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大小便利

欲上东司应须预往。勿致临时内逼仓卒。乃迭袈裟安寮中案上或净竿上。问讯而去。即先披挂子。然后左臂搭净巾。不得由尊殿经过。於东司近外净竿上安挂子手巾讫。卷裙迭徧衫。搭东司前竿上。仍置徧衫於裙上。以腰绦系之。一以记号。二恐堕地。右手携瓶诣厕。弃鞋亦须齐整。轻手掩门。低手放瓶。临厕弹指三下。以警啖粪之鬼。不得涕唾狼籍努气作声。厕筹划地隔门壁共人语笑。洗净之法。冷水为上。如用热汤引生肠风。右手提瓶左手用水(仍护第一第二指)。不得撒水污地及槽唇左右。用筹不得过一茎(有人用筹讫自洗而出)。洗手先灰次土。至后架用皂荚澡豆并洗至肘前。盥嗽讫(准律须嚼杨枝)还至本处。收挂子净巾。问讯袈裟披之。准律若不洗净不得坐僧床及礼三宝。亦不得受人礼拜。初到厕门。如内有人。不得謦欬弹指及以语言相逼。如先在厕上。觉外有人。即须早出(自洗筹者至此不宜)。如上尿寮小解。收衫袖裙衣。近里蹲身。不得涕唾说话。常须回避宿德之人(淮律小便亦须洗净。违者同前)。

亡僧

如僧人病势稍困。堂主计会维那监院首座藏主书记知客。同共抄札口辞收祠部。并衣物入堂司收掌。首座封押并收掌钥匙。知事申官。如加病势。即再申困重。如已迁化。又申官乞行殡送。三日内缴纳祠部或紫衣师号牒。亡僧初化。即澡浴梯头披挂子。坐桶内以龛贮之。置延寿堂前。设香火供养。并剪造白幡书无常偈。及置佛丧花於龛上。题云。殁故某人上座之灵。集众念诵。是夜法事诵戒回向。来日早晨或斋后津送。至日维那於粥饭遍槌罢。或行衬罢。白槌一下云。大众粥后(或斋后)闻钟声各具威仪。普请送亡僧。除诸寮头首并皆齐赴。谨白。打槌一下。维那乃於圣僧前问讯。复於住持人前问讯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当问讯。除后僧堂。时至鸣钟。龛前齐集。住持人已下次第烧香。维那念诵竟。鸣鼓举龛前行。大众随后把幡提磬香炉香台法事。库司知事预前差拨。行者直岁部领举龛准此。备柴薪坛前。一宗诸事并皆主之。既至塔头。住持已下烧香略声法事。下火讫(当有法语)。十念阿弥陀佛。再声法事。罢散或有讽经。各随自意。若在城隍。送葬之法须当往还次序齐整。不得戏笑。默念佛名秘语回向亡人。齐赴齐归。并不得留身在后。若有所干别日於堂司请假。次日堂主维那法事收骨入普同塔。或散水内。唱衣之法。挂牌告众。鸣钟入堂。先为亡僧念诵。次将衣钵请首座验封头。对众开之(未鸣钟前。先将衣钵陈於堂内)。次第估唱讫。维那复为亡僧念诵。住持人并内知事并不得唱亡僧衣物。维那支破须合众情。不得妄有费用。除用外表大众看经。或暂到见送亡僧。及见唱衣。三分得一。施主看经亦如之。如多有衣钵即抽。那设粥或斋供。至於上七日。集众人所诵经咒。同时宣表破使文字张挂后架。令众人知之(众知事签押以表通众无私)。出家之人修行之外。常令衣钵齐整。足用而已。不宜蓄积增长贪心。唱衣之日免令大众久坐生恼。又不得全无衣钵。免令身后侵损常住。凡唱亡僧衣物。此谓对破悭心。及与亡僧结缘。不可贱唱贵卖。如所唱衣物价例太高。不得动念。免令众人轻笑。维那唱衣。须知所唱衣物价例高低。新即言新。旧即言旧。破即言破。声定钱陌(或足或省或是依除)。如大众不肯添钱。虽贱亦须打与。如添钱太过。维那即云。更须子细。后悔难追。免致众中动念生事。亦不得寄唱众人及常住衣物。恐涉嫌疑。如常住或堂头入众唱衣。即许人寄唱。病僧前念诵(维那叹佛罢云。今晨即有在疾比丘某人。奉为释多生之冤对。忏累劫之愆尤。特运至诚。仰投清众称扬圣号。荡涤深殃。仰凭尊重念清净等。又回向云。伏愿某人一心清净。四大轻安。寿命与慧命延长。色身与法身坚固。如病重之人即与十念阿弥陀佛念诵之法。先叹弥陀佛罢。次白众为某人长声念阿弥陀佛四圣名号。回向云。伏愿某人诸缘未断。早遂轻安。大命难回。愿生安养。又念四圣名号罢。劝令摄心清净念。不得攀缘俗事也)。龛前念诵(亡僧初入龛。堂司告众鸣钟。集之龛前。住持人已下知事堂首并堂主次第拈香毕。维那声磬叹佛罢云。切以生死交谢寒暑迭迁。其来也电激长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殁故比丘某。生缘既尽。大命俄迁。了诸行之无常。乃寂灭而为乐。恭投大众肃诣龛帏。诵诸圣之洪名。荐清魂於净土。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等。又回向云。伏愿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又云。再劳尊众念十方三世等)。 举龛念诵(词云。欲举灵龛赴茶毗之盛礼。仰凭尊众诵诸圣之洪名。用表攀违上资觉路。念十声佛号罢便行)。塔前十念(词云。切以殁故某人。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荼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盘之径。仰凭尊众资助觉灵。乃称十念。罢云。上来称扬圣号。资荐徃生。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尘心之垢。茶倾三奠。香爇一炉。用荐云程。和南圣众)。唱衣前念诵。大众集。维那鸣磬一下云(浮云散而影不流。残烛尽而光自灭。今兹估唱。用表无常。仰凭尊众。奉为殁故某人上坐。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念清净法身云云等)。复鸣磬云。夫唱衣之法盖禀常规。新旧短长自宜照顾。钱须足陌(或七十七陌或七十五陌)。无以新锡相兼。磬声断后不得翻悔。谨白。唱衣竟。乃云(上来大众念诵并唱衣物功德。并用回向殁故某人。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再烦大众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并以志诚念佛。不得戏笑语话乖角)。诵戒煎汤唱衣点茶并系库司所管。准律死尸并衣物并不得塔下过。亦不得於塔下烧死尸。

