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书序

题解:序,次也。依次讲明本书七十篇写作的缘由。

昔在文王,商纣并立,困于虐政,将弘道以弼无道,作《度训》。殷人作,教民不知极,将明道极,以移其俗,作《命训》。纣作淫乱,民散无性习常,文王惠和,化服之,作《常训》。上失其道,民散无纪,西伯修仁,明耻示教,作《文酌》。上失其道,民失其业,□□凶年,作《籴匡》。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备猃狁,谋武以昭威怀,作《武称》。武以禁暴,文以绥德,大圣允兼,作《允文》。武有七德,□王作《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穆王遭大荒,谋救患分灾,作《大匡》。□□□□□□□□□□□□□□□□□□□□□□□□□□□□作《九开》。文王唯庶邦之多难,论典以匡谬,作《刘法》。文王卿士谂发教禁戒,作《文开》。维美公命于文王,修身观天以谋商难,作《保开》。文王训乎武王以繁害之戒,作《八繁》。文王在酆,命周公谋商难,作《酆保》。文启谋乎后嗣,以修身敬戒,作《大开》、《小开》二篇。文王有疾,告武王以没之多变,作《文儆》。文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作《文传》。文王既没,武王嗣位,告周公禁五戎,作《柔武》。武王忌商,周公勤天下,作《大小开武》二篇。武王评周公,维道以为宝,作《宝典》。商谋启平周,周人将兴师以承之,作《酆谋》。武王将起师伐商,寤有商儆,作《寤儆》。周将伐商,顺天革命,申喻武义,以训乎民,作《武顺》、《武穆》二篇。武王将行大事乎商郊,乃明德□众,作《和寤》、《武寤》二篇。武王率六州之兵,车三百五十乘,以灭殷,作《克殷》。武王既克商,建三监以救其民,为之训范,□□□□□□□□□作《大聚》。□□□□□□□□□□□武王既释箕子囚,俾民辟宁之以王,作《箕子》。武王秉天下,论德施□,而□位以官,作《考德》。武王命商王之诸侯绥定厥邦,申义告之,作《商誓》。武王平商,维定保天室,规拟伊洛,作《度邑》。武王有疾,□□□□□□□□□□命周公辅小子,告以正要,作《五权》。武王既没,成王元年,周公忌商之孽,训敬命,作《成开》。周公既诛三监,乃谁武王之志,建都伊洛,作《作洛》。周公会群臣于闳门,以辅主之格言,作《皇门》。周公陈武王之言及,以赞己言,戒乎成王,作《大戒》。周公正三统之义,作《周月》,辩二十四气之应,以明天时,作《时训》。周公制十二月赋政之法,作《月令》。周公肇制文王之谥义,以垂于后,作《谥法》。周公将致政成王,朝诸侯于明堂,作《明堂》。成王近即政,因尝麦以语众臣,而求助,作《尝麦》。周公为太师,告成王以五则,作《本典》。成王访周公以民事,周公陈六征以观察之,作《官人》。周石板嘲弄宁,八方会同,各以其职来献,欲垂法厥后,作《王会》。周公云殁,王制将衰,穆王因祭祖不豫,询某守位,作《祭公》。穆王思保位惟难,恐贻世羞,欲自警悟,作《史记》。王化虽弛,天命方永,四夷八蛮,攸尊王政,作《职方》。芮伯稽古,作《训纳》。王于善暨,执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晋侯尚力,侵我王略,叔向闻储幼而果贤,□复王位,作《太王晋》。王者德以饰躬,用为所佩,作《王佩》。夏多罪,汤将放之,征前事以戒后王也,作《殷祝》。民非后罔义,后非民罔与,为邦慎政在微,作《周祝》。武以靖乱,非直不克,作《武纪》。积习生常,不可不慎,作《铨法》。车服制度,明不苟逾,作《器服》。周道于是乎大备。

译文:

