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

──八年春作──

自民国成立,朝野之士固屡次以共和国之元素在乎道德为言,唱国民道德主义,以期改造国民之人格,使咸进于善。顾迄今国俗民心败坏愈甚,虽欲退求一日之法治亦不可得,此其故奚在耶?曰:是皆瞩道未真,建德无本,人心失所依归,回遹驰荡,软弱脆薄,末由立根深蒂极之诚,是以卒无所谓道德其物者应国民之需要也。玆当国者又昌言道德矣,乃其徇伪迹昧真本也如故;非斥直心咸令大觉,则国民道德云者,其终付之于空谈欤!中华民国国民,其终泯棼沦胥以尽而不能振欤!叩心所危,宣意之默,作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篇,布告中华民国国民。

一、道德之真本 人复真如之心,道之元也;心契本觉之性,德之全也。其致之也庸易,要在内反而不外骛耳。国民能反求诸己有,虽小国寡民亦必有以自立,况地广人庶承袭数千年政教学艺之化而维系不坠,有若吾中华民国者乎!条而贯之,整而理之,淬厉而振作之,磨砻而光明之,固将王百谷而镜万流,亹亹斐斐,雍雍和和,率宇内共跻于仁,至治上理可操券待,宁至攘臂露肘,效彼未脱贵族乍入战国者,逐逐金铁功利之末,且欲求一日之富强而图存于列邦之间亦不获哉!乌呼!国民可知反矣!人能反修诸躬行,则皆有以安其生,乐其业,遂其心,完其性,大同太平可端拱致,宁至制之以律,絷之以政,拘之以礼,别之以居──家庭也、聚落也、国邑也、皆别之以居者也──,犹不能得一日之宁哉!乌呼!人心可知反矣!人心能反休之性觉,则诸法空而一心寂,疏观乎宇宙万有,靡不逍遥自在,通达平等,圆常普遍,本来如是,何至眩水火之相倾,骇物我之相统!乌乎!人心可知反矣!虽然是必于真唯心论朗焉而悟,确焉而信,乃能有所宗依。夫古今东西之学宗繁矣!虽亦有标名唯心论者,胥未能究其本末,穷其真伪,使人断除疑畏、解脱烦忧也。进至近顷来所崇之一元二行论,亦仅能成立真唯物论。故除佛教之外,曾未有极成真唯心论者也,而真唯物论亦真唯心论之一部分也。真唯心论,上证乎心如性觉,出其绪余,足以陶铸尧、舜、华盛顿、孔、颜、柏拉图、老、庄、托尔斯泰;非是者,则唯有为造成大盗、巨奸、妖媚,巫觋之资耳!故道德之真本,必求之真唯心论,其唯心论必求之佛教。

二、中华民国国民之道德 以内反诸己躬、性为真本之道德,在今日之中华民国国民,不唯是应时之圣药,抑亦中华民国国民性本来之特征也。顺而导之,彀而充之,以完其至真至美至善之量,故与缘饰涂傅者殊也。稽之古史,中华民国之国民性,一内圣外王之国民性也。离过绝非、智圆福备之谓圣,济世救物、益群利众之谓王。故随之以发扬国民道德,极之唯一浑圆真觉之国民性,更不容有公私等种种之分别也。随顺国民之真性本能离过绝非故,断除一切染心恶业苦事,则杀、盗、邪、妄、贪、嗔、痴、慢、骄、谄、嫉、忧皆无矣。随顺国民之真性本能智圆福备故,则养成一切净心、善业、乐事、仁慈、义让、温良、勇健、荣富、寿康皆有矣。随顺国民之真本能济世救物、益群利众故,则体国、经野、惠民、厚生、扶弱、匡时、解纷、排难,哀不能而拯困穷,流闿?门弟以驯服强暴,足以保傅人天,与圜地伦庶贞无尽之进化矣。此即佛教实践真唯心原理之三聚净行,约之一心,施为万德:见之家族,则家族亲睦矣;见之社会,则社会辑和矣;见之国家,则国家安固矣;见之国际,则国际妥洽矣;见之世界,则世界康乐矣;见之政治,则政治清宁矣;见之纪律,则纪律修明矣;见之教育,则教育均平矣;见之学艺,则学艺昌盛矣;见之礼俗,则礼俗淳良矣;见之财泉,则财泉流通矣;见之群伦,则群伦整齐矣;见之庶类,则庶类繁荣矣。得其一而万事毕,斯之谓也!广见乎大藏中万八千卷之经律论,欲详之者可寻之也!吾国民有不以国民道德一言但作口头谭、门面语者乎?幸于斯义益深思考之!勿视为一家私说,或疑为远阔无当而河汉之,盖国民道德未有庸常切近于是者矣!(见觉社丛书第三期)

  


猜你喜欢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无著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五·怀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澄观
  十住断结经卷第八·佚名
  撄宁禅师语录序·佚名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六卷·宝亮
  第一(元本三卷今为八卷故安此题)·宗鉴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四·佚名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六·明盂
  大方便佛报恩经发菩提心品第四·佚名
  卷第二十一·费隐通容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七·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唐慧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十·彭定求

