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第十四
【题解】
轻重之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内容包括比较广泛,举凡古代封建国家权衡轻重所采取的政治、经济、财政、贸易的政策或措施,均属于这一理论的应用范畴。这次盐、铁会议中,突出地反映了汉武帝所制定的政策,是多方面地采取了轻重理论的;而桑弘羊则辅佐汉武帝推行轻重政策,取得辉煌的成就。
御史进曰: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巧。是以邻国交于齐,财畜货殖,世为强国。管仲相桓公,袭先君之业,行轻重之变,南服强楚而霸诸侯。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
【注释】
太公封于营丘: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商,西周政权建立以后,他受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女工:一作“女红”,音义并同,指女子所从事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大夫君:原作“大夫各”,今据姚鼐、黄季刚说校改。汉人习惯称御史大夫为“大夫君”,《国用篇》的“大夫各”也是“大夫君”之误,是指桑弘羊
【译文】
御史进言道:从前姜太公受封在营丘,开辟荒地,定居下来,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于是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工商业,竭力提高女工纺织水平。因此邻国都来和齐国进行贸易往来,齐国的物资财富不断增长,从那时起,齐国就跨入强国的行列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时候,继承齐国前代国君的事业,运用轻重理论,指导经济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于是制服了南方强大的楚国而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现在咱们的大夫君学习姜太公、齐桓公、管仲的办法,统筹盐、铁官营,开发山川资源,物资一天天地丰富起来。因此,朝廷费用充足,百姓也不穷困,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朝廷和百姓都相应地富足起来了。所有这些,都是善于筹划计算的结果,并不是光靠种田养蚕专搞农业所能取得的。
文学曰:礼义者,国之基也,而权利者,政之残也。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伊尹、太公以百里兴其君,管仲专于桓公,以千乘之齐而不能至于王,其所务非也。故功名■坏而道不济。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今天下合为一家,利末恶欲行?淫巧恶欲施?大夫君以心计策国用,构诸侯,参以酒榷,咸阳、孔仅增以盐、铁,江充、杨可之等,各以锋锐,言利末之事析秋毫,可为无间矣。非特管仲设九府,徼山海也。然而国家衰耗,城廓空虚。故非崇仁义无以化民,非力本农无以富邦也。
【注释】
文见《论语·里仁篇》。
“公利”原作“公私”,今据陈遵默说校改。
江充:汉时邯郸人,字次倩,本名齐。汉武帝时担任直指绣衣使者,发现贵族、皇帝的近臣过分奢侈越制,就没收其车马,本人充军。史称“江充禁服”。事见《汉书·江充传》。“杨可”,原作“耕谷”,今据张敦仁说校改。汉武帝时,杨可主持“告缗”(揭发隐瞒财产而偷漏财产税的商人)事务。打击了豪强富商,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秋毫,动物秋天所换的细毛。析秋毫:把动物细小的秋天的毛分开,比喻很微小的利益也没放过。
九府:指管仲辅助齐桓公时设立的铸钱、存钱的机构。
【译文】
