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书

中国古代纪传体南朝宋史。沈约撰。主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递修本、明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等,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是最好的本子。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时期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史学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官至尚书度支郎,齐时任五兵尚书、国子祭酒等,梁时官至尚书令。齐永明五年(487)春奉命修撰《宋书》,根据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爱等人所编国史,补充修订,于次年二月完成纪传70卷,后来又续成志30卷,全书最后定稿当在齐末梁初。传世著作还有文集9卷。本书共100卷,约140万字。包括本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自永初元年(420)起,到升明三年(479)止,记载南朝宋一代60年的历史。本纪分述宋武帝至顺帝共8章的生平要事。列传所载人物多达400人以上,其中收录的许多奏议、书札和文章,是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资料。在类传中,新设了《恩幸传》,记述出身寒门得到皇帝信用而掌机要居高位的人物,反映了时代特点。志的篇幅约占全书一半,不仅记载南朝宋一代制度,于魏晋制度也极详细,可补《三国志》之缺。其中《律历志》收录的杨伟《景初历》、何承天《元嘉历》、祖冲之《大明历》全文,《州郡志》详细记载了南方地区的地理沿革及侨州郡的分布与户口,《乐志》保存了许多汉魏乐府诗,都有很高价值。本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南朝宋史专著,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南朝宋一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本书传至北宋时,已有散失,后人取李延寿《南史》等书补足卷数,仍非原貌。书中叙事多所忌讳,时有曲笔,又无食货、刑法等志,均为明显之缺点。

《宋书》全部章节目录

(1)本纪第一 武帝上
(2)本纪第二 武帝中
(3)本纪第三 武帝下
(4)本纪第四 少帝
(5)本纪第五 文帝
(6)本纪第六 孝武帝
(7)本纪第七 前废帝
(8)本纪第八 明帝
(9)本纪第九 后废帝
(10)本纪第十 顺帝
(11)志第一 志序 历上
(12)志第二 历中
(13)志第三 历下
(14)志第四 礼一
(15)志第五 礼二
(16)志第六 礼三
(17)志第七 礼四
(18)志第八 礼五
(19)志第九 乐一
(20)志第十 乐二
(21)志第十一 乐三
(22)志第十二 乐四
(23)志第十三 天文一
(24)志第十四 天文二
(25)志第十五 天文三
(26)志第十六 天文四
(27)志第十七 符瑞上
(28)志第十八 符瑞中
(29)志第十九 符瑞下
(30)志第二十 五行一
(31)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32)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33)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34)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35)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36)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37)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38)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39)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40)志第三十 百官下
(41)列传第一 后妃
(42)列传第二 刘穆之 王弘
(43)列传第三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44)列传第四 谢晦
(45)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
(46)列传第六 赵伦之 到彦之阙 王懿 张邵
(47)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
(48)列传第八 硃龄石 弟超石 毛修之 傅弘之
(49)列传第九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
(50)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
(51)列传第十一 宗室
(52)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
(53)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谢方明 江夷
(54)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
(55)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
(56)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
(57)列传第十七 蔡廓 子兴宗
(58)列传第十八 王惠 谢弘微 王球
(59)列传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冲 淡 张暢 何偃 江智渊
(60)列传第二十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荀伯子
(61)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
(62)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
(63)列传第二十三 王华 王昙首 殷景仁 沈演之
(64)列传第二十四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
(65)列传第二十五 吉翰 刘道产 杜骥 申恬
(66)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
(67)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
(68)列传第二十八 武二王
(69)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 范晔
(70)列传第三十 袁淑
(71)列传第三十一 徐湛之 江湛 王僧绰
(72)列传第三十二 文九王
(73)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
(74)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 鲁爽 沈攸之
(75)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 颜竣
(76)列传第三十六 硃修之 宗悫 王玄谟
(77)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 颜师伯 沈庆之
(78)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
(79)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
(80)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81)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
(82)列传第四十二 周朗 沈怀文
(83)列传第四十三 宗越 吴喜 黄回
(84)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 袁鳷 孔觊
(85)列传第四十五 谢庄 王景文
(86)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
(87)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
(88)列传第四十八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
(89)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
(90)列传第五十 明四王
(91)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
(92)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
(93)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
(94)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
(95)列传第五十五 索虏
(96)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
(97)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
(98)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
(99)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
(100)列传第六十 自序

猜你喜欢
  江南野史·龙衮
  平定三逆方略·勒德洪
  鸦片事略·李圭
  崇祯实录·佚名
  从政琐记·王守恂
  费太公传·钱基博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蒋国祚
  辽方镇年表·吴廷燮
  旗军志·金德纯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缪荃孙
  三国食货志·陶元珍
  阎锡山回忆录·阎锡山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
  左史谏草·吕午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钱外仁·唐圭璋

