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宋)李焘 撰

作淮堰

十三年二月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上以为然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功不可就上弗听发徐扬民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太子右卫率康绚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于锺离役人及战士合二十万南起浮山北扺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中流十四年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破堰其性恶铁乃运东西冶铁数千万斤沈之亦不能合乃伐木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无巨细皆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十五年四月堰成九月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

臣焘曰天下有大利圣人不轻为非恶利也以其所害有大于所利尔河之势天造地设自神禹不能回特因其势以导之况下于禹者乎故孝武之时尝事匈奴而齐人之计欲回河水注北中可使终汉之世无北顾之忧非利不大也而武帝不受以为区区之力岂能与天地争未必有功徒自耗尔南北之时魏梁相持寿春在魏梁人欲之不患无隙而轻信弗询之谋重营难成之事求堰淮水以灌寿春立计新奇造端宏大恃其区区之众欲与淮争势与天地争力自劳其民决无所就不待智者而后知借使梁人用堰淮之众以战何战不胜用堰淮之财以食何食不足养财蓄力以乘敌衅寿春固在其掌股中矣不知何苦而为此计也

魏元法僧以彭城来降寻复失之

六年正月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素附元义见义骄恣恐祸及已遂谋反魏遣中书舍人张文伯至彭城法僧谓曰吾欲与汝去危就安能从我乎文伯曰我宁死见文陵松柏安能去忠义而从叛逆乎法僧杀之又杀行台高谅称帝改元天启乃使临淮王彧为都督以讨彭城三月上命豫章王综权顿彭城总督众军法僧驱彭城吏民万余人南渡法僧至建康上宠待甚厚初帝纳东昏侯宠姬吴淑媛七月而生豫章王综宫中多疑及淑媛宠衰怨望密以告综相抱而泣综由是自疑常怀异志及在彭城魏安丰王延明临淮王彧将兵二万逼彭城胜负久未决上虑综败没勅综引军还综恐南归不复得至北边乃密遣人送降款于彧六月综夜出步投彧军及旦斋内诸阁犹闭不开城中求王不获军退大溃魏人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

臣焘曰自孙氏建国以迄于陈凡传六代而所守不过三门欲进则守河欲固则守江处攻守之中图进退之全则守淮盖守江则已蹙守河则已逺蹙国而守非勇者不能逺国而守非强者不能孙氏臣主俱豪兵锋所向迎之者破故能画长江而守之魏人不敢南向其后宿将旧臣雕落继尽而其孙用之则危矣刘氏将卒俱精威震天下力倾五胡能分命虎臣列守河南拓跋赫连不敢顾眄而其子効之则败矣故惟勇者为能守近惟强者为能坐逺如其未能莫若择利害之中守两淮之地据地险待天时天下无衅则淮南可以蔽江南淮北可以通青齐天下有变则分命大将将淮北之众可以出冀岱摇青冀发淮南之师可以袭许洛取梁宋近固国本逺申主威此实攻守之基不可不固而两淮之地南北余千里分兵而守则力不足发兵而守则内可忧故欲守两淮莫若守其本淮北之本在彭城淮南之本在寿阳若顾二镇聚兵甲蓄财货大佃积谷守以良将以势临敌敌人则终不敢越彭城以谋淮南越寿春以惊江扬两淮安则建康可以奠居故高城深池不必皆守广土众民不必皆攻善攻者攻其根善守者守其门攻而拔其根则枝叶不待摇而落守而扼其门则堂奥不待据而安南刘以来常守一城以奠两淮佛狸虽以回山倒海之力孝文虽以吹唇沸地之威南临瓜步西向荆襄南来之势意若无吴而回辕之日不能有吴之一民岂非敌之根本初未有差虽得其四支长淮限其外大镇逼其内夏水忽盛津道无由聚兵积粮适为敌饵故魏人不敢轻显初欲轻弃彭城逺营青冀而尉元以为忧孝文欲过彭城戍淮南而高闾以为忧元英欲越淮外取锺离而邢峦以为忧此北人之所深忌而南人之所当守而梁武得之不甚重失之不甚惜任其去来不复顾念拨根本而欲长存得乎哉

