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朝通鉴博议卷五

(宋)李焘 撰

桓冲伐秦无功而还

宁康三年桓冲自求出外诏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自京口迁镇姑孰旣而苻坚冦凉州冲遣宣城内史朱序豫州刺史桓伊率众向寿阳淮阳太守刘波泛舟淮泗乗虚致讨以救凉乃表曰氐贼自并东胡类实繁而蜀汉寡弱西凉无备臣虽凡庸识乏武畧然猥荷重任思在投袂请率所统径进南郡与西将军臣豁叅同谋猷贼若果驱犬羊送死沔汉庶仰慿正顺因致人利一举乘风扫清氛秽诏答丑类违天比年纵肆询于羣后敬从高算会张天钖陷没于是罢兵俄而豁卒迁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冲旣到江陵时苻坚强盛冲欲移阻江南上疏移镇上明坚遣其将苻融冦矾口邓召越冦鲁阳姚襄冦南乡韦锺冦魏兴所在陷没冲遣江夏相刘奭南中郎将朱序击之而奭畏懦不进序又为贼所擒冲深咎责上疏送章节请解职不许坚遣慕容垂毛当冦邓城苻熙石越冦新野冲旣惮坚众又以疾疫还镇上明

臣焘曰攻夷狄者不攻其盛而攻其衰其盛也养天下之力以待之其衰也竭天下之力以趋之桓冲之用兵盖反乎此攻苻坚于方盛不知待其衰而后攻此其所以无成也坚以百胜之威垂涎南方去岁之冬会羣臣大议将为今秋南侵之计岂可以兵而轻犯之哉冲膺晋朝方面之寄据兵上流闻北人之为是议也因益财训兵养其力以为本朝缓急之俟坚有淝水之败则扫荆楚之众与谢安合而乗其弊苻坚腹背受敌其能支乎顾冲轻而无谋何足以语此

谢玄破苻坚于淝水

太元三年十月秦王坚会羣臣于太极殿议曰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畧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朱彤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王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坚喜曰是吾志也左仆射权翼曰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未可图也坚嘿然所幸张夫人谏曰众鸡夜鸣羣犬哀嘷廐马多惊武库兵器自动有声此皆非出师之祥也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八年七月下诏大举入冦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是时秦兵旣盛都下震恐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克之秦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恽成不敢进秦王坚遣朱序来说石等以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敌今乗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趋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之击成大破之斩成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坚与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玄遣使谓融曰君垂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融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及之融驰骑畧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钖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及仪服器械军资珍宝不可胜计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棊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棊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丁亥石等归建康

臣焘曰智者不独知人亦必有以知天盖人可以力取可以智胜而智谋众力所不能违者天而已况礼乐之地正朔所在天意眷佑不可与争苻坚恃区区之众欲以胜天其愚甚矣智如信勇如布威如莽天所不与终膏斧钺况下于此者乎故王猛苻融丁宁为坚言之彼盖知此者矣

谢安围棊对捷书

见前段

臣焘曰兵畏敌者败轻敌者胜畏敌则其气怯轻敌则其气勇勇怯之气萌则胜负之形判矣晋自刘石首乱中原之人向之者破以桓温之雄三败于狄况余人乎苻坚以百万之众坐瞰吴江江左之人畏之如虎仓皇失色是士已怯矣以谢幼度之雅量而忘故步失本心是将已怯矣师未见敌将士皆怯为之谋主又无以镇之则上下失据恐胜负之决不待两军之交而后见矣故谢安石镇之以安谋之以静其始也游厯山川示之以不足畏其终也对客围棊示之以不足喜所以激来人之心而使之不惧使江左之人知五胡之么么不足芥蔕则始可用矣此安石之深谋也

谢玄欲自屯彭城朝议以征役旣久令玄置戍而还

十一年玄欲令豫州刺史朱序镇梁国玄住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阳内藩朝廷朝议以征役旣久宜置戍而还使玄还镇淮阴序镇寿阳

