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

话说九江王英布,本强盗出身,自率众投降项梁,击破景驹、秦嘉,连败章邯。每战常身先士卒,所至无敌,勇冠三军,诸将莫及。后随项羽救赵,布为先锋,引兵渡河,随身仅有三万人马,秦兵数十万来攻,布全然不惧,连战皆捷,竟擒王离、降章邯。历此,各国皆畏楚兵,率众听命。项王成了霸业,都亏英布之力。项王既到咸阳,大封诸将,遂立英布为九江王。布既到国,自以为功成名就,南面称王,正好及时行乐。于是大兴宫室,广造园林,多选美女,遍求奇花名木、珍禽异兽,终日饮宴游玩。一日,忽报项王遣使到来,英布请人相见。使者传项王之命,令英布带兵同往伐齐。

英布此时已为声色、货利所迷,无心战阵,又久享安乐,不肯再干危险事业。因向使者故意推辞道:“吾近来多病,身体衰弱,大不如前,万难临阵杀敌。既大王有命,当即遣将率兵,随同征进,望使者善言转达大王,幸勿见罪。”说罢,遂派一员大将,领兵四千人,随使者前往复命。

使者见英布并无病容,心知他是设词推却,回去便将实情告知项王。项王大骂英布:“忘恩负义,不想一身富贵,都是我提拔出来?如今我有急事,他却忍心坐视,不肯效劳,殊属可恶!”

项王再遣使者,赶赴淮南,严词责备,命其即行来楚。英布被责,心中恐惧,不敢前往。使者无法,只得回复项王。项王愈怒,又别遣使者立迫前来。英布起先原是一心顺着项王,所以项王命其杀死义帝,立即奉命办理。此次因自己贪懒不行,惹动项王怒气,使者接二连三,催促起程,英布惟恐项王见罪,更不敢往。项王见屡召不至,异常愤怒,便欲亲自起兵讨之。忽转念道:“现在北有齐赵,西有汉王与我为敌,环顾各国中惟有英布是我党羽,且其人骁勇,不可多得,当设法收买其心,使为我用,若迫之太甚,反为不美。”项王想到此处,怒气渐平,暂时也就置之不理,自己引兵伐齐去了。

英布自思:“屡次违背项王命令,项王必定怨恨。如今要想前往亲近,又恐遭了陷害。要想与之断绝,又恐势力不敌。好在天下尚属未定,落得徘徊观望。”及至汉兵取得彭城,英布闻信并不来救,汉王由彭城败回,知英布与项王结怨,便遣隋何往说。

隋何奉命带同二十人到得淮南,英布命太宰以礼接待,留住馆舍。隋何欲见英布,英布因见楚兵大胜,汉兵大败,楚使又现在国中,不便接见汉使,托词推延。

隋何住在馆舍,一连三日,不能见得英布,心中纳闷。因对太宰说道:“大王连日托故不肯见臣,料大王之意,必以为楚强汉弱,臣此次奉使而来,特为此事,欲面见大王陈说。倘使大王肯一见臣,臣所言果是,固为大王所乐闻。若臣所言不当,请大王将何等二十人正法市曹,亦可表明大王背汉归楚之意,望太宰代为转达。”

太宰遂往见英布,备述隋何言语。英布听了,方命太宰带同入见。隋何见了英布,说道:“汉王特遣使臣敬问大王,楚、汉、九江同为邻国,窃怪大王何以与楚独亲?”英布答道:“寡人一向对于项王北面称臣,所以应服事楚国。”隋何道:“大王与项王,同是一国之王,所以称臣服事者,必以为楚国甚强,可以托庇也。惟是项王前日伐齐,亲负版筑,身先士卒,大王理应尽率淮南之兵,自为先锋,何以但发四千人前往助战?所谓北面称臣者,固当如是乎?且此次汉王攻取彭城,项王尚在齐地,大王闻信亦应起兵往救,与汉兵决一胜负。今不遣一卒渡淮,坐观成败,所谓托庇于人者,又当如是乎?”英布闻言,默然不语。

