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通鉴辑览序
编年之书莫备于
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盖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
皇祖虽尝抉精微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篇幅虽多而议论乃什倍于事实即如前编之中总论史论音释辨疑考证纷不一家正编之中凡例发明书法考异集览考证正误质实滥觞益甚至于续编之作成于有明诸臣其时周礼沿尹起莘例作发明而广义则出于张时泰效刘友益书法而为之者夫发明书法其于歴朝兴革正统偏安之际已不能得执中之论而况效而为之者哉且以本朝之臣而纪其开国之事自不能不右本朝而左胜国此亦理之常也况三编中嬗代崛起之际称太祖而系以我者不一而足亦非体例也故命儒臣纂歴代通鉴辑览一书尽去歴朝臣各私其君之习而归之正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十九年事实编为一部全书于凡正统偏安天命人心系属存亡必公必平惟严惟谨而无所容心曲徇于其间观是书者凛天命之无常知统系之应守则所以教万世之为君者即所以教万世之为臣者也书中批论一依
皇祖之例自述所见据事以书者十之三儒臣拟批者十之七而经笔削涂乙者七之五即用其语弗防窜者亦七之二云
乾隆丁亥秋月御笔
御制观通鉴辑览至褚遂良贬潭州事嘉其忠悃輙效
其体拟作
元舅与功臣由来不可诛草茅承顾托寜当惜残躯忍视夷姜汚曲从政君诬国是太宗创臣忝召奭徒叩首愿还笏忤防罪奚逋潭州被薄谴敢曰非其辜回首望金门无言以嗟吁
御制书通鉴辑览明崇祯甲申纪年事
通鉴辑览将成司事者举通鉴纲目三编之例扵甲申嵗大书顺治元年分注崇祯十七年于下且凡胜朝事皆别书明而扵李自成陷京师即系以明亾余曰不可夫三编之例非续编之例乎续续扵元顺帝二十七年即分注明年元主北奔而系以元亾去至正二十八年为洪武元年且自顺帝十五年眀祖起兵之后扵凡元政即别书元以示异虽臣各私其君之义也而朕实鄙之盖以理责人者必光以理自处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居今之时贬亡明而尊本朝如眀之元其谁曰不可然朕不为也也通鉴辑览之书非一时之书乃万世之书扵正统偏安之系必公必平天命人心之向必严必谨且正编续编既一正其自视尊大之陋习而頋扵本朝嬗代之际有所偏向是不有恧于心而贻来世之讥乎兹扵甲申嵗仍命大书崇祯十七年分书顺治元年以别之即李自成陷京师亦不遽书明亡而福王光元年亦令分注扵下必俟次年福王于江寜被执而后书眀亡夫福王设于江南能自立未尝不可为南北朝如宋髙宗之例也而奈其日即慆氵㸒以致天命去而人心失是非开创者欲究我兵威而实守成者自失其神器也若夫唐王桂王穷窜邉隅苟延旦夕此正与宋之帝昺帝昰同例不可仍以正统属之用以示万世守成之主思天命人心之难谌凛凛乎惴惴乎保祖宗所贻留为臣民所系属而不敢谬恃书法之可有髙下焉庶防朕纂通鉴辑览之本意或不失春秋大一统之义乎
命通鉴辑览附纪明唐桂二王事迹谕
甲申嵗我国家既定鼎京师而明福王朱由崧为南京诸臣迎立改元首尾一载其后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相继称号者又十有余年当时以其事渉本朝开创之初凡所纪年号例从芟削即朱璘之明纪辑畧亦以附三王纪年为浙江抚臣等所奏燬兹以搜访遗籍外省奏进此书阅其体例非不尊崇本朝且无犯讳字迹徒以附纪明末三王自不宜在概禁之列前命编纂通鉴辑览馆臣请不録福王事寔因念厯朝嬗代之际进退予夺系乎万世公论若前代偏私徇之陋习以曲笔妄为髙下朕寔鄙之即如福王承其遗绪江山半壁疆域可慿使能立国自强未甞不足比于宋髙宗之建炎南渡乃孱弱荒滛自贻顚覆而偏安之规模未失不可遽以亡国法絶之特命于崇祯末附纪福王年号仍用双行分注而提纲则书明以为别至芜湖被执始大书明亡葢所以折至是务合乎人情天理之公也至于唐王桂王遁迹闽滇茍延残喘不复成其为国正与宋末昰昺二王之流离海岛者相类本不得等于福王之例是以辑览内未经载入今思二王究为明室宗支与异姓僣窃者不同非伪托也且其始末虽无足道而奔窜事迹亦多有可攷与其聴不知者私相传述或致失实无稽转不若为之约举大凡俾知二王穷蹙情形不如此更可以正传闻之譌舛又其下诸臣以旅拒王师者向多以伪官目之然其间如白文选李定国等本献贼义子反侧无常彼在明已合称贼称伪自当凖春秋书盗之例又如金堡等之五虎横行把持国是者亦无足齿録若其他各为其主始终不屈以至陨首捐躯者不一而足较宋末之文天祥陆秀夫寔相彷佛虽混一之初兵威迅扫不得不行抗命之诛而诸人琐尾间闗有死无贰洵无愧人臣忠于所事之义迄今日乆将遂冺没朕甚悯之亦宜略为纪緑使之有传于后设以为载笔有体则凡事涉二王者不妨直以彼字称之用存偏正之别而其臣则竟书为某王之某官某槩不必斥之为伪也明纪辑畧已命有司弛其禁而通鉴辑览校刋将竣其令四库全书馆总裁诠叙唐桂二王本末别为附録卷尾凡彼时仗节死义之人考订事迹悉与备书朕将亲为裁定宣付刋行俾读者咸知朕大中至正未甞有一毫私意偏倚其间而崇奨忠贞亦足以为世道人心之劝书成即以此谕同御制辑览原序并冠卷端庻将来有所考喻朕意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欧阳修 卷七十九·杨士奇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五·佚名 卷之六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五·佚名 清史列传选二·佚名 一百三十一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带领桑额连生等引见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纪昀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佚名 卷六十一 蜀书十六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陈寿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二·王世贞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五十一专门·冯煦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西圃词说·田同之- ○西圃词说自序余自少日即嗜长短音,每遇乐府专家,则磬折请益。忽忽数十年,沉困於制举艺,不暇兼及,兼及者惟承学声诗,以遵吾家事耳。词则偶一染指,不多为。今老矣,卧病岩间,无所事事,复流连於宋之六十家中,勉强效颦,以寄情兴。而又 
