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资治通鉴音注

注释书。又名《新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注》,又俗称为《胡注通鉴》。是盛行于世的《通鉴》最好注本。因注文列于《通鉴》正文之下,故亦有二百九十四卷。宋末元初胡三省撰。书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卷首有自序,述成书经历。是书重考证,凡《通鉴》所及历代典章名物制度,如赋税、职官、舆服、天文、历法、乐律、刑法变迁、少数民族来历,乃至草木虫鱼名状等,无不考释周详。所释地理沿革,尤以精审见称。训释字词重在音义,兼有校勘断句。对原文史实,补其未详,正其疏误。凡史实与前后事有关涉,必注明事见几卷几年,或注明为某事张本,以便融会通观。注文征引广博,且标明书目,不少佚书文字,得以辑录,大批有用史料赖以传世。是书征摭既广,篇制宏巨,不免偶有疏漏。明严衍《通鉴补正略》,清顾炎武《日知录》,陈景云《通鉴胡注举正》,对胡注皆有订正。是书以元兴文署刻本为最好。今中华书局标点本20册,乃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注本标点排印,甚便阅读。

《资治通鉴音注》全部章节目录

(1)●卷第一
(2)●卷第二
(3)●卷第三
(4)●卷第四
(5)●卷第五
(6)●卷第六
(7)●卷第七
(8)●卷第八
(9)●卷第九
(10)●卷第一十
(11)●卷第十一
(12)●卷第十二
(13)●卷第十三
(14)●卷第十四
(15)●卷第十五
(16)●卷第十六
(17)●卷第十七
(18)●卷第十八
(19)●卷第十九
(20)●卷第二十
(21)●卷第二十一
(22)●卷第二十二
(23)●卷第二十三
(24)●卷第二十四
(25)●卷第二十五
(26)●卷第二十六
(27)●卷第二十七
(28)●卷第二十八
(29)●卷第二十九
(30)●卷第三十
(31)●卷第三十一
(32)●卷第三十二
(33)●卷第三十三
(34)卷第三十四
(35)卷第三十五
(36)卷第三十六
(37)卷第三十七
(38)卷第三十八
(39)卷第三十九
(40)卷第四十
(41)卷第四十一
(42)卷第四十二
(43)卷第四十三
(44)卷第四十四
(45)卷第四十五
(46)卷第四十六
(47)卷第四十七
(48)卷第四十八
(49)卷第四十九
(50)卷第五十
(51)卷第五十一
(52)卷第五十二
(53)卷第五十三
(54)卷第五十四
(55)卷第五十五
(56)卷第五十六
(57)卷第五十七
(58)卷第五十八
(59)卷第五十九
(60)卷第六十
(61)卷第六十一
(62)卷第六十二
(63)卷第六十三
(64)卷第六十四
(65)卷第六十五
(66)卷第六十六
(67)卷第六十七
(68)卷第六十八
(69)卷第六十九
(70)卷第七十
(71)卷第七十一
(72)卷第七十二
(73)卷第七十三
(74)卷第七十四
(75)卷第七十五
(76)卷第七十六
(77)卷第七十七
(78)卷第七十八
(79)卷第七十九
(80)卷第八十
(81)卷第八十一
(82)卷第八十二
(83)卷第八十三
(84)卷第八十四
(85)卷第八十五
(86)卷第八十六
(87)卷第八十七
(88)卷第八十八
(89)卷第八十九
(90)卷第九十
(91)卷第九十一
(92)卷第九十二
(93)卷第九十三
(94)卷第九十四
(95)卷第九十五
(96)卷第九十六
(97)卷第九十七
(98)卷第九十八
(99)卷第九十九
(100)卷第一百
(101)卷第一百一
(102)卷第一百二
(103)卷第一百三
(104)卷第一百四
(105)卷第一百五
(106)卷第一百六
(107)卷第一百七
(108)卷第一百八
(109)卷第一百九
(110)卷第一百一十
(111)卷第一百一十一
(112)卷第一百一十二
(113)卷第一百一十三
(114)卷第一百一十四
(115)卷第一百一十五
(116)卷第一百一十六
(117)卷第一百一十七
(118)卷第一百一十八
(119)卷第一百一十九
(120)卷第一百二十
(121)卷第一百二十一
(122)卷第一百二十二
(123)卷第一百二十三
(124)卷第一百二十四
(125)卷第一百二十五
(126)卷第一百二十六
(127)卷第一百二十七
(128)卷第一百二十八
(129)卷第一百二十九
(130)卷第一百三十
(131)卷第一百三十一
(132)卷第一百三十二
(133)卷第一百三十三
(134)卷第一百三十四
(135)卷第一百三十五
(136)卷第一百三十六
(137)卷第一百三十七
(138)卷第一百三十八
(139)卷第一百三十九
(140)卷第一百四十
(141)卷第一百四十一
(142)卷第一百四十二
(143)卷第一百四十三
(144)卷第一百四十四
(145)卷第一百四十五
(146)卷第一百四十六
(147)卷第一百四十七
(148)卷第一百四十八