请立僧

退院尊宿首座藏主如合众望。可举立僧。即住持人升座举白讫。知事大众诣寮礼请(请辞云。大众倾心。久思示诲。伏望慈悲俯赐开允)。如不允。更不答拜云(自救不了岂可为人)。如允即时还礼(云既蒙坚请不敢固辞)。乃上方丈陈谢。礼数随宜。退院尊行(谢云。本欲依栖贵藏衰拙。既蒙见举不敢奉违。答云。象驾既临法轮常转。虽然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退院平交(谢云。方图自养复为为人。上命难违下情多愧。答云。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诸方名德及参学小师(谢云。此蒙和尚指挥。今受兄弟问设。虽无深证不敢固辞。下情无任惶恐感激之至。答云。既有余光。且以佛法为念)。并相看陈谢知事。次日堂头库下特为煎点(置食随意)。

请尊宿

监院维那内推排一人。外头首内推排一人。并前资勤资推排有心力晓丛林惯熟了事者数人。具合用钱物行李人轿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住持帖本州县开报彼处州县文殊。官员书信院门茶榜并须子细备辨。如法安置。如钱物之类须选一僧主管收支。不得多用亦不得太俭。防避官中点检。并不得张皇声势。出於不意为上。专使一人先经彼州县下关牒。然后入院安下。如彼州县不肯发遣。即请回牒先令专使一人执回牒报本处州县。不得便回。如有文字再请。即依前告彼州县发遣。如无再请文字。方可归院。如彼州县允从。即就院如法礼请。专使先看知事计会讫。上堂头人事茶罢。便赍书疏咨闻礼请。殷懃三请乃可受之(法云圆通禅师每受请。必待三回遣使方受之)。

