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马伸传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不喜欢奔走趋赴,每次调任官职,未曾选择便利的地方。任成都郫县县丞,郡守委托他收取成都的租税。从前收缴税的人都因接受美色珍玩喜好引诱而失败,马伸请求杜绝素来就有的弊端。百姓争先输纳租税,以致沿途和衣而睡等到天亮,常平使者孙俟早上出行,奇怪地询问他们,百姓都说“:今年马县丞接受纳租不使我们为难。”孙俟向朝廷推荐马伸。

崇宁初年,范致虚攻击程颐制造邪说,下令河南府把他的学生全部逐走。马伸为京西法曹,打算依程颐门下求学,托张绎求见,来回十次反而愈加恭敬,程颐坚决辞谢。马伸想辞官而来,程颐说:“时论正异,恐怕给你连累,你能丢弃官职,那么官就不必舍弃了。”马伸说:“使我得以闻见道理,死有什么遗憾,何况未必死呢?”程颐感叹马伸有志气,引进了他。从此马伸闲暇时即使是刮风下雨必每天去造访程颐一次,嫉妒的人流言蜚语中伤他,他不顾,终于受学《中庸》而返回。

靖康初年,孙傅以卓越德行推荐马伸,御史中丞秦桧迎接征召他,提拔为监察御史。等到汴京陷落,金人立张邦昌为皇帝,集中百官,周围用军队威胁他们,使他们推戴张邦昌。众人唯唯诺诺,马伸唯独挺身说:“我的职守是上谏争论,忍心袖手旁观吗?”就与御史吴给相约秦桧共同写议状,请求保存赵氏,恢复嗣君的皇位。适逢统制官吴革起义,招募军队以图恢复徽、钦二帝的皇位,马伸参预了吴革的谋划。

张邦昌已僭立皇帝位,贼臣多随从献媚他,马伸首先写信请张邦昌赶快迎奉元帅康王。谏院没有肯与他连名的人,马伸独自拿着信前往,但银台司看到信不称臣,拒辞不接受。马伸拂动衣袖叱责说“:我今天不惜一死,正是为了这个而已,你想要我称臣吗?”银台司立即向尚书省交付陈述,以给张邦昌看。其信大略说:

“相公事奉几朝,为宋朝的辅佐大臣,近来不幸被强敌逼迫,使你担任伪号,事变出于突如其来,相公此时难道认为节义可以侵犯,君主可以忘却,国家百姓可以蒙蔽吗?之所以忍耐片刻死亡而假装听从他们,其心里像在说:与其白白逊位给他人而实际上亡掉赵氏的祖庙,不如虚受于自己而实际上保存赵氏以归位。忠臣义士没有立即就死,全城百姓没有立即发生变乱的原因,也是认为相公一定能够立赵氏遗孤为皇帝。

“现在金人北还,相公义当忧虑恐惧,自行列于朝臣。康王在外面,国家统绪有所属,监狱里的罪犯歌颂,人们都归心向往。应该马上派使臣往来问候,清扫宫室,率领群臣一起迎康王而立他为皇帝。相公易服退隐居住,禁宫之中的大小事务都禀命于太后,其下赦书施以恩惠,收拢人心等事,暂且拘束,等康王登皇位施行。然后相公称臣由自己承担错误的责任,以表明身为人臣,为防止祸患所欺瞒,遭受仇敌胁迫玷污,当时不能就死,以待陛下,今天还有什么面目事奉君主,向刑部投案自首请求处死,作为人臣失去气节的惩戒,拜伏宫阙下等待命令。像这样,那么贤明的君主一定能够明察相公忠实保存国家,本义不是偷生,而且忘记过错而以功录用。

“现在你的计谋不是从这出发,已经很有些时候了,毫无顾忌还当作出乎意料的凭据,安卧在禁中,好像是本来就有的。大家的心犹豫不决,道路纷乱弥漫,说相公正挟持强大的金国,派人去游说康王,暂且令他南逃,作为使他久远不回来的计策。上天难欺,百姓可畏。相公如果因我的话粗略有所觉悟,至此改变图谋,还可以转祸为福于朝夕之间。过了这之后,那么相公包藏已深,志虑转向异志,对外掩饰事端,荒废日子等待希望,却暗中交结仇敌,联合作乱,帝王祖先在天,决没有成功的道理,马伸一定不能辅助相公成为宋朝的叛臣。我请求首先在都市受死,以表明这种心迹。”

