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一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夜后分入无垢光三昧。文殊师利法王子于夜后分入遍照三昧。弥勒菩萨摩诃萨于夜后分入遍炬三昧。尔时尊者舍利弗。于夜后分明相出时。佛神力故从自房出诣文殊师利房。尔时尊者舍利弗。欲入文殊师利房时。遥见佛精舍边有十千莲花回旋围绕。闻大音乐歌颂之声。彼诸莲花出大光明。遍照祇洹及舍卫国。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尔时尊者舍利弗。便不复见文殊师利房。而自见身在文殊师利前立。见文殊师利结加趺坐而入三昧。即便弹指不能令寤。高声謦咳亦不能寤。尔时尊者舍利弗。见文殊师利如此神力。自见其身处大海水。欲从其所。以神足力。乘虚还诣本所住房。而不能去。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于文殊师利前结加趺坐。一心瞻仰目不暂眴。时文殊师利与舍利弗东行。过一恒河沙世界到一佛土。其世界名说不退转音声。佛号华光开敷遍身如来。即见彼佛身诸毛孔皆出莲花。其花遍满一万由旬。皆出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华开敷有百千叶。金刚为根光网为茎。阿牟茶马瑙为须。阎浮那提宝为台。其花台上有菩萨坐。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得陀罗尼具五神通逮得诸忍。以三十二相而自严身。身真金色。

  尔时华光开敷遍身如来。脐中出一莲花。光色严净有百千叶。金刚为根青琉璃为茎。因陀罗网宝为须。优勒迦娑罗栴檀宝王为台。其花明净尘垢不污空无坐者。尔时文殊师利。往莲花台上结加趺坐。即与花俱上升虚空乃至有顶。还至佛所右绕三匝头顶礼敬。还坐花上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尔时花光开敷遍身如来。知而故问文殊师利。从何所来。文殊师利白花光开敷遍身如来言。我从娑婆世界来。尔时彼佛有二侍菩萨摩诃萨。一名美音。二名妙音。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从莲华台下整衣服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白佛言。娑婆世界去此近远。尔时花光开敷遍身如来告二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娑婆世界今在西方。过恒河沙佛土。文殊师利从彼土来。时二菩萨复白佛言。娑婆世界现在说法佛名何等。佛言。彼佛名释迦牟尼。今现在说法。复白佛言。彼佛世尊为说何法。佛言。释迦牟尼佛说三乘法。复白佛言。云何名三乘。佛言。三乘者所谓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时二菩萨白佛言。诸佛说法皆不等耶。佛言。诸佛说法皆悉平等。时二菩萨白佛言。云何平等。佛言一切诸佛皆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是故平等。时二菩萨白佛言。何故释迦文佛说三乘法。佛言。娑婆世界众生。心乐小法不堪大乘。诸佛如来以方便力说三乘法。释迦文佛出五浊世彼诸众生不能堪受大乘之法。以方便故分别说三。时二菩萨白佛言。释迦文佛于娑婆世界说法甚难。佛言。如是如是。彼佛说法实为甚难。时二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获大善利不生彼国。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言。应速悔过。时二菩萨白佛言。世尊。我闻彼国说法甚难。乃无一念乐生彼国。何故悔过。佛言。速舍此语。应当悔过。所以者何。若于此土二十亿百千那由他劫种诸善根。不如彼佛世界。以一食顷。说诸波罗蜜。教一众生。受三自归。奉持五戒。远离声闻心。如是菩萨所行甚难。何况以出家正法发菩提心而作饶益。如是菩萨倍为甚难功德无量。所以者何。娑婆世界多秽恶故。时二菩萨白佛言。娑婆世界有何秽恶。佛告美音妙音。娑婆世界秽恶之事。以我神口尽汝寿量说不可尽。所以者何。彼土众生烦恼厚重。多行贪欲嗔恚愚痴。无量无边诸不善法。我以佛智乃能具知。

  时二菩萨。即三赞叹。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善哉善哉。释迦师子。善哉善哉。释迦仙王。作是叹已。一心合掌忏悔先来诸不善心。若离贪欲嗔恚愚痴。无量无边诸不善法。若曾发心求声闻辟支佛。今悉忏悔。亦欲明净求佛智心顺解脱心。为得佛智故。为一切众生故。以无著善根相应心。持七宝花。其花皆出百千光色。有百千叶。金刚为根。因陀罗宝网为须。优勒迦娑罗栴檀宝王为台。以一切诸宝王为茎。其花明净尘垢不污。可以眼识识。不可以手触。犹如幻化果报。从三昧正观生。于虚空中遥散释迦文佛上。所散之花。于虚空中变成花鬘华云华盖宝鬘宝云宝盖缯鬘缯云缯盖。供养释迦牟尼佛。复以百千种色花鬘末香涂香细末栴檀。遥散释迦牟尼佛上而以供养。即于彼处五体投地。顶礼释迦牟尼佛足。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及娑婆世界诸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成就大精进力诸先旧者。能持正法有大威力。能利益一切众生而作照明。正求一乘。能守护三世佛法城堑。不断佛种住娑婆世界者。作如是言。我今应往彼土见释迦牟尼佛。并诸菩萨摩诃萨及余众生。

