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契丹,本鲜卑之种也,居辽泽之中,潢水之南。辽泽去榆关一千一百二十里,榆关去幽州七百一十四里。其地东南接海,东际辽河,西北包冷陉,北界松陉。山川东西三千里。地多松柳,泽饶蒲苇,其族本姓大贺氏,后分为八部:一曰旦利皆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实活部,四曰纳尾部,五曰频没部,六曰内会鸡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嗢部。管县四十一。每部有刺史,每县有令。酋长号契丹王。唐制,兼松漠府都督,幽州置松漠府长史一人监之。其后诸姓不常。唐会昌中,幽州节度使张仲武表其王屈戍,请赐印篆为“奉国契丹之印”。朝廷从之,其八族长皆号曰大人,称刺史,内推一人为王,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唐末有邪律阿保机者,怙强好勇,不受诸族之代,吞侵邻部,兵力渐盛,尝与后唐太祖会盟于云中,结为兄弟。其后僭称帝号,以妻述律氏为皇后,燕人韩延徽为宰相,法令严明,诸部皆畏伏之。

梁开平元年四月,遣其首领袍笏梅老等来贡方物。至二年二月,其王安巴坚又遣使来贡良马。五月,又遣使解里贡细马十匹,金花鞍辔,貂鼠皮裘并冠;男口一,年十岁,名曰苏;女口一,年十一岁,名曰譬。其妻述律氏贡朝霞锦。前国王钦德并其大臣皆有贡献。太祖命司农卿浑特、右千牛卫将军郎公远充使,就本国宣谕。

三年闰八月,又遣首领葛禄来贡方物。太祖御文明殿,召葛禄等五十人张宴,赐金帛等有差。至五年四月,又遣使实柳梅老来朝贡。

后唐同光二年三月,阿保机率所部入寇新城。其年七月,又率兵东攻渤海国,至九月,为邻部室韦、女真、回鹘所侵。十二月,又入寇岚州。三年二月,复入寇幽州,为王师所败,俘其首领衢多等。其年五月,又遣使拽鹿孟等来贡方物。

四年正月,阿保机将复寇渤海国,又遣梅老鞋里以下三十七人贡马三十匹,诈修和好。天成元年七月,攻渤海国扶馀城,下之,命其长子突欲为国主,号东丹王。其月二十七日,阿保机得疾而死。第二子元帅太子德光嗣立。德光本名嚁屈之,慕中国之名,故改为德光。初阿保机有三子,长号人皇王,次号元帅太子,次曰安端少君。及阿保机死,其妻述律氏令第二子元帅太子德光句当兵马,令少子安图少君往渤海国代突欲,将立为嗣。而元帅太子素为部族所敬,又其母述律氏亦常钟爱,故因而立之,伪称天显元年。寻葬阿保机于西楼,〈番中地名。〉伪谥大圣皇帝。其年十月,遣使设骨馁来告哀,明宗辍其月十九日朝参以礼之。其月,伪平州守将,领幽州节度使卢文进率户口兵马车帐来降。至二年十一月,又遣使梅老等二十馀人朝贡,兼申和好之意。明宗命飞胜指挥使安念德赍锦绮绫罗及金花银器、宝装酒器等赐之。又赐其母述律氏绣被一张,并宝装璎珞。至三年正月,复入寇,陷平州而去。至其年五月,定州节度使王都叛命,潜相连构。其王德光遣首领秃馁率杂虏数千骑入定州。至七月,又遣首领惕懚率七千馀骑来援,寻为行营招讨使王晏球等逆战,破之,剿戮甚众,馀党复为幽州节度使赵德钧袭之,杀获殆尽,擒其首领惕懚等。其月,王晏球又获契丹绢书二封来进。明宗命宣示群臣,莫有识其文字者。契丹本无文记,唯刻木为信,汉人陷番者以隶书之半,就加增减,撰为胡书,同光之后,稍稍有之。其年八月,幽州部送所获番将惕懚以下六百馀人至京师,明宗皆赦之,选其尤壮健者立为契丹直,其首领皆赐姓吉。时言事者以为胡人悻戾,不可置于君侧。俄而有首领吉赵实自京遁归,夺船过河,至深州,捕获斩之。至其年闰八月,伪平州刺史张希崇来降。四年二月,定州行营招讨使王晏球擒秃馁等二千馀人献于阙下,悉命戮之。长兴元年十一月,契丹渤海国东丹王秃欲率番官四十馀人,马百匹,自登州泛海内附。明宗御文明殿召对,及其部曲,慰劳久之。赐以衣冠、金玉带、鞍马、锦彩、器物等。突欲进本国印三面,命宣示宰臣。其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契丹国东丹王突欲,远泛沧溟,来归皇化,请赐姓名,仍准番官入朝例安排。谨按四裔入朝番官,有怀德、怀化、归德、归化等将军、中郎将名号,又本朝赐新罗、渤海两番国王官,初自检校司空至太保,今突欲是阿保机之子,请比新罗、渤海王例施行。”敕:“渤海国王、人皇王突欲,契丹先收渤海国改为东丹,其突欲宜赐姓东丹,名慕华,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安东都护、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充怀化军节度、瑞、慎等州观察处置押番落等使。”〈二年九月,复赐姓李,名赞华。三年五月,授滑州节度,为废帝所杀。〉至二年,其契丹王母述律氏以其子突欲归国,遣使朝贡,明宗深慰纳之。至三年三月,礼宾使梁进德自契丹报聘回,称其王请放荝剌舍利还本国。〈荝剌亦定州所获番将也。〉又谓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其王帐前有大星昼陨,声若雷震。其月,又遣使铁葛罗卿进马三十匹,亦求荝剌归国故也。五月,铁葛罗卿回,明宗欲放荝剌等令归,大臣争之未决。会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上表论奏,及易州刺史杨檀皆言不可遣,其事乃止。仍遣荝骨舍利随其使归,不欲全阻其请也。其年七月,又遣使都督述禄进马三十匹。

