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承嗣传
田承嗣,平州人,世代服役于卢龙军镇,任副将。田承嗣开元末年担任军使安禄山手下的前锋兵马使,俘获斩杀奚人、契丹人,积累战功,补缺为左清道府帅,升任武卫将军。安禄山叛乱,田承嗣和张忠志等担任先锋,攻陷河洛。安禄山失败,史朝义再次攻陷洛阳,田承嗣又担任先导,被授予伪魏州刺史。代宗派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领回纥军队平定了河朔的叛军。由于安史两个凶徒相继作乱,城镇衰败残破,皇上一心要禁绝暴行,扑灭兵乱,屡次实行恩赦宽宥,凡是被安史二贼欺蒙贻误者,一切均不追究。当时仆固怀恩暗中图谋不轨,担心叛贼平定以后,皇帝的恩宠逐渐淡薄,打算把贼将留下来作为自己的后援,于是奏封田承嗣和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等四人分别统辖河北各郡,并任命田承嗣为检校户部尚书、郑州刺史。不久就升为魏州刺史,贝州、博州、沧州、瀛州等州防御使。过了不久,就被授职为魏博节度使。
田承嗣不学习礼仪仁义,为人深沉猜忌,好斗,虽然表面上接受朝廷命令,暗中却只图谋巩固自身,收取沉重的捐税,整修武备,统计人口的数目多少,年老体弱的从事农耕,年轻力壮的参加征战,因此几年之内,他的部众达到十万。经反复挑选,用魁梧高大、强壮有力的战士一万名保卫自己,称之为“衙兵”。城乡的官吏都由他自己任命设置,户籍不向政府登记,赋税不向朝廷交纳,虽然称为“藩臣”,实际上并没有大臣的节操。代宗因为百姓们长期遭受贼寇虐害,暂时对他优待宽容,接连加任他为检校尚书仆射、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又封他为雁门郡王,及至把魏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任田承嗣为长史之后,希望从此结好他,使他忠心不二,能够改过自新,又将永乐公主下嫁其子田华。但他生长于北方野蛮之地,生性凶顽悖逆,每当朝廷命官前去对他慰问安抚,他的言语总是极不恭顺。
代宗大历八年(773),相卫节度使薛嵩去世,他的弟弟薛..想要承袭节度使之职;等到朝廷起用李承昭取代薛嵩的职位时,衙将裴志清便策划兵乱,驱逐薛..,薛..便率领部下归附田承嗣。大历十年薛..回归朝廷,田承嗣指使党羽煽动、蛊惑相州的军人官员谋划叛乱,然后又率军前去袭击,假称救应。代宗派内臣孙知古去魏州抚慰,令他们各守自己的封地。田承嗣拒不接受诏令,派大将卢子期攻打氵名州,杨光朝攻打卫州,杀害刺史薛雄,逼迫孙知古巡察磁州、相州,暗示他的大将用割耳破脸的举动向他表示忠心,恳请田承嗣做他们的统帅,孙知古无法驳诘。
四月,皇上下诏令说:
“田承嗣出身于行伍之中,列名在边防上的戍守部队,早就领取了军旅的俸禄,却未见有什么功绩,他曾经帮助过元凶祸首,一向为他们驱驰效劳。及至再次平定河朔的叛逆,政令才又回归于帝王手中。朝廷怜念百姓们长期遭受战乱。自从安禄山发起祸端,瀛州、博州的人民流离失所,史思明继续发动叛乱,赵州、魏州充满了灾祸,以至于农桑的生产、百姓的生活都不能获得安宁,骨肉家庭不能得到保全。考虑到地方上的凋残、病苦,朝廷便想采用安抚的办法以得到宁静,因而先表示真诚的心意,接着又晓之以理。因此委派给他统帅的重任,给予他独当一面的荣宠,希望他能体察恩遇,自觉效忠。崇高的地位,丰厚的奖赏,在朝臣中居于前茅,位列于异姓诸侯之中,登上了三公之首的地位。晚辈的子弟,甚至幼童都沾上了台阁的风华,妻妾仆婢,都享受了城邑的封号,人臣所能得到的恩宠,都集中到了他的家门,不仅有将相的权柄,相应的官职也得到了。