文学说:礼义是治国的根基,而凭借权力追求财利就会使国家衰败。孔子说:“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太公在只有百里封疆的情况下,帮助君王打下了江山,管仲十分为齐桓公所信任,却不能使齐国这样强大的国家诸侯成为帝王,因为他所推行的治国方法是错误的。所以管仲的功名毁坏,他的主张也不能实行。当时,诸侯没有一个推行仁德,而是争先恐后追逐名利,所以都利用权力互相倾轧。现在,天下统一,合为一家了,还去搞工商业干什么?还去提高工艺水平干什么?大夫君善于精打细算,筹划国用,还在诸侯身上打主意,加之酒类专卖,东郭咸阳、孔仅又搞起盐、铁官营,江充、杨可这帮人大打出手,分析起工商业赚钱的门道,真是明察秋毫,可以说是没有毫发的遗漏了。这些措施,不过是管仲的设立九府来搜刮山海的财富而已。然而,国家虚耗,城市萧条。所以,不崇尚礼义就不能敦化百姓,不大力发展农业,就不能富强国家。
御史曰:水有猵獭而池鱼劳,国有强御而齐民消。故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夫理国之道,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张廷尉论定律令,明法以绳天下,诛奸猾,绝并兼之徒。而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大夫君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夫损益之事,贤者所睹,非众人之所知也。
【注释】
猵獭(bianta):獭的一种,生活于水中,以食鱼为生。“猵”一作“■”(b9n)。秽:本指杂草,这里比喻奸邪的人。
宇:房屋,这里作“居”字讲。
张廷尉:即张汤,汉代杜县(今陵西省兴平县)人,汉武帝时历任廷尉、御吏大夫,曾与赵禹共同修订法律,为朱买臣等所陷害,自杀。事见《史记·酷吏传》。
“君”原误作“各”,上文“大夫君以心计策国用”,下文“上大夫君与治粟都尉管领大农事”,均作“大夫君”,今据改正。
【译文】
御史说:池塘里有猵獭,鱼类就不得安宁,国家有了豪强恶霸,百姓就吃尽苦头。所以,茂密的树林下没有繁盛的青草,大土块里长不出好的禾苗。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要肃清奸邪,铲除豪强,这样,百姓才能贫富均平,安居乐业。张廷尉修改法令,用严法来治理天下,制裁奸商恶霸,消灭兼并土地的歹徒,使力强的不敢欺负力弱的,人多的不敢欺凌人少的。大夫君想方设法,筹积国家费用,垄断天下盐、铁等项利益,以排挤富商大贾的势力,用买官、赎罪的办法,来削减有钱的人,补贴贫乏的人,从而使百姓贫富平均。所以用兵东征西讨,没有增加税收而费用仍然充足。但是,损彼益此之道,聪明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不是你们这些儒生所能理解的。
文学曰: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夫拙医不知脉理之腠,血气之分,妄刺而无益于疾,伤肌肤而已矣。今欲损有余,补不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矣。严法任刑,欲以禁暴止奸,而奸犹不止,意者非扁鹊之用针石,故众人未得其职也。
【注释】
抚:按。息脉:今又称脉息,脉搏。抚息脉,诊脉。
脉理之腠(c^u):指脉理的分布。腠,肌肉的纹理。
针石:古时针灸用的石针。这里引申为治疗方法。
未得其职:就是“未得其所”的意思。
【译文】
文学说:扁鹊按脉就知道疾病发生的原因,阳气太旺了,就使之减弱来调理阴气,寒气太盛了,就使之减弱来调理阳气,于是气脉调和,而阴阳不正之气就不会停留在身上危害人们的健康了。不高明的医生,不懂得脉络的结构和血气的分别,胡乱刺针,对于疾病没有一点好处,只是让皮肤和肌肉受一番伤害而已。如今要想减损有余的,补助不足的,结果也只能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单靠严峻的刑罚,以为这样就可以禁止强暴,防范奸邪,可是作好犯科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是不是你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像扁鹊使用针石治病一样,所以广大人民都未得其所。
御史曰:周之建国也,盖千八百诸侯。其后,强吞弱,大兼小,并为六国。六国连兵结难数百年,内拒敌国,外攘四夷。由此观之,兵甲不休,战伐不乏,军旅外奉,仓库内实。今以天下之富,海内之财,百郡之贡,非特齐、鲁之畜,赵魏之库也。计委量入,虽急用之,宜无乏绝之时。顾大农等以术体躬稼,则后稷之烈,军四出而用不继,非天之财少也。用针石,调阴阳,均有无,补不足,亦非也。上大夫君与治粟都尉管领大农事,灸刺稽滞,开利百脉,是以万物流通,而县官富实。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扁鹊之力,而盐、铁之福也。
【注释】