张邦昌得到马伸的奏书,气沮谋丧。第二天,讨论迎接哲宗皇后孟氏垂帘听政,追还伪赦令,于是派冯氵解、李回等人迎接康王回朝。

当时王及之等还请求登记龙德宫珍贵的物品,变卖灵池鱼藕,以资助官府用度。马伸又慨然引证气节晓谕他们说:“古代人臣离职,三年不再返回,然后收回他的田地房屋。君主这样礼遇臣下,臣下报答君主应当怎样呢?现在徽、钦二帝到远地巡狩,还没有出国境,天下之人翘首北望,想要追随把二帝拉回来。皇帝的财物文书,能忍心一个早上而被毁掉吗?你们违背节义太过分了!”马伸力争才使王及之等人罢手。

宋高宗即皇位,马伸跪下上奏章以都城失陷不能救援,君主被掳走不能死义,请求就地放逐削职。皇帝知道他有忠义之心效力于国家,提拔他为殿中侍御史,抚谕荆湖、广南,以诛杀张邦昌及其党徒王时雍等人。马伸所过州县,询问考察官吏贤能与否以及百姓的利害病端,以便依次排列向朝廷上奏。

马伸从荆湖、广南将要入朝上奏黄潜善、汪伯彦不法行为共十七事,草疏已经备办,朝廷正召用孙觌、谢克家,于是首先上奏:“孙觌、谢克家旨趣操行不端正,在靖康年间与王时雍、王及之等七人结为死党,依附耿南仲倡为和议,助成奸贼的谋划,有不主张和议的人,就打算捉住送给金人。孙觌接受金人的女子乐队,起草章表献媚金人,极其笔力之所能,是有负于国家的奸贼,应该加以流放远地。”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马伸又进疏说:

“陛下得到黄潜善、汪伯彦任他们为辅佐宰相,委任不再怀疑。然而自从他们入为宰相以来,处理事情不曾符合众人的感情,于是使女真日益强大,盗贼日益势盛,国家根本日益迫促,威严权力日益削弱。而且三镇不服,汴都正危,前天忽然下还都的诏书,至今皇驾不能顺利动身。他们不谨遵诏命如此。在野未出仕的人对策不合法式,考官罚钱可以了,一天贬斥三个舍人,而用沈晦、孙觌、黄哲这些群小来掌管诰命。他们升降进退人材如此不公平。吴给、张..因言事被逐贬,邵成章因向皇帝言事被流放远地。他们堵塞言路如此。祖宗原有制度,谏官御史有缺额,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开列名单以进用,三省不敢干预,有深刻的含义。近来拟用台谏官,大多取用亲戚故友,不过是想作为自己的助手。他们败坏法律毫无顾忌如此。张悫、宗泽、许景衡公正忠诚有才能,都可以担负重任,黄潜善、汪伯彦忌妒他们,后压抑迫害他们至死。其妨功害能如此。有人责成他们以救火拯溺的事情,就说难言,大概认为陛下控制他们以致不能够执行。有人询问陈东之死,就说不知道,大概认为这件事是由于陛下的缘故。他们有过错就声称是君主、有好事就声称是自己如此。吕源狂妄刁横,陛下把他贬逐离开朝廷,不到几个月他由郡守升任发运使,他们强狠自专如此。御营使虽然主掌兵权,凡是行在各军都属他的统辖,黄潜善、汪伯彦另外建立亲军一千人,请托供给居住的地方,比众兵优厚。他们勉力收拢军心如此。广泛地贩卖私人恩惠,就多恢复祠官的缺额;共同作恶的人互相救助,就极力庇护王安中的罪行。摘取他们所作所为,难道不是辜负了陛下的重托吗?

