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宋)李焘 撰

作淮堰

十三年二月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上以为然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功不可就上弗听发徐扬民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太子右卫率康绚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于锺离役人及战士合二十万南起浮山北扺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中流十四年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破堰其性恶铁乃运东西冶铁数千万斤沈之亦不能合乃伐木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无巨细皆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十五年四月堰成九月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

臣焘曰天下有大利圣人不轻为非恶利也以其所害有大于所利尔河之势天造地设自神禹不能回特因其势以导之况下于禹者乎故孝武之时尝事匈奴而齐人之计欲回河水注北中可使终汉之世无北顾之忧非利不大也而武帝不受以为区区之力岂能与天地争未必有功徒自耗尔南北之时魏梁相持寿春在魏梁人欲之不患无隙而轻信弗询之谋重营难成之事求堰淮水以灌寿春立计新奇造端宏大恃其区区之众欲与淮争势与天地争力自劳其民决无所就不待智者而后知借使梁人用堰淮之众以战何战不胜用堰淮之财以食何食不足养财蓄力以乘敌衅寿春固在其掌股中矣不知何苦而为此计也

魏元法僧以彭城来降寻复失之

六年正月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素附元义见义骄恣恐祸及已遂谋反魏遣中书舍人张文伯至彭城法僧谓曰吾欲与汝去危就安能从我乎文伯曰我宁死见文陵松柏安能去忠义而从叛逆乎法僧杀之又杀行台高谅称帝改元天启乃使临淮王彧为都督以讨彭城三月上命豫章王综权顿彭城总督众军法僧驱彭城吏民万余人南渡法僧至建康上宠待甚厚初帝纳东昏侯宠姬吴淑媛七月而生豫章王综宫中多疑及淑媛宠衰怨望密以告综相抱而泣综由是自疑常怀异志及在彭城魏安丰王延明临淮王彧将兵二万逼彭城胜负久未决上虑综败没勅综引军还综恐南归不复得至北边乃密遣人送降款于彧六月综夜出步投彧军及旦斋内诸阁犹闭不开城中求王不获军退大溃魏人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

臣焘曰自孙氏建国以迄于陈凡传六代而所守不过三门欲进则守河欲固则守江处攻守之中图进退之全则守淮盖守江则已蹙守河则已逺蹙国而守非勇者不能逺国而守非强者不能孙氏臣主俱豪兵锋所向迎之者破故能画长江而守之魏人不敢南向其后宿将旧臣雕落继尽而其孙用之则危矣刘氏将卒俱精威震天下力倾五胡能分命虎臣列守河南拓跋赫连不敢顾眄而其子効之则败矣故惟勇者为能守近惟强者为能坐逺如其未能莫若择利害之中守两淮之地据地险待天时天下无衅则淮南可以蔽江南淮北可以通青齐天下有变则分命大将将淮北之众可以出冀岱摇青冀发淮南之师可以袭许洛取梁宋近固国本逺申主威此实攻守之基不可不固而两淮之地南北余千里分兵而守则力不足发兵而守则内可忧故欲守两淮莫若守其本淮北之本在彭城淮南之本在寿阳若顾二镇聚兵甲蓄财货大佃积谷守以良将以势临敌敌人则终不敢越彭城以谋淮南越寿春以惊江扬两淮安则建康可以奠居故高城深池不必皆守广土众民不必皆攻善攻者攻其根善守者守其门攻而拔其根则枝叶不待摇而落守而扼其门则堂奥不待据而安南刘以来常守一城以奠两淮佛狸虽以回山倒海之力孝文虽以吹唇沸地之威南临瓜步西向荆襄南来之势意若无吴而回辕之日不能有吴之一民岂非敌之根本初未有差虽得其四支长淮限其外大镇逼其内夏水忽盛津道无由聚兵积粮适为敌饵故魏人不敢轻显初欲轻弃彭城逺营青冀而尉元以为忧孝文欲过彭城戍淮南而高闾以为忧元英欲越淮外取锺离而邢峦以为忧此北人之所深忌而南人之所当守而梁武得之不甚重失之不甚惜任其去来不复顾念拨根本而欲长存得乎哉