夏侯亶等攻寿阳李宪以寿阳降

七年正月上闻淮堰水盛寿阳城几没复遣豫州刺史夏侯亶等攻寿阳十一月亶等军入魏境所向皆下魏扬州刺史李宪以寿阳降陈庆之入据其城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七万五千口

臣焘曰梁之失计未有如失寿阳之谬也江左自薛安都之变而失彭城常珍奇之变而失垂瓠慕容白曜之攻而失三齐魏孝文之攻而失五都元英之攻而失义阳四垂藩篱开彻殆尽而不足为建康危者寿阳存焉耳寿春者淮南之根本淮北旣去则淮南当守淮南欲守则寿春在所先图譬之常人之家必有堂奥之居收货财聚子弟以壮一室之望四隅之地虽有倾败而堂奥之势不可不壮寿春在当时江淮之堂奥也南引汝颍之利东连三江之富北接梁宋西通陈许五湖之阻可以扞外淮淝之固可以蔽内壤土富饶兵甲坚利寿阳安则淮北有收复之望河南有平荡之期寿阳一去画江为守使敌在吾耳目之前伺吾转盻之隙则江扬荆襄其势孤矣故寿阳在敌则吾忧在我则敌惧我得亦利彼得亦利此两家之所必争孙曹之敌寿阳在北南人争之兵不虚举母丘诸葛继为叛乱吴国因之以谋寿阳司马兄弟亲冒矢石不敢徐行孙氏祖孙经营三世卒不能有而国并于晋者以寿阳在晋羊祜杜预得扼吴人之吭而蹈其胷背于肘股之下也晋自五马渡江开国一隅而寿阳得失常为之休戚祖约入于此而庾亮不得安居袁直入于此而桓温不得奠枕石勒苻坚皆困于此而不得进自宋以来宗室继守缮甲聚兵惟恐其阙索虏垂涎江南为日久矣恫疑虚喝而不敢前淮南之兵有以虞其后尔奈何萧齐之季孱主不君孽臣外叛以寿阳入于魏而魏人政乱得不能用复输之梁岂非正朔所在上天眷佑故要害之地不使在敌梁旣得之可以为恢复之渐不可复失矣昔者周有朔方之城而诗人歌之鲁有宝玉之得而春秋书之寿阳要害岂不重于僻逺之朔方无用之宝玉哉梁之君臣不知爱重以与侯景不甚顾惜使景因此以墟江阳一乱不复而江南之势遂去者以寿阳先也故曰梁之失计未有如寿阳之谬也

