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朝通鉴博议卷八

(宋)李焘 撰

淮北四州民不乐属魏常思归江南上诏李安民督诸将徃迎之安民赴救迟留南归者皆为魏所掠杀

建元二年冬十月淮北四州民不乐属魏常思归江南上多遣间谍诱之于是徐州桓摽之兖州民徐猛子等所在蠭起为冦盗二年三月摽之等有众数万寨险求援庚子诏李安民督诸将徃迎之安民赴救迟留摽之等皆为魏灭余众得南归者尚数千家魏人亦掠三万余口归平城

臣焘曰凡民有所爱而后轻来有所恃而后重去知吾德之足爱知吾势之足恃则去就之机决若鳃鳃然虑吾之不足恃其忧敌之来则留处之心必不固矣古之人当争夺之交耀兵郄敌求张其势谋所以留其民也故诸葛亮不能赴三郡之急终身不能臣魏非其德薄势不足恃耳南北分裂冠带之民陷为左衽而眷恋之心未尝一日而忘中华桓摽之等不逺千里而赴愬于齐齐之君臣匍匐徃救犹恐其缓而使偏将轻兵逗遛观望成敌人之势于必胜置向义之徒于必死使遗老残民知吾之不足恃敌之为可畏自是北人不复来矣

魏孝文迁都洛阳

永明十一年魏主召穆亮使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尔经营洛都乙未魏解严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大赦起滑台任城王澄至平城众始闻迁都莫不惊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澄还报于滑台魏主喜曰非任城朕事不成建武元年二月壬寅使羣臣更论迁都事八月戊申亲告太庙使高阳王雍子烈奉迁神主于洛阳辛亥发平城戍卒魏主至洛阳

臣焘曰臣于魏孝文徙都之事而益知天意之所在矣裔而谋夏夷而乱华岂天意之所与哉今孝文又以封豕长蛇之性荐食上国卜宅中土遂欲以气吞江南而有之其无中国甚矣于是上天震怒速底其罚孝文迁都之后坐席未暖太子畏热则反诸王至山东则又反大臣归河北则又反虽夷狄之性不安于中华然亦可以知天意之所在也孝文不知畏天贪婪之心死而未巳连岁南伐卒以不还传世一再女主擅朝奸臣窃命而拓跋氏之基业遂不安矣当时若使齐室仅得中主君臣以乘其乱则百年之冦一朝可平惜其怯懦太过坐视其乱而无能焉上失天意下违民心岂不惜夫

魏主自将入冦欲饮马于江沈文季严加守备魏师寻退

建武二年春正月甲申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遣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上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魏兵寻退

臣焘曰善保国者保其势不保其形使吾有不可犯之势敌有不敢轻之心虽无金汤之形犹足恃以自固故两敌相对莫肯相下者重其势而已齐明之初河北之人未测其浅深君臣聚议不敢轻动魏文虽违其臣民之言为空国之举而其心犹不能无畏齐之君臣若能使荆蜀之人佐襄阳之救据城坚守以留其归而出吴越之甲发江淮之众分为两道东道向冀州西道冲中山乘其迁徙之未定军师之未返而捣其空虚则魏之返救将不暇振旅襄阳之围自解魏之匹马自是当不复南向矣

魏主入冦雍州五郡皆没

四年魏主先取樊邓真度引兵南冦太守房伯玉击败之魏主怒以南阳小郡志必灭之遂引兵冦向襄阳李崇槎山分道出氐不意表里袭之羣氐皆弃杨灵珍散归崇进据赤土梁州刺史阴广宗将兵救灵珍崇进击大破之斩杨婆罗阿卜珍猷等灵珍奔还汉中丁未魏主发南阳太尉咸阳王禧攻之己酉魏主至新野新野太守刘思忌拒守魏右军长史韩显宗将别军屯赭阳成公期遣胡松引蛮兵攻其营显宗力战破之斩其禆将高灋援上诏徐州刺史裴叔业引兵救雍州叔业引兵攻虹城获男四千余人甲戌遣太子中庶子萧衍右军司马张禝救雍州十一月甲午前将军韩秀方等十五将降于魏丁酉魏败齐兵于沔北十二月庚申魏人攻拔雍州永泰元年春正月甲子魏人拔宛北城房伯玉面缚出降三月壬午朔崔慧景萧衍大败于邓城时慧景襄阳五郡已没