夏侯亶等攻寿阳李宪以寿阳降

七年正月上闻淮堰水盛寿阳城几没复遣豫州刺史夏侯亶等攻寿阳十一月亶等军入魏境所向皆下魏扬州刺史李宪以寿阳降陈庆之入据其城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七万五千口

臣焘曰梁之失计未有如失寿阳之谬也江左自薛安都之变而失彭城常珍奇之变而失垂瓠慕容白曜之攻而失三齐魏孝文之攻而失五都元英之攻而失义阳四垂藩篱开彻殆尽而不足为建康危者寿阳存焉耳寿春者淮南之根本淮北旣去则淮南当守淮南欲守则寿春在所先图譬之常人之家必有堂奥之居收货财聚子弟以壮一室之望四隅之地虽有倾败而堂奥之势不可不壮寿春在当时江淮之堂奥也南引汝颍之利东连三江之富北接梁宋西通陈许五湖之阻可以扞外淮淝之固可以蔽内壤土富饶兵甲坚利寿阳安则淮北有收复之望河南有平荡之期寿阳一去画江为守使敌在吾耳目之前伺吾转盻之隙则江扬荆襄其势孤矣故寿阳在敌则吾忧在我则敌惧我得亦利彼得亦利此两家之所必争孙曹之敌寿阳在北南人争之兵不虚举母丘诸葛继为叛乱吴国因之以谋寿阳司马兄弟亲冒矢石不敢徐行孙氏祖孙经营三世卒不能有而国并于晋者以寿阳在晋羊祜杜预得扼吴人之吭而蹈其胷背于肘股之下也晋自五马渡江开国一隅而寿阳得失常为之休戚祖约入于此而庾亮不得安居袁直入于此而桓温不得奠枕石勒苻坚皆困于此而不得进自宋以来宗室继守缮甲聚兵惟恐其阙索虏垂涎江南为日久矣恫疑虚喝而不敢前淮南之兵有以虞其后尔奈何萧齐之季孱主不君孽臣外叛以寿阳入于魏而魏人政乱得不能用复输之梁岂非正朔所在上天眷佑故要害之地不使在敌梁旣得之可以为恢复之渐不可复失矣昔者周有朔方之城而诗人歌之鲁有宝玉之得而春秋书之寿阳要害岂不重于僻逺之朔方无用之宝玉哉梁之君臣不知爱重以与侯景不甚顾惜使景因此以墟江阳一乱不复而江南之势遂去者以寿阳先也故曰梁之失计未有如寿阳之谬也

