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山藏卷之五十五

晋江何乔远譔

盐法记

◆盐法记

刘彝曰盐产不同有刮地而得者有风水而成者有熬波而出者有汲井而为者有积卤而结者夫刮地而得则今宁夏之盐也风水而成则今解州之盐也熬波而出则今淮浙之盐也汲井而为则今用滇之盐也积卤而结则今闽粤之盐也盐者天地所以养人也予闻蛮夷中不得盐利者必杂干牛马粪为和调故管子曰馈食之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先王塞人之养隘其利途予夺贫富无不在君后儒鄙其论以为桑弘羊刘晏之所出而不知天下之物无主乃争争则乱弱者弛惰强者知专唐之黄巢王仙芝元之张士诚所以阶祸也先王塞养隘途非为利也亦有已乱之术焉明有天下置盐官转运之司六提举之司七盐课之司百七十有奇又非徒揽天下利权使归上而已军卒屯田塞下使商人鬻其粟实边官给盐与引货买以偿其劳名曰开中夫非为无人无粟可以输边也微征商人之邾而实借其力以储时吾塞下刍粟出自商入则塞下实有其利可无干没废弛之虞而军卒为我屯田且亦可为我守边万世之利也盖高帝之初籍灶丁征商税灶丁煎盐每引与工本钞一贯五百文商人一引征白金八分酌所在米价贵贱道里远近险易而重轻之使灶不为我困而商乐为我输于是始严私盐之禁论法至死其后定律通变犹至徒杖高帝所以禁如是严者明未尝虚役于灶而厚征于商也引有小大大引斤四百小引斤二百永乐中引输边粟二斗五升加重矣犹本六而息七八当此之时盐价平贱食盐之民并受其赐而富商大贾自出财力招游民就塞丁垦荒种艺自为保伍塞下之人其勤者亦力耕岁收以待贸易边无不足于粟豆者而边备亦壮此国初盐法之善也江以北解之盐大江以南两淮之盐大解盐之法一定无所加损而淮地据南京之闲行盐界域皆人物蕃阜之处天下引盐共二百十万右奇两淮居一焉盐法之屡变也皆淮盐也商人实粟塞下归而支盐故无资次其后中纳数多守支日久有老死不得者又令于他处搭配兑支及淮浙兼中而商人有奔命之劳其后存积常股之法兴而盐法一变矣每岁额十分为率八分以给守支商人岁终如次予之谓之常股官存二分之盐边储有急使人倍价开中越次放支谓之存积常股犹常行也存积则若居货罔利然是法立于正统之四年存积开中价倍矣顾商人乐有见盐报中殊多行之既久滞无以异常股而口复困弘治初户部尚书叶淇淮人也淮商皆其乡旧言于淇曰塞下所输者粟商人实粟亦须赍金而归又有守支之困孰若增盐之直输金县官县官出金送边不两邾哉淇以其言奏行得岁输金解尸部名曰折色而盐法又一变矣此时盐一引输白金至三四钱有奇计其得粟之直视国初数倍一时太仓之藏充羡至百余万举朝之人谓淇为能然自是塞下商人撤业自归田作坐废塞下之人亦用惰耕屯田废失边守自此呰窳矣金下军士经手既众朘削之弊十耗六七仓库空虚输盐之直虽贵而粟豆贵亦视昔以数倍两无利也又自弘治末年以及正德之世皇亲阉宦以余盐为名辄多请买补两淮长庐盐引又夹带影射不可诘治至则买盐而窝之商人报中必索其利息私盐逾贱官盐逾贵盐法坏矣正德十五年渖王府缺禄户部请于解额之外另捞二十万引召商中纳刍粟实边而出仓场所派刍粟以给渖于是余盐法立而所在仿行之然故无一定额数嘉靖中言盐法者谓余盐纳价每盐一小引至征金一两其价视成化时复一倍有余干是私盐之禁益严以致开中无商国计不充欲尽去余盐惟开正课户部臣言商人所以病困者以一引之盐其价十倍国初之旧今第令次第随方量减免其别处搭配以省奔命之劳而归重于专责边方廵抚修举屯政以复祖宗之旧然竟付之空言而已其后户科都给事中管怀理请尽收余盐属之于官立额开中户部臣覆奏煎盐之法岁春夏若孟冬为旺煎之月余月则为衰闭盐之多寡繇天不可必也必欲立额属官恐难耴盈要听廵盐御史因时酌处而巳二十年兵部尚书张瓒等请如先朝高明王琼故事选精通有心计都御史一员专一整理长芦山东两淮四运司盐法以实边储户科给事中郭鋆言其不便罢巳鋆复言盐法之坏起于多耴余盐银两失朝廷飞挽大计户部覆勘上尽革罢之一如祖宗之旧都御史周用复言灶丁煎盐辨课即民户种田办粮也民户办粮余米听其变易灶丁办课余盐乃名私盐严而禁之则委弃而巳乎盖国初煎盐资本尽给在官其后稍以余盐准折资本其后令人有余盐送官收买给与米麦今此法尽废矣而余盐犹以为私而禁之奈何不夹带渗漏影射引目令民益私也私则盐益贱而官盐益不行私则兴贩盐徒亡命兴焉私则官司吏胥生通纵之弊不如开之便而余盐价银久之以虏警乏储命运司解部如故故事又有官民户口食盐皆计口纳钞自行关支在京各衙门岁遣拨办吏一人下场收买至嘉靖末年积弊巳久往往藉官司势倍蓰收运锦衣卫官较至连舟数百拥塞而上沿道私贩莫敢捕诘盐法为壅廵盐御史乃请令运司具百官食盐较官定斤两筑包以俟支盐人至辄数包与之夹带及自行下场者论如律于是锦衣之私贩顿息乃各衙门吏既无所获而一应纳钞僦挽之费悉其私出多坐累不支贫者至弃役逃去验封司郎中陆光祖言于尚书严讷疏请革之自后百司遂停食盐不支唯十三道岁支如故

