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

  嘉靖十七年四月甲辰朔

○升大同坐营指挥佥事戴昇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大同游击将军四川雅黎守备指挥佥事李泰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四川行都司事

○乙巳

○先是代府久缺禄粮部议行山西抚臣徵给未报至是巡抚大同都御史史道复为告急诏借布政司官银支给而徵所欠禄粮补还且切责抚臣逋慢夺山西巡抚都御史韩邦奇俸三月其府州县正官逋粮者行巡按御史逮治之

○武定侯郭勋奏请令天下王府新生子女皆如期奏闻若年岁未及伦序不明及擅婚等毙皆不得妄请有司应奏不奏者罪之礼部覆议诏可

○先是凤阳守臣  修建  皇陵  祖陵请  御制碑文各一通一树  皇陵右亭以配  太祖宸翰一镌勒  祖陵寿春等王坆事下抚按官相度议拟奏报至是礼部覆请从之

○丙午以  皇嗣应祈命魏国公徐鹏举诣  神烈山大学士李时诣  天寿山巡抚凤阳都御史周金诣  基运翔圣二山巡抚湖广都御史顾璘诣  纯德山各行告谢礼分遣道士十八人祀岳镇海渎诸神  命故惠安伯张伟子镧袭爵

○丁未

○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尧封为户部尚书总督仓场提督西苑农事尧封辞不允  命灵璧侯汤祐贤辽东都指挥同知朱澜燕河营分守左参将邓安坐营祐贤神机营右哨澜神机营左哨安团营果勇营  命镇守狭西都督佥事任杰挂印充摠兵官镇守宁夏地方

○戊申

○贵州中曹蛮夷长官司遣人入贡给赏如例

○恭顺侯吴世兴卒赐祭葬如例

○发太仆寺马五千匹给大同紫荆关官军

○守备湖广太监何富奏岳怀王及长宁公主坟所殿宇墙垣圯坏乞行脩理从之

○乙酉

○升刑部左侍郎杨志学为工部尚书提督工程

○补荫刑部左侍郎刘玉次男愆为国子生

○吏部覆武定侯郭勋奏欲遵复旧规归途不废资格以示法守亦不拘资格以拔异才如授职后三年考满委有贤能政迹卓异者不分进士举人监生抚按官一体保荐选用科道部属等官其吏员有行检旡议政迹卓异者亦令抚按官保荐不次拔擢毋得偏重进士以激励人才上得旨依议  命故抚宁侯朱麒子岳袭职  命提督漕运署都督佥事刘重佥书南京前军都督府事万全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李镇充左参将分守燕河营

○庚戌  上诣  天寿山躬视圣迹新亭亭建于  天寿山之东平台山  太宗驻跸地也是日  上发京师至沙河昌平州官吏多失朝者为御史余坤等所劾  上曰此外官非朝官比尔等因惩前事自生虗妄前日皆朝官且卿官之长乃不言者何耶自今查核宜分别以闻

○辛亥

○起原任总兵官署都督佥事张镇镇守狭西

○癸丑  上躬祭  太宗于圣迹亭从官皆吉服陪祀是日回銮

○丙辰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秦越以南京御史张悌论劾恳乞归许之

○丁巳  命蔚州守备都指挥佥事吴瓛佥书万全都司事

○戊午

○升山西按察使丁汝夔为本布政使司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陆冕浙江湖州府知府刘佐俱为按察司副使冕狭西佐四川  诏南京试御史姚虞钱藉谢瑜王惟孝张悌钟程俱实授