  尔时花光开敷遍身如来。闻二菩萨作如是言。又筹量观察深心所行。复以佛法诫敕安慰告言。善男子。汝今欲往娑婆世界。见释迦牟尼佛。并诸菩萨及余众生者。当生尊重心怜愍心饶益心。所以者何。彼诸菩萨。于甚深法不生怖畏。亦不诽谤。能奉三世诸佛教戒。以无著心种诸善根。不为果报勤行诸波罗蜜。此诸菩萨摩诃萨等。以本愿故生彼佛土。为守护诸佛法城堑故。亦欲遍学一切佛法故。汝等今欲往彼见耶。时二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承佛神力及三世诸佛威势护助愿欲往见。尔时华光开敷遍身如来告美音妙音菩萨摩诃萨。今欲往者当与文殊师利法王子俱往。善男子当共汝往。尔时美音妙音菩萨摩诃萨。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我今因仁者力。欲往娑婆世界。见释迦如来。并诸菩萨及余众生。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我今欲往十方世界。多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礼拜诸佛。为令一切众生入佛菩提得佛智故。时二菩萨语文殊师利言。我今亦共仁者。至十方世界。多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礼拜诸佛。如仁者。为一切众生入佛菩提得佛智故。我亦随学。尔时文殊师利。顶礼花光开敷遍身如来。右绕三匝尊重恭敬。与彼菩萨并尊者舍利弗。受佛教已一心瞻仰渐渐却退。以如幻花而用散佛。以众花鬘聚涂香末香聚诸幢幡盖聚。皆是先佛威神之力。能生欢喜踊跃欣乐。以供养佛以供养法。为令众生得解脱故。供养佛已。犹如壮士屈伸臂顷。于彼佛前忽然不现。在东方恒河沙佛前自然而现。皆悉如上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彼佛世界无有女人。亦无声闻辟支佛乘世界庄严皆如莲华开敷遍身如来佛土。菩萨庄严充满其国亦复如是。彼国诸佛脐中皆出一大莲花。文殊师利而坐其上。恭敬供养现诸神变皆亦如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一一方面恒河沙诸佛如来。文殊师利而现其前。彼诸世尊。皆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亦遣侍者菩萨摩诃萨。此诸菩萨下莲花台。一心念佛合掌恭敬咨问彼佛。云何名三乘。亦欲因文殊师利威神力往娑婆世界见释迦牟尼佛听受法教。文殊师利皆悉安慰。十方世界诸菩萨摩诃萨。我当共汝至娑婆世界。见释迦牟尼佛。如是时间于此娑婆世界阎浮提中夜犹未晓。