臣焘曰治身者先治其心心治而神正神正则手足可运耳目可使而动作视听各得其所故人之治身先治其心智者之治国先治其本彭城之在晋晋之本也固守彭城则伸缩进退可以自安而晋氏君臣沮怯不过弃其本而守其末奸逆乗之遂其颠沛惜夫

谢安乗苻氏之乱经畧中原

九年八月太保安奏请乗苻氏倾败开拓中原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帅豫州刺史桓石虔等伐秦玄至下邳秦徐州刺史赵迁弃彭城走玄进据彭城九月彭城内史刘牢之进据鄄城河南城堡皆来归附安上疏自求北征诏安都督扬江等十五州诸军事十二月燕王垂以秦长乐公丕犹据邺不去乃更引兵围邺丕惧遣叅军焦达请救于玄玄乃遣刘牢之帅众二万救邺丕告饥玄水陆运米二千斛以馈之

臣焘曰兵速则气锐锐则敢于战久则气怠怠则惮于战善用者则敢不善者则沮五胡乱晋江南之人时出而攻之败亡相继锐气勇心销耗殆尽幸而天佑中华苻秦自提百万之众投之淝水见草木之形状足以变秦王之色闻风鹤之声唳足以破秦人之胆当此之时晋人惟欲进秦人惟欲退此破竹之势乘之不可失矣而晋之君臣方且从容退避谢安则欲量移旋斾谢玄则欲出粟和冦刘牢之策马过涧自沮其气以失此机使司马氏不克见中原之复而五胡之罪终世不讨悲夫

刘裕平广固擒慕容超

安帝隆安五年六月刘裕至东莞南燕主超遣公孙五楼段晖等将步骑五万屯临朐裕与燕兵战于临朐日向昃胜负未决裕遣胡蕃及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胊声言轻兵自海至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超遁广陵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城围守之义熙六年二月公孙五楼为地道出击晋兵不能却丁亥裕悉众攻城四面急攻之尚书恱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踰城突围出走裕迫获之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惟以母托刘敬宣而已送超诣建康斩之【桓玄之乱敬宣尝奔南燕后复归晋】

臣焘曰管子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盖以坚攻坚不能相折以瑕攻瑕不能相困不若以吾之有余攻彼之不足则往无不利矣故秦常先攻韩汉先攻魏唐先攻薛仁杲使强侯大国以为吾之所攻者止于如此益以懈怠而吾得以益为富若管子可谓知兵若秦汉与唐可谓善兵东晋之末慕容氏有三齐之地而不能用侮而取之此其时矣况三齐之国五家之良可以强兵鱼盐之利可以富国若乘其昏裂其地取其兵外足以怠秦魏内足以益吾之力如宋武可谓知所攻矣

刘裕既平姚泓欲留长安经畧西北闻刘穆之卒遂还

十三年七月裕至陜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秦戍将皆委城走秦主泓使给事姚和都屯峣柳以拒之田子抚慰士卒皆踊跃鼓噪执短兵奋击秦兵大败泓奔灞上辛丑裕至潼关王镇恶请帅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裕许之乃身先士卒众腾踊争进大破姚丕于渭桥泓兵不战而溃癸亥泓将妻子群臣诣镇恶军门请降镇恶以属吏十一月裕始欲留长安经畧西北而诸将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以报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臣焘曰天下之势通则安离则危蜀之与洛据天下之要害而有所以通之者其势在秦晋氏自元海首祸天壤奥区沦为异域元帝独得江左之地以续宗祖百年之间有志之士经畧西北不为无人亦尝一得蜀三得洛而洛不能守者以无秦也迨宋武之起得蜀得齐得洛继而得秦此天之所以福中国而成其混一之会武帝若能安守关中镇抚余民出其豪杰与之共守中保洛阳内藩朝廷外连氐羌以固巴蜀使吴得生养休息于其内以供军用荆兖豫亦得以借秦之重而固守其所首臂肘足迭相为用则虽关东陇北之版图未尽归于司空而天下大势亦已定矣奈何席不暇暖举千里之秦付之乳褓之儿兵未释甲秦地已为它人有秦亡而洛次之秦洛旣去吴蜀之藩篱遂寒矣其后虽发江淮之众出青齐之甲倚荆蜀之援以争天下而终不能与北抗者以其势分而不能相为用也故英豪之人欲有事于天下宜先事秦