陈庆之送北海王颢还北

大通二年冬十月丁亥帝以魏北海王颢为魏王遣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将兵送之还北

臣焘曰君子不能为机亦不能失机先机而为则为妄动临时而失则为无功机会之来不可不察昔者晋文之伺楚反国三年楚人出师遽起而乘之一战胜楚遂伯诸侯越践之伺吴待之二十二年吴人往盟方出而赴之三战至吴终复大耻三年而用之君子不咎其速机已至也二十二年而用君子不以为迟机未至也机未至则婴儿处女敌人开户机已至则迅雷搏虎敌不能拒养兵以待机因机以用兵故惟不动动则有功自羣胡内乱五马南渡天下遂余二百年而不能混一者失其机也自晋迄陈有大机四而南人不知乘不亦惜夫方晋元帝之初中国无政蛇豕肆毒石勒初得中山造次未定而祖逖方在河南谋为进取晋之余民昂首倾耳想闻官军之钲鼓逖若乘贼势之未定因民心之深望扫河南之众推锋而前则石勒可禽乘破勒之势则刘聪王弥之徒破胆而不敢战矣而逖方且臣主相尤军师不出以至身死不能成功因使刘石之徒遂为深根之冦此其所以失机者失之于念私延及孝武苻坚提北国之众投之淝水返国未安奸孱未除慕容姚氏争为割据此连鸡不能俱飞斗虎可以两毙矣晋若乘之可以双举晋人蹈机而不知发幼度方且出归漕粟以慰苻丕之穷刘牢之方且策马过涧以增慕容之势鼎足之形遂成中华之民重困此其所以失机者失之于气怯延及于宋高乘天之厌乱民之恶敌出兵四征芟夷殆尽虽赫连拓跋而胆已破矣宋武若能用战胜之锐以乘不敌之势秣马厉兵问罪四方则五胡遗种可膏斧钺西北余民可使返冠带而武帝未忘其渔樵之志犹顾念江淮之地奔走还师以秦遗人事机之会一失南北之势遂分此机之失失于志卑延及于梁武天厌魏祚祸其社稷女主专朝逆党兴兵君臣内乱无暇外图南人若乘其间复收侵地发江淮之众以卫燕伐徐命荆梁东西齐举则混一之期指日可冀而梁氏父子方且高谈释老专营塔寺天下万事无意经略遣偏将提轻兵深入边庭不复继援以败其成功此其所以失机失于志荒机会之来岂可数得而屡失之可不深惜盖天下之事德均则论势势均则论机而二百年间四失大机故有志之士莫不惜于斯

纳东魏侯景降

中大同元年河南大行台侯景素轻高澄尝曰高王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及欢疾笃澄为欢书以召之景闻欢疾笃用其行台郎王伟计遂拥兵自固太清元年正月欢卒景自念已与高氏有隙内不自安据河南叛归于魏澄遣司空韩轨督诸军讨景二月魏以景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公庚辰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请举十三州内附上召羣臣廷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曰顷岁与魏通和边境无事今纳其叛臣窃谓非宜上曰虽然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然意犹未决尝独言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悔之何及朱异揣知上意对曰圣明御宇南北归心今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若拒而不纳恐絶后来之望上乃定议纳景壬午以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周洪正善占候前此谓人曰国家数年当有兵起及闻纳景曰乱阶在此矣二年秋七月戊戌景反于寿阳以诛朱异为名

臣焘曰智者能弊敌而吾受其利不智者徒自弊而何利之足云越之弊吴斗其民而已秦之弊诸侯斗其交而已汉之弊项羽斗其君臣而已使自糜烂我乘其弊故不劳而功成不战而敌破南北相持战争厯年而不能相并不知所以弊之也当高欢之死侯景分齐国之半求援于梁以斗其君此可弊之会而亦利害之机智者所当审处夫以景之凶事齐齐不容之魏魏不内我若受之是代受其祸以景之才而河南之地密尔淮甸我若辞之则祸起目前故受之则变迟而祸大辞之则变速而祸小辞受之间利害之机不可不谨盖景之南来非惟藉南之势以复雠于北亦恐南与北通而前后蹙之也为南计者莫若用汉之所以御匈奴用唐之所以待突厥遣行人为卑辞以拒之曰区区小国何敢言臣哉欣戴有德扫除暴乱君若出河南之甲以快意于北则国请以赋从兴师问罪愿为前后之援事定功成永结兄弟之欢景得此则必喜而祸偏萃于齐矣使昏虐君臣相鱼肉我因其隙收两淮复三齐缮甲治兵以待其衅可以坐享其利何苦而信不诚之言冀无妄之福其始也褒崇尊大惟恐不至其终也规图掩取惟恐不深方其微而尊之使强及其盛而激之使怨使不图之终成大祸而为人之利焉可谓之智

