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史通俗演义

《元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朱元璋建立明朝。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元史通俗演义》全部章节目录

(1)自序
(2)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
(3)第二回 拥众称尊创始立国 班师奏凯复庆生男
(4)第三回 女丈夫执旗招叛众 小英雄逃难遇救星
(5)第四回 追失马幸遇良朋 喜乘龙送归佳耦
(6)第五回 合浦还珠三军奏凯 穹庐返幕各族投诚
(7)第六回 帖木真独胜诸部 札木合复兴联军
(8)第七回 报旧恨重遇丽姝 复前仇叠逢美妇
(9)第八回 四杰赴援以德报怨 一夫拚命用少胜多
(10)第九回 责汪罕潜师劫寨 杀脱里恃力兴兵
(11)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斡难河雄酋称帝
(12)第十一回 西夏主献女乞和 蒙古军入关耀武
(13)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继嗣定议西征
(14)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
(15)第十四回 见角端西域班师 破钦察归途丧将
(16)第十五回 灭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丧新君嗣统
(17)第十六回 将帅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
(18)第十七回 南北夹攻完颜赤族 东西遣将蒙古张威
(19)第十八回 阿鲁思全境被兵 欧罗巴东方受敌
(20)第十九回 姑妇临朝生暗衅 弟兄佐命立奇功
(21)第二十回 勤南略赍志告终 据大位改元颁敕
(22)第二十一回 守襄阳力屈五年 覆厓山功成一统
(23)第二十二回 渔色徇财计臣致乱 表忠流血信国成仁
(24)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军尽没 讨安南两次无功
(25)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连兵构衅 乃颜王败走遭擒
(26)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权奸伏法 慎战守老将骄兵
(27)第二十六回 皇孙北返灵玺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
(28)第二十七回 得良将北方靖寇 信贪臣南服丧师
(29)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
(30)第二十九回 诛奸慝怀宁嗣位 耽酒色嬖幸盈朝
(31)第三十回 承兄位诛逐奸邪 重儒臣规行科举
(32)第三十一回 上弹章劾佞无功 信儉言立储背约
(33)第三十二回 争位弄兵藩王两败 挟私报怨善类一空
(34)第三十三回 隆孝养迭呈册宝 泄逆谋立正典刑
(35)第三十四回 满恶贯奸相伏冥诛 进良言直臣邀主眷
(36)第三十五回 集党羽显行弑逆 扈銮跸横肆奸淫
(37)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众恶骈诛 纵奸盗百官抗议
(38)第三十七回 众大臣联衔入奏 老平章嫉俗辞官
(39)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
(40)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称尊颁敕 太平王杀敌建功
(41)第四十回 入长城北军败溃 援大都爵帅驰归
(42)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
(43)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时厘降 二使劝进克日登基
(44)第四十三回 中逆谋途次暴崩 得御宝驰回御极
(45)第四十四回 怀妒谋毒死故后 立储君惊遇冤魂
(46)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诸将班师 避大内皇儿寄养
(47)第四十六回 得新怀旧人面重逢 纳后为妃天伦志异
(48)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会议 遵顾命皇侄承宗
(49)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权相怀疑 遭冥谴太师病逝
(50)第四十九回 履尊择配后族蒙恩 犯阙称兵豪宗覆祀
(51)第五十回 辱谏官特权停科举 尊太后变例晋徽称
(52)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报国大义灭亲
(53)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儿 用贤相并征名士
(54)第五十三回 宠女侍僭加后服 闻母教才罢弹章
(55)第五十四回 治黄河石人开眼 聚红巾群盗扬镳
(56)第五十五回 失军心河上弃师 逐盗魁徐州告捷
(57)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术天子宣淫 嬖侍擅权丞相受祸
(58)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义 董搏霄河北捐躯
(59)第五十八回 扫强虏志决身歼 弑故主行凶逞暴
(60)第五十九回 阻内禅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诛
(61)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

猜你喜欢
  汉书·班固
  呻吟语·佚名
  北平录·佚名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可斋杂记·彭时
  科试考·王世贞
  忠贞录·李维樾
  北梦录·瞿宣颖
  多铎妃刘氏外传·胡朴安
  战国策校注·吴师道
  王端毅公奏议·王恕
  福建省例·佚名
  皇明祖训·朱元璋
  建国大纲·孙中山
  朝鲜王朝实录[明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255 ·佚名