- 第二十九出 天变(中吕调萧豪韵)·丁耀亢- (外鸣鼓角,众扮马、赵、温、岳四将舞上)水火风雷不可当,全凭善恶定兴亡。爱民惜命真天子,降福兴灾有玉皇。俺乃马、赵、温、岳四帅,今奉玉帝敕旨,钦差北极玄武帝君,往大明国考察善恶,只得在此伺候。(末扮真武披发 
- 卷十一·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一吴德功郑鹏云吴德功德功,字汝龙,号立轩;清季彰化人。着「戴案纪略」、「施案纪略」(「文丛」第四七种合编二书为「戴施两案纪略」)及「瑞桃斋诗稿」、「瑞桃斋文稿」等。程太守命定军寨沿址植竹以作外郭卦峰 
- 卷十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一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十一名家【上之三】李颀【殷璠云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理最长惜其伟才只到黄绶然论其家数往往高于众作】塞下曲黄云鴈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累貂裘皆称羽林子金 
- 卷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一诗类卷十二目录山水类纯甫出释惠崇画【宋王安石】惠崇画【宋王安石】题巨然画【元王冕】僧巨然画【元鲜于枢】巨然山水【元袁桷】巨然小景【明高啓】秋日写巨然笔意与若休【明李日华】题董 
-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姓名爵里二诸家姓名爵里王守诚【字君实太原阳曲人泰定元年试礼部第一赐同进士出身累进礼部尚书与修宋辽金三史至正中歴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卒諡文昭】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以国学试第一释褐累迁集贤 
- 81.温庭筠:菩萨蛮·施蜇存-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曾把李商隐、温庭筠二人生平的长短得失做过比较。他说:诗歌笺启,二人都不相上下。李商隐有文集流传,温庭筠却没有。温庭筠有词,李商隐没有。李商隐进士及笫,有科名;温庭筠没有。温庭筠有一个挣气的儿子 
- 卷六十二·志第十五·五行一下·脱脱- ◎五行一下 ○水下 建隆三年春,延、宁二州雪盈尺,沟洫复冰,草木不华。丹州雪二尺。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雍熙二年冬,南康军大雨雪,江水冰,胜重载。 端拱元年闰五月,郓州风 
- 契丹國志卷之八·叶隆礼- 興宗文成皇帝 興宗皇帝諱宗真,番名木不孤[一],聖宗第八子,順聖元妃所生。帝生於顯州東錐子河,始封梁王,後立為皇太子。聖宗崩,帝即位,明年改元景福,軍國事皆生母法天皇后主之[二]。 辛未太平十年。宋天聖九年。是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雍正-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现是礼乐制度遭受厄运的灾异呢,还是文明光华的祥瑞呢? 【原文】 奉旨讯问曾静:你从前逆书内云“于今正值斯文厄运,是以孔庙焚毁”。今据督修庙工之通政使留保奏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午刻 
- 卷第十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张慎言(子履旋) 徐石麒(子尔榖) 张有誉 解学龙 练国事张慎言(子履旋)徐石麒(子尔榖)张有誉解学龙练国事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万历庚戌(一六一○)进士。天启时,除 
- 青山跋·川口长孺- 台湾纪事三卷,记明人郑成功事也。成功者,芝龙之子,而其母乃我平户之产也。芝龙之客平户,娶以为妻,生成功。及芝龙事明,身致富贵,使人迎成功及其母。既而芝龙降清,成功不从。方清兵之陷泉州,军民皆溃,成功母独不屈而死。夫以孱弱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四·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寜宗三戊辰嘉定元年春正月谏台叶时等言侂胄专政无君罔上不道乞枭其首愿置之淮甸积尸丛冢之间以谢天下上未欲轻从先是金求韩侂胄函首至是诏三省枢密院详议仍诏韩侂胄冒定防功命史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佚名- 桓公管仲不死【东坡】管仲相桓公【颍滨 东坡】管仲不能尊周【元结】管仲对害霸【李德裕】管仲四维论【栁州】管仲治兵【东坡 颍滨】管仲夺伯氏骈邑【东坡】管仲无后【东坡】管仲子路【颍滨】桓公用管仲易牙竖刁开方 
- 第十一章 21·辜鸿铭-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 答尚法圆问(三则)·太虚- 问一:名言种子,是名言所熏成,但名言属假法,何以能熏成种子? 问二:十义量谓:‘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风林等声,非能诠表;咒术等名,诠非显了,违法相义,不令他悟,不具二义,故不名法’。声既非法,何以百法明门论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本)·窥基- 随喜功德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后六品明能行人。分四。自下第三有二品。明傍修行及正依行功德多少。此品明傍修行之福。故此品兴也。二者一乘果中。上二品明已满果。自下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刘良壁- 地方志。纂辑刘良壁,字省斋,湖南衡阳人。1737年(乾隆二年)任台湾府知府。1740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10月开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书成。除卷首圣谟一卷外,凡二十卷。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