刘裕东还留其子义眞守长安私命沈田子杀王镇恶自是诸将不和

裕以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领雍东秦二州刺史义真时年十二以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为中兵叅军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恶之沈田子以峣栁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十四年正月夏赫连璝至渭关中田子与镇恶素有相图之志俱出此地以拒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据关中反于是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宗人沈敬斩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横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来至言镇恶反修执田子数以专戮斩之弘之大破赫连璝

臣焘曰智者能使才不智者则害之天下之才其不相下久矣能均则相忌势均则相戹区处条别各尽其用使不相害者主之能也故冦恂贾复之所以能佐汉者以光武能使之杨仪魏延之所以能佐蜀者以武侯能使之能使之则天下无废才不能使之以至于迭相忌戹祸端旣开又从而诛戮则其所以用之者乃所以害之尔宋氏以新造之业折冲御侮如王修王镇恶沈田子者凡有几人绳之以礼法谕之以忠义使同心一力以卫社稷尚有乏才之叹而况生其忌心开其祸门斗之使争聚而歼之不亦悲夫故宋之不复北伐非无兵也无将也爪牙股肱之将尽于伐秦之举矣而欲与人斗得乎哉

赫连勃勃入长安长安不守

闰月夏主勃勃闻裕东还大喜问于王买德买德曰关中形势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勃勃乃帅其子璝帅骑二万向长安勃勃自将大军为后继十月勃勃进据咸阳十一月朱龄石至长安义真将士贪纵大掠而东夏赫连璝率众追义真傅弘之继后力战连日至青泥晋兵大败弘为王买德所擒义真行在前会日暮夏兵不穷追得免

臣焘曰凡兵之道难成者势易失者机方其将竭谋士竭勇转战求胜以成其不敌之势岂一日之蓄哉而机会之间一有不谨以败其势于垂成特跬步之转耳故古之人于此焉常谨之晋自五胡乱华中国之人厉剑槊蹑弓矢尽精毕虑以复其大耻不为一人代陂之役王龛不返山桑之战殷浩不复位枋头之师桓温不振旅皆中国之耻中国之人遂以战斗击搏惟夷狄能之而不敢与争方是时势在五胡而中国之所不可敌庾氏弟兄谢氏父子选将士修器械厚积财锻炼激发数十年之后而始有可用者宋武灭慕容三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定关中兵声一振天下惮服当此之时中国之势几定矣五胡余种惟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尔晋师之入关缩颈却立不敢出气君臣聚议惟伺其转足而图之此机也固当审处而徐图之耳奈何武帝举金城之地付之无知之孩引兵遽还不复顾虑使赫连氏之接踵而取之失地亡将不能复出重消中国之气益成夷狄之势百年为之一旦败之不亦惜夫昔者秦自穆公常雄诸侯争割地以奉秦秦未尝一日忘诸侯之忧无岁不用其师诚以其势不可以弱也故古之人不虑于未成未成则危危则人奋不虑于已成已成则安安则势定为将成之会安危之机智者之所尝虑而武帝忽之惜夫

六朝通鉴博议卷五

猜你喜欢
  在厄第二十·王肃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焦竑
  卷下·佚名
  卷九 钦宗·王夫之
  第十七回 盛京之宫院·德龄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五·佚名
  ●辽阳闻见录卷下·顾云
  第三○六移光绪十一年四月十七日一二一○二--四·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一·佚名
  卷十九·佚名
  卷一百五·佚名
  王端毅奏议巻十·王恕
  卷二百三·佚名
  选举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隐君谦(子平遗稿)·顾嗣立

    谦字子平,吴郡人。父疾革,思食鳜鱼,进鳜而没,遂终身不食鳜。兄训字师敬,为吏,谦事之甚谨。尝从林处士宽、龚教授璛学,以所业就试场屋,吏卒搜捡怀挟者,甚无状。因叹曰:待士如此,尚何以侥幸得失为哉!即尽弃举子业,折节读书。虞集、黄