        卷10_1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豫和】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   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卷10_2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太和】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 战败了归来·刘半农

    在街市中看见一幅刻铜画,题目叫“战败者”,画中有一个衣衫蓝缕的兵,坐在破屋旁一块石上,两手捧头,作悲思状。我极爱这画,可又因价钱太大,不能购买,只得天天走这时,向它请安而已。过了许久,这画想已卖去,我连请安的机会也没有了,心

  • 哲孟雄之幸存·佚名

    《清代野记》云:印藏之间,又有小国名哲孟雄者,周遭仅中里七十余里耳。本为藏番部落,每由西藏入贡之期,亦附贡微物,聊以将意而已。英人欲通商西藏,必于达吉岭开埠,为转输停顿之地。欲开达吉岭,必道出哲孟雄。遂力争哲孟雄于总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十二年九月甲戌朔 上御皇极殿礼部进万历十三年大祀日册立受之○大学士余有丁以病乞归调理温诏留之○大学士申时行等题今日发下吏部侍郎陆光祖自陈本文书官传旨准致仕窃惟大臣进退予夺出自 宸断臣等岂敢曲为庇护

  • 澄斋日记 光绪卅三年丁未·恽毓鼎

    光绪三十有三年,岁次丁未,正月初一日,元旦澄斋四十五岁。子初刻焚天香,辰正二刻,慈禧端佑昭豫康颐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升皇极殿受贺。皇帝率王公百官行礼。臣毓鼎在宁寿门阶下侍班,直中甬御道(同事世仁甫、朱桂卿两学士,柯

  • 李好文传·宋濂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东明人。中至治元年(1321)进士,受任为大名路氵睿州判官。进京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泰定四年(1327)任命为太常博士。适逢盗贼偷窃太庙已故皇帝灵位牌,好文说:“按礼教,已故皇帝灵位牌应用木制造

  •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当时在补充兵的意义下,每日受军事训练的,本城计分三组,我所属的一组为城外军官团陈姓教官办的,那时说来似乎高贵一些.另一组在城里镇守使衙门大操坪上操的,归镇守使署卫队杜连长主持,名份上便较差些.这两处皆用新式入

  • 卷十一·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一 吉礼十一 日月篇 总序 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

  • 卷三十·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巻三十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离娄上离娄之明章总旨 张彦陵曰别处论政多重心此章独重法以当时诸侯蔑视井田学校等法故也 附顾麟士曰按达説全章知乎分上论为

  • 卷七·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七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七晋卿年表春秋诸侯鲁晋齐皆侯伯之旧宋则王者之后也鲁以周公宋以先王典章在焉若曰诸侯宋鲁于是观礼而齐晋代兴务以伯功相尚齐桓晋文之事可覆视也然宋之文献或不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林语堂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语译道体虚无,永远处于不可名而朴质的状态。即使

  • 第十四章 17·辜鸿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辜讲提到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当时的俾斯麦)时,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说:“管仲和另一位官员(召忽,春秋时齐国人

  • 原序·王樵

    尚书日记原序传尚书者非一家至蔡先生集传宗本程朱义始益精而学者罕穷其归趣何也经文蕳奥事理兼该非不该不徧之学骤能通贯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盖以诗书所载皆其人之实读其书如身在其时论其世如

  • 覆杨星森居士书(三通)·太虚

    一杨居士星森慧鉴:阅十三日惠书,获知北平近年佛化时况,至深欣慰!吾所著各书,虽颇切时要,过承各方推许,亦弥滋悚疚。顷病废日久,不惟艰于构思握笔,而口讲亦难,故真现实论讲录海刊者,未克完成也。世苑图书尚全,近将由苇舫返鄂恢复,但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刘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西湖灵芝崇福寺释元照述第六总观四。初正明二结示三彰益四显邪正 初正明二。初别观宝楼二总观四种 初别观宝楼四。初示数二诸天作乐三天乐悬空四乐音说法 初示数。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

  • 救荒事宜·张陛

    明张陛撰。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浙江山阴县救灾工作的总结性文件。当时缙绅刘宗周、祁彪佳及作者出资赈粥、平粜。为了防止赈济不周或虚糜浪费,张陛创立十条办法: 收集米粟、踏勘各乡灾情轻重、优先赈济孤贫、分别

  • 玉皇经·佚名

    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道教经典。作者不详,或谓出于隋唐道流之手,一说成书不早于宋代。《正统道藏》及《道藏辑要》收入注本数种。本书乃道士每日早晚功课及斋醮仪式上必诵经文。共3卷,内容主要托元始天尊在清微

  • 雕菰楼词话·焦循

    词话。清人焦循(1763—1820)撰。一卷。 循氏有《剧说》已著录。 此编录词话十三则。 焦为学界名家, 于词亦时有灼见。“词律任意断句”条谓:“词不难于长调,而难于长句。词不难于短令,而难于短句。”焦循为当时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