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三藩之乱

康熙初年之大势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世祖章皇帝崩,春秋二十有四。皇三子嗣位,是为圣祖仁皇帝,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改明年(一六六二年)为康熙元年。是时明宗室诸王偏安割据者已荡灭无遗,其遗臣之奔走号召以规复为志者,独台湾郑氏而已。海内郡县皆已统一,而开创诸将犹分镇封土,握兵马财政之权,隐如敌国。及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七月,圣祖亲政,渐欲完成中央集权之制,知藩镇强大,非国家之利,阴为之备;而诸藩亦内不自安,诡请解兵纳土,以探廷旨。于是撤藩之论起,而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之变作。

三藩之起源及其势力先是世祖定鼎,东南骚乱,故命大学士洪承畴经略五省,而以定南王孔有德循广西,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循广东,平西王吴三桂循四川及云南。耿仲明以顺治六年七月道死于江西吉安府,而孔有德亦以九年李定国之乱自裁于桂林。有德无子,爵除,而仲明子继茂袭封。及南方略定,承畴偕宗室罗托、信郡王铎尼引禁旅还京师,而诸王各率所部绿旗兵留镇一方。于是三桂王云南,可喜、继茂王广东;寻徙继茂王福建,继茂卒,子精忠嗣:是为三藩并建之始。三藩中三桂功最高、兵最强,方其入滇之始,军书旁午,朝廷假以便宜,云、贵督抚咸受节制,用人不受吏、兵二部之掣肘,用财不受户部之稽核。其所除授,号曰西选,西选之官遍天下。据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置藩庄七百顷,通使达赖剌麻,广市西番蒙古名马,重敛土司金币,开矿榷盐,厚目封殖。乃择诸将子弟及四方宾客颖敏者,教以战术,水陆冲要,遍置私人。子应熊,尚公主,居京师,朝政巨细无所不悉。以是根蒂益固,异志益坚。而尚可喜老病,以兵事属其子之信。之信以酗虐横于粤,耿精忠以税敛暴于闽,皆挟边防为名,岁耗巨帑。统计三藩运饷,岁需二千余万,一切仰诸江南,几糜天下财赋之半。

撤藩之议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月,尚可喜既受制于其子之信,虑不得自全,乃用其客金光计,疏请归老辽东,留子镇粤,冀见上得目陈。是时,圣祖亲政已数载,春秋日富,习知中外利害与前代方镇得失,数思有以变置,而审慎未发。至是,部议谓可喜归辽,而之信仍拥众留粤,父子分离不便,因请尽徙全藩。三桂及耿精忠闻之,亦于是年七月,疏请安插以相尝试。时廷臣议者或言三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平定,未有乱萌,今若将王迁移,则不得不遣兵代戍,如是更调往复,重滋苦累,应请勿徙;而户部尚书米思翰独力主撤藩议,刑部尚书明珠和之。帝以三桂蓄谋已久,不早除之,且为巨患况其势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之。于是徙藩之议竟决。

吴三桂之发难三桂自以功高,朝廷终不夺其分土,当优诏慰留,既而移镇山海关外之命至,全藩震动,反谋益急。然以滇、蜀阻隘难进,非举兵之地,欲行至中原而后发。因谬为恭顺,阴事部勒;而抚臣朱国治驱之急,词色峻厉,三桂不能堪,遽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袭杀抚臣,移檄远近,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为周王元年,蓄发、易衣冠,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桂皆起应之。云贵督臣甘文焜闻变,自贵阳趋镇远,战败自杀。变报达京师,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请诛撤藩论者以谢之,帝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公布三桂罪状,削其官爵,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于狱。命前锋统领硕岱驰守荆州、常德,阻其东犯湖广之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屯四川,以绝自滇入蜀之通路;而续发大军继其后,以顺承郡王勒尔锦及都统赫业督之:皆十二年十二月及十三年正月事也。