臣焘曰天下形势之地全得者强偏得者亡在春秋时纪季以■〈隽阝〉入于齐纪于是始判而纪侯不得不下于齐在三国时郝普等以三郡内入于吴荆于是始分而关羽不得不禽于吴盖形分则危力分则弱故智者恶其分南北之时雍州之地郡惟十七全据其土犹惧不足以当魏况弃其守以与之人民风气扼塞地利险固与我共之矣与人共利强者终胜分其利以与之吾又弱焉宜乎为其所胜故五郡旣没义阳诸城相次沦亡势当然也

梁论

臣焘曰臣尝论武帝居可为之时而无必为之志普通大普之际元魏已衰女主颛朝奸臣擅命危亡之形已可见矣武帝乃命夏侯亶拔寿春湛僧智挟广陵韦放拔涡口淮上之地一旦尽复又命陈庆之送元颢还北庆之自铚城乘虚进兵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皆克魏主遂弃洛阳渡河走真所谓有可为之时矣使武帝旣居可为之时而有必为之志分命诸将乘破竹之威与庆之犄角一军踰函关徇秦陇一军度青水掠青齐一军跨河追蹑魏主时元颢旣得志已有叛梁之谋因命庆之数其背叛之罪斩颢据洛严勒中军为诸将节度河南之人旣失其上无自固之心青齐秦陇闻王师之至必皆降附然后秦陇之军自临晋济河青齐之军自碻磝济河诸军并进以蹙元魏元魏虽有尔朱荣之兵又何足以抗吾堂堂之锋哉如是则元魏之主必面缚军门而混一之功成矣奈何庆之之行纔与众七千人又不遣兵应援遂使元魏复强而庆之有沙门之窜武帝谋之不善故也况武帝崇尚浮屠舍身施佛今日造一寺明日建一塔将帅之谋不暇顾问军旅之事岂复究怀非惟混一之功龃龉无成至于边鄙之防例皆阔畧所以侯景举河南之地来降不能深思逺虑而堕其奸计夫武帝有可以混一之理而不能成混一之功侯景之来所不当受而又轻纳其降旣不能得河南则与宗社而并弃之孰谓武帝为有谋乎元帝以藩王将兵讨平侯景功足尚矣然自元帝叔侄自相鱼肉不旋斾建康而止都江陵卒为外冦所乘终祸呜呼如武帝之贤而尚不克于此则元帝又何责哉

魏元英冦义阳曹景宗不救义阳自陷

武帝天监二年八月庚子魏以镇南将军元英都督征寿阳诸军事司州刺史蔡道恭闻魏军将至遣骁骑将军杨由帅城外居民保贤首山为三栅冬十月元英诸军围贤首栅栅民任马驹斩由降魏魏人披关要颍川大岘三城白塔牵城清溪皆溃三年正月萧寅行及汝阴东城已为魏所取乃屯寿阳栖贤寺任城王澄在外袭寿阳据其外郭丁酉战于邵阳大败梁兵上遣曹景宗王僧炳等帅步骑三万救义阳元英遣元逞等据樊城以拒之三月壬申大破僧炳于樊城魏召任城王澄以四月淮水将涨澄引兵还寿阳五月魏人围义阳城中兵不满五千人食纔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刺史蔡道恭随方抗御相持百日前后斩获不可胜计魏军将退会道恭疾卒魏人闻道恭卒攻义阳益急短兵日接曹景宗顿凿岘不进但耀兵游猎而已上遣马仙琕救义阳仙琕知义阳危急尽锐决战一日三交皆大败而返御史中丞任昉奏弹景宗上以功臣寝而不治

臣焘曰人有百金之资尚知高其柴援厚其门墙况有万乘之国而不知爱之者乎故屛翰之地无事时尺寸不可以与人而况多事之时可数弃之哉江左自元嘉之后股肱肘臂之地失亡几尽要所存惟义阳尔义阳之地外通淮汴内连荆扬彼此津要行师之道义阳存则寿阳可复寿阳复则两淮可收义阳失则非惟絶两淮南望之意抑亦为建康后日之忧此国家之祸男机女运夫复何疑而梁之将不救梁之主不问弃以予人不甚顾惜夫两淮失三齐又失义阳区区江左百孔千创补治之不暇何以图人梁之不竞有自来矣

临川王宏帅诸将伐魏至洛口兵败而还天

监四年冬十月上大举伐魏以扬州刺史临川王宏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栁惔为副宏军于洛口五年夏四月庚戌魏以中山王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帅众十余万以拒梁军丁巳魏以度支尚书邢峦都督东讨诸军事戊子徐州刺史王伯敖与魏中山王战于阴陵伯敖兵大败己酉将军蓝怀恭与魏邢峦战于睢口怀恭败绩怀恭复于清南筑城峦与杨大眼合攻之九月癸酉拔之斩怀恭临川王宏以帝弟将兵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诸将欲乘胜深入宏性懦怯部分乖方魏诏邢峦与中山王英合攻梁城宏闻之惧召诸将议旋师己丑夜洛口暴风雨军中惊临川王宏与数骑逃去将士求宏不得皆散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