  尔时尊者阿难。从房门孔有光来入。即从床起出自房时。见有光明照祇陀林日犹未出。见祇陀林大水盈满。其水澄清无诸扰浊。房舍园林悉皆不现便作是念。今日必说未曾有法故现斯瑞。尔时尊者阿难。举足入水不没不湿。心生欢喜诣佛精舍。见一万莲花回旋围绕世尊精舍。闻大音乐歌颂之声。彼诸莲花出大光明。照祇陀林及舍卫国。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佛威神故乃令阿难。心生欢喜。右膝著地一心合掌顶礼世尊。如是时间天已明了。尔时佛精舍边回旋莲华中有一莲华。忽然而来至祇陀林处中而住。尊者阿难。见是事已便作此念。我今应往为佛世尊敷置法座。所以者何。今有此瑞必说大法。尔时阿难为佛世尊敷置法座。当尔之时。大地六变震动。乃至十方恒沙世界皆亦震动。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震遍震等遍震。摇遍摇等遍摇踊遍踊等遍踊。吼遍吼等遍吼。是时天雨优钵罗华波头摩花拘物头华分陀利花。如是等花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华果诸树自然而现。时比丘僧欲出祇陀园门而不能出。见祇陀林大水盈满。其水澄清无诸扰浊。房舍园林悉皆不现。唯见大光遍照祇洹。集在房门而作是言。今现此瑞必说大法。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出自精舍升所敷座。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佛放大光网。其光皆有百千种色照明正法。令诸众生生欢喜故。尔时文殊师利。游诸佛土皆与二菩萨俱。所经佛土皆悉礼拜供养诸佛尊重赞叹。为众生故。为得佛智故。为摄众生受教化故。现不可思议神变之事。随其所乐而为说法。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知释迦牟尼佛已升法座。与诸菩萨摩诃萨。从地踊出住于佛前。与无量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绕释迦牟尼佛满百千匝。持百千万种种色花。其花有不可思议百千万叶。皆生欢喜踊跃欣乐以散佛上。所散诸花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复以优迦娑罗细末栴檀而散佛上。复以种种花香。其香亦有百千种色。常出戒香忍香精进香禅香慧香智方便香神通香六波罗蜜香无所著香具诸道品方便之香。其栴檀香。能生欢喜踊跃欣乐。其香光明。皆是十方诸佛神力之所守护。为供养释迦牟尼佛。故发大精进勇猛精进超胜精进坚固精进无等等精进。供养释迦牟尼佛。尔时文殊师利与诸菩萨摩诃萨。便庄严此土。化作八楞摩尼宝树八觚分明。亦有种种宝树庄严。宝盖幢幡以摩尼宝网。及诸铃网而严饰之。变此大地成摩尼宝。于其地上造诸堂阁。窗牖都栏妙宝墙壁。大小诸河泉源花池。优钵罗花波头摩花芬陀利花摩尼宝花。充满其中以甘露水。其水八味流注池中。有种种鸟游集其上。作是变现为令众生心欢喜故。为得佛智故。发大堪忍故。发菩萨心故。现如是等无量神变。是诸佛力。亦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力。亦是释迦牟尼佛本愿之力。尔时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摩诃萨。作是神变已住于佛前。

  尔时世尊放从法生光。遍照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摩诃萨身。为令坐故。佛便微笑身出莲华。其花有百千种色出。无量百千不可思议光。金刚为根。因陀罗宝为须。优勒迦娑罗栴檀宝王为台。在虚空中。诸菩萨摩诃萨。于其华上结加趺坐。释迦牟尼佛。于自脐中放一光明。其光名曰照诸众生最胜金刚王。即此光中有亿那由他莲花。其花亦出若干种色。其色寂静无量无边过于日光。清净香洁遍照十方。其莲花中自然变成微妙花帐。而是花帐诸佛所护。从法性生安隐寂静。顺解脱门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相应。逾过三世平等眼所见。文殊师利安坐花帐身相显现。一心合掌正念观佛。所谓佛能通达一切诸法。能生金刚三昧。于一切法无所得三昧。尔时世尊。知文殊师利。及十方诸佛所使菩萨摩诃萨。乐求法者专向一乘。已于先佛种诸善根。为文殊师利之所守护无怯弱心。勤修精进求佛菩提。如是等众安隐坐已。

  尔时世尊告阿难。汝往遍告祇陀林中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使集听法。时尊者阿难诣诸比丘房而告之言。诸大德。世尊今敕汝等来集听法。诸比丘言。大德阿难。我等先见此瑞不能得往。阿难言。以何事故而不能往。诸比丘言。我等见祇陀林中大水盈满。其水澄清无诸扰浊。大光遍照。房舍园林悉不复现。以是事故不能得往。时尊者阿难。还至佛所白佛言。彼诸比丘不能得来。所以者何。彼作是言。我等见是祇陀林中大水盈满。其水澄清无诸扰浊。大光遍照。房舍园林悉不复现。以是事故不能得来。佛告阿难。彼诸比丘。于非水中而作水想。不但于非水中而作水想。亦于非色中而作色想。非受想行识中作受想行识想。非坚信作坚信想。非坚法作坚法想。非八人作八人想。非须陀洹果作须陀洹果想。非斯陀含果作斯陀含果想。非阿那含果作阿那含果想。非阿罗汉果作阿罗汉果想。非声闻乘作声闻乘想。非辟支佛乘作辟支佛乘想。阿难。汝往重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集听法。此法皆是汝等昔所未闻。时尊者阿难。复往诸比丘所而告之言。诸大德。世尊告敕汝等来集听法。如是音声遍舍卫国。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普闻此声。时尊者阿难。知四部众闻此语已。还至佛所而白佛言。我以遍告四众来集听法。