隋何接说道:“然则大王事楚,不过空名而已,项王岂不知之,其心早已怨恨大王,不过一时无暇来伐耳!在大王,所以不敢明言背楚者,必以为楚强汉弱,其实楚兵虽强,天下皆知其不义。因其背明约、杀义帝之故,况项王不过自负勇力,战无不胜。而今汉王收聚重兵,坚守荥阳、百皋,深沟高垒,楚兵远来,经过梁地,深入敌国**百里,欲战,则汉兵坚守不动,不能得战;欲攻城,则力又不及。加以千里运粮,难于接济,兵力疲敝,不能久持,故以现势言之,实则楚不如汉。今大王不肯亲近万全之汉,反欲托庇于危亡之楚,臣窃有所不解?臣并非谓淮南之兵足以灭楚,但须大王起兵背楚。项王闻知,必然亲来问罪,大王将项王绊住,争战数月,汉王便可稳取天下。到得其时,臣请与大王仗剑归汉,汉王一定割地分与大王,即淮南地方亦必仍归大王。汉王敬使使臣,进此愚计,伏惟大王留意。”

英布听了隋何一篇言语,大以为然。因说道:“寡人当谨遵来命!”隋何见英布许诺,辞归馆舍。又过数日,仍然不见动静。隋何心想:“英布虽然面许叛楚归汉,但心中尚未决断,又值楚国使者在此,未敢漏泄,当用方法促其起事,稍迟又恐别生变故。”于是,想得一计:暗遣从人在外,打听楚国使者入宫见王,即来报知。一日,从人来报:“楚使者现正入见。”隋何便整顿衣冠,到了宫门,一径走入。却见楚国使者正在殿上,催促英布,要他发兵助战。隋何不俟通报,直入殿中,对楚使者说道:“九江王现已归汉,汝楚国何得来请发兵?”英布见隋何将此事说破,大加错愕!楚国使者听了隋何之言,又见英布颜色有异,知所言是实,立即走出。

隋何见楚使已去,遂对英布道:“今事已泄露,只有速杀楚使,匆使逃归报信。一面立即起兵与汉并力攻楚。”英布见事势如此,只得依言办理,兴兵叛楚。项王闻信大怒,遣项声、龙且领兵,往攻淮南。英布率众迎敌,相持数月。英布兵少,屡战屡败,心知淮南不能保守,要想领兵归汉,又恐半路遇着项王,战他不过,只得弃了军队,改换服装,偕同隋何,由山僻小路直到荥阳,求见汉王。

汉王闻得英布到来,便吩咐左右如此如此。布置已毕,然后传请英布入见。英布当日到得宫门,自思:“我与汉王同是一国之王,此次虽然兵败来归,料想汉王亦必以敌礼看待。”谁知传报进去,并不见汉王出来迎接。候了许久,始有人传,请入内相见。英布心中已是不悦,勉强入得宫中。却见汉王独据一床,令人洗足,及英布走进,仍是安坐不动,面上露出倨傲之色。英布见汉王如此怠慢,不觉大怒!但到此地位,又不便发作出来,只得向前行礼。汉王略略起身招呼,说了几句无关痛痒之语。英布退出,心中又羞又气,自悔不该到来,遭此耻辱。想起平日为王,何等尊贵,与其依人宇下,任人凌践,不如早寻一死,倒反干净。

英布一路走出汉宫,正拟寻思自尽,早有汉王派来招待官员,备齐车马,邀请英布到馆舍中歇息。英布垂头丧气,坐在车中,任其所至。忽然到了一处,车马一直进门,英布抬头一看,只见门墙高大,俨如王宫,门前卫士执戟排列两旁,一见英布车到,尽皆行礼。英布心想:“此间不知何处?”甚觉奇异。但见车马到了中庭,从人请英布下车,又有无数人员近前伺候。英布上得厅堂,四顾屋宇高大,帷帐华丽,早有人在前引路,经过数重大门,方到后堂。忽见有无数宫娥、彩女上前叩见。走至后面,又有一座宽大园林,内中楼台亭阁,花木禽兽无一不有。招待官引英布看了一周,因说道:“此是汉王替大王备下宫邸,请屈居。”英布见一处处装饰精美,陈设齐全,不觉转怒为喜。到得食时,厨人进来肴馔,山珍海味罗列满前;歌童舞女当筵奏伎,左右服事人等,尽皆殷勤小心。英布心想:“眼前享用,甚是不错。”又记起适才到得汉王宫中,亲见汉王服用,不过如此。于是乐得心花大开,竟把寻死念头全然忘却。

原来汉王因英布为王已久,意中觉得自己非常尊大。今初来投降,必须先加屈服以折其气,然后再就饮食居处上,格外优待以结其心,此乃驾驭悍将之术,用在英布身上,真是恰当。从此英布入了汉王牢笼,安心归汉。