○提督两广军务兵部侍郎蔡经奏两广进兵安南水陆之路有六计兵姑以三十万为率责限亦以一年为期合用粮石已该一百六十余万其造册市马犒赏器械诸费大约用银两七十余万人核两广兵除哨守外汉土兵及顾募不过一十二万仅及三之一粮除岁支外改运穵运及召买不过四十万仅及四之一银括诸库所贮不过三十余万亦仅及其半耳若兵未可以期月期所费尚不止此臣唯兵赉代谋敌宜用间查得凭祥龙州归顺钦州及海洋西路皆接安南近境必湏就近体察则彼之虗实可以周知归附易于招致臣已量遣官兵预积粮饷于前项紧要处所使之振扬威武体察机宜若果黎宁尚存民怀旧主宜量授名职假之气势鼓率忠义荡析党奸我制其命彼效其力莫贼不足平矣如其不然则彼国人心已澳不可骤收而我动调大众远涉炎海即使雷霆所击靡不摧折然劳逸势殊不可不审处也敛州知州林希元乃复以安南人心离散登庸父子乱政亟行之状上闻因言滔夷旧民自拔归正者甚众彼藩篱也已失兵可迳进且登庸近攻参宁武文渊皆为所败则其兵力可知时不可失请亟遣文武大臣视师以收复中国南裔俱下兵部尚书张瓒等复请会府部科道议及议上用兵事宜率常谈且多前所已条议者  上不悦曰安南事必识违道者乃见得分晓朕闻卿士大夫私相论议谓不必征讨尔等职司邦政全不主持一一委之会议既俱不协心国事其已之仇鸾毛伯温令在京别用

○大学士李时夏言武定侯郭勋扈驾回驻沙河行宫言厨中失火延烧三人行帐先是  上于  山陵行宫面授言题本三奏本二俱毁三臣同认罪  上曰朕念卿比赞郊议简任特出他臣当思尽忠公不宜放而致是兹既认罪足见省咎其遵谕图改以副简在之重不准辞

○先是武定侯郭勋欲复各处镇守分内臣并委其取矿课以资国用兵部覆言此辈害民在  先朝已极顷幸  圣断裁革民姑安堵不当议从  上曰各处镇守内臣原不系  太祖定制今且著云南两广四川福建湖广江西浙江大同每用一人内监慎选以克不得作威生事已都给事中朱隆禧等言  皇上登极诏革内臣中外臣民一时称快勋徒因取矿一事而欲并复镇守诚恐黩货殃民天下汹汹臣等不能计其所终也  上足其言竟已之  命镇远侯顾寰挂印充总兵官提督漕运镇守淮安地方凤阳修理  祖陵  皇陵及  皇城工成升巡抚右都御史周金为左都御史赏银四十两纻衣四袭升巡按御史苏丛俸二级赏银二十两衣二袭兵备副使张臬佥事李宗枢孔天胤各升一级赏银十五两衣二袭凤阳府知府刘安等二十七人各升俸及服色二级留守司副留守李藩等十九人各升俸一级余皆赏赉有差

○己未

○裁革湖广沔阳州俟埠驿道州洒南驿增置钟祥县郢东驿祁阳县排山驲

○庚申

○自正月至于是月不两命有司竭诚祈祷赈恤郊外流民是夕  上谕抚臣曰近少旱朕方以为忧礼部以请所司致祷矣人闻近郊小民踣毙必加忧之朕处人上罪在朕躬即以十八日为始与卿等齐心洁虑禁屠宰青衣办事二十一日朕躬祷郊雩令嵩示群臣知之勿忽

○辛酉

○礼部具上先年定譺雩祀全仪先期遣文武大臣视牲请  太祖配神用牲币乐舞以祭服行事  上曰兹祷甘泽乃脩省事祇宜青衣上香进帛三献八拜成礼百官陪拜未可用所闻全议亦不必奉其  祖配祭用酒果脯醢牛一以熟荐速具此仪来行于是礼部遵旨具上仪注前一日遣官告  景神殿如常仪太常寺预设酒果脯醢香帛于崇雩坛牛一以熟荐设  上拜位于坛壝正中锦衣卫设随朝驾不除道是日昧爽免朝  上具青衣御  奉天门大常寺官跪奏请  圣驾诣崇雩坛  上升舆护驾官校侍卫如常仪百官各具青衣先于南天门外候迎  上乘舆至昭亨门西降舆过昭门门东  上乘舆至崇雩坛门西降舆导引官导  上入坛门赞对导引官导  上行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  上至拜位典仪唱迎神内赞奏升坛导  上至香案前奏跪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复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奏升坛导  上至神御前奏献帛讫奏献爵讫奏诣读祝位奏跪传赞百官皆跪赞读祝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礼内赞奏升坛导  上至神御前奏献爵讫奏复位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典仪唱送神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读祝文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  上出至幕次少甜还宫诏以中夕行事余俱如拟已而太常寺请填祝复命以戍时出诣郊坛舆设  奉天门太常不必请

