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因明正理门论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义净译。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因明之根本理论书。本书与玄奘所译之‘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为同本异译。盖陈那当时之外道鼎盛,佛教正道不显,为排斥外道,以振兴佛教,则必须依完整之理论,遂继承古因明学说,更创立能立、能破之新说,以显诸法本真之体义,为印度论理学开一新纪元。本书于唐景云二年(711),在洛阳大荐福寺译经院由义净译出,弟子玄伞、知积等笔受。本书内容与玄奘之译本大致相同。

《因明正理门论》全部章节目录

(1)因明正理门论一卷

猜你喜欢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佚名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佚名
  佛说法灭尽经·佚名
  五阴譬喻经·佚名
  报恩奉盆经·佚名
  浴佛功德经·佚名
  诸法集要经·佚名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佚名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李通玄
  大七宝陀罗尼经·佚名
  鬼子母经·佚名
  禅宗杂毒海·性音
  宗门玄鉴图·佚名
  七千佛神符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曾慥

    (臣)等谨案乐府雅词五巻宋曽慥编慥字端伯晋江人官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闲居自号至游居士所辑类说已别着録是编皆辑宋人之词原有朱彛尊题词谓陈氏书録解题载曽端伯乐府雅词一十二巻拾遗二巻此本抄自上元焦氏止存三巻及拾遗

  •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欧阳修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

  •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英宗一·宋濂

        ◎英宗一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仁宗欲立为太子,帝入谒太后,固辞,曰:“臣幼无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辅之。”太后不许。延祐三年十二月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七·乾隆

      五季  【甲后唐同光二年是嵗岐申降后唐凡四国四镇】春正月岐王李茂贞遣使入贡于唐  茂贞闻唐主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继曮入贡上表称臣唐主以其前朝耆旧特加优礼赐诏不名寻封为秦王  唐复以宦官为内诸司使及诸

  •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坤则记三◆坤则记三宣宗废后胡氏宪宗废后吴氏世宗废后张氏景皇后汪氏○宣宗废后胡氏胡皇后济宁人宣宗废后也父荣生七女长女洪武初为女官给事掖庭颇见任使荣以故得官锦衣百户后荣第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一·佚名

    嘉靖四年五月己未朔吏部言顷礼部右侍郎顾清以言官论劾自陈致仕未几荐者属至今抚按诸臣复亟称其贤谨条上前后诸恭候圣裁上以劾荐异同已之试监察御史侯秩服阕复除江西道辽阳地震命神机营坐营署都指挥佥事李义充甘肃游击

  • 一○八八 军机大臣奏遵查四库全书内添改抽挖各书办理情形片·佚名

    一○八八 军机大臣奏遵查四库全书内添改抽挖各书办理情形片乾隆五十年二月十七日遵旨将四库全书内,奉旨添改、抽挖各书,曾否于各分内一律办竣之处,交查该馆。兹据覆称:所有进呈书籍内,奉旨增改抽挖之本,俱经随时改妥覆奏,并

  • 四、清代诸家后汉书辑本序跋及目录·周天游

    姚之骃后汉书补逸自序:春秋,鲁史也,一经宣尼之笔削,而鲁史逸焉,等于刍狗。自后司马迁作史记,凭空结撰,绝无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汉书,然不闻太初以前尽逸子长之书也。后汉史书,自当时人主命词臣撰记,后其踵作者为纪为书凡十余家,盖

  • 卷四十九 蜀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陈寿

    (刘繇传、刘基传、太史慈传、士燮传)刘繇传(附刘基传)刘繇,字正礼,东莱郡牟平人。齐孝王的小儿子被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由此在那里繁衍居住。刘繇的伯父刘宠,是汉朝的太尉。刘繇的哥哥刘岱,字公山,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刘繇十

  •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八明 俞汝楫 编祥异备考表奏祥异有司表奏灾祥洪武二年九月礼部尚书崔亮等奏凡祥瑞应见皆为国家休徵按唐六典四瑞有大瑞上瑞中瑞小瑞其大瑞景星庆云麟凤龟龙之类上瑞白狼白兔之类中瑞苍乌

  • 卷二十九·王溥

    契丹,本鲜卑之种也,居辽泽之中,潢水之南。辽泽去榆关一千一百二十里,榆关去幽州七百一十四里。其地东南接海,东际辽河,西北包冷陉,北界松陉。山川东西三千里。地多松柳,泽饶蒲苇,其族本姓大贺氏,后分为八部:一曰旦利皆部,二曰乙室

  • 卷一百八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二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七子路第十三考异古本经则民无所错手足错作措足利本同 曰吾不如老圃曰上有子字足利本同 小人哉樊须也无也字一本同今本 鲁卫之政兄弟也无也

  • 佛说法集经卷第六·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大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不应畏诸烦恼。何以故。以有烦恼随。何处有烦恼。彼处有菩提。断烦恼者则无菩提。世尊。空及一切烦恼。此二即一无差别。世尊。菩提及一切烦恼一切

  • 事物纪原·高承

    是流传下来的比较早的一部考证事物起源和沿革的专门类书。宋代高承编撰。全书共10卷,分为天地生殖、正朔历数、帝王后妃、衣裘带服、学校贡举、经籍艺文、什物器用、岁时风俗、农业陶渔、博弈嬉戏、草木花果、虫鱼禽兽

  • 六朝事迹编类·张敦颐

    城镇志。2卷。张敦颐著。此书前有绍兴三十年(1160)自序。详此书体例,盖为补《金陵图经》而作。敦颐字养正,安徽婺源人。绍兴进士,历官南剑州教授,舒、衡二州知州。著有《柳集音辨》。六朝皆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敦

  • 便宜十六策·诸葛亮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

  • 仙都志·陈性定

    上下二卷。元代“玉虚住山少微陈性定此一编集,独峰山长番阳吴明义仲宜校正”。前有序称仙都为东吴胜地,道教中为祈仙洞天,发迹轩辕,由唐建宋锡名。卷上述山川、宫观、神仙,卷下记高士、草木及碑碣题咏。多记唐宋道教

  • 二谛义·吉藏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日本元禄十年(1697)仙台龙宝寺之实养,开一名刹之宝藏,得上、下二卷,校订刊行。宝永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