  尔时世尊告大目揵连。汝速往诣三千大千世界。遍告诸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者。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揵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敬信佛法僧久种善根者。集祇陀林听受正法。此法汝等昔所未闻。天人阿修罗及余世间所不能转。唯于先佛所久种善根。乐求大乘最胜乘第一乘无上乘无等等乘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勤行此法者能受能转。时尊者大目揵连受佛教已。即于佛前忽然不现。犹如壮士屈伸臂顷。遍至三千大千世界。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敬佛法僧久种善根者。而告之言。世尊告敕。汝等来集听法。尔时大目连。承佛威力及己神足。还至佛所白佛言。诸听法众皆悉已集。尔时四众普来集会。纵广一千由旬在上诸天及余众生。住虚空中者。纵广五千由旬。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今此四众诸来集者。一心合掌顶礼如来。供养恭敬。世尊威德未敢就坐。唯愿世尊。垂哀听坐。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是时有无量阎浮那提金色莲花。从地踊出。各百千叶。尸利迦宝为根。因陀罗尼宝为须。赤真珠为台。七宝为茎。大如车轮。诸来会者。在于佛前皆坐其上与文殊师利诸来菩萨摩诃萨。三十二相而自庄严身真金色。入于三昧身出光明。尔时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摩诃萨。诸来四众。莲花台上曲躬恭敬。一心合掌瞻仰世尊。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四众虚空诸天皆已坐定。唯愿如来等正觉。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今此会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百千诸天。皆生须陀洹果想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想阿罗汉果想声闻乘想辟支佛乘想。唯愿世尊。为除此众如是诸想。以何因缘。世尊。说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声闻乘辟支佛乘。世尊默然。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夜后分明相出时。从自房出诣文殊师利房。欲入房时遥见佛精舍边。有十千莲花回旋围绕。闻大音乐歌颂之声。彼诸莲花出大光明。照祇陀林及舍卫国。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之相是何先瑞。佛告舍利弗。此是文殊师利所请法瑞。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我夜后分房门孔中有光来入。即从床起出自房时。见有光明照祇陀林犹如日出。见祇陀林大水盈满。其水澄清无诸扰浊。房舍园林悉皆不现。如是之相是何先瑞。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是文殊师利所请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瑞。尔时世尊即为阿难。而说偈言。

  佛乘无有上  清净无浊秽

  文殊无畏者  今问如此事

  是乘无分别  无漏无戏论

  文殊无畏者  今问如此事

  此乘无所有  毕竟无所生

  是处不可著  文殊今已问

  是中终不说  出生于诸果

  诸佛导世者  说此微密语

  菩提无音声  亦无来去相

  文殊无畏者  今问如此事

  虽说诸音声  其性不可得

  文殊所问法  无音声文字

  音声犹如风  无性无住处

  文殊所问法  远离诸音声

  阿难今善听  文殊所问法

  诸佛微密语  宣说菩提空

  诸佛菩提法  皆悉空寂相

  无有诸方所  亦无有住处

  菩提如虚空  无生亦无灭

  亦无来去相  唯佛能显示

  犹如虚空中  无有诸相貌

  文殊今问此  妙净菩提法

  去来今诸佛  等说此菩提

  非是可见法  亦无能见者

  如此法性相  以音声显现

  法界与菩提  二俱不相见

  净檀波罗蜜  尸罗亦复然

  能净忍辱者  显现佛菩提

  能净于精进  禅定亦复然

  净慧净智者  能显见菩提

  能净于方便  到神通彼岸

  无依无猗者  以声说菩提

  我说三乘法  诸果差别名

  随其所乐闻  分别而为说

  五浊世众生  其心多怯弱

  畏佛智慧故  不趣佛菩提

  成就第四果  名曰阿罗汉

  从声得悟者  是名为声闻

  我说缚解相  因缘各差别

  晓了此诸缘  能现见诸法

  便名阿罗汉  亦号辟支佛

  通达无生法  是名为菩萨

  空三昧无作  无相无所有

  从此解脱门  能入于涅槃

  于前中后际  终不生染著

  已离于方所  是故名无为

  阿难汝当知  文殊问甚深

  能解微密语  不分别诸果

  文殊住一乘  不分别诸法

  以是故问佛  诸果相所以

  三世皆平等  空寂无性相

  远离语音声  不分别菩提

  文殊所教化  诸来大菩萨

  二十恒河沙  其数不减少

  今来诣我所  欲闻菩萨行

  亦欲听三乘  种种差别相

  文殊无畏者  为除彼疑心

  是故今问我  果相及乘相

  此是佛威神  亦是本愿力

  为拔苦众生  分别说三乘

  文殊无畏者  殷勤劝请我

  唯愿大法王  说菩萨所行

  百千亿诸天  供养佛世尊

  皆著诸果相  愿除此疑心

  今此四部众  比丘等来集

  著诸果音声  不解微密语

  为除彼疑故  文殊今问我

  以是众因缘  诸菩萨来集

猜你喜欢
  降胎品第三·马鸣
  第十八品 法心分别·佚名
  佛说八阳神咒经全文·佚名
  卷第一百四十六·佚名
  第五十一章 二王章·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七卷·宝亮
  漆园指通序·净挺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第十二·居顶
  跋·书玉
  致陕西辛未讲经会电·太虚
  卷第二十三·昙噩
  第十品·佚名
  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十八·纪荫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781_1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赵铎   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   审梦西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   咫尺真容近,巍峨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传。   

