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

上堂

如遇公界上堂。早参粥罢不放参。天明开静。首座率大众坐堂。闻一通鼓。首座大众上法堂内次第雁行侧立。近法堂座为上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於大众前自为一班次第而立。自余头首依众而已。如有退院长老。在首座上相去两位微侧身面南而立。第二通鼓。四知事赴参。次第而行於法堂门内拜席近南面法座而立。监院在东。童行闻第一通鼓於库堂前排定立候。第二通鼓即随知事赴参。问讯法堂大堂大众。过东边面西而立。以北为上(赴参童行须具鞋袜)。第三通鼓。侍者报覆。住持人出。大众普同问讯。住持人升座於禅椅前立。先侍者问讯(烧香侍者即时上法座东边不远西面侧立也)。次首座大众转身正望法座问讯。然后归位。次知事近前问讯。与首座等对立法座为上。然后沙弥童行转身法座前问讯讫依位而立(庐山圆通童行单行入法堂问讯。於东间作三行。依位立。知事问讯立。三行童行从南相续行到法座前立定。问讯讫。东边头行者先次行。次第相续归旧位问讯立也)。知客引施主在知事上肩立。以上主事从众并雁行立侧。聆住持人下座。大众普同问讯。首座已下巡堂大众立定。住持人入堂次。知事巡堂。如山门有茶。就位而坐。知事在门外。茶罢。住持人起。打下堂钟。如不点茶。知事巡堂出祇候住持人。问讯而退。或三下后升堂。早晨依例放参。参后更不巡堂。凡遇升堂。除寮主直堂外并赴。违者山门当有重罚。深宜回避。如有他缘急切等事。本非怠慢。赴参稍迟。如住持人已升座。更不须入。亦当回避住持人。勿令见之。大众赴参不得戴帽子头袖(住持人同)。如问话人有可笑之事。不得喧堂大笑及破颜微哂。当生殷重肃听玄音。

念诵

三八日。堂司行者斋后禀覆住持人讫。然后挂牌。至时堂中大殿土地堂打迭洒扫。安排香火。鸣钟集众。大众知事集。住持人从土地堂大殿僧堂次第烧香。唯佛前三礼。住持知事以下上间立。首座以下下间立。维那敛钟念诵。初三十三二十三念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伽蓝土地护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为如上缘念清净法身等云云。初八十八二十八念白。大众。如来大师入般涅盘。至今皇宋元符二年已得二千四十七年(以后随年增之)。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众等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伽蓝土地护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为如上缘念清净法身等云云。念诵罢。住持人先入依位立。首座以下巡堂立。侍者随大众后巡堂前门下间版头空处立。知事末后别作一班次第巡堂。沙弥不巡堂在堂外面圣僧立。遇知事住持人出。躬身问讯。暂到随大众后门内立。退院长老如挂搭者。在首座下一位立。如不挂搭者。依客位立(后门北颊与住持人相对)。巡堂罢。大众归寮问讯吃汤竟。却入堂展单下帐(如山林并击大钟。住持人下殿。维那敛钟。大众问讯相继念诵)。

