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唯论图释

  引教成立  甲 三唯论得名之依据  一、 唯识论──解深密经:‘诸识所缘,唯识所现’。  二、 唯境论──成唯识论述记:‘然清辨计总拨法空,为违中道强立唯境’。三、 唯根论──大佛顶经卷五:‘十方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曰:“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无他物’。

  乙 三唯论建义之依据  一、‘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唯境论。  二、‘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唯根论。又、‘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六大章)!‘用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七大章)。‘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由尘发识,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第五卷)──可资参考。  三、‘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亦何立’?──唯识论。(见海刊四卷十期)三 图释 (注一)  释此论图,大分为二:一、释题,二、解义。

  初、释题  “唯”者,独此无余义,谓除此以外更无所有。华严经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天台宗言:‘随拈一法,无非法界’;谓随拈一尘皆全法界,法界全体摄在一尘。如是,则一切法皆可唯矣。然诸法标别,备十八界;约类为言,则可唯者有三:一、就六根界名唯根,二、就六尘界名唯境,三、就六识界名唯识。论如常释。  次、解义  解义分三:一、依教建立分,二、依图理解分,三、配摄诸宗分。初、依教建立者:“识”,即指众生心。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曰:‘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此唯心句,即唯识论之所宗本。在昔天亲菩萨造唯识二十颂,自作释论;又造唯识三十颂,有护法等十大论师作释,已依楞伽、深密等经广征教理,确然成立,故唯识之论无容复赘。至阐扬唯识宗,以护法为最盛。而与护法同时有清辨菩萨,依中观等论著掌珍论。据窥基成唯识述记,谓其主张唯境。近人作唯性论,亦属唯境,故唯境之论亦经人说过,不俟繁引。至唯根之论,虽未有论师建立,若寻诸契经亦有确据,如楞严经卷五云:‘佛告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你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此言生死与解脱皆唯六根,更无他物,即是唯根之义。又彼经立七大,于地水火风空识之外更说根大,亦是唯根论之特点。此但就楞严一经足以证成唯根论者已如此,其他诸大乘经论尚多可引证,恐繁且止。次、依理图解分:(注二)能唯之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故五尘可摄在五根。又能唯之意根,与法尘对,可摄法尘;意根又可摄六识心法:如是唯根论理善安立矣。能唯之色声香味触五尘,可摄眼耳鼻舌身五根。又摄前五识;其能唯之法尘,一分能缘者摄六识,一分所属及能缘者摄六根:此唯境论亦可理善成立。六尘为六识所缘相,故能唯之六识摄。但唯识论扩张识界谈八识,故阿赖耶识为意识所缘通于法界;又意根一分即赖耶,眼等五根为赖耶之相分;末那亦意根所摄。如是,则八识摄六根、六尘尽,故唯识论成立。  三、配摄诸宗分:大乘八宗,唯识宗之属唯识论固不待言。然南山宣律师谈大乘律宗,其判教宗:一曰、性空宗,即指小乘各部;二曰、相空宗,即指三论毕竟空义;三曰、唯识宗,即指非空非有之唯识宗:故南山律宗亦应属唯识论。至净土宗则可分二:其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者,如维摩经言‘心净则佛土净’,但取自识上现起之相分,此纯取自力者则应属唯识论。其他一说,则托西方诸圣他心之相分为本质,以自心缘之现起相分,如镜为自心,须托镜外人形之本质方于镜中现起人影,此自力他力兼取者,所托本质净土应属唯境论。天台宗言一心三观从一境三谛而发,三论宗虽言毕竟空而空即是境,故此二宗皆属唯境。密宗有金刚、胎藏二界;胎藏界说众生理性如藏胎中,开显即为佛境,故当属唯境论。金刚界说众生本心与佛金刚智果无异,如楞严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属唯根论。华严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悟真心以起修;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眼曰见乃至在意曰知,悟即佛性,无位真人在六根门放光动地,皆同楞严扩张根界,指现量心令直证者,故贤首与禅宗亦皆属唯根论。(大圆笔记)(见海刊四卷九期)  (注一)此图释,原题“三唯论图释”,先见于四卷九期;十期乃经大师改定图式重为发表。今合为一,以图释次后。  (注二)原文此处有三唯论图,以重出故略之。图以甲乙丙丁等分别,经改定红蓝黑三色及虚实二线,故释文亦略易数字,以资统一。