上伐东魏欲以鄱阳王范为元帅正阳侯渊明请行许之

太清元年八月乙丑下诏大举伐东魏遣南豫刺史正阳侯渊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会理分督诸将始上欲以鄱阳王范为元帅朱异在外闻之入曰鄱阳所至残暴非吊民之材上黙然曰会理如何对曰陛下得之矣会理懦而无谋上闻不恱渊明时镇寿阳屡请行上许之会理自以皇孙复为都督自渊明已下殆不对接渊明与诸将密告朱异追会理还遂以渊明为都督上命渊明堰泗水以灌彭城旬日而成十一月东魏大将军澄使大都督高岳救彭城以金门郡公潘乐为副以慕容绍宗为东南行台与乐偕行丙午绍宗至城下引步骑万人攻漳州刺史郭凤营矢下如雨渊明醉不能起命诸将救之皆不敢出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独帅麾下与东魏战绍拥众数千不敢救遁还绍宗将战一一引将卒谓曰我当阳退误吴儿使前尔击其背东魏兵实败走梁人乘胜深入魏将卒以绍宗之言为信争共掩击梁兵大败渊明胡贵孙等皆为东魏所擒

臣焘曰蒲栁之资不可以经严秋蔓苇之草不可以逆怒风当危乱之世欲建非常之事故非常才之所能胜故汉之兴为汉争天下者萧曺而代仲不与焉唐之兴为唐争天下者英卫而神通不与焉二主非不爱其亲时有不可以梁武当战之初时为进取之举委任英豪犹虑无成而况渊明会理之不才居无事时犹当富贵之不及以政况当多事之际而使之握兵柄司民命任安危之寄乎呜呼纳侯景之非宜用会理之非才武帝皆明知之矣冒而为之不顾其害天岂夺其魄耶乖错谬戾何至于此

侯景败还据寿春

太清二年春正月己亥慕容绍宗以铁骑五千夹击侯景景士卒不乐南渡其暴显等各帅所部降于绍宗景众大溃争赴涡水水为之不流景旣败不知所适时马头戍主刘神茂素为监州事韦黯所不容闻景至故往候之景问曰寿阳去此不逺城池险固欲往投之韦黯其纳我乎神茂曰黯虽据城是监州耳王若驰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执之可以集事得城之后徐以启闻朝廷喜王南归必不责也景执其手曰天教我也神茂请帅步骑百人先为乡导壬子景夜至寿阳城下黯以为贼也授甲登陴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战败来投此镇愿速开门黯曰旣不奉敕不敢闻命景谓神茂曰事不谐矣神茂曰黯懦而寡谋可说而下也乃遣徐思玉入见黯曰河南王为朝廷所重君所知也今失利来投何得不受黯曰吾受命唯知守城河南自败何预吾事思玉曰国家付君以阃外之畧今君不肯开城若魏追兵来至河南为魏所杀君岂能独存纵使独存何颜以见朝廷黯然之思玉出报景大恱曰活我者卿也癸丑黯开门纳景景遣其将分守四门诘责黯将斩之

臣焘曰壅水当壅之于源治病当治之于微泛滥而后治则神禹不能为功膏肓而后救则扁鹊不能为术故智者欲其辨之于早也侯景之凶其处心积虑固非一日五尺童子皆明知其心而武帝不知也及其涡阳败绩匹马南还诛守将夺寿春不以事上闻反形见矣武帝固当少悟而徐为之计当此之时景兵新败锐气未复初得寿阳士心未定若乘败气之未复众心之未定命将出兵而问其罪间结寿阳士心使为内应内外蹙之则侯景之命一夫可制此之不图俟其径度采石直指建康而方欲折棰笞之不亦晩哉

