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一、孔子过宋考

《世家》:“孔子去卫,过曹,适宋,又过郑,遂至陈。”臧庸《拜经日记》云:“二适字,皆过字之误,宜据《年表》校正。”今按:过曹事他无所见。过宋之事,《论》《孟》皆有之。《论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孟子》:“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皆是也。而其详见于在《世家》,云:“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庄子》所谓伐檀于宋,盖与《史》合。而崔述疑之,谓畏匡过宋实似一事。其言曰:“定公六年《传》云:伐郑取匡,往不假道于卫,是匡在郑东也。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是匡在卫南也。鲁虽取匡,势不能有。杜氏疑为归之于晋,《庄子》与《荀子》皆以匡为宋邑。(按《荀子》当系《说苑》之误。)郑东卫南,则去宋为近,去晋为远。晋之灭偪阳也,以予宋。鲁取匡之时,宋方事晋,匡归于宋,理或然也。此事既与过宋之事相类,又与其时相同。若匡又宋地,则似畏匡过宋,实本一事者。吾恶知非魋闻孔子适陈,将出于匡,故使匡人要之,而后人误分之为二事也?《子罕篇》云: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述而篇》亦云: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二章语意正同。亦似一时一事之言,而记者各记所闻,是以其词小异。未必孔子生平,每遇患难,即为是言也。然则畏匡之与过宋,绝似一事,恐不得分以为二。”崔氏此辨,其先盖起于疑畏匡之事之无实,因以为或即桓魋之所使。然子畏之匡在蒲,邻于晋,远于宋,与桓魋无涉,且畏匡据《世家》在鲁定公十四年,过宋据《年表》及《宋世家》在鲁哀二年,亦不得谓一时事。至《庄子》谓孔子游匡,宋人围之者,误以桓魋之事牵涉畏匡,古书如此误者甚多,不得即以为据也。(陆德明《音义》引司马曰,宋当作卫,匡卫邑也,卫人误围孔子以为阳虎,此即不据《庄》文,亦不以畏匡即由桓魋。《论语 绝粮章》孔《注》“之宋,遭匡人之难。”《檀弓疏》畏匡,亦引微服过宋,自属昔人笔误。并不以畏匡即由桓魋也。《左传》文十一年,有承筐,《方舆纪要》在归德府睢州西三十里,孔子自卫适陈,或当过此,不必绕道走扶沟之匡。扶沟之匡,前人亦无以为宋邑者。)又以《其如予何》二章语意之同,遂谓似出一事,尤属轻断。今定孔子畏匡过蒲为一事之两传,而桓魋之难,则别为一事,庶于《论》《孟》《史记》均可通。而孔子以貌似阳虎而见拘之说,要为不足信,此则崔氏疑之而得者也。

《世家》又谓孔子过宋之后适郑,则复不足信。崔述云:“郑在宋西,陈在宋南,自宋适陈,必不由郑”,是也。(《世家》云:“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状云云。”崔氏力辨,以谓此乃齐东野人之语。余考《韩诗外传》谓孔子出卫东门,逆姑布之卿,即其事,而文词小异。据《外传》,亦孔子并未至郑之一证。)《郑世家》又云:“声公五年,子产卒。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兄事子产。”王若虚《滹南集 辨惑》论之曰:“既云如兄弟,何必复言兄事?兼已死之后及此,其次第亦不应尔。”臧庸《拜经日记》云:“子产卒在声公五年,则鲁定公十四年也。孔子过郑在声公七年,(若据《世家》,应在九年,臧为改易,未是。说见《考辨》第十八。况《世家》过郑之说,实未可据,说详下。)则鲁哀公元年也。安得有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事?且《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疾数月而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然则子产之卒,实在鲁昭二十年,郑定公之八年,去孔子过郑二十九年。时孔子年甫过三十,是过郑而交子产,实史公之牴牾也,宜据《左氏传》正之。《世家》言孔子过郑,其肩类子产,本举古人以拟之。”余谓《史记》凡及孔子事,多后人妄羼之笔。如此文理灭裂,显非史迁本真。盖后人自据《世家》及《左传》妄造耳。然妄者亦有其所以妄,误亦有其所以误。明乎其所以妄所以误者,而其不妄不误者自见。今试问子产之卒,何以误在声公之五年乎?曰:妄者误以是年为孔子过郑之年,因书子产之卒于是年。曰:《年表》孔子过宋在郑声公九年,何以过郑又误在五年?曰:此据孔子过匡而误。孔子过匡本在长垣,为卫邑,而误者以为在扶沟,为郑邑。因以孔子之过匡为过郑。遂误谓孔子适郑都,因有独立郭东门与弟子相失之事。因又有交子产之说。而孔子畏匡,则在鲁哀十四年,即郑声公之五年。遂误谓孔子是年过郑,又误为子产以是年卒也。故《郑世家》因《孔子世家》而误,《年表》又因《郑世家》而误。然可以因其误而证孔子畏匡实在至卫十月之后,与微服过宋非一事,又可知孔子过郑之不可信。故孔子自卫至陈,过宋则有据,过郑则无实。