从前在文王的时候,他与商纣王并立,受困于商纣王的暴政,要弘扬正道以纠正无道,因此作了《度训》。

殷人制定的教化,老百姓不知道标准,为了明确道德的标准以改变民俗,因此作了《命训》。

纣王淫乱,百姓涣散以不善为常,文王以仁爱协调,教化驯服他们。因此作了《常训》。

在上者失去了正道,百姓涣散不知法纪,西伯侯行仁义明耻辱以示教化,因此作了《文酌》。

在上者失去正道,百姓丢弃了职业,遭逢大荒,因此作了《籴匡》。

文王即位,西边抵御昆夷,北边防备猃狁,谋划用武以显示威严,因此作了《武称》。

武力用来禁止暴乱,文教用来安定德行,圣人文武兼用,因此作了《允文》。

武事有七种功用,文王因此作了《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

文王遭逢大荒,谋画救助患难减少灾害,因此作了《大匡》。

文王在程,因此作了《程寤》、《程典》。

……,因此作了《九开》。

文王考虑到众多邦国多有灾难,谈论典章以匡正谬误,因此作了《刘法》。

文王告诉卿士发布教化与禁戒,因此作了《文开》。

姜太公告戒文王,修养自身,静观天时,利用商人的危难,因此作了《保开》。

文王训戒武王,政繁有害,因此作了《八繁》。

文王在丰邑,命令周公谋画利用商人的危难,因此作了《丰保》。

文王开导后嗣修养身心重视训戒,因此作了《大开》、《小开》两篇。

文王生大病,告诉武王百姓多变的道理,因此作了《文儆》。

文王告诉武王,以君王之德行事,因此作了《文传》。

文王去世之后,武王继位,告诉周公禁止五种招致兵戎的行为,因此作了《柔武》。

武王憎恶商朝,周公为取天下而勤劳,因此作了《大开武》、《小开武》两篇。

武王告诉周公只有仁德才拿它视为宝,因此作了《宝典》。

商朝谋画开始平定周人,周人将组织军队对付它,因此作《丰谋》。

周武王将起兵讨伐商朝,梦中被商人惊醒,因此作了《寤儆》。

周人将伐商,顺应天意革除殷命,重复晓喻武事的意义以训教百姓,因此作了《武顺》、《武穆》两篇。

周武王将在商郊发动大战役,就对众人申明道德,因此作了《和寤》、《武寤》两篇。

武王率领六州的兵车三百五十辆以灭殷朝,因此作了《克殷》。

武王灭掉商朝之后,设置三监以治理商朝的百姓,给他们制定训令和法规,因此作了《大匡》。

…——,因此作了《大聚》。

武王释放箕子之后,使商的百姓臣服于王,因此作了《箕子》。

武王执掌天下,考论德行任用人才,_给以地位官职,因此作了《考德》。

武王命令商王的诸侯安定他们的邦国,申明大义告戒他们,因此作了《商哲》。

武王平定商朝之后,为了定天保、依天室,规划测度伊水与洛水之间,因此作了《度邑》。

武王生大病,……。命周公辅佐太子,告诉他为政的大要,因此作了《五权》。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元年,周公憎恶商纣余孽,训教成王敬顺天命,因此作了《成开》。

周公诛灭三监以后,就遵从武王遗志,在伊、雒间修建都城,因此作了《作雒》。

周公在闳门会见群臣,广求辅佐君主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了《皇门》。

周公陈述武王的话又加以自己的话,训戒成王,因此作了《大戒》。

周公确定“三统”的意义,因此作了《周月》。

周公辨明二十四节气的时应以明确自然的季节,因此作了《时训》。

周公首先制定出文王的谥号,使其意义垂传于后世,因此作了《谥法》。

周公将把国政交付成王,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见,因此作了《明堂》。

成王亲政以后,借祭献新麦之机告诉群臣以求帮助,因此作了《尝麦》。

周公做了太师,告诉成王行“五则”,因此作了《本典》。

成王向周公询问民事,周公陈述“六徵”让他观察,因此作了《官人》。

周王室安定以后,八方诸侯前来朝会,各以他们的特产前来进献,想把它作为制度流传后世,、因此作了《王会》。

周公已经去世,王制将要衰败;穆王借叔祖祭公谋父有病,请持王位的谋略,因此作了《祭公》。

穆王考虑到保位的艰难,担心把耻辱留给后世,想借古事以自警觉,因此作了《史记》。

王化虽已废驰,天命正当久长,四夷八蛮仍然遵循王政,因此作了《职方》。

芮伯稽考古事而作训戒,把厉王引向善良,以及执政大臣都反省自身,因此作了《芮良夫》。

晋侯崇信武力,侵犯我们周王的疆界,叔向听说王储年幼又真正贤明,能够恢复周王以前的尊位,因此作了《太子晋》。

作王的人用仁德装饰自己,用它来作佩戴,因此作了《王佩》。

夏桀罪恶多,成汤要流放他,取前事以警戒后王,因此作了《殷祝》。

百姓没有君王得不到治理,君王没有百姓不能成为国家,谨慎理政在于细致,因此作了《周祝》。

武事用以平定祸乱,除非有理不能取胜,因此作了《武纪》。

养成习惯就视为平常,不能不谨慎,因此作了《铨法》。

涉及车马、服饰的规矩,明确了就不得随便超越,因此作了《器服》。

周人治国的方法,在此就十分完备了。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脱脱
  卷四百二 列传一百八十九·赵尔巽
  卷八 义勇第八·刘向
  第六回 害刘縯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七十八·何乔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三·佚名
  第二四四单(附回照)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一一六○二--三·佚名
  卷一·曾巩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纪昀
  一○九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于文源阁全书查出金幼孜撰《北征录》进呈片·佚名
  六十四、记青州府中学堂(二)·包天笑
  张载传·脱脱
  晋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庚子、280)·司马光
  卷83·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尚仲贤