○南京给事中曹迈等御史张梯第劾奏巡抚狭西副都御史任忠巡抚湖广佥都御史令下忧翟瓒巡抚保定佥都御史刘夔右副都御史秦越等各不职宜罗时忠已病故越已准餋病吏部覆奏瓒夔宜罢诏俱致仕

○补荫原任福建速城知县蒋玑孙蕡为国子生玑已死事荫其子朝旸乡试中式乞补荫许之

○壬戌  诏赠故太子太傅黔国公沐绍勋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师谥敏靖

○土鲁番夷使满剌失黑纳洎儿等入贡宴赉如例

○赐锦衣卫带俸正千户王雄祭一坛仍量给丧费雄庄嫔王氏父也  命魏国公徐鹏举守备南京仍掌中军都督府事

○癸亥

○复除原任都给事中戴儒于刑科给事中杨士云于兵科儒以科道互相紏劾闲住士云以病在告特旨起用云  命户部发银米赈京城内外饥民

○礼部言古者龙见而雩与启蛰而郊之意同宜用盛乐通典曰荣于南郊之旁命乐正习盛乐舞星舞盖乐舞者所以振荡声容宣畅和气诰告天地感通神明冀险阳和而雨泽降也先年本郡议拟雩坛祈祷礼仪神乐观止乐外增设鼓吹选教舞童青衣执羽绕坛周旋歌云门之曲而舞已经撰有乐章而议物未备宜命所司造舞衣羽旄等物选见在乐舞生年幼质秀者百人教习歌舞充雩坛用庶钜典靡阙得旨报罢

○甲子  驾出郊坛雩祭

○升狭西平凉府知府陈贵为江西按察司副使江西按察司佥事朱孔旸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丙寅  命兵部左侍郎樊继祖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杲右春坊谕德张治清理军职贻黄

○丁卯

○升刑部右侍郎周期雍为本部左侍郎改南京兵部右侍郎苏民为刑部右侍郎  命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毛伯温协管院事巡抚顺天右副都御史党以平佐理院事

○户部奉旨查明革爵重犯张鹤龄延龄顺天等府庄田原系节年钦赏者二十四处共三千八百八十余顷责令原佃人户照旧承种微子粒银角□羊部许每年一次关领以为家口食费原系奏讨者九处计一千四百余顷查数追没入官其自买顺义县庄田一处计四十七顷许令变买诏可  上谕辅臣曰天未降时雨再及旬余恐禾不能成兹于宫中再默致诚以三夕祷神暂罢视事

○戊辰

○两礼官请  郊坛祭谢报罢

○山西太原府地震有声

○辛未

○虏犯大同丁家村参将张世忠等御之斩首三十六级虏遁兵部以闻诏赏总督周叙巡抚史道总兵梁震各银帛有差

○壬申

○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唐龙以母老乞休  上嘉其孝谊准终养仍给驲以归  命锦衣卫千户范镛等查勘各处矿山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欧阳修
  ●卷十三·李攸
  ●卷一百四·徐梦莘
  卷之七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三·夏仁虎
  第二二六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纪昀
  卷六·郭居仁
  何荣祖传·宋濂
  卷十七·徐自明
  通制条格卷第十五·拜住
  黄鼎·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回 老鳏冻馁·蒲松龄

    张老拄杖破衣上唱养儿养女苦经营,乱叫爷娘似有情;老来衰残难挣养,无人复念老苍生。白自家张老便是。合老婆子吴氏,一个走南傍北,一个少吃俭用,受了无穷辛苦,挣了个小小家当。[耍孩儿]一个母一个公,不怕雨不避风,为儿为女死活的

  • 卷四百二十二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壬寅朔,寶文閣直學士、新除刑部尚書謝景溫知鄆州。(政目在正月二十八日。)右正言劉安世言:「臣伏見自去冬謝景溫除權刑部尚書,臣等疏其姦邪罪惡,乞行寢罷,伏蒙陛下特徇公議,外移鄆州。

  • 第一百十六回 罢小徐直皖开战衅 顾大局江浙庆和平·蔡东藩

      却说张作霖下榻一宵,越宿起来,已近巳牌,盥洗以后,吃过早点,时将晌午,尚未见曹锟出来。作霖料他有烟霞癖,耐心守候,直至钟鸣十二下,午膳已进,方见曹老三入门陪客,肴馔等依然丰盛。彼此分宾主坐定,小饮谈心。作霖先说及吴佩孚

