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传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以致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盘。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因此,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以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曾经坐在虎皮讲席上在京师讲解《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告诉别人说:“近来见到二程,研究了解《易》中道义很高深,是我所达不到的,你们可拜他为老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学道。
考取进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劝酒应酬,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于是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所以教训、劝告子弟的目的。
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说他有深厚的儒学基础,神宗刚刚即位之初,更新政治,想得到有才能的博学之士帮助谋划治理国家,召他问治理方法,回答说“:治理政事不效法三代的人,终究是苟且于治道。”皇帝听后感到高兴,任命他为崇文院校书。有一天他见到了王安石,王安石问他新政如何,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以善道报答您;如果像教导玉工雕琢玉器那样,则应该有不接受听从命令的。”明州苗振狱事兴起,张载去审理这件狱事,最后因为苗振的罪行杀了他。
回到朝廷,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他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他认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端。所以他的学问是尊崇礼教,以德为贵,乐天安命,以《易》经为学的宗旨,以《中庸》为本体,以《孔子》、《孟子》为效法的对象,黜除怪诞妖妄,辨清鬼神妖怪。他的家里婚、丧、葬、祭之礼,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现在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发敛、学校的礼法,都想编排条理成书籍,使之可以成就于他的学术事业。
吕大防推荐他说:“张载自始至终,善于发现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政治是稍可复行古制。应当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以备咨询探访。”于是召他知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清晨去世。因贫穷没有财物办理丧事,他的门生合起来买棺材办理丧事。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
张载博学古代,努力实践,成为关中士大夫们的一代宗师,社会上的人都称之为“横渠先生”。所著书名是《正蒙》,又写有《西铭》,说:
“乾称为父亲,而坤称为母亲,我从这里来到人间,于是混然处于人间。所以天地的交合构成了我的身体,天地的运行造就了我的性格,民众是我的同胞,万物我与他们共有。
“皇上君主,是我天地父母的宗子;他的大臣们,是天地父母宗子的家人。尊敬年老人,以长辈的礼仪对待长者,爱护关心孤独幼儿,以爱幼的善心对待幼儿,圣人要具备各种美好的道德,以俊秀的人才为贤能。凡是天下老弱病残、鳏寡孤独,都是我应以兄弟之间的联系去对待而无须要别人相告的人。‘按时去保护他们’,是子孙们的道德义务。‘快乐而不忧愁’,纯粹是尽孝的责任。违背就是背离道德;损害仁义就是贼,帮助恶狠的人是不才的表现,在行动上遵守常道是相似于有孝道的人。
“融会贯通了就善于阐述事情的道理,穷尽精微大义就善于继承圣贤的大志,不因为屋漏而感到惭愧为无辱,立志修身养性在于不懈。厌恶美酒,是崇伯子善于顾养的方法;培育英材,是颖封人的赏赐的类型。不弛于操劳而善始善终,是舜的功绩;没有逃脱的出路而静待烹煮,是申生恭顺的表现。身体所接受的而归于一个人的,是曾参吗?勇敢地顺从而服从命令的人,是伯奇。富贵福运恩泽,将使我的生存更加有利;贫贱忧愁痛苦,是父母天地对他们的考验和成全。存活时,我顺其自然;死了,我也得到安息。”
程颐曾经说“:《西铭》阐明理一而分殊,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学者们到现在仍然尊崇这本书。
嘉定十三年(1220),宋宁宗诏令赐给谥号叫作明公。淳..元年(1241),追封为..伯,可入孔子庙庭一齐祭祀。他的弟弟叫张晋戈。
猜你喜欢 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一·宋濂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蔡东藩 过庭录·范公偁 卷十四·六朝(齐)·蒋一葵 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十四·宇文懋昭 九四四 谕第二分全书校缮完竣总校王燕绪等着加恩授职·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裴骃 萧思话传·李延寿 王处存传·欧阳修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邹韬奋 卷三十八·孔毓圻 卷七·佚名 89.迁都许城·林汉达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