  • 第一齣~第十齣·陈汝元

    第一齣 首引【临江僊】〔末上〕词曲元人称独步。到今户叶宫商。夷坚豔异总荒唐。何如苏学士。才节世无双。赤壁一游閒事耳。生平梗槪宜详。金莲新谱慢铺张。未能追雪调。聊取佐霞觞。【汉宫春】苏轼奇才。应制科独对

  • 卷二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草堂集书逸人俞大中屋壁羡君还似我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呑墨烹茶鹤避烟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每到论诗外慵多对榻眠送文兆上人南归油油成独自谁滞复谁催住笑

  • 本纪第一 武帝上·姚思廉

    斑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何生酂定侯延,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太子太傅望之,望之生光禄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绍,绍生光禄勋闳,闳生济阴太守阐,阐生吴郡太守冰,冰生中山相

  • 卷第二百七十六 後唐紀五·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七月,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凡二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天成二年(丁亥、九二七年)   秋,七月,以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為北面副招討使。   丙寅,升夔州為寧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癸巳,以與高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五·陈邦瞻

    茶盐罢仁宗天圣元年春正月癸未命三司节浮费遂立计置司罢茶盐行贴射通商法时承平既久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夷狄蠧耗中国百姓纵侈而上下困于财三司使李谘请省浮费盐铁判官俞献卿亦言天下糓帛日耗稻苖未生而和籴桑叶

  •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郑玄

    (陆曰:“郑云:‘名《聘义》者,以其记诸侯之国交相聘问,重礼轻财之义。’”)[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聘义》者,以其记诸侯之国交相聘问之礼,重礼轻财之义也。此于《别录》属《吉事》。”此《聘义》释《仪礼·聘礼》之

  • 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公在外,阙朝正之礼甚多,而唯书此一年者,鲁公如楚,既非常,此公又逾年,故发此一事以明常。)[疏]注“公在”至“明常”。○正义曰:僖十六年,冬,公会诸侯于淮;十七年,秋,九月,公至自会;宣七年,冬,公会诸侯

  • 卷三·读史汇·李贽

    〔三十篇〕  ● 陈静诚  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常理也。然世间固有谋其政而不在其位者,则常理之所未有,从古之所未有,而于静诚陈公仅见之矣。后此若姚恭靖亦可谓能处身于遇主之际者,而恋恋一少师

  • 第六章 公通·梁启超

    大同之世,铁路、电线、汽船、邮政皆归于一,皆属于公,是时飞船大盛通行,亦公为之,五者皆为大地交通运送之要政,公政府各设专部以经营之。是时五者繁密,如网如梭,缠于大地,既为公产而不归私有;人口尤众,游历通信尤繁,则五者所收之费

  •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孔子

    【原文】 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读解】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忠诚信实都相同,所

  • 卷十二·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二 佚

  • 卷四下·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四下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周书旅獒【西旅贡獒召公以为非所当受作书以戒武王亦训体也因以旅獒名篇今文无古文有】纂疏【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告

  • 叹品第十二·佚名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梵忍积天。来在众会,则以天华供养散佛。致敬以讫而说斯言:若族姓子族姓女。假使得闻溥首童真。所说经法欢喜信者,则便降魔及外异学。所以者何,则离一切诸见之想。设令闻说此深妙法。不恐不怖亦不怀懅,则

  •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中目录·非浊

    ·第一将读华严经以水盥掌水所沾虫类生天感应·第二诸小乘师以华严置阿含下恒在其上感应·第三释灵干讲华严见天宫迎改生花藏世界感应·第四唐朝散大夫孙宣德发写花严愿感应·第五东市

  • 临证指南医案·叶桂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

  • 双溪杂记·王琼

    《双溪杂记》是杂记见闻的一部书,记载的都是朝廷中的故事。对于宏治以前的记事,真实性较强,足可以与正史相参照,即便是是非的评断取舍,亦不十分乖谬。到了正嘉之间的记事,就有些任凭私见,多有污蔑之处,不可据以考实了。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