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五

吉礼

陵寝

皇帝亲谒

列圣

列后

陵寝之礼

命下徧布诸司供备诹吉起

銮前一日遣官祗告

奉先殿如常仪谒

陵前期有司洁除

陵内外届日

皇帝御素服乗舆出

行宫羣臣素服随从

驾至

陵于

隆恩门外降舆王以下各官至下马碑稍远咸降骑礼

部尚书侍郎二人导

驾由

隆恩门左门入

陵寝门左门奉爵大臣暨

钦命随入之大臣扈从王公百官止立门外

皇帝至

宝城祭台前西向立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台北正中礼

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就位北向行三跪九拜礼【不賛】鸿胪寺官引王公百

官于

陵寝门外按左右翼列班重行北面随行礼毕有司设奠

几酒罍于拜位正中

皇帝诣几前北向跪羣臣皆跪奉爵大臣跪进爵皇帝三奠酒每奠率羣臣行一拜礼兴西向举哀羣臣东西面序立咸举哀毕礼部尚书侍郎导

驾出

隆恩门左门陞舆还

行宫扈从如来仪羣臣皆退凡诣

陵展谒仪并同

右亲谒

皇太后

皇后谒

皇太后至降舆处降舆

皇后

嫔公主以下随降舆守

陵女官二人恭导

皇太后

皇后至

宝城明楼前北向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嫔公主等位

皇后之后随行礼兴执事女官进奠几于正中

皇太后诣位跪奠酒三爵每奠行一拜礼西向举哀皇后

嫔公主以下随行礼举哀毕女官恭导以出乗舆还行宫

右后妃谒奠

歳清明中元冬至除夕

列圣

列后忌辰及

国有大庆皆大飨于

隆恩殿恭遇

皇帝亲谒行礼前期

陵寝奉祀官洁备牲帛器数翰林院具祝文【随事撰拟】授太常寺官奉安洁室届日工部官张幄次于

隆恩门外之东执事官素服入

隆恩门西门诣

隆恩殿燃炬明镫具器陈于案

后皆同案每案牛一羊二尊四鑪镫具每位奉先制帛一羮饭脯醢十有八器饼饵果实六十有五器【夏则荐】茶盌一爵三【有垫】匕一筯二凡牲实爼帛实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如遇

皇贵妃祔飨位于西旁东向用素帛一饼饵果实减十有一器余同陈设毕内监啓

寝室神龛礼部尚书诣

行宫告时

皇帝御素服乘舆出

行宫扈从大臣侍衞翼衞如常仪

驾至

隆恩门外降舆赞引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皇帝入大次少竢内府奉祀官恭请

神位奉安于

宝座如仪鸿胪寺官引王公于

隆恩门外两厢前祗竢陪祀各官豫入至

隆恩殿阶下按翼祗竢礼部尚书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衞官跪奉盥奉巾如仪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殿门内正中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由

隆恩门左门入陞左阶入殿左门西向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于阶上引百官于阶下东西面立内府官献茶于各案如仪毕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引奏就位恭导

皇帝就正中拜位前北向立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咸就拜位立重行北面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赞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奏上香司香跪奉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兴奏复位

皇帝复位立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兴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诣各

神位前司帛跪奉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叩如初退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典仪赞亚献司爵献爵于左如初献仪赞三献司爵献爵于右仪如亚献毕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赞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兴以次由中道出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王公百官

退避侧立东西面竢祝帛过【仍布拜褥】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望燎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望燎位望燎赞引奏礼毕恭导