“所谓宰相,是要为国家尽忠的,而他却占据着国家的封地,仗恃着国家的武装,安享国家百姓们的奉献,调用本来属于国家的赋税。占有资财,凭借着窃取的宠幸,心里包藏着凶险邪恶,外表上却假装归顺的样子。再说相州、卫州两地所管辖的地域向来不同,他却逼迫、威胁军人,指使他们悖逆行事。趁他们鼓噪扰害的时候,借机把军队派去,事实真相就完全暴露了。由此可见险恶的居心,如果不是这样,难道裴志清谋划兵乱还不到一个早晨,卢子期、杨光朝会同时在第二天采取行动么?可见他们早已约定,是在按预定的时间行事,这就是蔑视、抛弃律法,擅自发动兵变。既然说相州发生骚乱,自己是从邻境来救助灾祸,为什么又立即去占领磁州、大耍威风暴虐呢!这实在是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三州既然空虚,远近之地都陷入惊恐之中,又转移军马去攻打氵名州,实在是横暴、凶恶,不讲仁义,残忍到了极点。薛雄乃是卫州刺史,本来就不是他的藩属之地,只因恨他不归顺,便对他横加欺凌暴虐,把他全家杀光,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残酷暴虐得不成样子,真是人神所愤。四个州的地域内,到处布列着军营,长史以下的属官,都凭着他的高兴来任命,精良的装备,锐利的武器,优良的马匹,强壮的士兵,全面、充足的物资装备,农业库藏的果实,尽数收罗到魏州府,没有一点遗漏。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可宽赦的,朝廷准备进行讨伐、问罪,以明正典刑。但还是表示有所宽容,希望他能改恶从善,由典宪国法来加以抑制约束,仍以实行抚慰为目的。于是派遣孙知古远道地奉着诏书,以恳切的旨意晓谕他,而且任命李承昭在他的部下担任副职,镇抚他的旧封之地。而李承昭又派遣亲近的部将刘浑事先传达了诏命。田承嗣正在磁州,相州盘桓,仍然劫夺了孙知古和他同走,先叫他的侄儿田悦鼓动军吏,甚至指使他们用刀伤害自己,或者令他们唾沫飞溅地争吵,当众喧哗,请求归附田承嗣。要判定他奸邪的罪行,这些都足可作为凭证,如果连这些都可以宽容,还有什么能叫作犯罪呢?
“田承嗣应当贬官为永州刺史,仍旧准许一双幼男幼女和他同去,以方便他上路赴任。委派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留后朱滔、昭义节度使李承昭、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汴宋节度使田神玉等,成夹击之势进军,如果田承嗣不按时到职,就从各处起兵加以讨伐,将他按军法处置。”
诏令下达,田承嗣畏惧,再加上部下的大将也渐生叛离之心,田承嗣仓皇失措,便派副将郝光朝奉上表章认罪,请求允许约束自身,归附朝廷。代宗厚赏军队,特颁恩诏,允许田承嗣所奏,连他的侄儿田悦等也都恢复旧职,皇上又下诏,田承嗣不须入朝觐见。
大历十一年(776),汴州守将李灵曜占据城池叛变,皇上诏令附近的军镇增加兵力。李灵曜向魏州求援,田承嗣令田悦率领五千部众前往,被马燧、李忠臣迎击,将他击败,田悦只身脱逃,死去的士兵占了十之七八,皇上再下诏令诛杀田承嗣。大历十二年,田承嗣再上表章请罪,皇上再次赦免了他,又恢复了他的官爵。田承嗣据有贝州、博州、魏州、卫州、相州、磁州、氵名州等七州,再担任七州节度使,于是田承嗣的弟弟田廷琳以及侄子田悦、田承嗣的儿子田绾、田绪等都恢复了原官,仍然命令给事中杜亚宣读诏谕,赐予丹书铁券。田承嗣于大历十三年九月去世,终年七十五岁。有十一个儿子:田维、田朝、田华、田绎、田纶、田绾、田绪、田绘、田纯、田绅、田缙等。田维任魏州刺史,田朝封神武将军,田华任太常少卿、驸马都尉,娶永乐公主,再娶新都公主;其余的儿子都年幼。田悦的勇敢数全军第一,田承嗣爱惜他的才干,到临死时,命田悦主持军事,而由儿子辅佐他。
猜你喜欢 名山藏卷之五十五·何乔远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黄士衡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第一五五札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三·佚名 卷十四·佚名 靖海志卷一·彭孙贻 《晋书》简介·房玄龄 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魏收 马伸传·脱脱 五、三藩之乱·汪荣宝 钦定南廵盛典巻三十四·高晋 卷第廿四·太安万侣 元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