(149)卷第一百四十九
(150)卷第一百五十
(151)卷第一百五十一
(152)卷第一百五十二
(153)卷第一百五十三
(154)卷第一百五十四
(155)卷第一百五十五
(156)卷第一百五十六
(157)卷第一百五十七
(158)卷第一百五十八
(159)卷第一百五十九
(160)卷第一百六十
(161)卷第一百六十一
(162)卷第一百六十二
(163)卷第一百六十三
(164)卷第一百六十四
(165)卷第一百六十五
(166)卷第一百六十六
(167)卷第一百六十七
(168)卷第一百六十八
(169)卷第一百六十九
(170)卷第一百七十
(171)卷第一百七十一
(172)卷第一百七十二
(173)卷第一百七十三
(174)卷第一百七十四
(175)卷第一百七十五
(176)卷第一百七十六
(177)卷第一百七十七
(178)卷第一百七十八
(179)卷第一百七十九
(180)卷第一百八十
(181)卷第一百八十一
(182)卷第一百八十二
(183)卷第一百八十三
(184)卷第一百八十四
(185)卷第一百八十五
(186)卷第一百八十六
(187)卷第一百八十七
(188)卷第一百八十八
(189)卷第一百八十九
(190)卷第一百九十
(191)卷第一百九十一
(192)卷第一百九十二
(193)卷第一百九十三
(194)卷第一百九十四
(195)卷第一百九十五
(196)卷第一百九十六
(197)卷第一百九十七
(198)卷第一百九十八
(199)卷第一百九十九
(200)卷第二百
(201)卷第二百一
(202)卷第二百二
(203)卷第二百三
(204)卷第二百四
(205)卷第二百五
(206)卷第二百六
(207)卷第二百七
(208)卷第二百八
(209)卷第二百九
(210)卷第二百一十
(211)卷第二百一十一
(212)卷第二百一十二
(213)卷第二百一十三
(214)卷第二百一十四
(215)卷第二百一十五
(216)卷第二百一十六
(217)卷第二百一十七
(218)第二百一十八
(219)第二百一十九
(220)卷第二百二十
(221)卷第二百二十一
(222)卷第二百二十二
(223)卷第二百二十三
(224)卷第二百二十四
(225)卷第二百二十五
(226)卷第二百二十六
(227)卷第二百二十七
(228)卷第二百二十八
(229)卷第二百二十九
(230)卷第二百三十
(231)卷第二百三十一
(232)卷第二百三十二
(233)卷第二百三十三
(234)卷第二百三十四
(235)卷第二百三十五
(236)卷第二百三十六
(237)卷第二百三十七
(238)卷第二百三十八
(239)卷第二百三十九
(240)卷第二百四十
(241)卷第二百四十一
(242)卷第二百四十二
(243)卷第二百四十三
(244)卷第二百四十四
(245)卷第二百四十五
(246)卷第二百四十六
(247)卷第二百四十七
(248)卷第二百四十八
(249)卷第二百四十九
(250)卷第二百五十
(251)卷第二百五十一
(252)卷第二百五十二
(253)卷第二百五十三
(254)卷第二百五十四
(255)卷第二百五十五
(256)卷第二百五十六
(257)卷第二百五十七
(258)卷第二百五十八
(259)卷第二百五十九
(260)卷第二百六十
(261)卷第二百六十一
(262)卷第二百六十二
(263)卷第二百六十三
(264)卷第二百六十四
(265)卷第二百六十五
(266)卷第二百六十六
(267)卷第二百六十七
(268)卷第二百六十八
(269)卷第二百六十九
(270)卷第二百七十
(271)卷第二百七十一
(272)卷第二百七十二
(273)卷第二百七十三
(274)卷第二百七十四
(275)卷第二百七十五
(276)卷第二百七十六
(277)卷第二百七十七
(278)卷第二百七十八
(279)卷第二百七十九
(280)卷第二百八十
(281)卷第二百八十一
(282)卷第二百八十二
(283)卷第二百八十三
(284)卷第二百八十四
(285)卷第二百八十五
(286)卷第二百八十六
(287)卷第二百八十七
(288)卷第二百八十八
(289)卷第二百八十九
(290)卷第二百九十
(291)卷第二百九十一
(292)卷第二百九十二
(293)卷第二百九十三
(294)卷第二百九十四

猜你喜欢
  宋书·沈约
  因话录·赵璘
  纲目订误·陈景云
  建文皇帝遗迹·佚名
  读书镜·陈继儒
  啸亭杂录·昭梿
  泾林续记·周玄暐
  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费行简
  咸同将相琐闻·佚名
  中州人物考·孙奇逢
  白话宋史·脱脱
  白话旧五代史·薛居正
  资治通鉴全译·司马光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李之芳
  安徽咨议局章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赌棋山庄词话卷三·谢章铤