尊宿受疏

受疏之法。如是见住持人。先於方丈三请。如有允意。鸣鼓集众。更须辞让不得已受之。香熏显示(当有法语)。请维那宣读。升座举扬毕。下座。与知事首座大众贺谢。两展三礼(贺辞云。荣迁上剎。喜动丛林。祖师增辉。人天共庆。下情无任欣跃之至。谢辞云。叩膺请命有玷宗风。仰愧诸天俯惭大众)。如所请非见住持人。先诣寮三请。如有允意。住持人升座举白同众人礼请。然后礼拜。住持人受疏。如未经出世本院。专使预备法衣一条。宣疏罢。专使呈献。香熏显示披之(当有法语)。如有已经出世即不须也。然后指法座上座(当有法语)。举扬毕。下座礼谢住持人。或大展九拜。或两展三礼(谢辞云。一生取辨。仰愧先贤。三请既勤。难违上命。下情无任惶惧激切之至。贺词云。囊锥已露。花雨难逃。幸是当仁。伏惟欢庆)。次与知事首座大众贺谢。两展三礼(谢云。叨膺请命。有玷宗风。仰荷吹嘘。不任感激。贺词云。喜受人天之请。荣添佛祖之光。下情无任欣跃之至)。次第巡寮一两日专使特为新住持人先呈茶榜。次日置食点茶。临行升堂别众小参之礼。各逐方宜。如见住侍人受请。切不可将院中受用之物衷私随行。如有钱谷交加。须是交割分明。亦不得将院中得力行者移帐前去。亦不得多受本院送路。如和会参随亦不得令本院失事。然后请先驰兄弟并具一行。合用书信先驰。中选一人下官员檀越谢书并到状。两人归院打迭。新住持人於起程之日同大众打包离院(住持人在大众后。专使并相送僧俗在新住持人后)。

尊宿入院

入院之法。新住持人打包在前。参随在后。如遇迎接。或下笠敛杖问讯。或右手略把笠缘低身。或请就座茶汤。但卸笠倚杖就坐。不可卸包(於尊宿问讯云。路次未得具威仪礼拜。於官员祇揖云。路次衣服不便且望不罪)。入院於三门下烧香(当有法语)。就僧堂前解包了。后架洗脚。入堂参圣僧烧香。同参随大展三拜同巡堂一匝。维那请就位。触礼三拜。挂搭讫。新住持人先到大殿。次土地堂。次真堂。并声法事烧香。知事请入方丈。据座显示讫。知事礼谢。略与人客相见。须臾鸣鼓升堂。次第人事贺谢。如解结之礼(贺词云。伏承象驾光据法筵。下情无任喜跃之至。谢词云。自惭非器。窃据名蓝。下情无任惶恐之至)。至晚小参。三日为准。次日早晨看官。次第人事。择日开堂。才到人事稍定。便合特为专使参随。并迎请官员施主及前资勤旧相伴(参随人礼须和会。未入院前令先驰别打迭一寮安置。候定迭散入请寮)。

尊宿住持

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命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得善现尊者长老之名。居金粟如来方丈之地。私称洒扫贵徒严净道场。官请焚修。盖为祝延圣寿。故宜运大心演大法。蕰大德与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利益。权衡在手纵夺临。时规矩准绳故难拟议。然其大体令行禁止必在威严。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补职略为指踪。拱手仰成慎无彻肘。整肃丛林规矩。抚循龙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尊宿迁化