陈庆之送北海王颢还北

大通二年冬十月丁亥帝以魏北海王颢为魏王遣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将兵送之还北

臣焘曰君子不能为机亦不能失机先机而为则为妄动临时而失则为无功机会之来不可不察昔者晋文之伺楚反国三年楚人出师遽起而乘之一战胜楚遂伯诸侯越践之伺吴待之二十二年吴人往盟方出而赴之三战至吴终复大耻三年而用之君子不咎其速机已至也二十二年而用君子不以为迟机未至也机未至则婴儿处女敌人开户机已至则迅雷搏虎敌不能拒养兵以待机因机以用兵故惟不动动则有功自羣胡内乱五马南渡天下遂余二百年而不能混一者失其机也自晋迄陈有大机四而南人不知乘不亦惜夫方晋元帝之初中国无政蛇豕肆毒石勒初得中山造次未定而祖逖方在河南谋为进取晋之余民昂首倾耳想闻官军之钲鼓逖若乘贼势之未定因民心之深望扫河南之众推锋而前则石勒可禽乘破勒之势则刘聪王弥之徒破胆而不敢战矣而逖方且臣主相尤军师不出以至身死不能成功因使刘石之徒遂为深根之冦此其所以失机者失之于念私延及孝武苻坚提北国之众投之淝水返国未安奸孱未除慕容姚氏争为割据此连鸡不能俱飞斗虎可以两毙矣晋若乘之可以双举晋人蹈机而不知发幼度方且出归漕粟以慰苻丕之穷刘牢之方且策马过涧以增慕容之势鼎足之形遂成中华之民重困此其所以失机者失之于气怯延及于宋高乘天之厌乱民之恶敌出兵四征芟夷殆尽虽赫连拓跋而胆已破矣宋武若能用战胜之锐以乘不敌之势秣马厉兵问罪四方则五胡遗种可膏斧钺西北余民可使返冠带而武帝未忘其渔樵之志犹顾念江淮之地奔走还师以秦遗人事机之会一失南北之势遂分此机之失失于志卑延及于梁武天厌魏祚祸其社稷女主专朝逆党兴兵君臣内乱无暇外图南人若乘其间复收侵地发江淮之众以卫燕伐徐命荆梁东西齐举则混一之期指日可冀而梁氏父子方且高谈释老专营塔寺天下万事无意经略遣偏将提轻兵深入边庭不复继援以败其成功此其所以失机失于志荒机会之来岂可数得而屡失之可不深惜盖天下之事德均则论势势均则论机而二百年间四失大机故有志之士莫不惜于斯

纳东魏侯景降

中大同元年河南大行台侯景素轻高澄尝曰高王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及欢疾笃澄为欢书以召之景闻欢疾笃用其行台郎王伟计遂拥兵自固太清元年正月欢卒景自念已与高氏有隙内不自安据河南叛归于魏澄遣司空韩轨督诸军讨景二月魏以景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公庚辰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请举十三州内附上召羣臣廷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曰顷岁与魏通和边境无事今纳其叛臣窃谓非宜上曰虽然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然意犹未决尝独言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悔之何及朱异揣知上意对曰圣明御宇南北归心今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若拒而不纳恐絶后来之望上乃定议纳景壬午以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周洪正善占候前此谓人曰国家数年当有兵起及闻纳景曰乱阶在此矣二年秋七月戊戌景反于寿阳以诛朱异为名

臣焘曰智者能弊敌而吾受其利不智者徒自弊而何利之足云越之弊吴斗其民而已秦之弊诸侯斗其交而已汉之弊项羽斗其君臣而已使自糜烂我乘其弊故不劳而功成不战而敌破南北相持战争厯年而不能相并不知所以弊之也当高欢之死侯景分齐国之半求援于梁以斗其君此可弊之会而亦利害之机智者所当审处夫以景之凶事齐齐不容之魏魏不内我若受之是代受其祸以景之才而河南之地密尔淮甸我若辞之则祸起目前故受之则变迟而祸大辞之则变速而祸小辞受之间利害之机不可不谨盖景之南来非惟藉南之势以复雠于北亦恐南与北通而前后蹙之也为南计者莫若用汉之所以御匈奴用唐之所以待突厥遣行人为卑辞以拒之曰区区小国何敢言臣哉欣戴有德扫除暴乱君若出河南之甲以快意于北则国请以赋从兴师问罪愿为前后之援事定功成永结兄弟之欢景得此则必喜而祸偏萃于齐矣使昏虐君臣相鱼肉我因其隙收两淮复三齐缮甲治兵以待其衅可以坐享其利何苦而信不诚之言冀无妄之福其始也褒崇尊大惟恐不至其终也规图掩取惟恐不深方其微而尊之使强及其盛而激之使怨使不图之终成大祸而为人之利焉可谓之智