“陛下勉力含忍不肯贬逐他们,极端困苦劫后残留的人民已经感到绝望,二帝回朝的日子在什么时候呢?我每每想到这些,就不如没有生命。岁月如流,时机容易失去,希望陛下迅速解除黄潜善、汪伯彦的权力,另外选择贤能,共同图谋国家大事。”

奏疏入内,留在朝中。第二天,马伸改任卫尉少卿。马伸因论事不被采纳,辞谢不接受官职,抄录他的奏疏申送御史台,又多次上奏章说:“我所说的可以采纳,就请求施行,如果我所说的不对,应当按欺骗蒙蔽治罪。”上书称病辞职等待命令。十天后,诏令马伸所说的事不符合实事,送吏部责令他到濮州监酒税。当时当权的人非常愤怒,一定想杀掉他,因濮州近敌人边境,所以有这一命令。当权者催促马伸上路,马伸安适愉快地整理行装而上路,死在道路途中。有人说王渊在濮州,黄潜善秘密促使他对马伸下手。天下认识或者不认识马伸的人都为马伸感到冤屈痛惜。

第二年,金人攻陷广陵,马伸的话开始灵验,黄潜善、汪伯彦才因误国被流窜诛戮,于是御史台官员上奏马伸曾论黄潜善等人的罪行,就又以卫尉少卿召用马伸,实际上不知道他是活是死。不久加官直龙图阁。

绍兴初年,胡安国上《时政论》,其中有这样的话说:“马伸说黄潜善、汪伯彦处置违逆,条陈他们的罪状,凡是举一事例,必定立一证据,都是众人所共知共见的,不敢以无为有,以是为非。但当时曾没有听从施行,反而以为他所说的事情不实而重重责罚他,这是惩罚沮丧忠义正直,邪妄之说怎么停息,公道怎么明晰呢?马伸已被贬逐到远地,虽然有诏命,但归期渺茫,君子感到悯惜。以龙图阁作为文饰,还是未尽褒奖劝诫的法度。请重加追奖,泽及他的子孙,以承奉天意。”诏令赠马伸为谏议大夫。

马伸天资纯朴刚强,学问有本末,勇于为义,但蕴藏深厚,以自我出名为耻。建炎初年,右正言邓肃曾论朝廷官员对张邦昌称臣的人,一律贬二秩,马伸没有为自己争辩。凡是有所心得,就删削修改稿子,人们很少知道他。当官时,早晨起来必须整衣端坐,读一遍《中庸》,然后出来处理事务。每每说“:我的志向在于行道。以富贵为心,就被富贵所牵累,以妻子儿女为念头,就被妻子儿女而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样道就不能传播了。”所以在广陵时,一担行李,一半是图书。山东已乱,家还留在郓州。马伸常常称:“孔子说:‘有志的士人不怕抛尸深沟,勇敢的士人不害怕丢掉自己的脑袋。’今天是什么时候,深沟是我死亡的地方。”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李延寿
  卷四百八十二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卷四 乾德元年(癸亥,963)·李焘
  卷之三十四·佚名
  ◎第一个升降机——“左派”右派·恽逸群
  九二八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御批通鉴纲目》内《发明》等种书写格式片·佚名
  六三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不必查办《青铜自考》一书·佚名
  绎史卷一百五十·马骕
  世家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三十四·郑麟趾
  卷十五·吴缜
  ·覆台镇曾辑五书·丁曰健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范晔
  杨义臣传·魏徵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李有棠
  第五十二章 台儿庄之战·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防辱·李渔

    〖夜行船〗(旦上)大难将临人不至,筹密计织断心丝。控诉徒劳,商量何益,料父母难将身替。奴家自与姚郎订约之后,耐着心儿死守,指望他早去早回,毕了婚姻之事,就使遇着大难,也有个同休共戚之人。谁想自他去后,闯贼的乱信一日凶似一日

  • 卷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四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七言律诗】晓过西湖          梵琦【十一首】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青山倒影水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仙林寺远钟巳动灵

  • 卷十八·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卷 施注苏诗卷十八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五十三首 【起元丰三年庚申以後在黄州作】 书黁公诗後【并引 黁音奴昆反香也晋书有太史令郭黁】 过加禄鎭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马於逆旅祁

  •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欧阳修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骑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世长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使卒