两淮盐运司泰州分司盐课之司十淮安分司盐课之司十通州分司盐课之司十一批验之所二一在仪真一在淮行盐之地淮安凤阳庐汝宁南阳河南陈州则行淮北盐扬应天宁国太平安庆池州滁和南昌南康南安临江九江建昌广信抚饶瑞吉安袁赣武昌常德宝庆长沙襄阳汉阳德安承天荆永辰衡黄岳兴国沔阳靖则行淮南盐岁解金于太仓所派边甘肃延绥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固原山西神池等堡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场近海堧其盐晒场远斥卤其盐煎晒盐形颗曰盐盐煎盐形散曰末盐末品上盐次之灶置亭场以晒灰坑之汲卤而淋之聚之于卤池展转淋晒之盐入于灰入于铁盘而前之周涂蜃泥尽十二时谓之一伏火凡六干育盐六盘盘百斤四盘之斤为大引二盘之斤为小引是火盐也谓之煎筑土咸鹻潮滩之地晒之为土池盛土舀所晒土实之汲水淋卤如淋灰然为砖池晴出卤水而曝之辰而上卤而扫盐是晒盐也谓之晒凡煎盐尚久灰其入润也多也投之以石莲石莲浮立卤面者■〈卤严〉卤也浮而侧者与沈而下者淡■〈卤严〉也淡不可以煎煎盐■〈卤严〉卤也煎成投之皂角而收之浮雨日工旸海气降不咸也秋冬海气衰不咸也自仲春之月至于季夏谓之旺月旺月雨旸时卤乘湿气上晴而出之其得盐也丰