湖南之陷落及其应援三桂既据有云、贵,乃遣部将王屏藩犯四川,遣马宝等自贵州出湖南,以十二年岁除陷沅州。明年正月,张国桂等引兵继进。湖南巡抚卢震弃长沙奔窜,官军之屯湖北者皆畏葸不敢前。于是常德、长沙、岳、澧、衡四府一州先后陷落。同时,四川巡抚罗森、广西将军孙延龄、襄阳总兵杨来嘉各以其守土叛,应之。耿精忠闻之,亦以三月举叛旗,陷全闽。数月之间,六省尽失,中原动摇,当官者无守志。惟尚可喜镇广东,按兵守臣节。三桂闻湖南已定,乃亲赴常、澧间督战,而使其将吴应麒严守岳州,扼洞庭峡口,以当江北官军;官军云集荆州,莫敢渡江。然三桂以子孙并质京师,冀免其诛,又年老持重,不欲轻去云、贵根据,故当发难之日,尝以疏付撤藩使者折尔肯还奏,有所陈请。及既得湖南,又下令诸将毋得北进,冀期廷裂土议和,画江为国。而圣祖深知三桂狙诈,不欲苟且息兵,遂以四月赐三桂子应熊及其长孙世霖死。旋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助顺承郡王进图岳州。三桂乃分兵,一由长沙出江西,一由四川窥陕西。其出江西者,分扰袁州、吉安境,与耿精忠之军合,陷三十余城。而陕西提督王辅臣又以是年十二月举兵宁羌,遥附三桂。于是东西响应,寇氛益张。

陕、甘骚动与长沙攻守先是朝廷以四川助乱、陕西摇动,当严为警备。乃使大学士莫洛率绿营步兵驰往经略,使贝子董额率满骑继进。而三桂将王屏藩骁勇善战,与西安将军瓦尔喀相持于川北,数出偏师,绝粮运、断栈道,官军饷缺有哗溃者。辅臣阴生异志,以索饷为名,鼓众攻杀莫洛于宁羌。董额逡巡不敢袭,尽留诸军困守西安。辅臣自据平凉,而使其党分陷各郡。三桂闻之,赂辅臣犒师银二十万,又令王屏藩等出汉中相援应,甘肃尽陷。董额与辅臣相持一年不下,至十五年,朝廷乃以大学士图海为定远大将军,任西征事,节制董额以下诸军。时三桂方欲乘辅臣之变,取道川、陕,入犯京师,乃留兵七万守岳、澧诸水口,以拒荆州之军;又留兵七万守长沙、醴陵、萍乡,以当安亲王岳乐江西之师;使杨来嘉等进掠郧阳,而自赴松滋调度,欲以通西北之寇。及图海至,督诸将一战,大败辅臣等于平凉城北,辅臣遂以是年六月乞降。王屏藩等遁还汉中,陕、甘略平;而岳乐复乘三桂西上,定江西边郡,由萍乡、醴陵进攻长沙,湖南震动。三桂既不得志于西北,又闻长沙急,乃由松滋回军,尽调诸将会援。荆州军乘之,稍稍南进,扼江湖之险,长沙垂克,而未几松滋舰队自上游来援,荆州军遽借口溽署引还。三桂又遣其将高大节东陷吉安,以断岳乐之后路,攻守之势复变。

耿精忠之叛服耿精忠之叛也,以都统马九玉、总兵曾养性、白显忠三人为其爪牙,分三路出寇。即养性出东路,据浙之温、台;显忠出西路,据江西之广信、建昌、饶州;九玉出中路,据浙之金、衢。又约台湾郑经,与潮州总兵刘进忠内外夹击广东,声援甚盛。十三年六月,以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博喇塔为宁海将军,赴浙进讨,旷岁无功。朝廷数遣敕使招抚,悉见拒不受。会精忠与郑经有隙,经夺其漳、泉、汀、邵诸府,杰书等乘其内乱,遂以十五年九月进攻九玉于衢州,破其众数万。同时白显忠亦为安亲王岳乐所困,穷蹙乞降。精忠既覆两路之师,又内迫于郑氏,闽地几失其半

,恇惧不知所为;乃遣其子显祚诣大军献总统印,自请随官军剿「海寇」赎罪。曾养性闻之,亦以温州降。郑经遂以翌年为闽师所迫,弃漳、泉诸府,退守厦门。浙、闽告平。

尚之信之叛方十四年精忠与郑经同盟侵掠广东沿海,同时吴三桂亦遣故广西提督马雄进兵肇庆,夹攻可喜。可喜自三桂举兵以来,始终与之反对,尝执其使者,奏其诱降之书;又虑之信不可恃,疏请以次子之孝袭封,朝廷深倚赖之,进封亲王。至是可喜东西受敌,又内制于之信,力不支,因自陈衰病将不起,乞江西官军往援,诏以将军觉罗舒恕及副都统莽依图赴之。军至而之信已变,受三桂招讨大将军号,改帜易服,严兵守可喜府,移檄诸郡。是时尚之孝军惠州,两广总督金光祖及舒恕军高州,莽依图军肇庆,精锐不下二、三万,足以合力制之信。而光祖阴受三桂密札,牵制诸军,使不得进。之信势大振,江西援师引还,光祖遂与抚臣佟养巨并降于三桂,三桂封之信辅德亲王,趣之出师,恃为后劲,可喜竟以忧愤卒。