皇帝出殿左门降东阶入

陵寝左门至

明楼前

皇帝西向立举哀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东西序立于

陵寝门外咸举哀【遇冬至及 庆典致祭不举哀】毕导

驾出

隆恩门左门外陞舆还

行宫执事官恭请

神位还御寝室众皆退

右亲祭

遣官祭飨于

隆恩殿承祭官及陪祭执事各官咸朝服将事【忌辰素服】届日奉祀官陈设爼豆进祝版内监入殿啓

寝室神龛礼部赞礼郎预引陪祭官先诣阶下东西序立

祗竢内府官奉安

神位毕乃引承祭官入

隆恩门右门升西阶就正中拜位立陪祭官各就拜位立承祭官上香升降均由西阶出入殿右门祝帛送燎避立西旁余行礼仪节均与

亲飨同礼成内府奉祀官恭奉

神位还御承祭官及各官出易素服竢彻馔毕阖门承祭

官立

隆恩门外左阶上西面各官序立阶下东西举哀各退

冬至暨

庆典祭毕不举哀余同

右遣官致祭

恭遇

皇帝时廵

盛京祗谒

祖陵启

銮前一日

亲告于

奉先殿如仪

驾发陈

骑驾卤簿不作乐在京王公百官常服跪送

御道所经守土官常服跪迎

盛京文武官朝服出境迎候朝鲜国王遣其陪臣奉表

起居

驾至

兴京

盛京

祖陵均行展谒礼

皇太后

皇后

嫔恭谒各如仪翼日率羣臣朝服

亲飨于

享殿祭毕易素服入

陵寝门举哀乃

亲奠亲藩功臣之墓并

遣官徧祭近

妃园寝宗藩祖茔勲臣祠墓

陞崇政殿受贺【仪详嘉礼】燕赉官兵有差

銮舆旋跸

盛京各官朝服跪送

御道所经守土官及在京王公百官朝服跪迎礼成亲告于

奉先殿如仪越日礼部疏请行庆贺礼【详朝贺仪】

右谒祭

祖陵

恭遇

皇帝诣

皇后陵寝

皇帝乘舆入中门【礼部尚书侍郎不导引】循

享殿左至

明楼前阶下降舆陞阶西向坐奠酒扈从王公百官鸿胪寺官引于大门外按翼重行北面行三跪九叩礼

皇帝奠酒时行礼举哀各退

恭遇

皇太后率

皇后

嫔致奠

皇太后由中门入至

明楼前降舆西向坐奠酒

皇后以下降舆行礼如谒各

陵仪

如遇

皇后忌辰及清明中元冬至岁暮

国有庆典遣官致祭于

享殿是日执事官入殿具器陈于案毕退出司祝奉祝版至殿中门外内监接奉跪安于祝案三叩司祝于门外之左随行礼内监启

寝室神龛尚茶于中门外献茶内监接奉茶奠于案届祭时引赞官二人引承祭官就拜位司香内监奉香盘进引赞引承祭官至殿右门引赞官止承祭官入右门引赞趋至中门外左右赞上香毕承祭官出殿右门引赞仍引至拜位行三跪九叩礼初献内监奠帛献爵如仪司祝进至中门之左跪内监诣祝案前三叩奉祝版跪授司祝司祝三叩接奉读毕仍授内监跪安于篚内三叩司祝随行礼亚献三献如初献仪祝帛送燎内监二人诣案前司祝司帛于门外各行一跪三叩礼内监奉祝授司祝奉帛授司帛咸接以兴恭送燎所礼成奉请

神位还御

寝室乃彻余均如各

陵祭仪

皇后陵寝祭奠

岁季春清明节敷土于

宝城之礼先一日

陵寝工部官进悬楮钱宝树一座奉安于

隆恩殿内东旁【岁暮舁出焚燎】取洁土贮筐以竢届日遣官素服将事赞礼郎二人一人导引一人荷土篑随行至

方城前众皆止遣官荷土循

明楼西磴道升

方城至石栏西以土合于一筐奉筐恭升

宝顶跪敷土于正中降以筐授赞礼郎引出易朝服诣隆恩殿致祭如仪若恭遇

皇帝亲诣行礼是日

皇帝素服礼部尚书太常寺卿导

驾入

陵寝左门后扈内大臣随侍王公大臣二人恭荷土筐从

皇帝进至

方城前工部尚书侍郎恭进防履

皇帝纳履恭荷土篑扈从王公大臣前后翼卫导驾官

恭导

皇帝由

明楼东磴道陞至

方城石栏东王公大臣以土合于一筐跪进

皇帝受筐众皆止

皇帝奉筐陞

宝顶跪敷土正中毕降授筐脱履导驾官恭导

皇帝出

隆恩门入大次竢奉安

神位毕行时飨礼

右敷土

列圣圣诞日奉祀官诣

陵埽除拂拭陈列酒果上香行三跪九叩礼

右圣诞

万寿圣节守

陵王公大臣分诣行礼每案陈果十有二盘每位爵三帛

一读祝奠献唱赞行礼同时飨仪

右万寿节

月朔朢日执事人夙兴诣

陵拂拭神龛展帷幔每案陈熟羊一果十有二盘每位爵三守陵官上香奠献行三跪九叩礼【十月朔唱赞余不赞】毕彻退

右朔朢谒奠

因事祗吿

陵寝遣官各一人将事

后同案每案陈果实十二盘羊一每位爵三奠献读祝行

礼与时飨同

右祗吿

皇帝遣

皇子谒

陵之礼

皇子至下马牌降舆马奉祀礼部官导引至

隆恩门外升左阶行三跪九叩礼【不赞】毕西面举哀不奠

酒哀止引退如来仪若展谒于

陵寝门外礼部官引至

隆恩门左门止内务府奉祀官导引

皇子入至

陵寝左门外行礼如仪祭

陵日

皇子蟒袍补服由

隆恩门右门进至阶上虚中位于左行礼陈设赞引奠献如遣官时飨仪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宗室公谒