  • 五、宋官本杂剧段数·王国维

    由前三章研究之所得,而后宋之戏曲,可得而论焉。戏曲之作,不能言其始于何时。宋《崇文总目》(卷一)已有周优人《曲辞》二卷。原释云:“周吏部侍郎赵上交,翰林学士李昉,谏议大夫刘陶,司勋郎中冯古,纂录燕优人曲辞。”此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在梁间

  • 列传第三 李密·刘昫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廕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

  • 提要·陈景云

    【臣】等谨案通鉴胡注举正一巻国朝陈景云撰景云字少章常熟人寄籍为吴江县学生是书举正胡三省通鉴音注之误凡六十三条而所正地理居多颇为精核然如周赧王五十七年大梁夷门监者注以夷门为大梁北门不知史记信陵君本作东

  • 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八月癸亥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长江水师岳汉二镇所属八营都守以下各官三成养廉援案恳恩免扣。允之。摺包 

  • 一○七○ 谕内阁办理四库全书错误之皇八子永璇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一○七○ 谕内阁办理四库全书错误之皇八子永璇等着分别罚俸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初六日丁亥。吏部议四库全书错误遵旨议处,应将承办之皇八子永璇等分别罚俸一疏,内阁奉谕旨:皇八子永璇着销去纪录一次,免其罚俸;彭元珫

  • 卷之四十七  三朝聖諭錄下(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撰。楊士奇,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孤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編纂太祖實錄。成祖即位,入內閣典機務。仁宗時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未幾,命為兵部尚書。修太宗實錄,為總裁之一。宣宗即位

  • 卷四十、道光世局·黄鸿寿

    宣宗道光元年,春正月壬午朔,日食。二月,云南永北厅属夷人滋事,命总督庆保

  •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吕思勉

    从两汉到魏、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关。其要点,在破除古代的迷信,而从事于哲理的研究。两汉时代的迷信,并非下等社会才然,即上流社会,也是如此。试看当时政治上,遇天灾而修省,或省策免之公等,都略有几分诚意,和后世视为虚文的不

  • 三十五年·佚名

    (壬寅)三十五年大明萬曆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午,遞吏曹判書沈喜壽、參判鄭賜湖、參議辛慶晋,削正郞李弘冑、成晋善等職,以備擬鄭宗溟事,被推勘,竝論罪。以柳永慶爲吏曹判書。時,永慶眷注日隆,而三公擬薦吏判時,不爲擧論,上特

  • 卷九·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九     元 王元杰 撰襄公公名午成公子简王十四年即位谥法因事有功曰襄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程子曰围彭城书宋以明彭城宋之分地

  • 卷十八·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八吴江陈启源撰文王之什下【正大雅】思齐思齐文王所以圣也【序语】首章正言所以圣故专美太任之德能上慕先姑之所行下为子妇之所续耳集传以圣母贤妃并言失轻重之权矣周南序言后妃而不言文王

  • 卷一·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一宋 朱申 撰周礼【成王幼周公以叔父而摄政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及归政之日因典章文物之盛着为六典实周家一代之礼】天官冡宰第一【周家取法天地四时以建六官宰曰天官者以其总御众官犹天道统理

  • 南安岩严尊者·惠洪

    禅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沙门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 太宗皇帝。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

  • 卷二十九·佚名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三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诸法有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缘因。以是二因应缚解。是五阴者念念生灭。如其生灭谁有缚解。世尊,因此五阴生後五阴。此阴自灭不至阴。虽不至彼能生彼阴。如因子生芽

  •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六·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焰积如来 南无光明功德如来 南无除两圆如来 南无不死佛华焰如来 南无别弥留如来 南无善现如来 南无善目如来 南无最胜众如来 南无宝华如来 南无宝所出如来 南无月华如来 

  • 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西秦北凉魏齐陈五录者。此亦乘时拯世利民宣化君也。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世居苑川为南单于。前秦败后遂称秦王。仍都子城。尊事沙门。时遇圣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