。物主。不善念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若多闻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此不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物主。贤圣弟子云何行灭不善念。若多闻圣弟子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不善念也。

物主。云何善念耶。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是谓善念。物主。善念从何而生。我说彼所从生。当知从想生。云何为想。我说想多种.无量种.若干种行。或无欲想。或无恚想。或无害想。物主。众生因无欲界想故。生善念。无欲界相应。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善念。无欲界相应。物主。众生因无恚.无害界故。生善念无恚.无害界相应。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善念无恚.无害界相应。此善念从是想生。物主。善念何处灭无余。何处败坏无余。若多闻圣弟子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此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物主。贤圣弟子云何行灭善念。若多闻圣弟子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善念也。

物主。若多闻圣弟子以慧观不善戒知如真。从生不善戒知如真。此不善戒灭无余。败坏无余。知如真以慧观。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不善戒知如真。以慧观善戒知如真。从生善戒知如真。此善戒灭无余。败坏无余。知如真以慧观。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善戒知如真。以慧观不善念知如真。从生不善念知如真。此不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知如真以慧观。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不善念知如真。以慧观善念知如真。从生善念知如真。此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知如真以慧观。贤圣弟子如是行者。灭善念知如真。所以者何。因正见故生正志。因正志故生正语。因正语故生正业。因正业故生正命。因正命故生正方便。因正方便故生正念。因正念故生正定。贤圣弟子心如是定已。便解脱一切淫.怒.痴。

物主。贤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已。便知一切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谓学见迹成就八支。漏尽阿罗诃成就十支。物主。云何学见迹成就八支。谓学正见。至学正定。是谓学见迹成就八支。物主。云何漏尽阿罗诃成就十支。谓无学正见。至无学正智。是谓漏尽阿罗诃成就十支。物主。若有十支。我施设彼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

佛说如是。彼五支物主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支物主经第八竟(二千一百七十八字)。

(一八○)中阿含心品瞿昙弥经第九(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羁瘦。在加鞞罗卫尼拘类树园。

尔时。摩诃簸逻阇钵提瞿昙弥持新金缕黄色衣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此新金缕黄色衣我自为世尊作。慈愍我故。愿垂纳受。

世尊告曰。瞿昙弥。持此衣施比丘众。施比丘众已。便供养我。亦供养众。

大生主瞿昙弥至再三白曰。世尊。此新金缕黄色衣我自为世尊作。慈愍我故。愿垂纳受。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瞿昙弥。持此衣施比丘众。施比丘众已。便供养我。亦供养众。

尔时。尊者阿难立世尊后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此大生主瞿昙弥于世尊多所饶益。世尊母命终后乳养世尊。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大生主瞿昙弥实于我多所饶益。我母命终后乳养于我。阿难。我亦于大生主瞿昙弥多所饶益。所以者何。大生主瞿昙弥因我故。得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不疑三尊.苦习灭道。成就信.戒.多闻.施.慧。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离酒断酒。阿难。若有人因人故。得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不疑三尊.苦习灭道。成就信.戒.多闻.施.慧。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离酒断酒者。此人供养于彼人至尽形寿。以饮食.衣被.床榻.汤药及若干种诸生活具。不得报恩。

复次。阿难。有七施众。有十四私施。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阿难。云何七施众。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信族姓男.族姓女。佛在世时。佛为首。施佛及比丘众。是谓第一施众。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信族姓男.族姓女。世尊般涅槃后不久施二部众。施比丘众。施比丘尼众。入比丘僧园而白众曰。众中尔所比丘来。布施彼也。入比丘尼僧房而白众曰。众中尔所比丘尼来。布施彼也。是谓第五施众。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

阿难。当来时有比丘。名姓种。不精进。著袈裟衣。彼不精进。不精进故施。依众故。缘众故。上众故。因众故。我说尔时施主得无量不可数不可计福。得善得乐。况复今比丘成就行事。成就除事。成就行事除事。成就质直。成就柔软。成就质直柔软。成就忍。成就乐。成就忍乐。成就相应。成就经纪。成就相应经纪。成就威仪。成就行来游。成就威仪行来游。成就信。成就戒。成就多闻。成就施。成就慧。成就信.戒.多闻.施.慧耶。是谓第七施众。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是谓有七施众。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

阿难。云何有十四私施。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有信族姓男.族姓女布施如来。施缘一觉。施阿罗诃。施向阿罗诃。施阿那含。施向阿那含。施斯陀含。施向斯陀含。施须陀洹。施向须陀洹。施离欲外仙人。施精进人。施不精进人。布施畜生。阿难。布施畜生得福百倍。施不精进人得福千倍。施精进人得福百千倍。施离欲外仙人得福亿百千倍。施向须陀洹无量。得须陀洹无量。向斯陀含无量。得斯陀含无量。向阿那含无量。得阿那含无量。向阿罗诃无量。得阿罗诃无量。缘一觉无量。况复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耶。此十四私施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广报。