广西之战局孙延龄以十三年春据桂林附三桂;未几,提督马雄亦以柳州应之。三桂封延龄临江王,以雄为东路总督。延龄故与雄有怨,虽共事而畏其逼己,猜忌日深。延龄妻孔四贞,故定南王有德女也;日夜以朝廷恩德为言,劝之反正,延龄意动。马雄讦诸三桂,谓延龄有异志,当急图之。三桂乃使其从孙世琮,引兵赴广西。世琮遂以十五年十二月入桂林,擒杀延龄。先是庆阳知府傅宏烈当三桂未叛时,尝劾奏其不法状,坐妄言流徙苍梧。及三桂反,广西响应,宏烈阳受三桂职,而阴募义勇,图恢复;寻集兵五千人,移檄讨贼,自请任广西军事。诏授宏烈广西巡抚、抚蛮灭寇将军,增募义勇,便宜行事。会尚之信反正,官军集韶州,得分兵赴援,宏烈领所部兵万余,累克浔、梧诸郡。援军乘之,进围平乐,与世琮相持。

江西、广东之复定高大节既陷吉安,使其党韩大任守之,而自率所部乘间出战,以少击众,官军当之者辄挫。大节寻与大任不相能,屡为所谗,发愤竟死。大任不敢出战,吉安遂为官军所围。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四月,大任溃围出,寻降。时耿精忠、郑经先后或降或走,闽地全定。而尚之信亦苦三桂征饷,颇萌悔志,阴通款于江西官军。诏以莽依图为镇南将军,自赣州入广东受之信降,而又令都统赖塔领漳、汀守兵赴潮州应之。于是江西、福建之师同时入粤,之信遂以十六年六月率军民迎降军前。

三桂之末路三桂既失陕西、福建、广东三大援,又失江西,其领地自云、贵而外,独有四川、湖南及广西之一部而已。又自军兴以来,东西调发,财用渐竭,川、湖赋税不足以供军需,情见势绌,恐诸将解体,欲伪示威,重维人心。乃以十七年(一六七八年)三月建号即位,以衡州当兵冲,自长沙徙都之,改为定天府,置百官,封诸将。是时,诸道官军专力湖南,安亲王岳乐复浏阳、平江,将军穆占以陕西、荆州精兵进拔永兴等县,简亲王喇布遂自南昌进屯茶陵。于是湖南东南边境诸州县,自平江至蓝山悉为官军所得。而永兴为衡州门户,相距仅百余里,三桂所必争,乃遣马宝等悉锐环攻,昼夜不息;至八月,城垂陷,而三桂暴卒。诸将解围赴衡州,聚谋迎其孙世璠于云南立之。初,十四年陕、甘之变,四方骚乱,圣祖欲亲征,驻跸荆州,就近调度;而廷臣以为京师根本重地,车驾远出,恐有讹言奸宄窃发,固请毋行。及三桂僭号,圣祖慨军旷日持久,复下亲征之令。廷臣又以贼势日蹙,无劳远出为请,帝未决,会三桂死,乃止。

三路入滇世璠既立,不敢留衡州,退居贵阳,恃川、湖、广西为屏蔽。然自三桂殁,部下失措,无能定战守之策者,官军势益振。于是湖南则安亲主,广西则传宏烈、莽依图、赖塔,四川则平凉提督王进宝、陕西提督赵良栋皆累战累捷。十八年(一六七九年)正月,吴应麒自岳州走常德,寻复弃城遁,长沙、衡州相继下。同时,宏烈等亦克桂林,走世琮。而王屏藩守汉中,以饷运不继,又为王进宝所迫,退守保宁;翌年(一六八○年)正月,遂自杀。良栋亦以是月克成都,三省略定。是年三月,诏安亲主率所部大军之半凯旋,而以贝子彰泰代之。三道之师合趋云、贵,即彰泰以平定湖南之师,自沅州出其东;赖塔以闽、粤之师,自南宁出其南;而良栋以川师出其北。十月,湖南官军由平越趋贵阳,世璠偕诸将走云南,官军乘胜西进。翌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正月,与赖塔军会于曲靖。二月,抵云南;世璠据五华山宫城,誓死守御,累月不下。至九月,良栋已尽逐川南诸寇,进与湘、粤之军合国,攻益力,以十月克之。世璠自杀,马宝等为俘,寻磔于市,云、贵悉平,班师。于是,康熙十二、三年以来蔓延十省之大乱,全归镇定,而台湾郑氏之独立遂不旋踵而覆矣。