    (汉王引张良、曹参、周勃、樊哙、随何、二旦执符节上,诗云)霸王当日渡江来,一骑乌骓百骑开。欲知沛上真龙起,试看军前大会垓。孤家用军师之计,着英布往救彭越,共击项王去了。好几日还不见捷音到来,使我好生悬望。(张良云)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丁卯朔河南道御史周孔教题参石星误国并参赵志皋内言东事之始志皋不顾 宗社大计曲昵私交引同乡宋应昌几败乃公事先是台臣郭实上疏力争不可语侵志皋乃志皋切齿贬而去之闻彼时刑部侍郎朱鸿谟自南都移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万历五年十月甲申朔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大理卿严清为刑部右侍郎○以畿辅灾伤凡存留税粮照勘灾分数蠲免卫所屯粮照例折徵其带徵之数系被灾七分以上者停之○乙酉 孝洁肃皇后忌

  • 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八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一孔子 孔子弟子 老子 列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司马穰苴 孙武【孙膑】吴起 孟子【邹忌邹衍】淳于髠 慎到 邹奭 荀卿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

  • 八四二 军机大臣奏孙士毅等呈请据情谢恩片·佚名

    八四二 军机大臣奏孙士毅等呈请据情谢恩片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据新授太常寺少卿孙士毅、赞善韦谦恒、候补国子监司业王太岳、曹锡宝等呈请据情代奏,恭谢天恩,理合将原呈一并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三十二·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二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四宋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俨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了其大指羣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没水中衆皆弃去光持石破瓮水迸出儿得活宝元初中进

  • 李如松传·张廷玉

    李如松,字子茂,是李成梁的长子。因为父亲的战功荫封为都指挥同知,充当宁远伯勋卫。李如松骁勇刚强,敢于作战,小时候跟父亲熟悉兵机。再次提升代理都督佥事,担任神机营右副将。万历十一年(1583)派出担任山西总兵官。给事中黄

  •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梁启超

    康广仁传康君,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广,南海先生同母弟也。精悍厉鸷,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黑白,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达于生死之故,长于治事之条理,严于律己,勇于改过。自少即绝意不事举业,以为本国之弱亡,皆由八

  •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史记 孔子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洪迈《容斋续笔》云:“按《史记》,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卒时,子夏年二十八矣。魏始为侯,去孔子卒时七十五年。文侯为大夫二十二年而为侯

  • 方域一九·徐松

    诸寨杂录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八日,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李浚言:「黑谷颇有闲田,今召得寨户三百余户,户三丁,计九百余人,分住小洛门诸寨防边。」分住诸寨。 大中祥符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荆湖北路转运司言:「管内漫水、鸟迷、卢溪、

  • 總序·佚名

    睿宗襄悼大王實錄○睿宗襄悼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諱晄,字平甫,世祖惠莊大王第二子,母妃慈聖欽仁景德宣烈明順元淑徽愼惠懿太王太妃尹氏。以景泰元年庚午春正月丁丑,誕于邸,岐嶷穎異。初封海陽大君,娶上黨府院君韓明澮之女,卽

  • 二十六年·佚名

    (丙戌)二十六年清道光六年春正月1月1日○癸未朔,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甲申,備局啓言:「日前大政金囍秀,備擬於初仕之中,至蒙恩點矣。卽聞囍秀,平日行己乖戾,爲世指目,而今番大政,做得贗札,欺瞞銓長,以至擬望云,事

  • 卷八·程廷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识小録卷八上元程廷祚撰左传人名辨异中齐一人两称鲍叔牙【庄八年】     一称鲍叔【庄九年】王姬【庄十一年经桓公夫人】传称共姬陈公子完【庄二十二年】  一称敬仲【同】仲孙【闵元年经】  

  • 卷九·佚名

    △善业道品第六之二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瞋恚。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垢秽。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瞋恚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无明障。自

  • 卷第三十六·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六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八世之余(〔南岳下后〕第七世)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嗣云门)初参云门。门问。近离甚么处。师曰槎度。

  • 顾渚山记·陆羽

    山水小品。唐代陆羽作一卷。有今人张宏庸辑校本,载1986年《陆羽研究集刊》。全文共五节,第三节“绿蛇”、第四节“报春鸟”虽为顾渚山事,却仅有“采茶人呼为报春鸟”一句似与茶有关。而第一节《获神茗》,则载录晋代王

  • 无心论·佚名

    中国人假托菩提达磨所撰经典。全一卷。撰者、刊行年代均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以十一项问答,阐论无心之旨;以为能悟‘无心’者,即了脱一切烦恼、了悟生死涅槃。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