小参

五日升堂激扬宗旨。三八念诵报答龙神。请益玄言发明今古。小参家训纲纪丛林。夫小参之法。初夜钟鸣。寝堂设位。集知事徒众。宾主问酬并同早参。提唱之外。上自知事头首。下至沙弥童行。凡是众中不如法度。事无大小并合箴规。所谓山门主首各自分司。无致乱伦庶图安静。首座朝晚坐堂早参及二时先赴。知事如无急干动众自合齐来。各运己长共兴丛席。一时暂为宾主。终身便是师资。无恃功勤潜生懈慢。乃至云堂兄弟直须道业精勤。昼夜谘询递相雕琢。明识规矩谙练丛林。游方行脚自合装包。达信驰书方宜担笼。作务应归屏处。经宿不得浸衣。不得掉臂摇身跳行蹲坐叉腰偃蹇舞手猖狂。行时先下脚跟尔乃足趾布地。瞻视常宜尊重。目前不过一寻。往来者切忌穿堂。上下间不得行道。经咒唯宜默诵。数珠不可有声。晨参暮请之时只得俨然叉手。偏衫下须着内衣不宜露体。钤口履鞋礼须穿袜。艹履无妨低打。脚絣裙下无垂袴口。踞坐收足常须按手蹇裳。叉手当胸握右手在上。合掌问讯敛指面相当。衩衣挂子不合看经。涕唾便旋岂宜向塔。睡则带刀右胁。参时雁立侧聆。卧具衣服常须齐整。非己单席不得擅移。开单折被低细用心。背面上床丛林齿笑。床上行立礼度乖违。袈裟临卧净巾迭衬。枕前无卸上衣。缓急提防贼盗。连床宴坐不得背靠版头。廊庑经行切忌高声语笑。堂中聚话夜后拖鞋揭帘不垂后手洗面桶杓喧轰涕唾有声惊动清众。裹作丸药戏玩多言。尊殿上倚靠栏干。浴室内公然裸露。不依本分主管院门。走扇是非妄生节目。送亡僧无追惨之怀。遇唱衣有余直之意。论修行不禀尸罗。争坐位方排戒腊。粥饭不曾称意。唯谈他处供须。茶汤受请不来。只怪主人无礼。受人寄附并合衣盂。亲近后住侮慢尊德。远别师僧父母。本图问道参禅。若无佛法身心。何以超凡入圣。设有一知半解。不须鼻孔撩天。纵饶广学多闻。正好脚跟着地。有底偎刀避箭不肯荷负丛林。既非同死同生。可谓辜他先德。况是出家行脚入众参禅。粥饭茶汤晨参暮请。语言事业动止威仪。应系众中规矩。并当委曲提撕。若其缄口无言。迤逦玄纲坠地。后进如蒙法药。应当刻骨铭肌。敛片善以无遗。剔纤瑕而必去。小参之设意在斯焉。

结夏

行脚人欲就处所结夏。须於半日前挂搭。所贵茶汤人事不至仓卒。四月十四日斋后挂念诵牌。至晚知事豫备香花法事於土地前集众念诵(词云。窃以熏风扇野。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躬裒大众肃诣灵祠。诵持万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护得遂安居。仰凭尊众长声念云云。又云。念诵功德并用回向。护持正法土地龙神。伏愿神光恊赞。发挥有利之勋。梵苑兴隆。永锡无私之庆。再凭尊众念十方等。略声法事。打鼓赴堂也)。知事预令行者祇候。才闻略声法事即使打鼓。堂司预设戒腊牌香花供养(在僧堂前设之)。次第巡堂就位坐。知事一人行法事(本合监院行事。有故即维那代之)。念诵已前先写榜。呈首座请之(榜云。库司今晚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冀众慈同垂光降。库司比丘某等敬白)。十五日粥前。知事头首小师法眷先来方丈内人事。如住持人隔宿免人事。更不须上方丈也。升堂罢。知事近前两展三礼(一展云。此际安居禁足。获奉巾瓶。惟仗和尚法力资持。愿无难事。又一展叙寒暄。触礼三拜。住持人云。此者多幸。得同安居。亦冀某人等法力相资。无诸难事。首座大众皆同此式也)。次首座大众於住持人前两展三礼。是时小师侍者卑行法眷沙弥在一边立。未得与大众雷同人事。大众礼毕。知事先归库堂主位立。首座领大众库司人事触礼三拜(是时小师侍者法眷等徃法堂上礼拜住持人)。次首座到僧堂前面南向。大众面北。各触礼三拜。依戒腊巡堂立定。知事入堂。圣僧前大展礼三拜起。於首座前触礼三拜。大众答拜。巡堂出。住持人入堂烧香。大展三拜起(是时小师於圣僧后避立。法眷随大众)。於首座触礼答拜。巡堂同前(小师候大众答拜起却依位立。〔祗〕候问讯)。住持人出堂。首座已下对礼三拜云。此际幸同安居。恐三业不善。且望慈悲。首座已下归寮如候众寮寮主。首座已下各触礼三拜。致语同堂中之法。住持人从库堂起巡寮。次第大众相随。送至方丈大众乃退。然后众僧各行随意人事。堂头库司首座次第就堂煎点。然后堂头特为知事头首请首座大众相伴。次日库司特为书记头首已下请首座大众相伴。然后首座就寮。特为知事头首请众相伴。自余维那已下诸头首退院长老立僧首座。特为知事头首就本寮煎点。