尚之信之伏诛尚之信既降,复怀两端,官军征湖南时,趣之出援不赴;比永兴危急,又坐视不救。三桂死,始听调遣,从征广西,驻军武宣。会其弟之孝谋袭藩位,令藩下人张士选赴京告之信心怀怨望,放言讪上。都统王国栋者,故之信私人;至是亦助之孝,发其罪状。十九年三月,诏侍郎宜昌阿等驰往按问。之信闻命,自武宣还广州,上疏抗辩,诏令至京对簿。而藩下总兵李天植怒国栋谗构,诱杀之。事闻,天植坐谋反伏诛。之信遂以是年八月赐死,之孝并坐褫职。

耿精忠之伏诛耿精忠之降也,以请剿海贼立功赎罪为词,康亲王杰书奏复其爵及所属官职如旧。朝廷乃以耿昭忠(精忠弟)为镇平将军,驻守福州,而使精忠率所部从征;旋收复兴化、泉州、漳州,遂郑锦入台湾,移师征潮州。会尚之信以广州反正,潮州之刘进忠亦降,精忠遂驻守其地。十六年四月,康亲王议令将军赖塔守潮,而撤精忠还福州。圣祖虑其疑惧生变,诏勿撤。十一月,藩下参领徐鸿弼等遣人赴部,首精忠归顺后尚蓄逆谋,列罪状五款。同时昭忠亦以鸿弼首词,具疏入告。圣祖留疏不发。十七年春,召昭忠还京,仍命精忠还驻福州,而密谕康亲王令之自请入觐。十九年八月,精忠入朝,以藩兵授所属都统马九玉辖之。圣祖乃以前此留中诸疏下法司勘问,部议黜爵磔死。然圣祖以九玉尚握兵柄,不欲遽发,命系精忠,待鸿弼等至京对簿。明年十月,大兵平云南,九玉亦解任归旗。于是台官交章言三桂宜戮尸,精忠及其党应按律议磔,而大学士明珠亦极言精忠罪在不赦;乃诏析三桂骸骨颁示海内,而磔死精忠于市。

封建潘镇之全废三藩既平,朝廷尽籍藩产入官,充军饷,撤藩兵回京师,而于福州、广州、荆州等处各设八旗兵驻防。自是不复以兵权土地世予臣下,凡亲贵功臣毕留京师,宗室自亲王以下至奉恩将军,爵凡九等,有俸、有庄田。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恩骑尉,爵凡二十六等。虽世袭有差,实际上无几微之权势。由是前代封建之弊绝。其任全国之守备者,则各省有提督、总兵等官,以统绿旗;各要地有将军、都统等官,以统驻防八旗,然皆掌兵柄而不擅财赋,且与文臣互牵制焉。由是前代藩镇之弊亦绝。中央集权之制,至是渐完密矣。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五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卷五十二·黄以周
  第三十五回 拒委员触怒政府 借武力追索证书·蔡东藩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一·杨士奇
  卷之九十九·佚名
  三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将未竣十种书籍特派总裁专办折·佚名
  提要·曹彦约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六十·郑麟趾
  杨万里传·脱脱
  王刚中传·脱脱
  第二章以用钱为证·孙中山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卷四十七·佚名
  刑法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珏·唐圭璋

      珏字元晖,号鹤田,吉水人。生嘉定十二年(1219)。年十二,通书经。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批差弃干办御前翰林司主管御鉴书籍,除閤门宣赞舍人。元大德十一年(1307)卒,年八十九(据绝妙好词笺卷五引成化吉安府志)   击梧桐   别

  • 第二折·佚名

    (冲末扮杨六郎领卒子上)(杨六郎诗云)雄镇三关二十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延景。字彦明,祖贯河东人氏。父亲是金刀教手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生俺弟兄七个,乃是平、定、光、

  • 楔子·孔文卿

    (正末扮虞候上,云)自家姓何,何宗立的便是。秦太师钧命,教西山灵隐寺勾捉呆行者去。谁想不见,惟留纸一张,上有八句诗,须索交太师看。(做见太师、等太师看诗科)(诗曰)弃了袈裟别了参,不来尘世住心庵。二时斋粥无心恋,薄利虚名不

