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载传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以致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盘。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因此,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以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曾经坐在虎皮讲席上在京师讲解《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告诉别人说:“近来见到二程,研究了解《易》中道义很高深,是我所达不到的,你们可拜他为老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学道。

考取进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劝酒应酬,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于是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所以教训、劝告子弟的目的。

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说他有深厚的儒学基础,神宗刚刚即位之初,更新政治,想得到有才能的博学之士帮助谋划治理国家,召他问治理方法,回答说“:治理政事不效法三代的人,终究是苟且于治道。”皇帝听后感到高兴,任命他为崇文院校书。有一天他见到了王安石,王安石问他新政如何,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以善道报答您;如果像教导玉工雕琢玉器那样,则应该有不接受听从命令的。”明州苗振狱事兴起,张载去审理这件狱事,最后因为苗振的罪行杀了他。

回到朝廷,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他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他认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端。所以他的学问是尊崇礼教,以德为贵,乐天安命,以《易》经为学的宗旨,以《中庸》为本体,以《孔子》、《孟子》为效法的对象,黜除怪诞妖妄,辨清鬼神妖怪。他的家里婚、丧、葬、祭之礼,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现在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发敛、学校的礼法,都想编排条理成书籍,使之可以成就于他的学术事业。

吕大防推荐他说:“张载自始至终,善于发现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政治是稍可复行古制。应当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以备咨询探访。”于是召他知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清晨去世。因贫穷没有财物办理丧事,他的门生合起来买棺材办理丧事。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

张载博学古代,努力实践,成为关中士大夫们的一代宗师,社会上的人都称之为“横渠先生”。所著书名是《正蒙》,又写有《西铭》,说:

“乾称为父亲,而坤称为母亲,我从这里来到人间,于是混然处于人间。所以天地的交合构成了我的身体,天地的运行造就了我的性格,民众是我的同胞,万物我与他们共有。

“皇上君主,是我天地父母的宗子;他的大臣们,是天地父母宗子的家人。尊敬年老人,以长辈的礼仪对待长者,爱护关心孤独幼儿,以爱幼的善心对待幼儿,圣人要具备各种美好的道德,以俊秀的人才为贤能。凡是天下老弱病残、鳏寡孤独,都是我应以兄弟之间的联系去对待而无须要别人相告的人。‘按时去保护他们’,是子孙们的道德义务。‘快乐而不忧愁’,纯粹是尽孝的责任。违背就是背离道德;损害仁义就是贼,帮助恶狠的人是不才的表现,在行动上遵守常道是相似于有孝道的人。

“融会贯通了就善于阐述事情的道理,穷尽精微大义就善于继承圣贤的大志,不因为屋漏而感到惭愧为无辱,立志修身养性在于不懈。厌恶美酒,是崇伯子善于顾养的方法;培育英材,是颖封人的赏赐的类型。不弛于操劳而善始善终,是舜的功绩;没有逃脱的出路而静待烹煮,是申生恭顺的表现。身体所接受的而归于一个人的,是曾参吗?勇敢地顺从而服从命令的人,是伯奇。富贵福运恩泽,将使我的生存更加有利;贫贱忧愁痛苦,是父母天地对他们的考验和成全。存活时,我顺其自然;死了,我也得到安息。”

程颐曾经说“:《西铭》阐明理一而分殊,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学者们到现在仍然尊崇这本书。

嘉定十三年(1220),宋宁宗诏令赐给谥号叫作明公。淳..元年(1241),追封为..伯,可入孔子庙庭一齐祭祀。他的弟弟叫张晋戈。

猜你喜欢
  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一·宋濂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蔡东藩
  过庭录·范公偁
  卷十四·六朝(齐)·蒋一葵
  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十四·宇文懋昭
  九四四 谕第二分全书校缮完竣总校王燕绪等着加恩授职·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裴骃
  萧思话传·李延寿
  王处存传·欧阳修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邹韬奋
  卷三十八·孔毓圻
  卷七·佚名
  89.迁都许城·林汉达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六·彭定求

        卷216_1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

  • 弁言·郑用锡

    北郭园诗钞五卷,郑用锡撰。郑君字祉亭,台湾淡水厅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卒,享年七十有一。君于道光三年成进士,台湾土著之登甲科者自君始;因以其著述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郑君尝撰钦定周