两浙盐运司盐课之司二嘉兴分司盐课之司五松江分司盐课之司八宁绍分司盐课之司十二温台分司盐课之司八批验之所四杭绍嘉温行盐之地杭绍兴宁波台衢处嘉兴湖严金华温苏松江常镇徽广信广德岁解金于太仓所派边甘肃延绥宁夏固原山西神池等堡

长芦盐运司沧州分司盐课之司十二青州分司盐课之司十二批验之所二一在长芦一在小直沽行盐之地顺天永平保定河闲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延庆保安彰德卫辉岁解金于太仓所派边宣府大同蓟

山东盐运司胶莱分司盐课之司七滨乐分司盐课之司十二所额永阜新镇王家冈宁海四场之盐煎永利利国丰民丰国四场之盐晒余场则征金凡征金者灶丁不谙煎法也名曰水乡银批验之所一在洛口行盐之地济南青兖东昌登莱东平开封徐邳宿解金于太仓所派边辽东山西神等堡

福建盐运司盐课之司七行盐之地福州兴化泉汀漳邵武建宁延平岁解于太仓余为泉州军饷

河东盐运司凡场三中条山之北麓有盐池焉盐盐也西距解州东门东距安邑南门黑龙堰长六十里广七里周百二十里近解州者为西池曰西场近安邑者为东池曰东场近路村者为中池曰中场是池也嶞若腰盆矣盐根泥生如水晶然暑风结板光洁坚厚板上水约三寸翻腾浪花落板成粒时雨月永少雨色愈明鲜谓之颗盐虞舜所以歌南熏也盐池之左虞坂在矣青石之槽则骐骥困盐车所也崔敖曰盐池乃黄河阴潜之功浸淫中条融为巨寖吕柟曰大河北自蒲州折而东向转曲之间渐渍蓄汇有此奥衍今陕西花马盐池亦近黄河折流之处理或然也中池北有淡泉甘冽盐得此水成其西北七里许有女盐池焉生盐淡苦更有旁近池涧溢而趋女盐池则能败盐籍墙堰也额故四十二万以十二万六千引为存积二十九万四千引为常股行盐之地西安汉中延安凤翔怀庆河南汝宁南阳平阳潞安泽沁辽解金于太仓宣府镇余输布政司抵逋赋又以供潘代之宗禄

陕西灵州盐课司有大盐池小盐池漳县盐井西和县盐井行盐之地临洮河岁解边宁夏延绥固原

广东盐课提举所司十四海北盐课提举所司十五行盐之地广州肇庆惠韶南雄潮廉雷高琼诸府及德庆一州又永郴桂木柳浯浔庆远南宁平乐太平思明镇安龙泗城奉议利桂阳岁解金于太仓

四川盐课提举司盐课之司十五盐井卫盐课之司二曰黑盐井曰白盐井皆井盐也行盐之地成都嘉定叙潼川顺庆保宁广元夔广安雅岁解陕西滇

云南黑盐井盐课提举司盐课之司三白盐井盐课提举之司一安宁盐井盐课提举之司一五井盐课提举之司八行盐即其地岁解于太仓

盐引统计大小二百二十余万解太仓银百万有奇输各镇银三十万有奇

郎曰叶淇始变盐法世论以为罪顾国家承平日久百凡征赋折色者亦多变法非其人则以为罪其人则以为功也以今内官之侵渔户部胥吏之耗蠧边廵抚兵备郎官之墨边将之债法乌能无弊哉法乎法乎惟高皇帝能创之亦惟高皇帝能行之

名山藏卷之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八十四·志第六十·河渠二·张廷玉
  卷七十三·谷应泰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蔡东藩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一·佚名
  二十六 曹寅奏报江南收成并请圣安摺·佚名
  第十五卷宋(二)·缪荃孙
  一〇八 绍兴县馆二·周作人
  孝武本纪第十二·司马迁
  孟怀玉传·沈约
  范岫传·姚思廉
  桑维翰传·薛居正
  沈燕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爱与憎·周作人