猜你喜欢
  目次·松源崇岳
  倪端方墓志·太虚
  摄大乘论卷中·无著
  中观论疏卷第八(本)·吉藏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四·为霖道霈
  万法归心录序·佚名
  第十五品·佚名
  答字林報西人問(四則)·太虚
  第六十九章 军备资财之蓄积·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三·念常
  致王森甫居士等书·太虚
  阿那律八念经·佚名
  卷第三十二(第五诵之四)·佚名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二·无准师范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中·道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义兒传第二十四·欧阳修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唐自号沙陀,起代北,其所与俱皆一时雄杰

  • 卷之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十七·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秋七月。戊申朔。时享太庙。遣豫亲王懋林恭代行礼。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陈夔龙等、电奏悉。着该督等咨商柯逢时、庞鸿书、体察情形。妥筹办理。电寄  ○邮传部奏、展筑张绥铁路。据工程

  • ◎国会寿终正寝·刘以芬

    民国国会于二年正式成立,直至十三年,尚由第一任议员行使职权,盖国会曾经袁世凯、黎元洪两次解散,而段祺瑞讨平复辟后,又废弃之而召集新国会,中间中断日久,议员无从行使职权,不能不加以补足也。但在十二年间,议员任期即以补足计

  • ●弘光实录钞卷四·佚名

    三月甲申朔,虞廷陛补吏科左给事。礼部印被盗。辛卯,马士英晋太保,王铎晋少傅。改铸印信,不称南京。甲午,使阉人乔尚监两淮盐课。丙申,会审太子真伪。先是正月内,鸿胪寺少卿高梦箕一奴穆虎自北至,同一少年,密谓梦箕曰:『此先帝东

  • 赵德胜传·张廷玉

    赵德胜,濠州人。担任元义兵长,擅长马上使长矛,每次战斗必定在前。归属王忙哥的麾下,已经观察到了他最终必败。太祖占领了滁阳,德胜的母亲在军中,抛下妻子前来归附。太祖十分高兴,赐给他名字,任命为帐前先锋。从取铁佛冈,攻打三

  • 卷七卫禁律·窦仪

    【九门】律条十八并疏阑入庙社宫殿门宿卫人冒名自代因事入宫殿辄宿未着门籍入宫殿宫殿内作罢不出登高临视宫殿中宿卫人被奏劾先收兵仗应出宫殿不出通传宫人书信宿卫人不依职掌次第夜开宫殿门出入向宫殿射冲车驾队仗宿

  • 卷103·陈邦瞻

    理宗景定元年夏四月,蒙古以郝经为国信使,来告即位,且征前日讲和之议。蒙古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既请遣经,复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侵手害经。或谓经曰:“文统叵测,盍以疾辞。”经曰:“自南北构难,江、淮遗黎,弱者被俘略,壮者死原野

  • 卷二十四 论语六·黎靖德

      ◎为政篇下   △吾与回言章   论语所载颜子语,止有喟然之叹与"问仁"两章而已。而夫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知是说甚么,惜乎其不传也!〔便〕   或问:"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谓颜子心与圣人契。"曰:"此是前辈已自说了,毕

  • 卷六十六·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六治道一总论程子曰论治者贵识体 治身齐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纲纪分正百职顺天揆事创制立度以尽天下之务治之法也法者道之用也 圣王为治脩刑罚以齐众明

  • 卷六·司马光

    <经部,礼类,杂礼书之属,书仪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六宋 司马光 撰丧仪二闻丧 奔丧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奔丧礼注亲父母也问故问亲丧所由也虽非父母闻丧而哭其礼亦然】裂布为四脚白布衫绳带麻屦【

  • 卷首·辅广

    钦定四库全书 童子问卷首      宋 辅广 撰 诗传纲领 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为诗【此一节言诗之自出】 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五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般若波罗蜜多。不应观意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毗富罗山中。与大比丘众满足百千人俱。复有百千诸菩萨众。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迦楼罗等。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净居诸天

  • 卷第七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六修觉分时必获证净。此有几种依何位得。实体是何法有漏无漏耶。颂曰。证净有四种  谓佛法僧戒见三得法戒  见道兼佛僧法谓三谛全  

  • 粤西三载·汪森

    清代康熙年间,汪森任广西桂林府和太平府的通判。在履职之余,他发现整个广西地区,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本地文学总集,于是就百方搜罗“郡邑志乘及文献载籍”。晚年辞官归田后,借朱彝尊家藏秘籍,参以己书,荟萃订补,终于编成了《粤

  • 词品·杨慎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佚名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