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七

金石二

御碑

世祖章皇帝晓示生员卧碑

淸汉文各一顺治元年二月立石石横列在太学门左南向

圣祖仁皇帝御制

至圣先师孔子赞碑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立石在

大成殿甬路东正中有亭

御制四子赞碑

康熙二十八年闰三月立石在

大成殿甬路西正中有亭

御制训饬士子文碑

康熙四十一年正月

御笔钤寳一曰康熙御笔之寳立石在敬一亭正中南碑隂刻礼部左侍郎仍兼管国子监祭酒事邵穆布礼部左侍郎仍兼管国子监祭酒事孙岳颁国子监司业满丕党阿赖鲁援立石国子监镶黄旗助教德明正白旗助教巴泰国子监典簿防阿起纳典簿防郝士铨监造鸿胪寺序班朱圭镌字

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

康熙四十三年三月立石淸汉文钤寳三曰广运之寳碑阴刻礼部左侍郎兼管国子监祭酒事邵穆布礼部右侍郎兼管国子监祭酒事孙岳颁国子监司业满丕党阿赖黄叔琳助教德明佛保学正傅元甡典簿阿起纳典籍王渑笔帖式勒尔图同监造鸿胪寺序班朱圭篆额并镌在

大成殿甬路西北有亭【以上各碑文俱恭载  御制门】

御书圣经石刻

康熙三十三年仲夏

御书钤双龙乾坤圆寳一曰体元主人方寳一曰万几余暇立石在伦堂正中两柱间碑阴刻排类校对官 经筵讲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臣】张英 经筵讲官吏部尚书【臣】陈廷敬经筵讲官刑部尚书【臣】王士祯 经筵讲官工部尚书【臣】王鸿绪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励杜讷礼部左侍郎仍兼管国子监祭酒事【臣】卲穆布兵部左侍郎【臣】胡会恩礼部左侍郎仍兼管国子监祭酒事【臣】孙岳颁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张廷瓒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臣】陈元龙兵科掌印给事中【臣】宋骏业监造官 养心殿监造六品官兼 景山火器总官【臣】赵昌 养心殿监造兼内务府广储司司库【臣】强国忠 养心殿监造兼内务府广储司司库【臣】王道化 武英殿监造内务府会稽司管理钱粮员外郎【臣】赫世亨 武英殿监造内务府广储司主事【臣】张常住镌刻鸿胪寺序班【臣】朱圭内务府序班【臣】梅裕鳯

御笔牓书四碑

一曰嵩高峻极一曰灵渎安澜一曰功存河洛一曰昌明仁义牓正中各

题曰康熙御笔钤

御寳四曰广运之寳立石在敬一亭中楹左右皆南向世宗宪皇帝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

雍正三年五月立石在

大成殿甬路东南有亭

御制仲丁

诣祭文庙诗碑

雍正六年二月

御笔钤寳一曰御笔之寳立石在

大成殿甬路西南有亭

御制

文庙易葢黄瓦

临雍纪事碑

乾隆三年三月

皇上诣学释奠

先师四年十二月立石淸汉文后刻 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梁诗正奉

勅敬书碑阴刻

御制乾隆庚申仲春释奠诗

御笔钤寳二曰乾隆甲子仲秋释奠诗

御笔钤寳二曰乾隆御笔曰所寳惟贤在

大成殿甬路东北隅有亭

御制训饬士子文石刻

乾隆五年十一月

御笔钤寳二曰乾隆御笔曰所寳惟贤立石在南学率性堂正中柱间碑阴刻总管 御书处和硕和亲王【臣】昼多罗慎郡王【臣】允禧排类校对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管国子监事【臣】刘呉龙国子监祭酒【臣】敷文国子监司业【臣】塞尔登国子监司业【臣】开泰国子监司业【臣】多尔济国子监司业【臣】徐以烜监造官 御书处监造内务府广储司总理六库郎中【臣】迈格 御书处监造兼内务府广储司郎中【臣】吉葆 御书处监造兼内务府掌仪司员外郎【臣】明月 御书处监造兼内务府佐领【臣】丰盛额 御书处监造兼内务府都虞司主事【臣】永泰 御书处监造兼内务府掌仪司赞礼郎【臣】时运 御书处监造【臣】许梦熊刻字委署催总宋璋等镌刻