解夏

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来日升堂。人事巡寮煎点并同结夏之仪。唯榜状词语不同而已。库司汤榜(略云。聊表解制之仪)。土地堂念诵(切以金风扇野。白帝司方。当觉皇解制之时。是法岁周圆之日。九旬无难。一众咸安。诵持诸佛洪名。仰报合堂真宰。仰凭大众。已下与结夏念诵同)。知事等谢词(伏喜法岁周圆。无诸难事。此盖和尚道力荫庇。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住持人谢词(伏喜法岁周圆。皆谢某人等法力相资。不任感激之至)。堂中首座已下。寮中寮主已下谢词(九夏相依。三业不善。恼乱大众。伏望慈悲)。知事头首告云。众中兄弟行脚。须候茶汤罢。方可随意(如有紧急缘事。不在此限)。

冬年人事

节前一日。堂头有免人事。预贴僧堂前。至晚堂内库司点汤(冬榜云。聊表至节陈贺之仪。年榜云。聊表改岁陈贺之仪。首尾同前)。堂头就僧堂煎点(榜词同前)。次日方丈内特为知事头首请大众相伴。次日知事就库司特为首座已下煎点。首座维那以次煎点。各就本寮特为(如不免人事。即粥前小师等人事。上堂罢。大众等人事巡堂)。

巡寮

堂上挂巡寮牌。寮中寮主首座设坐位香华。或茶或汤祇候。住持人近。鸣版集众於寮外。次第向寮门排立问讯。参随住持人入寮。寮主烧香罢。大众问讯。或茶或汤。住持人说事讫。临起。寮主近前展坐具陈谢(词云。伏蒙和尚法驾访临。下情不任感激之至。次叙时暄)。如不受礼。大众问讯。相送出寮(如非解结旦望巡寮。即不须相送巡寮)。

迎接

近上尊宿入院。预先集众门首相迎。大众同上法堂。住持知事大众次第人事讫。送归客位。却上看住持人。如不入客位。即便看主人。主人相伴巡寮却回方丈吃汤而散。然后主人就客位陈谢。如非法属。宾主皆用门状。当日晚参。次日升堂。置食特为。如平交已下即临事看。详接官之法(监司守令方动众迎接)。知事在二门外。首座已下在三门内。从外为上。送官之法。首座大众从内为上。并须齐整不得参差。如接送官员。住持人在法堂上。