一日,忽想起妻、子不知存亡,暗遣亲信之人前往九江探问。使人到时,谁知项王已遣项伯尽将九江之兵,英布妻、子逃走不及,都被楚兵擒获,尽行杀死。使者往寻英布旧日心腹将士,招集部下残兵,共计数千人,带归荥阳。汉王又分兵与英布,同往成皋而去。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观周第十一·王肃
  目录·姜侠魂
  ◎交际花吴明芳如何勾结敌人·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今言序·郑晓
  第一七八批回光绪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一四○二-五·佚名
  卷十一·萧常
  通志卷三十三·郑樵
  三二三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查缴违碍遗书请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弁言·佚名
  西粤语一(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叶应骢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鹤鸣老人李俊民(庄靖先生集)·顾嗣立

    俊民,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唐韩王元嘉之后。家于泽州。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南迁后,隐于嵩山。元世祖在藩邸,刘秉忠盛称之,以安车召见,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卒,赐谥庄静先生

  • 卷62 ·佚名

    戴复古 杜甫祠 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 文章万丈光,不随枯骨葬。 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 时兮弗我与,屹然抱微尚。 干戈奔走踪,道路饥寒状。 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 高吟比兴体,力救风

  • 本纪第五 文帝·沈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安帝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卢循之难,上年四岁,高祖使谘议参军刘粹辅上镇京城。十一年,封彭城县公。高祖伐羌至彭城,将进路,板上行冠军将军留守。晋朝加授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

  • 第六十七回 四国耀威津门胁约 两江喋血战地埋魂·蔡东藩

      却说英法俄美四国舰队,自广东驶至上海,各遣员赍书赴苏州,见江苏巡抚赵德辙。德辙把来书瞧阅,乃是致满大学士裕诚书,当即与洋员说明,愿将来书投递北京,叫他在上海候复,洋员答应自去。赵德辙即咨送江督何桂清,何桂清时驻常

  • 后汉书补逸卷十六·姚之骃

    谢沈后汉书第一郑敬隐居敬闲居不修人伦新迁都尉逼为功曹防事前树时有清汁以为甘露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此青木汁耳辞病去隐处精学蛾陂中隂就虞延竝辟不行同郡邓敬因折茇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言谈弥日蓬庐荜门琴书自娱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纪昀

    艺文略 【五】诸子类第六 【儒家 道家 释家 法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兵家】○诸子类第六(臣)等谨案郑志诸子类分十一门今依类编次其名家墨家纵横家谨从四库全书例缺之至宋以后传孟子学者俱归入四书门儒家道家释家

  • 一四 安徽学政朱筠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一四 安徽学政朱筠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安徽学政臣朱筠谨奏,为遵旨覆奏事。本年十一月十六日准安徽抚臣裴宗锡札开,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一。·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零列传第一。[金庾信]上。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一○[金庾信],王京

  • 郭雍传·脱脱

    郭雍字子和,他的先世是洛阳人。父亲郭忠孝,官至太中大夫,以师礼相待程颐,撰写《易说》,别号兼山先生,自己有传。郭雍继承了父学,通晓时务,隐居峡州,在长扬山谷之间放纵不受拘束,别号白云先生。乾道年中,因峡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安

  •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章太炎

    巴黎留学生相集作新世纪。谓中国当废汉文。而用万国新语。盖季世学者。好尚奇觚。震慑于白人侈大之言。外务名誉。不暇问其中失所在。非独万国新语一端而已。其所执守。以象形字为未开化人所用。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

  • 王府官·朱元璋

    承奉司(掌管王府一应杂事,有事呈长史司并护卫指挥司发落,与内官衙门无相统摄) 承奉正(正六品) 承奉副(从六品)典宝所 典宝正(正六品) 典宝副(从六品)典膳所 典膳正(正六品) 典膳副(从六品)典服所 典服正(正六品) 典服副(从六品) 内使六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二 洪武二十五年冬十月己酉朔,享太庙。 改建钦天监于五府之后,命五军都督府申谕之令。先是,上以天下都司卫所分番校试军士有不中者,其将校往往不去其职,谪令从征。至是,又恐其玩法,怠于训练,命

  •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晏婴

    晏子朝,杜扃望羊远视也待于朝。晏子曰:“君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不可以或有朝字。”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扃入歌人虞,变齐音。”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公曰

  • 卷十九·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九汉郑氏笺 唐陆德眀音义 孔颖逹疏小雅 【节南山之什】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笺家父字周大夫也音义【従此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

  • 卷九·张尔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郑注句读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九济阳张尔岐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郑自録云王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五小戴第子六别录第九○疏云篇中荐豆六黍稷六簋庶羞十六豆此等皆

  • 唐韵正·顾炎武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