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

乾隆十四年四月立石淸汉文后刻 经筵讲官太子少师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奉

勅敬书碑阴刻

御制乾隆癸酉仲秋释奠诗

御笔钤宝二曰乾隆丙子仲春释奠诗

御笔钤寳二曰乾隆御笔曰所寳惟贤在

大成殿甬路西北隅有亭

御制平定凖噶尔告成太学碑

乾隆二十年五月

御笔淸汉文钤寳二曰惟精惟一曰乾隆宸翰立石

大成殿甬路东碑阴刻伊犂勒铭淸汉文乾隆二十三年七月

御笔有亭

御制古槐诗石刻【有圗】

古槐在西讲堂阶下为元臣许衡手植至乾隆辛未阅嵗五百枯而复荣六馆师生为瑞应越八年己卯大学士蒋溥以丁祭斋宿讲堂亲观盛事绘图呈

皇上御制五言六韵诗一章题卷中乾隆二十四年兵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观保等请刻石以示久逺吏部左侍郎董邦达展为钜幅纵五尺横八尺前刻

御笔题诗钤寳二曰惟精惟一曰所寳惟贤下刻董邦达恭跋及观保等请刻石疏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立石置西讲堂正中后刻祭酒臣全魁祭酒【臣】陆宗楷司业【臣】博卿额司业【臣】吉泰司业【臣】卢防末署【臣】观保敬书【是碑跋语奏疏俱载艺文门】

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

御笔淸汉文钤寳二曰信天主人曰乾隆宸翰立石

大成殿甬路正中有亭碑阴刻

御制己丑仲春释奠诗

御笔钤寳二曰乾隆【以上八碑诗文俱恭载  御制门】

诏修国子监碑

乾隆二十四年兵部侍郎兼管监务【臣】观保奏修葺国子监奉

防允行次年八月立石太学门右【是碑  谕防恭载  谕防门奏

疏载艺文门】

勅修御书楼碑

文庙东北隅旧有楼十五楹尊藏

御书乾隆二十四年四月重修衙署并加缮葺二十

五年八月立石

御书楼下东向碑下书 经筵讲官兵部左侍郎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兼管国子监事务教习庶吉士【臣】观保祭酒【臣】宗室良诚祭酒【臣】全魁祭酒【臣】陆宗楷司业【臣】博卿额司业【臣】吉防司业【臣】朱璂司业【臣】卢防助教兼管绳愆典簿防事【臣】札什助教兼管绳愆典簿防事【臣】永贵助教兼管典簿防事【臣】噶尔弼善助教【臣】陈孝泳篆额学録【臣】冯秉忠书丹

大修

文庙碑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二十日奉

上谕清汉文立石在

大成门外西南有亭  【上谕恭载谕防门】

御制重修

文庙碑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

御笔清汉文钤寳二曰乾隆御笔曰惟精惟一立石

大成殿甬路东北有亭碑隂刻

御制乾隆癸卯仲春释奠诗

御笔钤宝二曰古稀天子之宝曰犹日孜孜

御制乙巳仲春释奠诗

御笔钤宝二曰古稀天子之宝曰犹日孜孜【诗文恭载

御制门】

御制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

乾隆四十一年五月

御笔钤宝二曰乾隆立石在

大成殿甬路东南【碑文恭载御制门】

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

御笔清汉文钤宝二曰古稀天子之宝曰犹日孜孜

立石在

辟雍前甬路东西有亭碑隂刻

御制三老五更説

御笔清汉文钤宝二曰古稀天子之宝曰犹日孜孜

【碑文恭载御制门】

御碑附

加封

先师文宣王遣祀阙里碑

大德十一年七月立石上书皇天眷命皇帝圣防下书奉训大夫国子司业【臣】潘迪书亚中大夫国子司业【臣】谢端篆【臣】茅绍之刻碑隂刻翰林院直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国子祭酒【臣】欧阳元亚中大夫国子司业【臣】谢端奉训大夫国子司业【臣】潘迪承德郎国子监丞【臣】张承仕郎国子监典簿【臣】尹忠承直郎国子博士【臣】王昕承直郎国子博士【臣】黄 承务郎国子助教【臣】   将仕郎国子助教【臣】  儒林郎国子助教【臣】  从仕郎国子助教【臣】承务郎国子助教【臣】  国子学正【臣】