    雨村词话之误 罗江李雨村调元著词话四卷,其于词用功颇浅,所论率非探源,沾沾以校雠自喜,且时有剿说,更多错缪。如谓宋人未有著词话者,惟后山集中所载吴越王来朝等七条。不知玉田词源,辅之词旨,业有专书。而吴曾能改斋漫录十

  • 卷一百八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八 刘子翬 游龙潭 四客同笑言一僧陪杖屦徜徉山水窟适意忘晨暮疎钟岩北寺细竹溪南路中流石参错不碍潺湲泓澄小龙潭润气金碧聚时惊木叶坠俯见儵鳞度

  • 國語卷第二十一·韦昭

      越語下   1 越王句踐即位三年而欲伐吳〔一〕,范蠡進諫曰:「夫國家之事,有持盈〔二〕,有定傾〔三〕,有節事〔四〕。」王曰:「為三者,奈何?」對曰:「持盈者與天〔五〕,定傾者與人〔六〕,節事者與地〔七〕。王不問,蠡不敢言。

  • ●卷八十一·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六。   起靖康二年二月十四日甲戌,尽二十一日辛巳。   十一日甲戌吴开莫俦赍到军前牒。   据文武百官申乞立张相治国事巳申本国许册立为皇帝请牒册宝及一行册命礼数。   金人取亲王帝姬驸马及

  • 第一百三十六回 瘸围公府陈逆干纪 避军舰总理蒙尘·蔡东藩

      却说孙中山先生在广西预备对北用兵,屡次电嘱陈炯明筹饷,谁知陈炯明此时已暗和吴佩孚通款,不但不肯遵命,而且克扣饷械,布散流言,惟恐北伐军不败。中山虽念他以前的劳绩,不忍重惩,但为革命前途起见,又不得不将其停职,所以在

  • 第九回 简王后至灵王时生孔子·黄士衡

    诗曰: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之前,未有孔子;孔子之后,未有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却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人,今为山东曲阜县,宋微子启弟微子衍之后也。衍号微仲,五传至弗父何,逊国于其弟厉公,世为宋卿。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

  • 卷一百九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夏四月辛巳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置安定左右前后四千户所并设站驿以通往来○壬午设北京河南各处递运所顺天府之良卿涿州保定府之定兴安肃清苑庆都真定府之定州真定新乐赵州柏卿栾城顺德府之内丘刑台广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六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殿阁词林记卷七·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宫詹等附掌詹事府事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凤阳定逺人素负大志至正辛卯盗起汝颍壬辰江淮大乱我髙皇帝自濠如定逺善长遇焉相得甚欢俾掌书记参谋军事甲午克滁州时滁阳王郭子兴自泗还欲留善长善长不从乙未正月

  • 嗣圣·周绍良

    №嗣圣001【盖】粗糙不清。【志文】大唐故新安郡王墓志铭并序王讳徽,字玄祺,陇西狄道人也。自犹龙呈紫气之祥,如马感白云之庆,弘大业於天下,敷玄化於寰中,宝叶於是克昌,灵源所以增,故得翦八宏而建寓,廓六合而开

  • 二一、孔子过宋考·钱穆

    《世家》:“孔子去卫,过曹,适宋,又过郑,遂至陈。”臧庸《拜经日记》云:“二适字,皆过字之误,宜据《年表》校正。”今按:过曹事他无所见。过宋之事,《论》《孟》皆有之。《论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

  •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邹韬奋

    我在做苦学生的时代,经济方面的最主要的来源,可以说是做家庭教师。除在宜兴蜀山镇几个月所教的几个小学生外,其余的补习的学生都是预备投考中学高级的。好些课程由一个人包办,内容却也颇为复杂。幸而我那时可算是一个“杂

  • 卷三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八旗大臣年表六部院大臣年表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

  • 第五十一卦 震 震为雷 震上震下·佚名

    震:亨。 震来萀萀,笑言哑哑。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 震来萀萀,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初九:震来萀萀,后笑言哑哑,吉。象曰

  • 卷三·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三邳州知州王植撰天道篇第三补训此以天道名篇而其中以天道圣人并言见圣人与天道同亦惟圣人能言天道也前四节以圣人与天道相形天不言四节言天道不见而章三节言圣人天之知物节又言天道盖天命亦天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五年同利養别說戒白二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於某聚落有一長者造一住處諸事具足捨與四方僧伽.   是時長者被王拘執.苾芻聞已棄寺他行.有三寶物及諸資具被賊偷去.長者得脫知  

  •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八年春作──自民国成立,朝野之士固屡次以共和国之元素在乎道德为言,唱国民道德主义,以期改造国民之人格,使咸进于善。顾迄今国俗民心败坏愈甚,虽欲退求一日之法治亦不可得,此其故奚在耶?曰:是皆瞩道未真,建德无本,人心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