    师只教我爱,不教我憎,但我虽然不全憎,也不能尽爱。蔷薇上的青虫,看了很可憎,稻苗上的飞蝗,被着可爱的绿衣,爱了可憎的,岂不薄待了可爱的?我们爱蔷薇,也能爱蝴蝶。农夫田里的害虫,应当怎么处?但他换上美丽的衣服,翩翩的飞去。他却只

  • 卷193 ·佚名

    刘克庄 挽方亲来伯 弆藏古物或千年,汉晋隋唐在目前。 死有一孙堪付托,生惟四友共周旋。 宝扶风簋如原甫,临永兴书逼米颠。 占尽人间最清事,吾碑百世后方传。 刘克庄 挽方孺人一首 壶范经亲授,

  • 卷一百九十九 表三十九·赵尔巽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表略

  • 卷上·佚名

    伪吴杨氏先主行密。渥。渭。溥。伪唐李氏先主升。嗣主景。后主煜。前蜀王氏先主建。后主衍。后蜀孟氏先主知详。后主昶。伪吴先主吴王行密,庐州合淝人。力举三百斤。微时,居常独处,必见黑衣人侍其侧。后既有众,遂令部兵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丁卯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 是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命司礼监官捧入 免宴赐节钱钞 建启箓迎恩典于大高玄殿至二十五日止停常封○

  • 卷十九 食货志五·黄遵宪

    货 币显宗时始造银钱,式如铜钱,中有孔,无文,外无轮廓,径一寸,重一钱八分。后历十八世二百余年,至文武帝乃造铜钱。元明嗣位之和铜元年,银、铜并铸,文日和铜开珍。银钱径八分,重二钱一分强。铜钱径八分,重一钱。帝大炊时复造金钱,

  • 刘春传·张廷玉

    刘春,字仁仲,四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考中进士。授编修职,几次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正德六年(1511),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升左侍郎。八年接替傅皀为礼部尚书。淮王..蓕、郑王....都是王族旁支,而承袭藩王封号,而..蓕称他亲

  • 定公(元年~十五年)·左丘明

    定公元年【经】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九月,大雩。立炀宫。冬十月,陨霜杀菽。【传】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

  •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二顔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顔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庆源辅氏曰仁义礼智皆心之徳而仁包义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原文】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

  • 中国古代传说中之博大真人--老聃·钱穆

    老子究竟有没有这一个人呢?战国诸子,很喜欢称述到老子。最先可考的,是在庄子的书里。但庄子寓言无实,而且下面所引之各节,又未必是庄子亲笔。有些并出于西汉。但总在司马迁《史记》以前,并为《史记》所根据。我们不妨先简单

  •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复有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俱来会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言。汝当谛听我有陀罗尼名俱枳罗。有大威力能作吉祥。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五住瓮安县云居门人镫世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小参报恩寺秉拂小参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不曾说着一字底分付迦叶递相委付直至今日者谓之教外垂宗所以诸方浩浩商量只

  • 瞿文懿公制科集·瞿景淳

    皇帝制曰朕帷文武二道并用而不可缺与偏者也传曰张皇六师又曰其克诘尔戎兵此非好于用兵邪朕 皇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即位之始思欲偃武修文以德化天下至于 列圣相承懋修文德海宇乂安国家无事朕以支末上承 天命入缵 

  • 心意六合拳谱·佚名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世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

  • 辽志·叶隆礼

    旧题南宋叶隆礼撰。不分卷。摘取《契丹国志》卷首《初兴本末》,第二十二卷《族姓原始》、《国土风俗》、《并合部落》、《兵马制度》、《建官制度》、《宫室制度》、《衣服制度》、《渔猎时候》、《试士科制》和第二

  • 周易·佚名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易》,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一说“周”为周密、周遍、周流之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宗泐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是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御制心经序》一篇。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一引文,略述《心经》传译的情况和《心经》大意;后一部分为经文注释,依经文顺序逐句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