上伐东魏欲以鄱阳王范为元帅正阳侯渊明请行许之

太清元年八月乙丑下诏大举伐东魏遣南豫刺史正阳侯渊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会理分督诸将始上欲以鄱阳王范为元帅朱异在外闻之入曰鄱阳所至残暴非吊民之材上黙然曰会理如何对曰陛下得之矣会理懦而无谋上闻不恱渊明时镇寿阳屡请行上许之会理自以皇孙复为都督自渊明已下殆不对接渊明与诸将密告朱异追会理还遂以渊明为都督上命渊明堰泗水以灌彭城旬日而成十一月东魏大将军澄使大都督高岳救彭城以金门郡公潘乐为副以慕容绍宗为东南行台与乐偕行丙午绍宗至城下引步骑万人攻漳州刺史郭凤营矢下如雨渊明醉不能起命诸将救之皆不敢出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独帅麾下与东魏战绍拥众数千不敢救遁还绍宗将战一一引将卒谓曰我当阳退误吴儿使前尔击其背东魏兵实败走梁人乘胜深入魏将卒以绍宗之言为信争共掩击梁兵大败渊明胡贵孙等皆为东魏所擒

臣焘曰蒲栁之资不可以经严秋蔓苇之草不可以逆怒风当危乱之世欲建非常之事故非常才之所能胜故汉之兴为汉争天下者萧曺而代仲不与焉唐之兴为唐争天下者英卫而神通不与焉二主非不爱其亲时有不可以梁武当战之初时为进取之举委任英豪犹虑无成而况渊明会理之不才居无事时犹当富贵之不及以政况当多事之际而使之握兵柄司民命任安危之寄乎呜呼纳侯景之非宜用会理之非才武帝皆明知之矣冒而为之不顾其害天岂夺其魄耶乖错谬戾何至于此

侯景败还据寿春

太清二年春正月己亥慕容绍宗以铁骑五千夹击侯景景士卒不乐南渡其暴显等各帅所部降于绍宗景众大溃争赴涡水水为之不流景旣败不知所适时马头戍主刘神茂素为监州事韦黯所不容闻景至故往候之景问曰寿阳去此不逺城池险固欲往投之韦黯其纳我乎神茂曰黯虽据城是监州耳王若驰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执之可以集事得城之后徐以启闻朝廷喜王南归必不责也景执其手曰天教我也神茂请帅步骑百人先为乡导壬子景夜至寿阳城下黯以为贼也授甲登陴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战败来投此镇愿速开门黯曰旣不奉敕不敢闻命景谓神茂曰事不谐矣神茂曰黯懦而寡谋可说而下也乃遣徐思玉入见黯曰河南王为朝廷所重君所知也今失利来投何得不受黯曰吾受命唯知守城河南自败何预吾事思玉曰国家付君以阃外之畧今君不肯开城若魏追兵来至河南为魏所杀君岂能独存纵使独存何颜以见朝廷黯然之思玉出报景大恱曰活我者卿也癸丑黯开门纳景景遣其将分守四门诘责黯将斩之

臣焘曰壅水当壅之于源治病当治之于微泛滥而后治则神禹不能为功膏肓而后救则扁鹊不能为术故智者欲其辨之于早也侯景之凶其处心积虑固非一日五尺童子皆明知其心而武帝不知也及其涡阳败绩匹马南还诛守将夺寿春不以事上闻反形见矣武帝固当少悟而徐为之计当此之时景兵新败锐气未复初得寿阳士心未定若乘败气之未复众心之未定命将出兵而问其罪间结寿阳士心使为内应内外蹙之则侯景之命一夫可制此之不图俟其径度采石直指建康而方欲折棰笞之不亦晩哉

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皇后·萧子显
  列传第六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弟长弼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 武兴王普 长乐太守·李百药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赵尔巽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卷七十九下·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纪昀
  卷十九·吕中
  世家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四十三·郑麟趾
  王及善传·刘昫
  张荣传·宋濂
  卷一百·杨士奇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七·王世贞
  卷二百·佚名
  刘山农·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零三·彭定求

        卷203_1 【客中作】杜俨   书剑催人不暂闲,洛阳羁旅复秦关。   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卷203_2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赵良器   圣祖发神谋,灵符叶帝求。一人光锡命,万国荷时休。   雷解