臣焘曰知其术之不才而用之者谓之狂不知而用之者谓之愚狂愚之人敌之福也故魏之将为柏直而汉高喜袁绍之将为颜良而魏武喜汝州之守为元平而希烈喜孱君庸主自贤其臣以资敌人固无足怪而梁武以英杰之资与临川亲兄弟间平居相处固知其不为才而况当开国之始兴问罪之师此敌人所以伺护以为进退四方之所观望以为去就其举也不可谓之轻武帝不以属之韦裴龙虎之将而付之顽嚚不友之弟使百万之师一朝乌散若敌人乘之则社稷存亡或未可议呜呼弃民则不仁资敌则不智知其不可而为之则为狂君子是以知梁之不永盖武帝之智荒矣

魏攻锺离为韦叡所败

六年春魏中山王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攻锺离锺离城北阻淮水魏人于邵阳洲西岸为桥立栅数百步跨淮通道英据南岸攻城大眼据北岸立城以通粮运城中众纔三千人昌义之督帅将士随方抗御魏人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二月魏主召英使还英表愿赐寛假魏主复赐诏兵久力殆亦朝廷之忧英犹表称必克魏主遣步兵校尉范绍诣英议攻守形势绍见锺城坚劝英引还英不从上命豫州刺史韦叡将兵救锺离受曹景宗节度旬日至邵阳叡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植鹿角截洲为城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大眼将万骑来战叡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中矢贯大眼右臂大眼退走明旦英自帅众来战一日数合英乃退师魏师复夜来攻叡不许军中惊叡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上命叡等为火攻之计叡使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静乘斗舰竞发击魏洲上军尽殪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烟尘冥晦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倐忽之间桥栅俱尽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魏军大溃英见桥絶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而崩悉弃其车甲争投水死者千余万斩首亦如之

臣焘曰善战者小挫益厉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出敌之不意小胜益急所以乘敌之不支昔者项羽之东汉人追之不复顾盟薛仁杲之走唐人追之不复援师以为施刃之劳旣已一克则破竹之势固当尽解南人分裂迭相攻讨南人以百万之师溃之洛口江扬危惧荆襄震怒此天以梁赐魏也魏人不知乘锐挫坚守城不进使韦裴之徒得徐为之计反为所胜弃甲投戈奔走不暇此天以魏赐梁也梁人固当乘之不可失矣出吴越之甲发淮泗之众间出其后直趋马头柴险道塞归道使魏之匹马不复北还而元英之徒矜甲麾下乘破英之势席卷而前威震内外自江以北无立草矣惜其君臣之志止于退敌失此机会遂无恢复之期

武帝使董绍还魏通好魏主不从

七年正月初魏主遣中书舍人鲖阳董绍慰劳叛城白早生袭而囚之送于建康魏主旣克垂瓠命于齐茍儿等四将之中分遣二人敕扬州为移以易绍移书未至上领军将军吕僧珍与绍言爱其文言于上上遣主书霍灵超谓绍曰今听卿还令卿通两家之好彼此息民岂不善也因召见赐衣物又谓绍曰卿知所以得不死今者获卿乃天意也夫立君以为民也凡在民上岂可不思此乎若欲通好今以宿豫还彼彼当以汉中见归绍还魏言魏主不从

臣焘曰圣人治已而不求于敌使吾之法制常明将士常练积聚常厚上下常相亲不可胜之备固常在我敌欲攻则与之进战敌欲和则与之休息不攻不和固守以待和战之端唱之者敌吾特因其来而应之则在敌者常汲汲在我者常有余昔者秦闭关养威诸侯来攻则开而与之战诸侯来和则取其地而听其约秦之为秦盖自若也而诸侯终不能自谋梁武帝当争夺之际溺宴安谈空虚彻去禁防而亟求于敌敌若不予我又去备岂不为梁氏之大害故上策不若自治以待敌

六朝通鉴博议卷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五 李稚廉 封述 许惇 羊烈 源彪·李百药
  卷十 本纪十·赵尔巽
  第二十九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蔡东藩
  第二十五回 烟沈黑幕空具弹章 变起白狼构成巨祸·蔡东藩
  ●东征集卷二·蓝鼎元
  卷九十五·国朝·蒋一葵
  法军侵台档(九)·佚名
  七一六 谕内阁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佚名
  沈法兴传·欧阳修
  卷九十九·阿桂
  魏王问张旄·佚名
  汉纪三十九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85)·司马光
  ●皇朝通典卷五十·佚名
  卷四·纪昀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柳永

