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禅苑清规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至北宋时代古清规已散逸,禅林规则紊乱,宗赜为再兴百丈清规之精神,遂搜集残存于诸山之行法偈颂,编撰本清规。其后,中国、日本所制定之清规,皆以本清规为标准。

《禅苑清规》全部章节目录

(1)禅苑清规序
(2)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目录
(3)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
(4)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
(5)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三卷
(6)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四卷
(7)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五卷
(8)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
(9)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10)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
(11)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
(12)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
(13)新添滤水法(并颂)

猜你喜欢
  相应相可经·佚名
  如幻三昧经·佚名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佚名
  兴起行经·佚名
  超日明三昧经·佚名
  慧印三昧经·佚名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佚名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佚名
  金刚仙论·世亲
  金刚三昧经论·元晓
  继灯录·永觉元贤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宗密
  二部僧授戒仪式·书玉
  宗鉴法林·性音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兀庵普宁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一——二十卷目录·佚名

      第十一卷 题咏  第十二卷 离别 幽怨  第十三卷 伤悼 图画  第十四卷 讖兆  第十五卷 诗卜 纪梦  第十六卷 神仙 道释  第十七卷 伶伦 鬼魅 正讹  第十八卷 笺释  第十九卷 杂记 

  • 第四折·李文蔚

    (桓冲领卒子上,云)文安四海擎天柱,武定八方架海梁。小官乃大司马桓冲是也。因秦兵入寇,有谢安举保他侄谢玄为帅,领兵十万,过江迎敌,前至寿春八公山,将百万秦兵,一鼓而下。剿除秦寇,皆赖圣人洪福。今奉上命,在于帅府安排筵席,犒劳

  • 卷三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六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

  •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三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鴈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

  • ●凡例·沈泰

    一、此集只词人一脔,然非快事韵事、奇绝趣绝者不载。出风入雅,戛玉锵金,何多让焉!至若偶收鄙秽,似中时俗之肓,又如旁及诙谐,足捧滑稽之腹,亦附集末。其他俗本虽多,未堪解酲,岂敢灾梨?一、集中固有去取,实无低昂。但就著姓氏而种数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辛丑朔钦天监进成化十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以明日 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石璟杨伟谒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遣驸马都尉樊凯谒告 景皇帝陵寝○辽东总兵官都督

  • ◎试院现形·李定夷

    县知事试验为中华民国考试士子之第一事前后已举行三次,旧僚新进,聚集一堂,所演笑柄,不一而足,兹琐述之,足供茶余酒后之一粲。当亦读者所许也。 口试一场,照知事试验章程,原系询问地方之人情风俗习惯,乃据应考者之传述。询问之

  • 卷九·曾巩

    <史部,别史类,隆平集>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九 宋 曾巩 撰 枢密 吴廷祚字庆之太原人在周为枢密使宋兴加中书门下三品以父名璋故也建隆初为雄武军节度使改京兆尹卒赠侍中子元辅元载元扆太祖征

  • 卷八·欧阳昱

    *马江战事始末光绪十年,予在闽藩沈方伯署中教其两公子。方伯弟森甫太守同居斋中,暇则纵谈天下事。闰月望,前闻法人败盟谅山,太守即语余曰:“沿海各口,从此多故矣。然天津军器炮火甲天下,自大沽至燕台,李相早

  • 李鋋传·宋濂

    李鋋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的儿子。也有人说,鋋本衢州徐氏的后人,其父曾为扬州司理参军,李全只是招鋋为养子而已。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李全背叛宋朝,举山东州郡归附蒙古。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七户部杂赋周礼山泽之赋供之大府金玉锡石之地卝人守之絘布总布质布廛人歛之盖利用通财而薄徵之以便民也前代以来杂赋繁重国家宽政频施复除殆徧矣惟其治於有司者系之赋籍俾在官者有稽焉凡

  • 卷四十七 祭义第二十四·郑玄

    (陆曰:“郑云‘名《祭义》者,以其记斋戒荐羞之义’。”)[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斋戒荐羞之义也,此于《别录》属《祭祀》。”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

  • 卷二 臣术·刘向

    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夫荣辱者,祸福之门也。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

  • 正经·宋宗元

    目虽明不能见其睫,蔽于近也,登高而望远,视非加察,而捽若指掌。人之识量相万,岂不信欤?懵者暗于当事,智者烛于先机。如鉴所悬,维高莫掩矣。夫前人已事,卓尔有立,其辩妍媸、规得失、料成败,超超乎鉴无遗照者。余不敏,窃愿于此借鉴焉

  • 春秋集传纂例卷二·陆淳

    唐 陆淳 撰鲁十二公谱并世绪第九鲁周公之国也周公武王之弟也始受封身留辅王室使子伯禽归国都于曲阜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卒弟炀公熙立炀公卒子幽公宰立幽公为弟防所杀防立是为魏公魏公卒子厉公擢立厉公卒弟献公具立

  • 卷九·晁迥

    吾谛观人世誙誙然趣死者如百川东注也其死所有二焉触名位之祸机冐衽席之畏途能不尔者万万中或有一二梁刘慧斐解官寓居于庐山东林寺人称之为离垢先生唐司空图辞荣退隐于中条山王官谷自号曰耐辱居士夫如是则出尘之想自古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延寿

      宋 延寿撰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

  • 积斋集·程端学

    元代诗文别集。5卷。程端学撰。《积斋集》久已亡佚不传,原本卷数也难于考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学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积斋集》5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诗赋(顺序是:赋、五七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