请知事

知事诸监院(有处立副院也)维那典座直岁。先请知事头首前资勤旧吃茶。茶罢。住持人咨闻。某知事告退。烦大众同议。不知何人可充某知事。顾问再三。大众无语。和尚即云。欲请某人充某知事。众意如何。众允即令侍者请某人。及某人相知并以次当请之人。再点茶罢。住持人起立云。某知事告退。不可阙人。欲请某人首座充某知事。且望大众同共礼请。幸希不阻。且以佛法为念。请讫。两展三礼(一展云。新戒乍入丛林。诸事生疎。过蒙和尚差请。下情无任恐惧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云。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乃触礼三拜)。众知事等贺住持人。两展三礼(一展云。院门庆幸。且喜新请某知事已领慈命。下情无任欣跃之至。又一展叙寒暄并触礼如前)。次与新知事递相贺谢。各触礼三拜(谢词云。有荷推扬不胜惭悚。贺词云。荷众当才伏惟欢庆)。转椅子当面吃汤。告众鸣钟集众入堂立定。维那圣僧前烧香。乃密禀住持人。巡堂一匝问讯罢。打槌一下云。白大众。前某知事告退。此务不可阙人。适奉堂头和尚慈旨。令请某上座充某知事。谨白。再打槌一下。乃知事头首前资勤旧同共近前劝请受讫。两展三礼(谢词同前)。时维那打槌一下云。今已请得某人充某知事讫。谨白。又打槌一下。知客引於圣僧前大展三礼收坐具。於首座前触礼三拜。大众答拜。知客引巡堂出。维那白云。请大众送知事入库堂。如请维那即知客(或头侍者)白云。请大众送维那入堂司。住持已下送至库堂或堂司。住持人依主位立。新知事於住持人前两展三拜。送住持人出。次归位与同事人触礼三拜。次与首座大众触礼三拜。送大众出库司或堂司。行者以箱复收衣被。归本处安排。知客引巡寮先到堂头照位吃汤。勤旧相伴次第巡寮竟。住持知事头首同共新旧知事交割钱帛所记文簿等。或当日或来日点茶煎汤而退。次日库司特为置食(新充知事且依旧来规矩。未得妄有更张及自夸诧。如有己见候款曲。与住持人及同事商量。可行即行可止即止。不得违公徇私扰乱大众)。次日住持人堂中特为新旧知事煎点(茶榜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旧某知事即表贺谢之仪。兼请首座大众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茶榜贴堂外上间。新监院候堂头首座等茶汤罢。入堂与首座大众煎点(茶榜云。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兼请诸知事相伴。伏望众慈特垂光降。今月日。知事比丘某敬白)。斋前具箱复托茶榜呈首座(词云。上闻首座今晨斋退特为堂中煎点。伏望慈悲降赴)。或触礼三拜(此请会住院尊宿及立僧首座也)。或只问讯而退。茶榜即令行者贴堂外下间。及令行者请诸寮头首。乃就堂头礼请住持人。两展三拜(一展云。今晨斋退堂中特为首座煎点。敬请和尚与大众相伴。伏望慈悲特赐开允。又一展叙寒暄乃触三礼拜)。自请同事入堂伴众。次日库堂内特为交代。知事头首请首头大众相伴。然后知事首座头首次第特为新旧知事煎点。如副院典座直岁即就库堂。维那就堂司。特为同事交代煎点(唯堂头监院首座入点煎点)。

文林郎宁国军节度推官 吴时 校勘。

朝奉大夫权知邵武军主管劝农公事 周玭 再校正。

朝请大夫新知郴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 事借紫金鱼袋 虞翔 刊行。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

猜你喜欢
  答熊慕新问(十八则)·太虚
  梵志计水净经全文·佚名
  精进相品第十三·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欧阳竟无
  革命当从革心起·太虚
  梵天择地法·佚名
  华严经关脉义记·法藏
  卷十七·聂先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欧阳竟无
  有为无为品第十一·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一·佚名
  论 周 易·太虚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龙树
  杂宝藏经卷第四·佚名
  中国佛学·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敞·唐圭璋

      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生于天禧三年(1019)。庆历六年(1046)进士第二。皇祐三年(1051),官大理评事。召试,授太子中允,直集贤院。累迁知制诰,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1068)卒,年五十。门人私自谥曰公是

  • 欺负着了·闻一多

    你怕我哭?我才不难受了;这一辈子我真哭得够了!那儿有的事?——三年哭两个,谁家的眼泪有这么样多?我一个寡妇,又穷又老了,今日可给你们欺负着了!你,你为什么又往家里跑?再去,去送给他们杀一刀!看他们的威风有多么大……算我白养了你

  • 卷四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脱脱

        乔行简 范钟 游似 赵葵 谢方叔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学于吕祖谦之门。登绍熙四年进士第。历官知通州,条上便民事。主管户部架阁,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升秘书郎,为淮西转运判官,知

  •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蔡东藩

      却说京内官民,闻袁钦差到京,欢跃得什么相似,多半到车站欢迎。袁钦差徐步下车,乘舆入正阳门,当由老庆老徐等,极诚迎接,寒暄数语,即偕至摄政王私邸,摄政王载沣,也只好蠲除宿嫌,殷勤款待。请他来实行革命,安得不格外殷勤?老袁确

