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史书。120卷。乾隆三十二年 (1767) 傅恒等奉敕编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乾隆时期在《资治通鉴》基础上,兼采《通鉴纲目》体例编纂而成的一部重要官修史书。以明正德年间李东阳撰《通鉴纂要》一书为基础,重加编订。起自伏羲氏止于明代,依时间次序,通叙历代之事。因官撰、御批之故,清代科举考试皆以其为典范。现存满汉合璧乾隆年间抄本525册。清亡之后,吴兴王文濡重加纂辑,增入清代各朝之事20卷,题为《增修补注正续历代通鉴辑览》。1918年上海文明书局排印刊行。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全部章节目录

(1)御制通鉴辑览序
(2)凡例
(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目録
(4)提要
(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
(6)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
(7)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
(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
(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
(10)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
(11)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
(1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
(1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
(1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
(1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一
(16)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二
(1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三
(1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四
(1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五
(2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六
(21)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七
(2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八
(23)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九
(2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
(25)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一
(26)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二
(2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三
(28)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四
(2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五
(3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六
(31)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七
(3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八
(3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九
(3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
(3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一
(36)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二
(3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三
(3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四
(39)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五
(40)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六
(41)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七
(42)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八
(43)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九
(44)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
(45)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一
(46)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二
(4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三
(48)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四
(4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五
(5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六
(51)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七
(5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八
(53)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九
(54)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
(5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一
(56)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二
(57)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三
(5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四
(59)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五
(60)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六
(61)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七
(6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八
(6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九
(6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六十
(6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一
(66)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二
(67)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三
(6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四
(69)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五
(70)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六
(71)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七
(72)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八
(73)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九
(7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
(75)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一
(76)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二
(77)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三
(78)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四
(79)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五
(80)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六
(81)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七
(82)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八
(8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九
(8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
(8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一
(86)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二
(8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三
(88)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四
(8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五
(9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六
(91)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七
(9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八
(93)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九
(9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
(95)御批歴代通鉴转览卷九十一
(96)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二
(9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三
(9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四
(9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五
(10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六
(101)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七
(102)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八
(103)御批歴伐通鉴辑览卷九十九
(104)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
(105)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一
(106)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
(107)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三
(108)御抛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四
(10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五
(11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六
(111)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七
(112)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八
(113)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九
(114)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
(115)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一
(116)御批厯代通鉴辑览一百十二
(117)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三
(118)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四
(119)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五
(120)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六
(121)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七
(122)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八
(123)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九
(124)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
  粤逆纪略·佚名
  义和团揭帖·佚名
  民国官场现形记·宣南吏隐
  皇王大纪·胡宏
  宋九朝编年备要·陈均
  保越录·徐勉之
  王文正笔录·王曾
  清高宗实录选辑·佚名
  复社纪事·吴伟业
  黑龙江省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周树模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佚名
  云南买马记·佚名
  牧令要诀·壁昌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西山小品·周作人

    一 一个乡民的死我住着的房屋后面,广阔的院子中间,有一座罗汉堂。他的左边略低的地方是寺里的厨房,因为此外还有好几个别的厨房,所以特别称他作大厨房。从这里穿过,出了板门,便可以走出山上。浅的溪坑底里的一点泉水,沿着寺

  •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王玄诗中旨格·佚名

    诗中旨格 五代 王玄王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仅知其曾官正字。罗根泽考其为五代时人,宋初或犹在世。 《诗中旨格》一卷,王玄撰。《直斋书录解题》录有《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并称“正字王元撰,不知何人。”疑即此

  • 铁围山丛谈卷第六·蔡絛

    太宗时得巧匠,因亲督视於紫云楼下,造金带,得三十条,匠者为之神耗而死。於是独以一赐曹武穆彬,其一太宗自御,其後随入熙陵,吴本「其」作「之」属上句。而曹氏所赐带,则莫知何往也。别本「知」竝作「测」。余二十八条,命贮之库,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七·佚名

    嘉靖三年三月丙寅朔 敕谕礼部 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拥护朕躬缵承大统仰荷 慈训恩德难名兹特加上尊疏为 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尔礼部其择日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恭上册宝仍道行天下宗室及文武衙门知之所有合行礼仪开具

  • 谷山笔麈卷之十八  夷考·于慎行

    本朝舆图,毋论胜国,即较之汉、唐亦有不及。东面朝鲜即汉之玄菟、乐浪,唐之安东都护也;西面哈密即汉之安西、唐之四镇也;北面河套即汉之五原,唐之丰、胜等州也;南面交趾即汉之九真、日南,唐之五管外境也。朝鲜建国公矣;旧辽阳控

  • 二百二十一 曹(兆页)奏清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目下米价比前稍贱,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将来若湖广、江西客船云集,米价尚可望贱。百姓俱太平无事。谨将八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资,伏乞圣鉴。 朱批:知

  • 卷一百十一·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一百十一歌颂万寿颂十二章【集五经并序】翰林院编修【臣】曹振镛【臣】闻之【春秋传】德者本也【礼记】圣人作而万物覩【易】 与天地合其德【易】其感

  • 梁纪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乙丑、545)·司马光

    梁纪十五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乙丑,公元545年) [1]春,正月,丙申,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奖来骋。 [1]春季,正月,丙申(十七日),东魏派兼任散骑常侍的李奖到梁朝聘问。 [2]东魏仪同尔朱文畅与丞相司马任胄、都督郑仲礼等,谋因正月望夜

  • 四书通旨卷一·朱公迁

    元 朱公迁 撰天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中庸二十六章】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卒章】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右以理言在天之天也愚谓于穆不已与无声无臭是指其本体言圣人之徳与之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五·佚名

    宋 滕珙 撰天理人欲类论天理仁义礼智之总名答何叔京此段谓天理是仁义礼智总名仁义礼智是天理件数天理既浑然然既谓之理则便是个有条理底名字故其中所谓仁义礼智四者合下便各有一个道理不相混杂以其未发莫见端绪不可

  • 第十五章 16·辜鸿铭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辜讲孔子说:“当一群人经常坐在一起聊天,却在交谈中总结不出什么原则或真理,而仅仅通过一些小小的才智及看似聪明的俗语来自娱,这是多么可怕呀! ”

  • 卷九·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九性命类性命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自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

  • 应变第五·吴起

    应变,即应付各种情况的变化。全篇共十节,都是讲的应付各种情况的战法。28、武侯问曰:&ldquo;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rdquo;吴起对曰:&ldquo;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摩左而左,摩右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正宗门尔时世尊。种智圆成。熏修示迹。悲深愿广。应现受生。性洁霜花。心驰雪岭。逾城午夜。习想六年。沐尼连河。诣菩提树。升金刚座。敷吉祥茅。诸定遍修。明星现悟。顿成正

  • 无相大师行状·玄觉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行左司谏知制诰同修国史判史判馆事柱国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赐紫金鱼袋杨亿 述温州永嘉玄觉禅师者。永嘉人也。姓戴氏。丱岁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旨。观圆妙法门。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后因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九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九卷雪山一味药譬 释佛性五阴中而无失坏 释方等经如甘露毒药 广论三种三归。一者阶梯。二者一体。三者自身未来佛性如来性品之第二复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案。道生曰。不从佛说而计者。乃更

  • 清仁宗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系选自「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嘉庆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七九六~一八二○)二十五年中,台湾所受影响最深者,厥惟「洋盗」蔡牵事变。嘉庆初年,蔡牵曾在台湾洋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