      【臣】等谨案乐章集一巻宋柳永撰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栁屯田叶梦得避暑录话曰栁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毎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

  • 第六十六回 万种千般历尽悲欢滋味 收场结果无非善恶分明·萧晶玉

    且说单员外走入后房,就将此事告诉了平氏。平氏与成郎媳妇张氏婆媳二人正在房中作针线,听了此言,彼此欢异。平氏说:“怪不的他七死八活的只要跟了他三叔去,原来有这般隐情在他心里,好个义气人!”张氏道:“我二

  • 卷502 ·佚名

    张元干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嶂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 沤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 张元干 李丞相纲生朝三首

  • 列传第十一 宗室·沈约

    长沙景王道怜 临川烈武王道规 营浦侯遵考 长沙景王道怜,高祖中弟也。初为国子学生。谢琰为徐州,命为从事史。高祖克京城,进平京邑,道怜常留家侍慰太后。桓玄走,大将军武陵王遵承制,除员外散骑侍郎。寻迁建威将军、南彭城

  • 高祖纪一·薛居正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也。本卫大夫碏、汉丞相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与沙陀军都督硃耶氏自灵武入附,宪宗嘉之,隶为河东阴山府裨校,以边功累官至朔州刺史。

  • 明镐传·脱脱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考取进士,任蕲州防御推官。宋真宗去世,进呈《真颂》四十六篇,改任大理寺丞。薛奎任秦州节度,调他任节度判官。薛奎调益州,明镐随调任录事参军。程琳代替薛奎后,奏请明镐任签书节度判官,并就任益州通

  • 卷三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四 朱批李成龙奏摺 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安徽廵抚【臣】李成龙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尔向来官声中平虽无贪黩秽迹而亦无清勤美誉朕

  • 春秋亿卷四·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于是僖未而即位何也即位必歳首不可以缓故而旷年无君也二月癸亥日有食之杜氏曰不书朔官失之也天王使叔服来防谷梁曰曰防其志重天子之礼也夏四月丁巳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三·念常

      (壬午) 十九年(八月赐文天祥死时年四十七岁矣)○甲申正月六日大赦。  (乙酉) 二十二年(十二月安童丞相复职)  ⊙圣旨焚毁诸潞伪道藏经之碑翰林院(臣)唐(方)杨(文郁)王(构)赵(与)李(谦)阎(复)李(铸)李(监)王

  • 以佛法解决现世困难·太虚

    一 告强资阶级  二 告贫弱阶级  三 告摧残道德文化者  四 告保持道德文化者  五 告毁坏佛教者  六 告佛教内外护一 告强资阶级余昔年有云:今后人世之危厄,不在国际之强权阶级的高压与争霸,而在弱小者对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成就蕴第六之二若成就无色界系善心。亦成就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耶。或成就无色界系善心。非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广说四句。成就无色界系善心。非

  • 卷之十三·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三 涅盘法语门 举哀 去秋一夜风雷作。吼地奔空掀海岳。惊起多年老古锥。平空拗折苍龙角。迢迢千里讣音归。哀动丛林皆错愕。苫错先师法道正喧天。到我瞎驴边灭却(遂长嘘一声哀哀)。 又

  • 卷第七·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七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法语上 示徽禅人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妨直截省要。正眼看来已是七错八错了也。事不获已且作死马医。祇者直指底心。便是黄面老子四十九年横说竖说不着处。

  • 义山杂纂·李商隐

    轶事小说集。又名《杂纂》。旧题唐·李商隐撰。 《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一卷; 《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有李商隐《杂纂》一卷,又李义山《杂稿》一卷,疑即一书。今存《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

  • 韦十一娘传·胡汝嘉

    《韦十一娘传》是出现于明代中期的一篇剑侠小说,在国内已失传三百余年的明人胡汝嘉著《韦十一娘传》,在韩国发现,见于朝鲜活字本《删补文苑楂橘》。最近韩国学者将《韦十一娘传》影印本寄给本文作者。该作品重现、填补了

  •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佚名

    一卷,西晋法炬译。有比丘因恶名住林中欲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果。

  •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五戒威仪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为同本异译。内容记述菩萨戒之戒相、持戒功德、忏悔法、自誓受法,及优婆塞所应具备

  • 山家义苑·可观

    凡二卷。宋代天台宗僧可观(1092~11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旨在祖述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礼门下之南屏派,并论述天台宗之要义。内容计有,卷上:双游义、金錍义十篇、十不二门中总别义、辨岳师三千书。卷下:部教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