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猜你喜欢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范晔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李百药
  志第六 礼仪六·刘昫
  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忠义四·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七·焦竑
  卷第五十二·胡三省
  崇德七年一月至顺治元年七月·蒋良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一百六十五 江宁织造曹(禺页)奏谢继承父职摺·佚名
  第三卷 田赋考·缪荃孙
  卷三十三·傅恒
  宋忠传·张廷玉
  卷五十八·佚名
  卷一百九十五·雍正
  卷一百二·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尹桓。○尹桓军簿判书秀之孙也。 忠肃时拜护军。 忠惠立授代言。 忠肃在元复位党狱起囚桓于巡军夺告身杖流海岛遂亡入元。 桓尝与曹益淸执忠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庆宫读书·溥仪

    我六岁那年,隆裕太后为我选好了教书的师傅,钦天监为我选好了开学的吉日良辰。宣统三年旧历七月十八日辰刻,我开始读书了。读书的书房先是在中南海瀛合补桐书屋,后来移到紫禁城斋宫右侧的毓庆宫——这是光绪小

  • 二五 病 死·许寿裳

    终于说到鲁迅的病死了!他因患肺结核而死。这样可怕的病,当初并不以为意,其实是伏根很早,从少年时已然,至少曾发过两次,又曾生重症肋膜炎一次,以致肋膜变厚,不通X光,但当初竟并不医治,且不自知其重病,而自然痊愈者,盖身体底子极好

  •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

  • 周德威传·欧阳修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为人勇敢智谋多,能够望见尘土判断敌人的多少。他长得相貌雄壮威武,笑不改容,人们看见就感觉到他威风凛凛,自觉不如。做晋王的骑将,升为铁林军使,跟随晋王攻破王行瑜军,因功升为衙内指挥使。他的小名叫

  • 阿荣传·宋濂

    阿荣,字存初,姓怯烈氏。其父按摊为中书右丞。阿荣自幼就侍奉武宗,加入宿卫禁军,后官至湖南道宣慰副使。温迪罕为湖南宣抚使。事无大小都交阿荣主持办理。当时各郡发生饥荒,阿荣把自己的俸禄拿一部分买米煮粥,赈济饥民。广西

  • 卷一百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田制後魏文成帝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主客给事中李安世上疏曰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

  • 卷五·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五宋 李明復 撰隱公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程頤曰齊侯將平宋衛於鄭有會期宋公以幣請於衛請先相見故遇于垂宋忌鄭之深故與衛卒不成好無諸侯相見之禮故書曰遇謝湜曰清

  • 卷九·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九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魏序葛屦刺褊也魏地陿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笺俭啬而无德是其所以见侵削音义【屦俱具反褊必浅反陿音洽本或作狭依字应作陜隘于懈反巧

  • 卷一百九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三观象授时夏书?征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传辰日月所会房所含之次集合也不

  • 不苟论第四 当赏·吕不韦

    当赏原文: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 (三)·钱穆

    《近思录》第三卷格物穷理,共七十八条。伊川《答横渠先生书》谓:“所论大概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今按:近代国人言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四上·智顗

    ○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下。广明开三显一。凡七品半文为三。一为上根人法说。二为中根人譬说。三为下根人宿世因缘说。亦名理事行。例如大品亦为三根(云云)。今以十义料拣。一有通有别。二有声闻无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九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九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摄等品第六之五异生法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六识识。欲色界一切随眠随增。非异生法法。十一界十处五蕴摄。十智知。四识识。三界

  • 山东海疆图记·佚名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山东海疆图记》有两个版本。《山东海疆图记·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辑,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海疆图记·九卷》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分为天时、地利、人事

  • 八白易传·叶山

    明叶山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广采历代史事及诸子杂说以证《易》,大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相类。全书只释六十四卦爻辞,而不涉及《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

  • 大漠英雄·还珠楼主

    本文系述一位少年英雄,国亡家破,不甘屈膝虏廷,约集同志戚友,率领千余驼队,逃往新疆投一老友。行经戈壁,忽遇狂风黄沙之险,半夜又降大雪,人马驼队齐陷冰雪之中。幸得异人解救,命所豢灵禽乌鹏开路,始脱奇险,于沙漠中忽得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