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善知识品第二十二之二

尔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若如是行者是为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如是行者普令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共敬伏。不为彼等而能动乱。如是行者不杂声闻缘觉行。不住声闻缘觉地。如是行者是无所行而行无所住而祝能入佛性入如来性自然智性一切智性。如是行者最上无胜。与般若波罗蜜多胜行相应。若诸菩萨摩诃萨於昼夜中如是勤行。即能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须菩提,假使阎浮提中一切众生一一皆得人身。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乃至尽寿。尊重恭敬供养诸佛。又复普於一切广行布施。即以如是布施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此诸人等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须菩提,此诸人等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起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随其菩萨所起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故。能为一切众生作大福田。何以故?菩萨能起平等慈心。馀诸众生无有是心如菩萨摩诃萨者,唯除如来慈心具足。所以者何。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能圆满不思议法。而常不离慈悲喜舍。须菩提,云何菩萨能为众生作大福田。须菩提,所谓菩萨因般若波罗蜜多故具足正慧。得是慧已见诸众生。如在牢狱受彼系缚。菩萨尔时得大悲心所护助故。即复以净天眼普遍观察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见有众生造无间业者,当受苦报堕诸见网不得出离。菩萨如是观已,深发大慈心大悲心怜愍众生以是大慈大悲光明普遍照耀。而彼菩萨作如是念。我当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怙。广为一切众生解脱诸苦。作是念已不住是相亦不住馀相。须菩提,此名菩萨摩诃萨大慧光明。是即能为众生作大福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者,即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堪受一切世间信心所施。谓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菩萨虽复受施。以一心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故。於彼施者受者及其所施皆悉清净得近一切智。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若欲不虚受其国中信施。若欲引示众生所行正道。若欲救度众生脱三界缚。若欲拔济众生出轮回苦。若欲开导众生清净慧眼者,应当发起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若起是念即与般若波罗蜜多言说相应。何以故?菩萨有所言说皆随顺般若波罗蜜多念。若有所念亦随顺言说。即得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是故菩萨於昼夜中不应离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须菩提,譬如有人得未曾有大摩尼宝。得是宝已心大欢喜。後於异时或有因缘而失此宝。须菩提,彼人以是缘故心生愁恼。忧苦追悔常作是念。我今何故失此大宝。如是思念无有间断。须菩提,菩萨亦复如是,大法宝者所谓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得是般若波罗蜜多大法宝故。常起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常不离一切智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性空故离故。一切念亦空亦离者,云何佛说菩萨摩诃萨常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念耶。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离故。一切念亦空亦离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即是不离一切智心。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空中无增无减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空中无增无减者,菩萨摩诃萨云何能增长般若波罗蜜多。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佛告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於是中有增有减。即般若波罗蜜多空中亦增亦减。若菩萨摩诃萨空中无增无减者,即般若波罗蜜多空中亦无增无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空中无所增减故。菩萨摩诃萨以是无增减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说已不惊不怖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名为行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多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多空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离般若波罗蜜多空相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空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离空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空可行空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色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受想行识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离色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须菩提,汝见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汝见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所行处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若法无所得即法不可见。是中有生可生有灭可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了如是相即得无生法忍。菩萨摩诃萨具是忍者,即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此名如来无所畏行。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即得佛无上智广大智最上利智一切智智。如是行者是无处所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是无生法可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佛言:不也须菩提,须菩提言:当以何法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佛言:须菩提,汝见有法可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汝见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所记不。须菩提言:我不见是法有所记别。亦复不见有授记法。何以故?一切法无所得故。世尊,以是义故。我知一切法无证是中无证者,一切法无得是中无所得。