  • ●白华山人诗说卷二·厉志

      今人但晓古人文字有心血,不知心血亦不易有,平时不曾把心锋用破,临时那沥得出血来!  苏武诗四言,锺竟陵谓俱是别陵;沈归愚谓首别兄弟,次别妇,三四别陵。愚以首章前半实是比喻,“鹿鸣”以下明出正意,分明别友无疑

  • 卷三十九·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九   歙县汪立名编补遗上【格律诗凡五十五首】 劝酒【以下出文苑英华】 昨与美人对尊酒朱顔如花腰似柳今与美人倾一杯秋风飒飒头上来年光似水向东去两鬓不禁白日催东邻起楼高百尺璇

  • 卷三十八·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八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槐簃集下【起庚寅正月尽闰七月】庚寅元日试笔戏效乐天体朝回剥啄门无客家会团圞巷有邻【润木寓相去一里许】檐竹半经霜压捺盆梅全得雪精神颠毛白後无多许花甲周来第

  • 卷一百九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三 黄公度 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 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

  • 01、开场·蒲松龄

    丑笑上[西江月]诸样事有法可治,惟独一样难堪:画帘以里绣床边,使不的威灵势焰。任凭你王侯公子,动不动怒气冲天;他若到了绣房前,咦,汉子就矮了一半! 家家房中有个人一堆,戴着鬏髻穿着裙祸根;仰起巴掌照着脸瓜得,内问云是你打他么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隆庆三年十二月己亥朔 上谕辅臣曰近来灾异频仍多因部院政事不调假公营私听信力风滥受词讼诬害平人致伤和气令厂卫密访来奏于是刑部尚书毛恺等具引咎 上曰卿等宜率属慎刑以副 朝廷恤民弭灾之意已而吏部尚书杨博户部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八·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正月戊申朔 上不视朝文武百官及四夷贡使俱于午门前行礼○庚戌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辛亥大学士方从哲请 上乘改岁之期速简部<锍-釒>将都察院堂官先点一二员将起复科道官及都察院所题漕盐各

  • 卷之七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卷 清进士(一)·缪荃孙

    [顺治丙戌科] 江宁府 高鹏南 句容人。 淮安府 胡之骏 盐城人。 杨在阶 盐城人。 杨在升 盐城人。 海州府

  •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刘洪涛译注【说明】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专门记水道昉自《

  • 乌重胤传·欧阳修

    乌重胤的字叫保君,是河东将领乌承王此的儿子。年轻时任潞州牙将,兼任左司马。节度使卢从史奉命讨伐王承宗,暗中和叛贼勾结。吐突承璀要杀死他,告诉了乌重胤,他就把卢从史捆了起来,营帐里的士兵拿着兵器都喊起来,他叱责说“:皇

  • 孟速思传·宋濂

    孟速思,畏兀人,其祖先世代居住在别失八里,这是古北庭都护府之地。孟速思自幼气质不凡,十五岁时就能通本国书籍。太祖闻知,召至朝廷,交付睿宗,使他管理显懿庄圣皇后分地的赋税。以后又侍奉太子世祖,并日见重用。宪宗驾崩,孟速思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元年二月二十八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云南巡抚【臣】杨名时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提督张谷贞以老辞职

  • 184.赵普收礼·林汉达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

  • 易经·说卦传·第八章·佚名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 卷六·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六    宋 陈傅良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自隐至文六君惟桓文书即位而後书锡命以其自即

  • 卷第二十五(闰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五(闰字号) 甲子(晋哀帝兴宁二年起)丙寅(帝奕太和元年)辛未(简文咸安元年)癸酉(孝武宁康元年)丙子(改太元)丁酉(安帝隆安元年)壬寅(改元兴)乙巳(改义熙)己未(恭帝元熙元年)庚申(宋高祖永初元年)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