      孝宗时有钱端礼,字处和。处仁或为其兄弟辈。又据词中“穹庐”云云,处仁当为南宋人。   念奴娇   勋门积庆,为皇家此日,重生贤辅。崧岳储神须信道,非特当年申甫。清白传芳,高明驰誉,材更兼文武。黑头年少,风云还会龙虎

  • 御选明诗卷六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三五言律诗十四陈翼飞斋居白水浮官舍青山塞县门案头尘未积麈尾秃犹存莽莽云中树潇潇雪后邨斋居春事少农务与谁论温陵道中九日山前路登临病未能烟萝従皛皛云树防层层豹犬柴门月人鱼海市灯不

  •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

  • 卷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脱脱

        吴渊 余玠 汪立信 向士璧 胡颖 冷应澂 曹叔远 王万马光祖   吴渊,字道父,秘阁修撰柔胜之第三子也。幼端重寡言,苦志力学。五岁丧母,哭泣哀慕如成人。嘉定七年举进士,调建德县主簿,丞相史弥远馆留之,语竟日,

  • 卷十三 宁宗·王夫之

      〖一〗  赵忠定不行定策之赏,致韩侂胄、赵彦逾之怨,窜死湖、湘,国乃危乱。或谓金日磾不受拥立之封,丙吉不言护养之劳,此君子之高致,不宜以望小人,薄酬以厌二竖之欲,国庶以靖。呜呼!是岂足以知忠定之心哉?忠定之言曰:"身为

  • 卷之二百九·佚名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丙辰朔命兵部自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至今在外年深军官升调在京者皆以绮帛赐之○夜有大星自天市垣流至骑官没○丁巳命礼部清理释道二教敕曰佛本中国异教也自汉明帝夜有金人入梦其法始自西域而至当

  • 一七 立房的三代·周作人

    十二老太爷死难当在咸丰辛酉(一八六一)年,可是十二老太太寿命很长,至庚子后尚在,至少要多活四十年以上。她有一个女儿,嫁给杭州人唐子敦,是以前学老师唐雪航的儿子,住在古贡院,老太太差不多通年就住在唐家。子敦也在家里教书,教

  • 卷三二·邱濬

    ▲鬻算之失 秦始皇四年,令百姓纳粟一千石拜爵一级。 臣按:此后世纳粟拜爵之始。呜呼,爵禄者天子治天下之名器,所以驭其臣民而富贵之者也,上持富贵之柄以驭下之人,使其委身尽命以为吾用,以成天下之务、以

  • 第一章 13·辜鸿铭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辜讲孔子的一个学生(有子)说:“如果在正确的范围内做出承诺,这样才能信守诺言。如果经过正确判断并在品性相投的范围内保持诚信,则不会轻易变得狼狈不堪

  • 卷一百四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四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四十四【宋板】礼不王不禘至及其高祖【大传】考异古本注祭之于坛墠下有也字释文大祖大王者同正误者当作皆 泛配芳敛反

  • 威德·慎到

    原文:威德天有明。不忧人之暗也。地有财。不忧人之贫也。圣人有德。不忧人之危也。天虽不忧人之暗。辟户牖必取己明焉。则天无事也。地虽不忧人之贫。伐木刈草必取己富焉。则地无事也。圣人虽不忧人之危。百姓准上而比

  • 佛说梵网经卷上·佚名

    菩萨心地品之上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无量大梵天王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是时释迦身放慧光所照。从此天王宫乃至莲花台藏世界。其中一切世界一切众

  • 维摩义记卷第三(末)·慧远

    下明所成。所行是其功用之道所成是其无功用德。所成有二。一所成人。二所成事。依前利他化益天女。成就出世不思议德名所成人。依前自利。成就净报所居之室具八未有名所成事。此皆寄约维摩显之。理通一切。文中有三。

  •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一卷·佚名

        金刚智所译  我依瑜伽经所说  为像末薄福比丘  久持诸佛秘密语  若其福智不现前  及以无官无位伦  贵姓高人福因薄  为化度一切众生  此显明极秘密法  三世诸佛神验道  速疾甚深究竟法 

  • 阆风集·舒岳祥

    诗文别集。又称《阆风稿》。十二卷。宋舒岳祥撰。岳祥于宋恭帝被俘赴燕之次年即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自编其诗为《百一老诗》,收诗一百首,囊括天、地、人百物,其意盖以“吾一老人寄于百物之中”。越八年而为元世祖

  • 园生树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中阿含昼树度经同本。

  • 注大乘入楞伽经·佚名

    佛典注疏。唐宝臣撰。十卷。是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的注释书。据作者自序称,此书集前此诸译本之注疏解本经。注文先释经题,次释经文。释文将十八品科为三分:初品“罗婆那王劝请品”为序分;问答品至偈颂品凡十

  •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佚名

    佛典注疏。惠辩注。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又名《心王菩萨说头陀经》)的注释书。正文大字写经文,小字双行夹注写疏释,疏通其“法体性空,空无所有”之理。未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敦煌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