《汉书·贾山传》:“昔者,周盖千八百国。”盖,大概。
计委量入:根据收入,计划开支。委,支出。
宜:应该。
汉人行文,凡以“顾”字置于句首的,一般都作“特”字解。躬稼,亲自参加耕作。“阴阳”二字原无,今据上文意补。《水旱篇》:“阴阳调,星辰理,风雨时。”《执务篇》:“阴阳调,风雨时。”又:“调阴阳而息盗贼。”皆足为证。
张敦仁曰:“按‘与’当作‘为’。《平准书》、《食货志》皆云:‘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元封元年)可证。”陈遵默曰:“与,以也,不必破字。”
【译文】
御史说:周朝建国时,大概有千八百个诸侯。以后,强国吞灭弱国,大国兼并小国,合并成为六国。六国时代,兴兵打仗,延续了数百年,对内抗拒敌国,对外抵御四方少数民族的侵犹。从这些可以看到,虽然不断兴兵,战争频繁,但是,外头军粮不曾欠缺,国内仓库仍然充实。现在,拥有天下的财富,海内的资源,各地郡县进贡的东西,岂止像齐、楚的贮藏,楚、魏的库存。根据收入,计划支出,就是有紧急的费用,也应该没有困难的时候。大司农等官员千方百计地发展农业,并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以后稷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四方出兵,经费不能继续供应,这不是因为财富少的问题。犹之乎用针石治疗疾病,乱刺一通,我们在搞平均有无,找补不足方面、工作没有做好的关系。咱们上大夫君当治粟都尉,管理大农事的时候,大大整顿一番,就像用针灸治疗滞积,使全身血脉流通一样,所以各地方万物畅通,国家府库充实。那时候,军队四出征伐暴乱,兵器的开支,战功的赏赐,费用以亿万计算,全靠大司农供应。这都是具有扁鹊那样的本领,也是盐、铁官营带来的幸福啊。
文学曰:边郡山居谷处,阴阳不和,寒冻裂地,冲风飘卤,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中国,天地之中,阴阳之际也,日月经其南,斗极出其北,含众和之气,产育庶物。今去而侵边,多斥不毛寒苦之地,是犹弃江皋河滨,而田于岭坂菹泽也。转仓廪之委,飞府库之财,以给边民。中国困于徭赋,边民苦于戍御。力耕不便种籴,无桑麻之利,仰中国丝絮而后衣之,皮裘蒙毛,曾不足盖形,夏不失复,冬不离窟。父子夫妇内藏于专室土圜之中。中外空虚,扁鹊何力?而盐、铁何福也?
【注释】
冲风飘卤:形容风刮得很大,把盐碱地上的盐碱都吹起来了。冲,猛烈。卤,碱土。斗极:北斗星,由七颗在北方聚成斗形的星组成,故名。
不毛:不生长五谷及其他植物。
江皋河滨:江皋,江边的高地。河滨,河边。
岭坂菹泽:岭坂,高岭山坡。菹泽,沼泽地。
飞:快速运输。语见《汉书·主父偃传》。
籴:原意为买粮食,这里指庄稼。
皮裘蒙毛:皮裘,皮袄。蒙毛,乱糟糟的样子。《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史记·晋世家》:“狐裘蒙茸。”《集解》:“服虔曰:‘蒙茸,以言乱貌。’”《正义》:“蒙茸,言狼藉也。”“蒙毛”、“蒙戎”、“蒙茸”,义同。
“复”:同“■”(f(),从崖上挖洞,如今天陕北的窑洞。
专室:特小的房子。见《淮南子·本经篇》高诱注。《贫富篇》及《取下篇》又作“专屋”,义同。义圜(hu2n):四面用土墙盖的房子。
【译文】
文学说:边远的郡县,地处荒山空谷,气候不正常,寒冬腊月,地冻天寒,狂飚袭来,飞砂走石,弥望乱石流沙,没有一块适于人们生活的地方。咱们中原地区,地处天地之中,气候适宜,日月从南边运行,北斗星在北方升起。四季温和,万物繁殖。如今,离开内地而远到边疆,去开拓寸草不生、冰天雪地的地方,这就好比放弃河畔江边肥沃的土地,而去耕种山坡、沼泽地带一样。运输库存粮食,加快递送钱财来供给边疆军民。内地人民肩负着徭役赋税的重担,边地军民忍受着守卫边疆的折磨。边地苦寒,努力耕种也不长庄稼,又不适于种植桑麻,全靠内地供给丝绸和棉絮才有衣穿,穿的皮袄,乱糟糟的,还遮盖不着身体。严寒盛暑,都呆在窑洞里,全家男女老少挤在一个小小的所谓屋子里。你们造成中原和边郡的空虚,请问扁鹊有什么本领,盐、铁官营又带来了什么幸福呢?
猜你喜欢 公冶长篇·孔子 卷五十 经解第二十六·郑玄 卷五 六艺四(下)·孙星衍 相列 第二十七·王符 第三章 9·辜鸿铭 卷三十三·鄂尔泰 卷三十一·康熙 卷二百三十一·秦蕙田 累害篇第二·王充 卷十五·张廷玉 机缘品第七·释法海 不退转品第十一·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目录·自融 宗镜录卷第四十·延寿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