△帝释天主赞叹品第二十三

尔时帝释天主在大会中。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难可得见难可得闻。亦复於中难解难入。佛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难见难闻难解难入。憍尸迦。如虚空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亦甚深。虚空空故般若波罗蜜多亦空。虚空离故般若波罗蜜多亦离。虚空难见故般若波罗蜜多亦难见。虚空难解故般若波罗蜜多亦难解。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得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受读诵为人演说乃至书写者,当知是人具足最上善根。佛言:憍尸迦。如是如是,若有人得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受读诵为人演说乃至书写者,我说是人已能具足最上善根。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正使阎浮提一切众生皆得人身。一一众生具修十善。彼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是缘故得福多不。帝释天主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受读诵为人演说乃至书写者,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尔时会中有一刍。闻是说已谓帝释天主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暂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能一念生净信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胜过仁者,是时帝释天主谓彼刍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一发心顷生净信者尚胜於我。何况广能听受读诵为人演说乃至书写。又复何况随听受已,如所说学如所说行修习相应。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修菩萨行。胜过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刍非但胜彼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亦复胜於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其缘觉。非但胜於须陀洹乃至缘觉。亦复胜馀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无善巧方便行布施者,非但胜彼菩萨如是布施。亦复胜馀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无善巧方便持净戒者,非但胜彼菩萨如是持戒。亦复胜馀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无善巧方便修忍辱者,非但胜彼菩萨如是忍辱。亦复胜馀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无善巧方便发精进者,非但胜彼菩萨如是精进。亦复胜馀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无善巧方便修禅定者,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如说学能如说行。而能具足善巧方便。是故胜过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乃至声闻缘觉及馀菩萨。当知是菩萨善行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能近一切智不远离诸佛。是菩萨成熟善根当坐道常是菩萨能断众生诸烦恼苦。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学者,是为学菩萨法不学声闻缘觉法。是学般若波罗蜜多。又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当有护世四大天王,来菩萨所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精勤疾学是般若波罗蜜多。疾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坐道场时。我等四王各持宝钵奉上於汝。世尊,非但护世四王现菩萨前作如是说。我亦常往彼菩萨所而为护助况复诸馀天子。何以故?是菩萨能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学已能行甚为希有。世间众生有诸苦恼。菩萨已能远离诸苦。於一切处作大利乐。世尊,此为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多。现世功德。

尔时尊者阿难即作是念。此帝释天主快说是语。为自辩才如是说耶。为佛威神所护念耶。尔时帝释天主承佛威神知其念。即谓言尊者当知。如我所说皆是世尊威神建立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如是如是,如帝释天主此所乐说当知皆是佛威神力而为护念。

△增上慢品第二十四

尔时世尊复告尊者阿难言:当知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魔皆生疑念。菩萨摩诃萨修行是般若波罗蜜多。为当中道取证声闻缘觉果耶。为当决定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阿难。彼诸恶魔或时若见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决定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诸魔即时忧愁苦恼如箭入心。

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有诸恶魔来菩萨所生尧乱心。以彼魔力化诸雷雹风雨等相。周遍方处欲令菩萨怖畏散乱。乃至欲令菩萨於一念中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当知。恶魔不必普能尧乱一切菩萨。阿难白佛言:世尊,何等菩萨为魔所尧。佛言:阿难。若菩萨於先世中。曾得闻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闻已不生信解。阿难当知。是菩萨即有恶魔而来尧乱。为彼诸魔伺得其便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心生疑念。有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耶。无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耶。阿难当知。是菩萨即有恶魔而来尧乱。为彼诸魔伺得其便。

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以近恶知识故。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生信解。又复不能请问其义。但作是念。我今何能修此般若波罗蜜多。阿难当知。是菩萨即有恶魔而来尧乱。为彼诸魔伺得其便。

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受彼邪法随邪法行。彼诸恶魔知是事已心生欢喜。即作是念。此人助我亦令馀人同来助我。而复令我圆满所愿随顺我意。阿难当知。是菩萨即有恶魔而来尧乱。为彼诸魔伺得其便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已,谓馀菩萨言: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难解。我尚不能得其源底。汝今何用更修习耶。但於馀经佛所说者,听受修习必当於彼而得法味。由此菩萨作是说已,诸馀菩萨即起远离般若波罗蜜多心。阿难当知。作是说者即有恶魔而来尧乱。为彼诸魔伺得其便。