国子学正【臣】   国子学録【臣】刘思 国

子学録【臣】焦思问国子司乐【臣】王居敬国子典籍【臣】王汝衡国子典籍【臣】刘洪庙学管勾【臣】秦悌国子掌仪【臣】张昭国子掌仪【臣】  至元二年十月刻石在

大成门外东阶下南向【是碑空处皆缺文】

加封

先圣父母及

圣配夫人顔曾思孟四子碑

至顺三年九月立石碑隂刻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兼国子祭酒【臣】王思诚奉直大夫国子司业【臣】薛泰儒林郎国子司业【臣】董立承德郎国子监丞【臣】毛元庆文林郎国子典簿【臣】李烈文林郎国子博士【臣】郑钧奉训大夫国子博士【臣】张颐奉训大夫国子助教【臣】刘文芳承事郎国子助教宗圣公五十六代孙【臣】曾坚奉训大夫国子助教【臣】胡行简从事郎国子助教【臣】吕宁国子助教【臣】张岩起国子学正【臣】李思诚【臣】于谦国子学録【臣】冯彦弼【臣】刘仲元国子司乐【臣】赵植国子典簿【臣】朱棣蕚【臣】孟志道庙学管勾【臣】刘士俊国子掌仪【臣】郭鹏逺【臣】吕天伦至正十六年六月茅绍之门人蒲水郝恭刻石在

大成门外西阶下南向

洪武学制碑

洪武二年立石北平府学字已磨泐今在太学门左西向

五朝上谕碑

洪武十五年二月三十年七月宣德三年四月正统五年六月九年三月景泰三年二月成化元年三月计上谕七道为一碑成化三年嵗次丁亥三月立下书朝列大夫祭酒邢让等立石在太学门左南向

英宗御制新建太学碑

正统九年三月立石旧在

大成殿东庑乾隆三十三年重修

文庙移置

大成门外东南南向有亭

世宗御制敬一箴碑

嘉靖五年六月二十日立石有亭曰敬一碑在亭正中

世宗御注心箴碑

御注四箴碑各一

颁发五箴圣谕碑

右御注五箴碑皆嘉靖丁亥勒石尚完好圣谕碑字多磨泐后刻嘉靖六年十一月敬一箴居中左为圣谕右为心箴又左为视箴又右为聴箴又再左为言箴又再右为动箴皆南向

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七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十一·汪楫
  卷二十三·沈德符
  辽史拾遗卷六·厉鹗
  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卷二十·叶盛
  二七七 陕西学政嵇承谦奏随棚查出应禁书籍折·佚名
  ●牧令书卷二十三 宪纲·徐栋
  卷四十七·赵汝愚
  卷四十 职官十二·龙文彬
  卷六十五·佚名
  食货二四·徐松
  卷二十五·长孙无忌
  十四 回到地质学来:广西的地质调查(1928)——西南地质调查队(1929—1930)——北大地质学教授(1931—1934)·胡适
  219.欧洲来客马可·波罗·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倩媒·李渔

    〖中吕过曲·缕缕金〗[(小生上)]居别墅,避繁嚣。方才沽酒至,读《离骚》。疑义无人析,又思同调。(内作犬吠介)犬儿迎吠过林皋,多应有客到,多应有客到。——小生张仲友,因避城市烦嚣,独坐隋堤别墅。方才闻得隔帘犬

  • 志三 五行志·薛居正

    昔武王克商,以箕子归,作《洪范》。其九畴之序,一曰五行,所以纪休咎之征,穷天人之际。故后之修史者,咸有其说焉。盖欲使后代帝王见灾变而自省,责躬修德,崇仁补过,则祸消而福至,此大略也。今故按五代之简编,记五行之灾沴,追为此志,以

  • 卷三十五·连横

    列传七孝义列传勇士列传货殖列传列女列传孝义列传夫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也。然而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慧术智,尤贵其有仁心;仁者何?爱也。能爱其亲者谓之孝,能爱其群者谓之义。孝义之行,天下之大本