  • 卷六·凌雪

    列传五 左懋第、袁继咸列传六 黄得功、高杰、乙邦才、马应奎、刘肇基、庄子固列传五左懋第、袁继咸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授韩城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十七年春,奉命督兵湖襄,闻变,誓师而北。会南京建号

  • 第八卷 星野晷度(四)·缪荃孙

    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刻一分三十三秒卯正三刻十四分二秒卯正三刻四分三十三秒卯正二刻十一分

  • 通志卷一百三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六宋王诞【兄子偃偃子藻】王华【父廞 孔子】王惠【从父弟球】王彧【子绚兄子蕴】王裕之 王鎭之【弟之 之子昙生 阮万龄】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族子素

  • 卷十七·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七(宋)吴缜 撰○十七曰编次未当萧瑀传书太子师保等事太子三太三少次序孟诜无隐槩而入隐逸传李栖筠传方清事仆固怀恩马存亮赞失所附萧瑀传书太子师保等事萧瑀传云晋王为皇太子拜太子太保同

  • ·考试示谕·丁曰健

    童生考试,进身之始;我出身时,亦从此起。读书累世,须留种子。登舟来此,对神明志:谋利徇私,沉溺海底。尔等作弊,亦同此誓。一、各学官于被控生员情节虚诬者,不得附和地方官,致有屈抑。其实有劣迹者,亦不得徇庇干咎。

  • 南康愍王陈昙朗传·姚思廉

    南康愍王陈昙朗,为高祖母弟忠壮王陈休先之子。其父陈休先少时卓异不凡有大志,梁简文帝在东宫时,深被赏识。太清年间接纳降将侯景后,北方有乱,便令陈休先招募数千人,授为文德主帅,不久死。高祖得天下后,总称道休先,说:“此弟若活

  • 西清笔记卷第二·沈初

    纪职志 上曰所著诗文朱字稿发下誊清送览经更定后将誊清片发誊于册于文襄相国受其事后则梁文定相国今则韩城相国承之[一则] 上于朔望及佛诞日必书心经每册发下以泥金字题签及函签书御笔心经四字注年月于下今已千余函矣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四王礼考【二十】乘舆车旗卤簿【臣】等谨按王者首出庶物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故有仪卫卤簿之制所以彰物采辨等威也古者黄帝作车有虞氏鸾车夏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三·雍正

    乾清门一等侍衞武勒徳奏称前经奉防奉天宁古塔黑龙江等处新满洲索伦打虎儿等有欲来京归族居住者着乾清门侍卫等具奏钦此钦遵在案数年以来居住人等蒙皇上加恩赏给搬家银两今不肖人等欲来京归族居住者甚多【奴才】等询问

  • 职官二三·徐松

    〔太仆寺〕车辂院【宋会要】车辂院旧不载,御辇院掌乘舆步辇供奉及宫闱车乘之事。神宗正名,废群牧司,供乘舆法物,则归车辂院。有监官三员。一员内侍,一员文臣京朝官,一员武臣。建炎三年罢,绍兴十二年,因前东京车辂院人吏王道陈

  • 经咫·陈祖范

    国子监司业衔陈祖范 撰○易孔子赞易文言元者善之长数句鲁穆姜已引之杂卦传句法类春秋传筮辞屯固比入皆昔有之语欧阳氏遂谓系辞非孔子作不知圣人善与人同乐取诸人岂若后代文章家以蹈袭为戒必言自已出乃为能事乎经分上

  • 卷第六·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

  • 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太虚

    海潮音月刊,于过去八年中继续出版,从未中辍,遂为中国佛教界唯一之言论机关。所以能维持如此之久远者,以悉本公开态度之所致。虽有一贯之宗旨以为摄持,然关于佛学之任何歧异思想,皆可容纳讨论,故材料不虞缺乏。而历来之收支用

  •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一卷,失译。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良价

    禅宗语录。日本僧玄契重编,慧印校订。一卷。洞山悟本(807—869),即洞山良价,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卒后谥号“悟本禅师”。此书是其语录及其他著述的汇编。由日僧玄契依据“古本”重集而成。书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