猜你喜欢
  终记解第四十·王肃
  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蔡东藩
  提要·熊克
  附录·孙甫
  第三十八章 豫东大战·冯玉祥
  第十章 西征之役(下)·冯承钧
  一八六 我的工作三·周作人
  随着日子往前走·陆小曼
  ●岁华纪丽卷第一·韩鄂
  卷五十七·佚名
  卷一百二十·雍正
  卷九十八·佚名
  卷一百十·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二四·吴楚材
  唐元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徐世昌

    王杰王杰,字伟人,号惺园,晚号葆淳,韩城人。乾隆辛巳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葆淳阁集》。题秋林待月图好藉倪迂笔,为传似月襟。微云净天宇,清景嘱秋岑。佳客

  • 卷二百八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云泉诗荡顶【重逰鴈山分得六题】高平余十里湖湗落中间此地可耕凿长年迷草菅一庵犹有路四望忽无山道者了经课慰余登陟艰龙鼻水怪极生真想饥防祷请勤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三七言律诗十六周世选秋暮自西村道经卫河野望平芜秋色阑疎云斜照鴈南天临风杨栁流霜叶夹岸村墟起暮烟渔唱寒汀孤棹迥笛声衰草几人旋蓝舆逺道催归思篱菊喷香正烂然许国月夜集余太史宅观白药

  • 卷第九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二〔起强圉赤奋若(丁丑),尽着雍摄提格(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九·佚名

    嘉靖七年六月辛丑朔明伦大典书成进呈 上亲制序文命宣付史馆刊布天下加恩纂述效劳诸臣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加正一品俸荫一子为尚宝司司丞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加少傅太子太傅升吏部尚

  • ◎叶德辉之文艺谈·李定夷

    近有日人某君往访湖南名士叶德辉,谈及文学戏曲之事。叶君云:“说文为一种东汉人实学,不可以钟鼎铜器篆籀目之。研究此书,最要之门户,前清乾隆时儒者似犹未知,日本人亦罕有精造者,然其学甚难,鄙人于此,已研究三十年矣。顷如剧曲

  •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李延寿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河南洛阳人。她的祖先是吐谷浑的首领,世居青海,号称青海王。凉州归降后,乙弗氏的高祖父莫瞔领着全部落人归顺朝廷,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封爵西平公。从莫瞔以后,他家连续子孙三代娶魏国公主为妻,而莫瞔家的女子

  • 武宗本纪·张廷玉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名叫朱厚照,孝宗长子。其母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1492),立为皇太子。厚照天性聪颖,好骑马射箭。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死。十八日,朱厚照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

  • 十五年·佚名

    甲寅春正月1月1日○丙寅朔,正言韓泰東以爲:「金徽之陰邪縱恣,而罪止罷職,不可謂是非已定也。緣臣無狀,以損聖明待臺閣之體,臣亦何心,自比聖世臺閣上人物哉?請遞。」退待。憲府處置,以提起已停之論。遞差。1月2日○丁卯,命給魯山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广百论本一卷 慧琳  广百论释十卷 玄应  十住毗婆沙论十四卷 玄应  菩提资粮论六卷 慧琳  大乘庄严论十三卷 慧琳  大庄严论十五卷 玄应  顺中论二卷 慧琳  摄大乘

  • 在厦门日光岩讲·太虚

    现今国内战事,甚为猛烈。当此天气寒冷,负伤兵士及战线内难民,殷殷待救。我等以慈悲为宗旨,须从速组织救护队,前往战线以拯救伤兵,及一切难民。斋姑可作看护妇。出家人无家属之累,牺牲、冒险、耐苦,乃应尽之义务。当实行菩萨救

  • 卷第一·佚名

    施设论宋 法护等译  施设论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二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转轮圣王。所有

  • 卷第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不会禅师语录不会禅师语录卷第十门人圆勋圆慧圆龄圆福编  杂偈颂临济四喝示月春禅人一喝金刚王宝剑空华阳焰一齐断山河世界碎微尘明眼衲僧见不见一喝金毛狮子威藏形无路丧魂飞通身白汗难回避铁树花开第

  • 格斋四六·王子俊

    一卷。宋王子俊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三松集》,疑为《三松类

  • 停琴馀牍·罗迪楚

    刻本,1册,罗迪楚撰。1900年武昌刊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全文约2万余言,为作者任监利县令时之文牍。其中《开折通呈任内办理各政情》禀文中,有记述天主教与耶稣教互讧及聚众械斗的情况。

  • 京氏易传·京房

    易学著作。汉京房撰,以象数解释卦爻,共三卷。书虽以易传为名,但不诠释经文,也绝不符合《易》义。上卷中卷释卦,以八卦分八宫,每宫一纯卦统八变卦,而分别注明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总论象数与卦爻的关系,论述了圣

  • 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

    自传体回忆录。作者李宗仁。此书是作者寄居美国期间,于1958年至1962年写成的。1980年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整校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56万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记叙了李宗仁自童年时代直到出任国民党政府总统

  • 知言·胡宏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