如已坐化。置方丈中。香花供养。以遗诫偈颂贴牌上。挂灵筵左右。於众尊宿中请法属一人为丧主。如无法属则请自余住持尊宿。然后修写遗书报官员檀越僧官。邻近尊宿嗣法小师。亲密法属。请僧分头下书。三日后入龛。如亡僧法。入龛时请尊宿一人举灵座(当有法语)。法堂上西间置龛。东间铺设卧床衣架。随身受用之具。法座上挂真。法堂上用素幕白花灯烛供养之物。真前铺道场法事。小师在龛帏之后幕下。具孝服守龛。法堂上安排了。丧主已下礼真讫。然后知事头首孝子大众与丧主相见。丧主已下次第相慰。如有外人吊慰。外知客引到堂上。内知客引於真前。烧香致礼竟。与丧主知事首座相看。却来幕下慰孝小师。然后却来与丧主茶汤。外知客送出。如有致祭。於真前陈设。若不将带读祭文人来。即本院维那书记代读。送葬之仪合备大龛。结饰临时并真亭香亭法事花幡。起龛之日本院随力作一大斋。衬施重於寻常。至时请尊宿一人举龛(当有法语)。孝子并行者围绕龛后。次丧主已下送孝人及本院大众等相继中道而行。官员施主在大众左右并行。尼师宅眷随在末后送葬。若焚化。即请尊宿一人举火(当有法语)。若入塔即请尊宿一人下龛(当有法语)。又请尊宿一人撒土(当有法语)。然十念等如亡僧之礼。本院应散念佛钱。归院请尊宿一人挂真(当有法语)。且就寝堂内安排。丧主已下礼真。相慰而散。知事头首孝子等早暮赴真前烧香。及斋粥二时随众供养。候新住持人入院有日则移入真堂。其入龛举龛下火下龛撒土挂真并有乳药。丧主重有酬谢。院门稍似定迭。如上尊宿。诸人须当特为陈谢。次第商量。请新住持人知事下状申明。诸院长老及僧官保明申上。如所保未允众情。即本院知事赴官申诉。别行定夺。如官中专行及令本院委保。亦须及早行遣。免本院久阙住持之人。

退院

如是年老。或有疾病。或因事故。不得顾恋住持。预先打迭方丈衣钵及准备包杖。如常住钱物僧供之类。须与知事结绝文历分明。及堂头公用合行交割。亦具文历拘管。用院印印押通知事知之。别请一人看守方丈并主管物色。在侍者寮安下。如方丈衣钵稍多。未退已前估唱斋僧及支拨钱物入常住。防有侵损互用之过。退院行李唯随身依物道具而已。如行李太多即动人讥笑。或别生谤议。金银匹帛系税及禁榷之物。并不宜带行。亦不得与官员附带书信及庵子。及不得预修退居院。如欲出本州界远去。即预先方便擘划判凭。若诸事已辨。即令侍者或小师一人下退院状。住持人随后避本院前去。或在别寮安下。如退院后诸处为客安下。只宜将带侍者行者各一人。不得太多。恐人家院舍动念。自余精粗随众。不得于预院事及轻议主人。知事头首长短亦不得言及旧日。住持所有劳绩及一切点胸担版之事。如经过所在主人请升座或小参受。与不受临时。如非主人所举及知事大众礼请。不得擅便受人入室。如已退本院。不宜常在左右及旧院安下。人情极不稳顺。宜深戒之。如病患年老不可去。即随意无害。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佚名
  答刘笠青问(四则)·太虚
  卷四十一·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宗赜慈觉
  降六师缘品第十三·佚名
  大悲妙云禅师传·佚名
  卷第五十·佚名
  卷十三·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第二十九·居顶
  卷第二十八·智旭
  代序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发意受慧品第一·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五·佚名
  卷七·野竹福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古今体一百三首【丙寅六】题徐贲眠云轩图用高季廸韵明季能诗家孰与渤海俦偶然披此图喜复晤青邱纱?对快晴爽风荡轻裯胡乃滃勃云不离几案头妙哉施可堂眠云意何悠幼文图成之老笔殊难侔昔

  • 卷238 ·佚名

    陆游 忆三山 柳桥南北弄烟霏,门不常关客自稀。 遣仆远驮黄檗出,呼儿闲取白鸥归。 片云忽起迷丹灶,潦水初生没钓矶。 一出可怜时屡变,又看刀尺制秋衣。 陆游 忆山南 貂裘宝马梁州日,盘槊横戈一