陵奉祀礼部官引诣

隆恩门阶上按左右翼行三跪九叩礼【不赞】

右皇子谒陵

文武三品以上官奉

命出使道过

陵寝由奉祀礼部官引至大门外北面行三跪九叩礼【不赞】遇时祭则入陪祀官之列按翼随行礼归时展谒亦如之

右羣臣恭谒

妃园寝及

皇太子园寝四时遣官祭奠行二跪六叩礼【不赞】出入殿左门余读祝奠献诸仪节与

陵寝时飨同

右园寝致祭

钦定大清通礼卷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羊琇 王恂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 王濛王遐 王蕴 褚爽·房玄龄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李心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六·佚名
  三一二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喜逢春传奇》情形折·佚名
  象台首末卷五·胡知柔
  废太子元恂传·魏收
  徐阶传·张廷玉
  蒙古律书·佚名
  刑法四·徐松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九·佚名
  咸丰九年三月廿九日·曾国藩
  纲鉴易知录卷五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江月松风集卷三·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洛阳陌驱车洛阳陌周道何逶迟玉帛走侯甸金汤固城池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岐铜驼卧荆棘索靖独先知陇头水呜咽陇头水东西流至今胡马不敢饮野狐时见侵月明古碛在氷合交河阴陇底有白骨衔寃啼夜深闗山月落落汉时月

  • 列传十·薛居正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

  • 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四·赵尔巽

      长龄 那彦成子容安 容照 玉麟特依顺保   长龄,字懋亭,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嘉庆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佚名

      嘉靖二十年六月丙辰朔升狭西左布政使喻茂坚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抚治郧阳等处地方 命除豁营州密云遵化卢龙兴州抚宁山海开平天津德州宽河仓州等处各卫所营屯新增地亩银共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两有奇及 仁寿清

  • 沂阳日记·佚名

    ●武皇 武皇南征,驻跸留都,大将江彬等统领边军数万扈从,屯处京城。彬恃恩跋扈,权侔至尊,下视公卿,怀不轨心。乔公白岩,时为大司马,独任留守之重,持正镇静,每事裁抑,彬亦敬惮,不敢肆,隐然虎豹在山之势。一日晚,彬遣官兵索各城门锁钥,

  • 蔡清传·张廷玉

    蔡清,字介夫,晋江人。年少时到侯官,跟从林王比学《易》,尽得其精髓。成化十三年(1477)乡试第一,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请求归家讲学,而后选为礼部祠祭主事。王恕主持吏部工作时,器重蔡清,调任稽勋主事。清向王恕提出两条建议

  • 卷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三宾礼周礼大行人掌宾客之礼仪九州以外谓之蕃国各以其贵寳为挚国家声敎暨讫四夷来宾徼外山海诸国典之礼部百余年来勅封燕赉诸典仪文详洽爰辑为宾礼而百官士民相见仪节以类附于后朝贡之

  •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正义】: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後,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先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後也。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集解】:汉书音义曰:“匈奴始祖名。”【索隐】:张晏曰“淳

  • 卷11·吴缜

    《十一宗诸子传》内,宪宗子衡王憺。今案《宪宗诸子鄜王憬传》云:“长庆元年始王,与琼、沔、婺、茂、淄、衢、澶七王同封。”又《穆宗纪》长庆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憺衢王。”然则憺之所封衢也,而书为“衡”,则误矣。《公主传

  • 卷四·郑玄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食,饭也。饮,酒浆也。膳,牲肉也。羞,有滋味者,凡养之具,大略有四。○食,音嗣,注及下“食用”、“公食”同。饭,扶万反,依字作饣卞。)[疏]“膳夫”至“世子”○释曰:云“膳夫掌王之食饮”者,此一

  • 贫富都作等闲看·孔子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贵却不骄傲,这倒比较容易。”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中国之民间教化何在·太虚

    陈东原君云:“吾人常说中国为文明最古的国家,但一看现在社会污秽、浪漫、虚伪、自私、不讲礼貌、无同情心,每使人怀疑“是不是礼教之邦”!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如此怀疑的实在很多”。梁漱溟君则云:“俗常以为孔子的教化实支配

  • 评善之研究·太虚

    魏肇基君,译日本西田几多郎所著善之研究,分为四编:一、纯粹经验,是其一切推论所依据之出发点,大致皆得之詹姆士者为多。第二编实在,第三编善,第四编宗教,则为依次论究真善美者。其思想大近泛神论,与海格尔、斯宾挪沙相默契。而

  •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安居异处守夏既满。从彼默然来诣佛会。至佛会已五体投地。礼佛双足退坐一面颙俟佛诲。尔时世尊告阿难言。

  •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目次·佚名

    卷一小參示眾秉佛示做工夫要語卷二頌古問答機緣雜著卷三室中漫言卷四山居詩關居詩雜詠

  • 墓畔回忆录·夏多布里昂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两年完成的这部巨著,确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这真实的主题就是伤逝,叹人生短暂,哀时光易逝,用文字与手中的笔挣扎着反抗时间。把往昔留住,把现在留住,把未来留住,在追忆逝水年华中

  • 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

  • 台海见闻录·董天工

    本书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贡,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谕。十五年秩满忧居,为答友朋之询问,尝就在台见闻,征诸文献,编次成书。首有「自序」,对其内容略作提纲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