    梅尧臣 司马君实遗甘草杖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 难从荷筱叟,宁入化龙陂。 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 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二首 位至三公有,恩加赐谥无。 再调金

  • 卷一·孟浩然

    ○五言古诗寻香山湛上人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石门殊壑险,篁径转森邃。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

  • 序·孙一元

    太白山人漫藁序太白山人漫藁者吾友孙太初所为诗也夫曰漫者触而成声无谓有谓之云也太初关西豪杰也束髪入太白山为山人继入终南泛观恒岱遵龟蒙慕宣圣遗韵止於邹鲁之邦久之踰江淮下吴越鶡冠布袍独立於万象之表志孑如也夫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九·杨仲良

      神宗皇帝   王安石事迹上   皇佑三年五月庚午,宰臣文彦博等言:『臣等每因进对,尝闻德音,以搢绅之间多务奔竞,非裁抑之,则无以厚风俗。若恬退守道者稍加旌擢,躁求者庶几知耻。伏见殿中丞王安石,进士第四人及第。旧制一

  • 卷之三十八·佚名

    宣统三年。庚戌。秋七月。壬寅朔。时享太庙。遣豫亲王懋林恭代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邮传部奏遵查粤路弊混情形。分别惩处尤拟办法一摺。着依议。  ○又谕、电寄瑞澂、据电奏、湖北候补道张赓扬出身微贱牟利营

  • 涌幢小品卷之八·朱国祯

    召问命官国初四明人王桓与二儒者同赴召。见太祖于便殿。上问二儒者。在家何业。一对曰。臣业农。上曰。卿业农。亦知禾、麦之节有不同乎。对曰。知之。禾三节。而麦四节。是不同也。上曰。禾、麦。类耳。节之不同。何

  • ◎成都悼蔡记·李定夷

    四川追悼蔡督军地点,在少城公园,十二月一号起至三号止。其追悼场之布置,入公园之签子门,以白布扎牌楼。沿右而左,为纸札“追悼邵阳蔡公大会”八字。门有警察守卫,非持参观券者勿许入。以故环立门外引领而望者,不下数千人,途为

  •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刘洪涛译注【说明】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专门记水道昉自《

  • 卢思道传·魏徵

    卢思道字子行,范陽人。 祖父卢陽乌,是西魏的秘书监。 父亲卢道亮,隐居不愿做官。 卢思道聪明善辩,通达脱俗。 十六岁那年,有一次,碰上中山人刘松替别人写碑铭,刘松把文章给他看,思道读了,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因此感触很深而受到激

  • 九五、苏秦考·钱穆

    太史公为《苏秦传》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

  • 方域三·徐松

    寿康宫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干道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正、至,皇帝率百僚诣寿康宫行朝贺礼,设黄麾角仗。」从之。 四年八月丙戌,诏将帅、群臣诣宫上寿,既而不克行。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 慈福宫

  • 提要·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唐律疏义       政书五【法令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唐律疏义三十卷唐太尉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奉勅撰风俗通称皋陶谟虞造律尚书大传称夏刑三千五百是为言律之始其后魏李悝

  • 司封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之封爵   封爵    见封一凡公侯伯子男见职授封者必须随即奏请封号爵禄等级及驸马婚礼俱用具奏给授诰命札付翰林院撰文具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写尚宝司用宝完备择日具奏颁降一凡功臣殁后加封公追

  •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晏婴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

  • 群经补义卷二·江永

    婺源江永撰春秋补义【经传地名别有春秋地理考实四卷详之】韩宣子适鲁观书于太史氏见鲁春秋此未笔削之春秋也春秋当始伯禽何为始隠疑当时鲁春秋惠公以上鲁史不存夫子因其存者修之未必有所取义也使伯禽以后之春秋皆存则

  • 序·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序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匪直自了。有大悲大愿焉。悲大故其忧之也深。愿大故其任之也重。昔风穴垂涕告首山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而将坠矣。诚忧之也。其后再传而有汾阳。既放身命。闭关坚卧。郡守

  • 兰蕙小史·吴恩元

    《兰蕙小史》是近代兰艺历史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兰谱。吴恩元、唐驼先生将自己毕生选育培植的兰蕙铭品尽数收录书中

  •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佚名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