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是修真远离行者,馀诸菩萨非远离行。即时恶魔知是念已,生大欢喜適悦庆快。何以故?彼菩萨随所起念。即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如是退失故魔心生喜。又复阿难。有诸恶魔来菩萨所。称赞菩萨名字族氏。头陀功德乃至种种功德相貌。菩萨闻是称赞已随有所著。起增上慢及诸慢心。贡高自大轻馀菩萨。由是因缘增长烦恼。而此菩萨为彼恶魔力所加故。诸有言说人皆信受。随信受已如所说学如所说行。若见若闻如是学者,如是行者皆不真实。以不实故起颠倒心。由是心故身语心业皆不清净。以此因缘而能增长地狱饿鬼畜生等趣。彼恶魔众见是利故。心大欢喜適悦庆快即作是念。今我宫殿诚所不空。由彼因缘能增长故。阿难当知。是菩萨不能具足功德相貌。非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是住不退转者,何以故?增上慢心起诸过失。是菩萨当有恶魔而来尧乱。为彼诸魔伺得其便。

复次阿难。若菩萨乘人与声闻乘人共相斗诤。互出恶言轻易呵毁。尔时恶魔知是事已即作是念。彼菩萨乘人由此因缘虽复远离一切智。其所远离非大非久。若菩萨乘人与菩萨乘人共相斗诤。互出恶言轻易呵毁者,尔时恶魔知是事已,心大欢喜適悦庆快而作是念。此菩萨乘人由是因缘。久久远离彼一切智。

复次阿难。若有未得授记菩萨。於馀已得授记菩萨起瞋恨心。随所起心有退转失。起一念退一劫而後毕是随念劫数。若不舍一切智心。或遇善知识故还复发起被精进铠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若起是罪者佛听悔不。佛言阿难。今我法中说有出罪法。所有声闻缘觉菩萨乘中。我各说有彼出罪法。阿难当知。若菩萨乘人与菩萨乘人共相斗诤。互出恶言轻易呵毁已,不相悔舍复怀瞋恨结缚於心者,我不说彼有出罪法。阿难。若菩萨乘人与菩萨乘人共相斗诤。乃至呵毁已即相悔舍者,我当为彼说出罪法阿难。又菩萨应作是念。我於一切众生当行慈忍。设彼起恶来相陵辱。我尚不生一念瞋心况复加报。我或暂起瞋恨心者深为大失。何以故?我当为一切众生作大桥梁普令得度。我常於彼一切众生如善作意。设闻恶言不生恚心。於自於他皆悉平等。自有过失勿加於他。他有过失如自所作常生悔惧。何以故?我欲普令一切众生得大安乐。若有众生多瞋恼者,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度脱彼等。我於一切处见彼所有求菩提者,我於尔时欢喜瞻视。面目熙怡无颦蹙相。我心坚固不为一切瞋恼所动。阿难。若菩萨乘人能生如是心者,当知是为修菩萨行者,又复阿难。诸菩萨摩诃萨於声闻人所不应生起诸轻慢心。乃至一切众生亦复不应生轻慢想。阿难白佛言:世尊,菩萨与菩萨云何共祝佛言阿难。菩萨共住当互观视犹如佛想。是我大师同载一乘同行一道。彼菩萨摩诃萨若有所学我亦随学。平等安住菩萨乘中。如菩萨法如理修学。彼若杂学非我所学。彼若清净学能与一切智如理相应者,我亦如是学。阿难。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学者,是为同学所应共祝如是学者必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猜你喜欢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一·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一·雪关智訚
  拜访太虚法师记·太虚
  目录·神清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唐慧琳
  供养品第三十四·佚名
  卷三十七·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宗赜慈觉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下·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七·佚名
  三唯论图释·太虚
  第八 阿那律相应·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第三·箬庵通问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七·玄奘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五·彭定求

        卷595_1 【早春山行】于武陵   江草暖初绿,雁行皆北飞。异乡那久客,野鸟尚思归。   十载过如梦,素心应已违。行行家渐远,更苦得书稀。   卷595_2 【宿友生林居因怀贾区】于武陵   绕屋树森森,多栖紫阁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月余,晚间。地点 余志芳与宋玉娥所在的商店。人 物 余志芳 宋玉娥 陶月明〔幕启:一间小屋,余志芳与宋玉娥正在写大字报。余志芳 玉娥,快着点!我已经写了四张,你才写了一张啊!宋玉娥 我心里有点乱,思想不集

  • 序·白居易

    白香山诗集序昔人谓大历後以诗名家者靡不由杜出韩之南山白之讽谕其最着矣就二公论之大抵韩得杜之变白得杜之正盖各得其一体而造乎其极者故夫贯穿声韵操纵格律肆厥排比终不失尺寸少陵而下亦莫如二公自后山妄斥昌黎已非