  • ●奉天靖难记三·佚名

    三十四年辛巳 正月辛酉朔,大军回至威县,遇真定贼帅以马步二万来邀。上以精骑数千沿途按伏,率十余骑逼其阵诱之,谓曰:「我常获尔众即释之,我数骑暂容过,无相阨也。」贼曰:「放尔是纵蝎。」众即来追。上且斗且却,引入伏内,围而尽

  • ●卷十八·余继登

    嘉靖初年,御用监供用库岁泊派黄蜡止八万五千斤,白蜡四千斤,末年黄蜡增至二十余万斤,白蜡不下十万斤。此外复有召买,有折色,视正额不啻三倍。又御用香品旧无征派事例,嘉靖末年,行广东采办,及顺天召商收买,岁办数十万斤。隆庆初,以

  • 梁纪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二年(癸酉、553)·司马光

    梁纪二十一 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公元553年) [1]春,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 [1]春季,正月,王僧辩从建康出发,按照诏旨让陈霸先从京口回来替代他镇守扬州。 [2]丙子,山胡围齐离石。戊寅,齐主讨之,未到,胡已走,因巡

  • 商文毅疏稿·商辂

    明 商辂 撰辞免学士疏题今日该吏部奉圣防陞臣本院学士臣窃思学士系近侍重职非学问老成弗克称此臣自揣性资愚鲁学术疎浅累防恩宠无所补报方切怀惭今又防骤陞重职益増兢惕伏望圣恩怜悯令臣仍旧职办事以圗补报实为万

  • 卷四十七典礼四·冯煦

    印信凡文武官印信、关防、图记、条记有更建应改铸者,因模糊应换铸者,均详请巡抚题请,由部奏明铸造颁发。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奉上谕:嗣后除贺本外,均改"题"为"奏"。定制:凡印官有更建则给以新印,而废其故,敝亦如之。印成,付仪制司

  • 佛说诸佛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时尊者大目乾连。食时欲至。著衣持钵。将诣王城。忽作是念。我于今日。先往色究竟天。问少因缘。却来乞食。于是尊者大目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一·佚名

    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行品第一  尔时婆伽婆。更游王舍鹫鸟丘中。共大比丘众。满千比丘。共菩萨摩诃萨。有八十俱致菩萨摩诃萨。种种佛刹来集。皆得陀罗尼忍三摩地一生补处。证得过去未来智道。言说清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护戒品第四是菩萨如是行诸善道于善不善道总相及别相各各分别知有二种果报十善业道总相果报者。若生天上若生人中。别相果报者。离杀生善行。有二种果

  • 佛祖心灯·佚名

      七佛偈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

  • 唐朝名画录·朱景玄

    唐代朱景玄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绘画断代史。作者系吴郡人,生活于唐宪宗元和年至武宗会昌年间(806~846),曾官翰林学士,太子谕德。朱景玄以“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为原则写成本书。书中将绘画分为人物、禽兽、山水

  • 蒋党内幕·恽逸群

    翊勋(恽逸群)著。韬奋书店1949年6月初版。除《前言》外,分31节,有《曾国藩的治兵术》、《阴谋起家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最后代理人》、《流氓本色》、《CC团》、《蓝衣社》、《十三太保》、《政学系》、《孔宋财阀》等。

  • 汉制考·王应麟

    汉代礼仪典制汇考著作。四卷。南宋王应麟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记》

  • 二程粹言·杨时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杨时编。是杨时汇辑二程的言论集。二卷,分为十篇:《人物》、《心性》、《君臣》、《圣贤》、《天地》、《论事》、《论政》、《论书》、《论学》、《论道》。朱熹称程颐之言即事明理,耐人咀

  • 楞伽师资记·净觉

    全一卷。唐代净觉集于景龙二年(708)顷。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记述楞伽经八代相承传持之经过。我国禅宗初期,原有南北宗之分,而各宗所撰之传承史皆以其本宗之传承为正统。本书即为站在北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