复次。阿难。有四种布施。三净施。云何为四。或有布施。因施主净。非受者。或有布施。因受者净。非施主。或有布施。非因施主净。亦非受者。或有布施。因施主净。受者亦然。阿难。云何布施因施主净。非受者耶。施主精进行妙法。见来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施果。受者不精进。行恶法。不见来不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施果。是谓布施因施主净。非受者也。

阿难。云何布施因受者净。非施主耶。施主不精进。行恶法。不见来不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施果。受者精进行妙法。见来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施果。是谓布施因受者净。非施主也。阿难。云何布施非因施主净。亦非受者耶。施主不精进。行恶法。不见来不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施果。受者亦不精进。行恶法。不见来不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施果。是谓布施非因施主净。亦非受者。阿难。云何布施因施主净。受者亦然耶。施主精进行妙法。见来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施果。受者亦精进行妙法。见来见果。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施果。是谓布施因施主净。受者亦然。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精进施不精进如法得欢喜心

信有业及果报此施因施主净

不精进施精进不如法非喜心

不信业及果报此施因受者净

懈怠施不精进不如法非喜心

不信业及果报如是施无广报

精进施于精进如法得欢喜心

信有业及果报如是施有广报

奴婢及贫穷自分施欢喜

信业信果报此施善人称

正护善身口舒手以法乞

离欲施离欲是财施第一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瞿昙弥经第九竟(千五百二十字)。

(一八一)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独安靖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诸有恐怖。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于是。尊者阿难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我今独安靖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诸有恐怖。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诸有恐怖。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阿难。犹如从苇[卄/積]草[卄/積]生火。烧楼阁堂屋阿难。如是诸有恐怖。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阿难。昔过去时若有恐怖。彼一切亦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阿难。当来时诸有恐怖。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阿难。今现在诸有恐怖。从愚痴生。不从智慧。诸有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生。不从智慧。阿难。是为愚痴有恐怖。智慧无恐怖。愚痴有遭事.灾患.忧戚。智慧无遭事.灾患.忧戚。阿难。诸有恐怖.遭事.灾患.忧戚。彼一切从愚痴可得。不从智慧。

于是。尊者阿难悲泣泪出。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云何比丘愚痴非智慧。

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不知界。不知处。不知因缘。不知是处.非处者。阿难。如是比丘愚痴非智慧。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愚痴非智慧。世尊。云何比丘智慧非愚痴。

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知界.知处.知因缘。知是处.非处者。阿难。如是比丘智慧非愚痴。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智慧非愚痴。世尊。云何比丘知界。

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十八界知如真。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阿难。见此十八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六界知如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阿难。见此六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六界知如真。欲界.恚界.害界。无欲界.无恚界.无害界。阿难。见此六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六界知如真。乐界.苦界.喜界.忧界.舍界.无明界。阿难。见此六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四界知如真。觉界.想界.行界.识界。阿难。见此四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欲界.色界.无色界。阿难。见此三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色界.无色界.灭界。阿难。见此三界知如真。

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过去界.未来界.现在界。阿难。见此三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妙界.不妙界.中界。阿难。见此三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善界.不善界.无记界。阿难。见此三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学界.无学界.非学非无学界。阿难。见此三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二界知如真。有漏界.无漏界。阿难。见此二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二界知如真。有为界.无为界.阿难。见此二界知如真。阿难。见此六十二界知如真。阿难。如是比丘知界。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知界。世尊。云何比丘知处。

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十二处知如真。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阿难。见此十二处知如真。阿难。如是比丘知处。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知处。云何比丘知因缘。

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因缘及从因缘起知如真。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阿难。如是比丘知因缘。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知因缘。云何比丘知是处.非处。

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处是处知如真。见非处是非处知如真。阿难。若世中有二转轮王并治者。终无是处。若世中有一转轮王治者。必有是处。阿难。若世中有二如来者。终无是处。若世中有一如来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故犯戒。舍戒罢道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故犯戒。舍戒罢道者。必有是处。若见谛人舍离此内。从外求尊.求福田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从外求尊.求福田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从余沙门.梵志作是说诸尊。可见则见。可知则知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从余沙门.梵志作是说诸尊。可见则见。可知则知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信卜问吉凶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信卜问吉凶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从余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从余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善处。生于天中者。终无是处。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者。终无是处。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善处。生天中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受乐报者。终无是处。阿难。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受苦报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受苦报者。终无是处。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受乐报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者。终无是处。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者。必有是处。阿难。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不正立四念处。欲修七觉意者。终无是处。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修七觉意者。必有是处。阿难。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不正立四念处。不修七觉意。欲得无上正尽觉者。终无是处。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修七觉意。得无上正尽觉者。必有是处。阿难。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不正立四念处。不修七觉意。不得无上正尽觉。尽苦边者。终无是处。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修七觉意。得无上正尽觉。尽苦边者。必有是处。阿难。如是比丘知是处.非处。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知是处.非处。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经名何。云何奉持。

世尊告曰。阿难。当受持此多界.法界.甘露界.多鼓.法鼓.甘露鼓.法镜.四品。是故称此经名曰多界。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多界经第十竟(二千二百三十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七(八千三百三十字)