  • 卷二十四·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二十四明 李攀龙 编明七言古诗为祝彦中题山水图【刘基】高轩玲珑不受暑半幅轻绡宿烟雨白昼素壁生空明似闻水声绕庭宇松髯拂天藤蔓垂枯根瘦石相因依寒涛不惊虎兕卧岚翠欲与蛟虬飞空江悠悠一渔

  • 第四十一出 旅馆叙情·佚名

    【秋夜月】做紧,做紧,且趁日头未,那恨袜小弓鞋短。为着人情到只处,又畏爹妈赶来寻。定是惹出一场祸,彩云(采云)易散琉璃脆。(旦白)官人哑,阮脚痛,都袂行了。(生)娘仔做紧行上几步,前去便是客店。(旦)我今寸步难行。【拈

  •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赵尔巽

      ◎地理二十六   △青海   青海:禹贡西戎之域。袤延二千馀里。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三代属西羌。汉为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四郡之西塞外,蜀郡之北徼外,属先零、烧当等诸羌地。王莽

  • 卷五十·宋·蒋一葵

    【神宗顼】 〔年十三居濮邸。一日,昼憩便寝,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时以为瑞。〕 神宗天性俭约,奉慈寿宫尤尽孝道,慈圣太后尝以乘舆服物未备,因同天节作珠子鞍辔为寿,神宗一御于禁中,后藏去不复用;一

  • 二八○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八○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遵旨查明覆奏事。窃臣查办广西绅士家藏书籍有无违碍字句一案,钦奉谕旨,粤西此等事少,不必过求,令臣妥协办理,毋致稍涉滋扰。又承

  • 表·佚名

    会典馆总裁和硕履亲王臣允祹等恭承勅旨纂修大清会典告成谨上表恭进者伏以帝治光昭官礼溥睢麟之意皇图郁炳文明开黼黻之休作者圣而述者明协创垂之极轨声为律而身为度昭法守於鸿编载籍聿新规模大备窃惟王者致太平必自典

  • 卷四十七·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七金石二御碑世祖章皇帝晓示生员卧碑淸汉文各一顺治元年二月立石石横列在太学门左南向圣祖仁皇帝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康熙二十五年七月立石在大成殿甬路东正中有亭御制四子赞碑康熙二

  • 卷五十二、捻事之起灭·黄鸿寿

    文宗咸丰三年,冬十月,安徽颖毫捻予滋事,据雉河集。捻者,捏也,乡人行傩逐疾,捏纸燃脂,为龙戏,谓之拜捻。不逞之徒,聚提捏成队,公肆仇杀焚掠,欲呼为捻子。始自山东之兖沂曹济,蔓延于河南之南汝光、安徽之颖毫寿、江南之淮徐海,湖北之

  • 卷四十七·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七昭公【公名稠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孙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二年薨于干侯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周【景王四年鲁昭公二十二年景王崩王猛立是年卒王室乱弟敬王立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昭

  • 谷梁折诸卷一·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一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隠公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刘向说苑魏武侯问元年于呉起呉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智不明无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

  • 卷第三十四·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释经论第一之一 十住毗婆沙论(十五卷) (南志满北规仁) (亦曰十生论) 龙树菩萨造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一。 入初

  • 杂譬喻经(失译)·佚名

    杂譬喻经卷上失译人名附后汉录(一)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事。一者洗浴使净。二者乳哺令饱。三者卧寐安稳。四者抱持出入恒使欢喜。以此四事长养其子令得成就。菩萨亦复如是。有四事育养众生。一者以正法洗浴心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五约譬中二。初叙傍正意。次正明用譬。初言兼明等者。三兽二珠约开合为喻。黄石中金约破会为譬。虽此二意正为显体。次正明用譬中二。先正释三譬。次引此下明用三譬意。初释中文自为三。初借三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三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三卷沙门释光述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如是已说至治倒故唯四者。此下第三明四念住。就中。一明别相念住。二明总相念住。此即明别相念住。七加行中第二加行也。结前问起如是已说不净息念。入.修二门

  • 奥兰多·伍尔芙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具夸张特色并带有浪漫自传色彩的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的女性的转变过程,完整的双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故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