  • 第三十四回 念糟糠熊君感旧·陈端生

    第三十四回念糟糠熊君感旧诗曰:平江侯娶奇英伯,左右先锋旧著劳。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天子重贤豪。话说其时,京中已将刘国丈父子二人审过几堂。本是罪实情真,一件件口供招认,不敢抵赖。派审的大臣得了口供,从直奏闻天子。元

  • 五集卷六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一古今体十五首【辛亥一】辛亥元旦三元泰运肇区寰万彚羣雍鬯喜顔开袠又从一数【上声】起倦勤近剩五当闲抚时厌聼昇平颂切已深思理欲关幸尔康强未惛智此心忍不

  • 五集卷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五古今体一百十三首【乙巳五】雩祭进宫斋戒西直门外作盘山旋跸御园居未踏春郊半月余龙见进宫致斋戒芃芃麦壠较前舒大田耕遍早常年【近畿今春连得雨雪不特麦壠青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张廷玉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 石珤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告归娶,还朝授检讨。   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

  • 卷之一千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四○禀光绪九年十二月初六日一二二二四--一·佚名

    吞霄街正等人,以总理林愈熏设馆收词、藉端骚扰,禀请斥革,并准予原总理复充具禀竹南三保吞霄街街正刘凤翔、庄正叶国瑞、杨陈贵、暨铺户等,为总理不职,地方攸关,据实佥禀察夺事。缘吞霄十三庄,原举充总理

  • 五六二 河南巡抚郑大进奏查获刘峩刷卖《圣讳实录》并查办缘由折·佚名

    五六二 河南巡抚郑大进奏查获刘峩刷卖《圣讳实录》并查办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河南巡抚降一级又降三级留任臣郑大进跪奏,为查获不法书本,恭折奏闻事。窃臣在祥符县之八堡工次接据祥符县知县杨暨禀称:本年十月

  • 四九四 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馆校书得力着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佚名

    四九四 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馆校书得力着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内阁奉上谕: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助教衔张义年,学问尚优,且在四库馆校勘羣书,颇为得力,俱着加恩准其与本科

  • 卷四十九·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九 乐 古者伏羲氏之作乐也其名曰扶耒神农氏曰扶持轩辕氏曰咸池少昊作大渊颛帝作六茎帝喾作六英唐尧作六章虞舜作六韶夏禹作大夏商汤作大濩武王作大武皆所以名德象功也成王时周公作勺又有房

  • 四、诸夷姓·傅斯年

    诸夏所在既如上章所述,与之对峙之诸夷,乃并不如诸夏之简单,所谓“夷”之一号,实包括若干族类,其中是否为一族之各宗,或是不同之族,今已不可详考,然各夷姓有一相同之处,即皆在东方,淮济下流一带。现将古来为人称为夷者各族,或其子

  • 鬼谷子序·王诩

    隋書經籍志鬼谷子三卷皇甫謐註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隱於鬼谷梁有陶

  • 书经大全图说·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图说唐虞夏商周谱系图<经部,书类,书传大全,图説春分日在昴初昏仲春鹑鸟正七宿之中星纪夏至日在星初昏仲夏大火正七宿之中星火秋分日在房初昏仲秋星虚正七宿之中星虚冬至日在虚初昏仲冬星昴正七宿

  • 卷二十四·佚名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四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一切法时。便於诸法得法光明。不於空中而见於空。亦不离空而见於空。不见少法与空相应。若不相应。不以空空。不见於空。不见不空。亦不以见观一切法。作是见

  • 二、百丈野狐·慧开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   老人云:“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

  • 公门果报录·宋楚望

    颜光衷曰。古云公门中好修行。何也。夫公门常常比较。时时刑罚。其间贫而负累。冤而获罪。愚而被欺。弱而受制。呼天控地。无可告诉。惟公门人下接民隐。上通官情。艰苦孤危之时。扶持一分。胜他人方便十分。宽假一次

  • 枢言·王柏心

    清王柏心著。著有《枢言》《续枢言》。枢言,《管子》篇名,旧注云:“居中以运外,动而不穷者也;言则虑心而发口,变而无言者也。其用若枢,故曰枢言。”清娄姚椿《〈枢言〉序》:“枢言者所以济乎法之所不及,而使人以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