  • 卷三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三·脱脱

        胡纮 何澹 林栗 高文虎 陈自强 郑丙 京镗 谢深甫 许及之 梁汝嘉   胡纮字应期,处州遂昌人。淳熙中,举进士。绍熙五年,以京镗荐,监都进奏院,迁司农寺主簿、秘书郎。韩侂胄用事,逐朱熹、赵汝愚,意犹未快,遂擢

  • 卷二十九 端拱元年(戊子,988)·李焘

      起太宗端拱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寅,以大理評事王禹偁為右拾遺,羅處約為著作佐郎【一】,並直史館。先是,禹偁知長洲縣,處約知吳縣,相與日賦五題,蘇、杭間人多傳誦。上聞其名,召赴中書,命試詔臣僚和御製雪詩序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  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三○一谕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七一六--二·佚名

    新竹县奉台北府札,谕令绅士林汝梅等,将登云会半年息银备缴,以凭批解赴府特授新竹县正堂、加二级、纪录十次叶为谕饬完缴事。本年十二月初七日,奉本府宪龙札开:「案查(云云照文叙至)毋延,此札」等因。(注)奉

  • 窃愤录·辛弃疾

    天辅十五年,宋绍兴二年,岁壬子,或见帝在街衢间行,内一老叟,自称亦是京师人,与上皇话旧,云:&ldquo;天城破日,为虏流移至此。&rdquo;见太上皇每每相对泣下。又言正月元夕龟山风景,午门外金盏赐酒,相持大哭。偶城中主者年老,胡官乘马

  • 阮序·沈初

    嘉庆九年平湖沈文恪公令嗣莲生以公兰韵堂诗印本见赠并持公西清笔记索序元于公为翰林后辈且乾隆五十六年元年二十八大考翰詹第一人奉特旨入南书房行走与公同直时奉勑编纂石渠宝笈校勘石经兼在懋勤殿侍直每当风日清和早

  • 第四节 官私振贷·吕思勉

    公家振恤,时愈晚则愈微,而出举兴生之事,顾日盛焉。《隋书·食货志》:开皇八年五月,高颎奏:诸州无课调处,及课州管户数少者,官人禄食,乘前已来,恒出随近之州。但判官本为牧人,役力理出所部。请于所管户内,计户征税。帝从之。先是京

  • 二十三年·佚名

    (癸未)二十三年清道光三年春正月1月1日○辛未朔,親行殯宮朔奠。○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大司憲權常愼疏略曰:國家之所重者,典禮也,人君之所敬者,儒臣也。敬儒臣者何?敬其言也,重典禮者何?重其宗也。猗我列聖朝四百年

  • 近思録集注后序·茅星来

    近思録集注既成或疑名物训诂非是书所重胡考订援据之不惮烦为曰此正愚注之所以作也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后之言程朱之学者往往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而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于是彼稍稍知究心古学者辄用是为诟病以谓道学之

  • 续纂淮关统志·佚名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曰经费,卷十一文告,卷十

  •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佚名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长夜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经》1卷盖

  • 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佚名

    亦称《洞真玉佩金铛经》,简称《玉佩金铛上经》。道教。成于六朝。一卷, 内分七章。《无上秘要》、《三洞珠囊》等均有引用。所谓“玉佩者, 九天魂精”,“金铛者,九天魄灵”。以玉佩、金铛为日月之魂魄精灵,乃九天之神

  • 胎产心法·阎纯玺

    二卷。清阎纯玺(生卒年不详)撰。阎纯玺字诚斋,上谷 (今河北宜化)人。雍正中期,官广西左江道。阎氏专攻女科,学验俱富,博采众家,撰成此书。此书以胎前、临产、产后,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脉法、逐月养胎辨、三禁

  • 大休珠禅师语录·佚名

    清净珠说,广熙等录。十二卷。卷一收,住曹溪南华禅寺语录;卷二收,住嘉兴白莲禅寺语录;卷三收,住定隐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大觉妙济禅寺语录;卷五收,住湖州桐乡密印禅寺语录;卷六至卷七收,住越州天华禅寺语录(百问);卷八全卷九收,住曹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