  • 大明武宗毅皇帝宝训卷之一·费宏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弘治十八年六月甲子敕谕礼部曰自昔圣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年九月丙戌朔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陆邦以疾乞休许之○升制敕房办事通政使司通政使张文宪为工部右侍郎办事如故以九年秩满也 命原任总兵官张凤充京营练勇参将○咸宁侯仇鸾言顷间妒臣者谓臣家丁劫赵时春所统民兵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纪昀

    循吏传(臣)等谨按循吏之名例沿史汉义居悃愊无华奉职循理兴教化劝农桑弭盗贼而巳是以前汉止取文翁等六人而若赵张三王之 能于其职尹翁归之击断鲍宣之不畏强御不与焉至如韩延寿之闭合自责兴起礼让亦不与焉去取之闲例綦严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来保

    十一月己卯上谕内阁曰川陜总督统辖四川西安甘肃幅甚为辽濶在寻常无事之时尚虞鞭长不及现今金川军务未竣地方公事及筹办军需一切调度总督驻劄西安难于遥制即将来平定亦经理需人从前曽经分设总督就近综理尚书尹继善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突厥叛唐唐髙宗麟徳元年春正月甲子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初李靖破突厥迁三百帐于云中城阿史徳氏为其长至是部落渐众阿史徳氏诣阙请如胡法立亲王为可汗以统之上召见谓曰今之可

  • 孙晟传·薛居正

    孙晟,本名孙凤。性情阴险狠毒,爱行奸计。小时当道士,工于诗歌,在庐山简寂道观时,画唐朝诗人贾岛的像,挂在屋内墙上,以礼节侍奉他。观主以为孙晟荒谬反常,用棍子将他赶走,大为当时人嗤笑。后穿上儒士服饰,到镇州拜见唐庄宗,被授任

  • 萧敌鲁传(附萧阿古只传)·脱脱

    萧敌鲁,字敌辇,其母为德祖之妹,而淳钦皇后乃是其姊姊。五世祖叫胡母里,在遥辇氏时曾经出使唐,唐留之于幽州。一天晚上,破关逃回国中,从此世代为决狱官。敌鲁性情宽仁厚道,力大过人,熟悉军事。太祖在藩国未显时,每天伏侍左右,每逢

  • 施联元·周诒春

    施联元 字捷三。年四十岁。生于上海。父肇英。任无锡振新纱厂经理。家中住址。上海开封路一号。已婚。子一女四。初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伊沙加学校。光緖三十三年。入菲拉德非亚纺织学校。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法语示王梦叟居士参禅一法本非世间学问亦非出世间离生死便了当会得生死中得大自在可耳若欲得大自在者直须真实畏生死怕升沉不知来去苦乐实际因之发起阿耨菩提心只要预先勘破生死念头在于

  • 亨利八世·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亨利八世》讲述了亨利八世在位期间白金汉公爵被诛,凯瑟琳王后被废,大主教沃尔西被黜,安·波琳加冕,和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而单独成立由英国国王直接领导的

  • 国老谈苑·王铚

    又名《国老闲谈》。笔记。宋王铚撰。二卷。铚有《默记》已著录。是编所记乃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典故、轶事、趣闻、杂谈。于当时大夫有所毁誉。如推重田锡,贬斥陶谷,间或抑扬不当,大都据实可信。其中记范质不受赂遗

  • 霞外杂俎·铁脚道人

    养生类著作。铁脚道人纂,明洪楩校。纂者不可考。楩字方泉,钱塘 (今杭州) 人,编有《洪楩辑刊》。本书序中谓,东谷居士敖英于山中遇老翁,见其癯然山泽之姿,似有道气,因问摄生之要,告知日服“快活无忧散”,事不如意服“

  • 月明和尚度柳翠·李寿卿

    杂剧剧本。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

  • 词论·张祥龄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良价

    禅宗语录。日本僧玄契重编,慧印校订。一卷。洞山悟本(807—869),即洞山良价,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卒后谥号“悟本禅师”。此书是其语录及其他著述的汇编。由日僧玄契依据“古本”重集而成。书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