  • 黑老五·隋树森

    黑老五,又称梨园黑老五。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中吕】粉蝶儿 集中州韵 从东陇风动松呼,听叮咛定睛睁觑,望苍茫圹广黄芦。却樵夫,遇渔父,递知机携物。便盘旋千转前湖,看寒山晚关滩渡。 【醉春风】

  • 我是一个流囚·闻一多

    我是个年壮力强的流囚,我不知道我犯的是什么罪。黄昏时候,他们把我推出门外了,幸福的朱扉已向我关上了,金甲紫面的门神举起宝剑来逐我:我只得闯进缜密的黑暗,犁着我的道路往前走。忽地一座壮阁的飞檐,象只大鹏的翅子插在浮沤

  • 第五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蔡东藩

      却说唐使冯延鲁、锺谟,自周遣还,又释归南唐降卒,共五千七百五十人。嗣又将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也一并放归。先是冯延己、陈觉等,自诩多才,睥睨一切,尝侈谈天下事,以为经略中原,可运掌上。延己尤善长聚咏,著有乐章百余

  • 第五十一回 巧排挤毒死辅臣 喜招徕载归异族·蔡东藩

      却说徽宗再相蔡京,复用京私亲为龙图阁学士,兼官侍读,看官道是何人?乃是京长子蔡攸。攸在元符中,曾派监在京裁造院,徽宗尚在端邸,每退朝遇攸,攸必下马拱立,当经端邸左右,禀明系蔡京长子,徽宗嘉他有礼,记忆胸中,即位后,擢为鸿胪

  • 房伯玉传·魏收

    房伯玉,因其弟房叔玉叛逃到南朝而连坐获罪,被贬徙于北方边地。后来房伯玉也南叛,任萧鸾的南陽太守。高祖率军南伐,攻占了宛城的外城,令舍人公孙延景向房伯玉宣诏说:“天无二日,地无两王,因此我亲自总领六军,荡平、统一四海,宛城

  • 张允传·欧阳修

    张允,镇州人。年少时当张文礼的参军。唐庄宗讨伐张文礼,允离开文礼来降,庄宗把他关进监狱,文礼失败后,才叫他出来当魏州功曹。赵在礼叫他当节度推官,历任沧、兖二州掌书记。入京当监察御史,升为水部员外郎,主管制诰。废帝皇子

  • 洪皓传·脱脱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中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王黼、朱面力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极力推辞。宣和年中,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开

  • 熙宗本纪·脱脱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名叫..,本名叫合剌,是太祖阿骨打的长孙,景宣皇帝的儿子。母亲是蒲察氏。天辅三年(1119)己亥岁出生。天会八年(1130),谙班勃极烈杲逝世,太宗很长时间没有决定接替人选。十年(1132),左副元帅宗翰、右

  • 三年·佚名

    (壬辰)三年清順治九年春正月1月1日○甲戌,司諫金佐明引避曰:「臣於上年,忝叨經幄,目見人心之洶懼,妄憂朝著之潰裂。半夜前席,昵侍威顔,徒知有懷必達,不能先事燭微。至今思之,心膽俱慄,咋指難追,噬臍無及。方在問事之列,不敢以小嫌自

  •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晏婴

    晏子相景公,老,辞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今天子独辞之,是毁国之故,弃寡人也。不可!”晏子对曰:“婴闻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徳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

  • 论语纂疏卷四·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论语纂疏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四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四   復次善勇猛五藴不可施設有去有來有住有不住.十二處十八界等亦不可施設有   去有來有住有不住.如是藴處界等無去無來無住無不住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

  • 卷第十三·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三怀让禅师及曹溪别出共七十七人(怀让禅师第七世至第九世曹溪别出第二世至第六世)怀让第七世一十一人(七世一作九世)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法嗣四人郢州兴阳清让禅师洪州幽谷山法满

  • 破见之罪甚重·印光

    佛言世间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见。破戒之罪尚轻,破见之罪甚重。何谓破见?即如汝所说,求来生不求往生。乃是邪执谬见,乃是破坏佛法之邪见,及引一切人起邪执谬见。其罪极大极重。以其心与佛相反,复能误一切人故也。(复智正居

  • 治禅病秘要法·佚名

    凡二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治禅病秘要经、禅要秘密治病经、治禅病秘要法经、治禅病秘要。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详述修禅者于阿兰若处修禅时对治身心病魔之方法。共列举十二种:(一)对治于阿兰若乱心病之七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