猜你喜欢
  卷第十四·佚名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佛说法王经·佚名
  卷六十三·道世
  月灯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大宝积经论卷第二·佚名
  卷三百一十三·佚名
  水鉴海和尚天王语录序·水鉴慧海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六卷·法宝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上·佚名
  卷十三·聂先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朱棣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五·玄奘
  卷第四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对偶第二十·王骥德

      凡曲遇有对偶处,得对方见整齐,方见富丽。有两句对,(如“帘幙风柔、庭闱昼永”,及“惟愿取百岁椿萱、长似他三春花柳”类)有三句对,(如【蝶恋花】“凤栖梧鸾停竹”类)有四句对,(如“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四段相对类)有隔句对,(如

  • 卷27 ·佚名

    陈杰 旧爱灵溪渡风物之美归途由浙而江即目成咏 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 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 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 少日经行浑草草,暮年归路不胜情。 陈杰 菊畹

  • 七言巻六十九·洪迈

      七言  过大哥山池       明 皇  澄潭皎镜石崔嵬万壑千岩暗绿苔林亭自有幽真趣况复秋深爽气来  傀儡吟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髪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题梅妃画真  忆昔娇妃在

  • 巻九·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九鄱阳史简编元叶兰寓庵诗集一叶楚庭名兰鄱阳人父懋字德新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楚庭仕太常寺礼仪院奉礼从父于浙以诗名犹善歌赋清润古雅不作今人语太祖受命周伯琦应召楚

  • 外集卷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六讽喻讽赋           【周】宋 玉楚襄王时宋玉休归唐勒谗之于王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防辞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大王愿王疏之玉休还王谓玉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防辞出爱主人

  • 总目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十二寒山【一卷以下僧】拾得丰干【共一卷】慧宣法宣惠偘慧净海顺道恭辨才僧凤利涉道会中寤义净宝月景云理莹金地藏怀素【共一卷】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焦竑

      戚畹   ◆戚畹   贈楊王陳公神道碑(宋濂)   贈徐王宿州馬公廟碑(陶凱)   贈滁陽王定遠郭公廟碑(張來儀)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彭城伯張公墓誌銘(楊士奇)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惠安伯永城張公壙誌   特進榮祿大

  • 卷第二百五十七·胡三省

    唐纪七十三〔起强圉协洽(丁未)四月,尽着雍涒汉(戊申),凡一年有奇。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八八七)〕1夏,四月,甲辰朔,约逐苏州刺史张雄,〔考异曰:吴越备史:「四月,六合镇将徐约攻陷苏州。约,曹州人也,初从黄巢攻天

  • 卷第九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八〔起着雍阉茂(戊戍),尽重光赤奋若(辛丑

  • ●崇祯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四)崇祯十四年春正月丁丑朔,以刘泽深为刑部尚书。前大学士薛国观奏言:『刑科给事中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意;乞上推原』。上不听。己卯,李自成破永宁,杀万安王采■〈金轻〉。甲申,上祈榖太庙,还享太庙。丙戌,御

  • 二四三 暂署两广总督德保奏查收应禁书籍折·佚名

    二四三 暂署两广总督德保奏查收应禁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六日暂署两广总督 广东巡抚臣德保谨奏,为查收应禁书籍,遵旨奏明销毁事。窃照明末裨官私载,钦奉谕旨查缴,以遏邪言,经督臣李侍尧会同臣查有逆犯屈大均所著文外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二年八月初八日河南布政使【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密陈仰祈 圣鉴事雍正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沽名袒护之意

  • 卷十五·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五     宋 沈棐 撰侵伐周官九伐之法负固不服则侵之贼贤害民则伐之侵宜轻於伐也三传及先儒着例其说不同皆不合於春秋左曰有锺鼓曰伐无曰侵按经定四年合十九国侵楚以十九国之衆其士卒行

  • 观察品第二十七·佚名

    善观己瑕隙,使己不露外。彼彼自有隙,如彼飞轻尘。若己称无瑕,罪福俱并至。但见他人隙,恒怀无明想。知惭寿中上,焉以贪牵缚。力士无畏忌,斯等命短促。知渐不尽寿,恒求清净行。威仪不缺漏,当观真净寿。世间普盲冥,智眼鲜鲜耳。群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爾時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大世主喬答彌由其愛樂八敬法故便是   出家及受近圓成苾芻尼性者.大德餘苾芻尼衆欲遣如何。佛告鄔波離.餘苾芻尼若   先出家未受近圓可隨次第如

  • 七 集·佚名

    第一之五十第一 财品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应诺世尊:&ldquo;大德!&rdquo;世尊曰:二&ldquo;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爱、所喜、所

  • 尚絅斋集·童冀

    五卷。明童冀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 (1376) 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集,体例杂糅。就其编目考之,原目当为

  • 光宣诗坛点将录·汪国垣

    汪国垣著。初稿民国八年(1919)写于南昌,民国十四年作修改后连载于《甲寅》第一卷第五号至第九号。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又刊登于《青鹤》第三卷第二期至第七期。民国三十三、三十四年,又在重庆作修改和补充,写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