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

  本末四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勅撰是书排辑歴朝事迹起自黄帝讫于明代编年纪载纲目相从目所不该者则别为分注于其下而音切训诂典故事实有闗考证者亦详列焉葢

  内府旧藏明正徳中李东阳等所撰通鉴纂要一书

  皇上几暇披寻以其褒贬失宜纪载芜漏不足以

  备

  乙览因

  命重加编订发凡起例咸禀

  睿裁每一卷成即缮稿进

  御

  指示书法悉准麟经又

  亲洒丹毫详加评断

  微言大义灿若日星凡

  特笔昭垂皆天理人情之极则不独词臣载笔不

  能窥见

  髙深即涑水紫阳亦莫能鑚仰于万一所谓原始要终推见至隠者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不可一一缕陈而尤于系统年表着

  笔削之大防

  予夺进退悉准至公故大业冠号则义等于存陈至正书年则防同于在郓知景炎祥兴之不成为宋而后遯荒弃国者始不能以滥窃虚名知泰定天顺之相继为君而后乗衅夺宗者不得以冒干大统凡向来怀铅握椠聚讼而不决者一经

  烛照无不得所折衷用以斥彼偏私着为明训仰

  见

  圣人之心体如鉴空衡平

  圣人之制作如天施地设惟循自然之理而千古

  定案遂无复能低昂髙下于其间诚

  圣训所谓此非一时之书而万世之书也至明季北都沦覆大命已倾福王窃号江东仅及一载

  皇上如天圣度谓犹有疆域可凭

  特命分注其年从建炎南渡之例又唐桂二王迹

  同昰昺虽黜其伪号犹

  轸念其遗臣亦

  诏别考始终附缀书后俾不至湮没无传大哉王言量同天地尤非【臣】等所能仰賛一辞矣乾隆

  四十九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沈约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二·杨仲良
  卷一·舒赫德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六·陈厚耀
  卷之三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十二·佚名
  ◎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恽逸群
  卷二十四·郝经
  第三十二册 天聪四年八月至十二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纪昀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一·拜住
  卷79·陈邦瞻
  卷二十二·戴锡章
  吴淸度·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二·陈邦瞻

    金灭辽神宗熈宁七年十二月辽女眞部节度使乌古鼐死子和里布嗣初女眞之先葢古肃愼氏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鸭绿水之源南隣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鐡甸东凭海后汉谓之伊埒元魏谓之乌济隋唐谓之黙尔根姓挐又号完顔氏于诸部中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二·倪在田

    马阮奸迹 崇祯十五年夏五月,以马士英提督凤阳。士英,贵州人;巡抚宣大,为王坤劾论罪,流寓南京。同年生阮大铖俪「逆案」,亦匿南京;遂相结。周延儒再召,大铖求用不可,乃为士英货延儒以万金;延儒畏物议,久之,乃以士英为兵部侍郎,提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十月己酉朔飨 太庙遣英国公张惟贤恭山○颁赐辅臣李廷机叶向高每中历十本民历一百本及讲官萧云举王图有差○赐 福王庶二子名由榘○庚戌 孝洁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永陵○辛亥荫太常寺卿詹沂孙詹希颢入监读

  • 卷之六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夏四月。壬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  ○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寅皆如之。内记  ○上以常雩祀天于圜丘。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癸未。谕内阁、阎敬铭奏、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纪昀

    后妃传宋 【一】○宋一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太祖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太宗淑德尹皇后 懿德符皇后明德李皇后 元德李太后真宗章怀潘皇后 章穆郭皇后章献明肃刘皇后 章懿李太后杨淑妃 沈贵妃仁宗郭 皇后

  •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七日翰林院典簿厅为移会事。照得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内阁抄出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前事等因一折,相应抄录原奏黏连移送贵厅查核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五·佚名

    始皇四【二世附】茅焦谏迁太后【陈黯】甘罗【栁州】韩非【温公】李斯赵髙【颍滨 东坡】蒙恬【温公 颍濵】茅焦谏迁太后陈黯曰或问古之士能直谏不君之君者其谁为最曰有谏者齐人茅焦曰夏无龙逄耶殷无比干耶曰不以之无

  • 徐学诗传·张廷玉

    徐学诗,字以言,上虞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历职郎中。二十九年,俺答逼近京师。在敌人退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廷臣陈讲制止敌人的计策。诸臣大多捡拾琐细小事来应付。徐学诗愤然说:“大奸人掌管国家政权,是

  • 穆宗本纪·张廷玉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篨,明世宗第三子。其母为杜康妃。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封为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一天受册封。不久,庄敬太子死去,世宗因裕王年长并且有才能,被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然而,朝

  • 第三节 武后政治·吕思勉

    武后何如主?曰:暴主也。然亦暴主之一耳,谓其暴有特甚于他暴主之处,亦不其然。后诒毒最甚者,为其淫刑以逞。杀人既多,即亲族亦不得免,后自杀其子,已见上节。残害武氏亲属,见第五节。又中宗妃赵氏,睿宗纪刘氏、窦氏,亦皆为后所杀,见

  •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傅斯年

    以上之分析与疏通,义虽不尽新,而系统言之,今为初步。其中罅漏甚多,惟下列结语颇可得而论定焉。一、公伯子男,皆一家之内所称名号,初义并非官爵,亦非班列。侯则武士之义,此两类皆宗法封建制度下之当然结果。盖封建宗法下之政治

  • 问辨録卷二·高拱

    ○中庸问中庸首章之义曰文本聨属而解有断复义本浑融而解涉支离然则何如曰意盖云天之命于人者性也人之率其性而行者道也然不能皆率其性于是有修道之功焉乃圣人之所以立教也然道之不可不修何也盖道不可离可离非道是故君

  • 卷三百·佚名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之三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佛十力甚深性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甚深性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舍利子,佛十力甚深性则非佛

  • 佛說義足經卷上·欧阳竟无

      吳[二]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一部合十六章〉      [三]桀貪第一 聞如是.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梵志祇樹間有大稻田已熟在朝暮當收 穫.梵志晨起往到田上遙見禾穟心內歡喜自謂得願.視禾不能捨去.佛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夫遍知委照浑真俗于心源深慈普洽演半满于言派(云云)所言夫者。发语之端绪也。绪者蚕口总丝曰绪。此总因总而有故。又总者头绪之义。能成疋帛以蔽寒热满人所愿也。言遍知者。谓凡夫迷闇都名不知。二乘虽知知有分齐。起

  • 大学发微·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以为,曾子传道在一以贯之,悟道在忠与恕,造道在《易》之“艮”,诚意为道之要,止至善为道的归宿所在。

  • 梦东禅师遗集·彻悟

    清代释际醒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门,成为禅门宗匠。际醒所撰的《梦东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