  • 志第一 礼乐一·欧阳修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 ,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欣交接以为射乡、食

  •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蔡东藩

      却说诸葛亮领兵伐魏,已出汉中,屯驻石马城。魏主曹叡,甫经嗣位,改元太和,闻得蜀兵进攻,即欲亲出御敌。散骑常侍孙资,谓南郑斜谷,险阻异常,不宜劳师进取,但命大将据守要害,自足震慑寇敌,静镇疆场,叡乃罢议。但进抚军将军司马懿,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五·陈厚耀

    魏安厘王安厘王元年秦防我两城二年又防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防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叚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叚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

  • 吹剑録外集·俞文豹

    宋 俞文豹 撰始余作此编盖即前言往事辨证发明以寓劝戒之意而好髙者以人微而嘲好竒者以文多而阁束虽余亦自病其繁芜宋景文曰每见旧作文憎之欲焚弃欧公曰著述须老后精勤宜少时二公之言不我欺也因续三为四以验其学之

  • 卷二百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秋七月甲辰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丁未○升行在山东道监察御史范宁为鸿胪寺右寺丞奉化县学谕李沾为工科给事中光县学训导张俊为礼科给事中东昌府学训导部琏裕州学训导蒋辅阳城县学训导郑孜济阳县学训导王

  • 卷七十二·杨士奇

    永乐五年冬十月辛巳朔以交阯所举明经士人甘润祖等十一人为谅江等府同知赐敕慰勉 上复亲制诗赐之○癸未夜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丙戌以 孝慈高皇后传赐各王及百官 有守卫卒自陈母病笃乞假省视 上曰何不早言曰昨告守

  • ●崇祯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七)崇祯十七年春正月庚寅朔,大风霾。凤阳地震。李自成自建国号曰「大顺」,改「永昌」元年。自成久觊尊号,惧张献忠、马守应相结为患。既入秦,通好献忠,献忠厚币逊词;自成遂潜号,拜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丞相,更定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八·佚名

    宪宗三韩愈【沈颜 石介 范文正公 李汉 栁子厚 东坡 少游 皮日休 李翱】孟郊 张籍【李翱 昌黎 六一】欧阳詹【昌黎 曾子固】韩愈沈颜登华旨曰尝读李肇国史谱云韩文公登华岳之巅顾视其险絶恐栗度不可下乃发

  • 卷八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曹沫者鲁人也【索隐沫音亡葛反左氏谷

  • 一 从园说起·周作人

    《朝华夕拾》的第六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头的几段是说百草园的情状的,其文云:“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

  • 卷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卷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歌颂二十【词臣十二】万寿诗【七言排律三十韵】翰  林 院  编 修【臣】须 洲万年历数膺仁寿一统车书会荡平巩固金瓯鳌极正调和玉烛泰阶明乾施广大同元始坤载含宏合利贞皥皥王

  • 卷三·胡寅

    (晋孝武奉佛法,立精舍于殿侧,引沙门居之。苻坚率众寇淮南,谢玄等战于淝水,玻之。)仁赞载此,以淝水之捷为孝武奉佛之报。然苻坚敬重道安,引之登辇,岂不奉佛,何为而败邪?!苻坚达王猛之言,贪功南伐,自覆其国。晋孝武衔任谢安,制师有道,故

  • 读诗略记卷五·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序曰文王受命作周也吕氏春秋以为周公所作受命者言天命归之而文王之功德足以受之也凡周书所称文王受命亦然礼祭义曰

  • 第十四章 13·辜鸿铭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算

  • 缁门警训卷第一·如卺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

  • 卷之五·佚名

    径石滴乳集卷之五清嗣祖沙门江州真在编嗣法门人齐安机云续径山下第十五世普明用禅师法嗣建宁府紫云峰衡石悟钧禅师。钱塘潘氏子。幼而颕悟。慧性不凡。总角时。矢志出尘。二十受具。即徧历诸方。虽有所契。终不自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