清泰三年五月,晋高祖起义于太原。九月,官军集于城下,晋乃间道发使,召德光为援。是月,德光率部落五万馀骑至太原城下,寻败招讨使张敬德、杨光远之兵,降晋安大砦。

晋天福元年十一月,高祖践位,以德光有援助之力,歃血为盟,结为父子,仍约岁输绢十三万匹,割雁门以北及幽州所属县并隶番界。德光又率兵迓高祖于潞州。絷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并其子赵延寿而回。二年二月,德光遣使子解里、舍利梅老来聘。三年十月,又遣使来上尊号曰英武明义。晋高祖继命宰臣冯道、赵莹、刘昫等赍宝货珍币,岁时进贡不绝。德光亦遣名王以下来。至六年六月,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执契丹使拽剌等,以轻骑掠幽州之南界。高祖累遣中使赍诏开谕,以契丹有助王之功,不欲负其宿约,而重荣奸险肆志,竟诛拽剌等,驰檄天下,言契丹之罪恶,与襄州节度使安从进连谋不轨。高祖命杜重威率兵讨之,至贝州宗城县相遇,重荣之众大败。至七年正月二日收复镇州,斩重荣首,漆之,送于契丹。至其年四月,高祖不豫。六月崩,少帝嗣立。八月,遣使郎五来致吊,兼献衣服鞍马等。至十月,又遣使大卿以下二十六人来聘,以高祖山陵有日致祭故也。至九年正月,德光遣赵延寿、赵延昭等率兵五万入寇贝州。少帝发兵屯守澶州。初,青州节度使杨光远构逆谋,乃缮治城隍,蓄聚刍粟,为跋扈之计。属岁不稔,饿殍相继,朝廷以廪帑虚竭,军用不给,仍发使郡县,括借民家资财斛斗,海内嗷嗷,不堪其命。光远遂以重利诱德光入寇,又以赵延寿等皆中原人士,常有思归之意,冀群雄盗国,晋祚不济,则大福在己。其月,德光自河间率诸部兵入犯甘陵,陷之,巡检使吴峦投井而死,河北大扰。少帝驻驆澶州,命宋州节度使高行周等将兵以御之。三月,德光自领部众十馀万来攻戚城,官军拒之而退。又以赵延寿行魏博节度使,改封魏王,以延寿门人高融为节度副使,统步奚及燕军数万营于南乐。四月,又陷德州、博州。其年十二月,德光又率众南下,攻围镇州诸邑,皆陷之。

开运二年二月,前锋至邢州,镇州节度使杜重威差人间道告急。少帝欲亲率大军渡河决战。乃命郓州节度使张从恩等将兵合诸将之师屯于邢州。时德光之众已及魏府,建牙于元氏,从恩等引军而退。其月,又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至三月,德光退,杜重威等率兵攻契丹之泰州,下之。回及阳城,为德光精骑所围,诸将等决力死战,德光大败。至三年八月,契丹所部瀛州刺史伪言纳款,少帝复命杜重威等率大军迎降。至十一月,回及镇州之东垣渡,与番相遇。十二月六日,遣前锋夺桥,为番军所败,其月十日,杜重威等以军降于德光,命相州节度使张彦泽率汉骑二千先入京城。至明年正月一日,德光自将大军至京北。百僚素服班于野次,匍伏请罪,皆命释之。寻降授少帝检校太尉、负义侯,令挈其族及将相近臣等于契丹黄龙府安置。二月,德光降伪赦,改国号大辽,称会同十年,升镇州为中京,以燕王赵延寿为大丞相、中京留守。三月,德光自京率众北归,至四月十八日,死于栾城。其年五月,宣遗制,以永康王兀欲袭其伪位。〈永康王者,东丹王突欲之长子。〉兀欲自以犹子,不当嗣位,且不奉祖母之命,其诸部首领,素畏述律氏之酷法,复以阿保机死于渤海国,被杀者百人,今德光没于汉地,虑必获罪如前,同谋以其月二十一日领部族归国。述律氏拒于石桥,〈番中地名。〉其众悉降于兀欲。命送述律氏于阿保机明殿以幽之。〈阿保机陵寝谓之明殿。〉伪改会同十年为天禄元年,自称天授皇帝。

汉乾祐三年十一月,兀欲率骑数万南寇,陷邢州之内丘县、深州之饶阳县。

周广顺元年正月,太祖命左千牛卫将军朱宪往修和好,兀欲亦遣使袅骨支报命,献良马四匹。太祖复命尚书左丞田敏、供奉官蒋光遂衔命往聘。至其年四月,田敏等回,兀欲遣使实六献碧玉金镀银裹鞍辔,并马四十匹。其月,太祖又命左金吾将军姚汉英、右神武将军华光裔往使。至其年九月,兀欲为部下太宁王、〈伟王子。〉燕王述轧所杀。述律〈德光之子。〉勒所部兵诛太宁王、述轧。述律自立,号天顺皇帝,改名明,伪称应历元年。

显德元年春,太原刘崇将图南寇,述律使番将杨衮率虏骑万馀以助之。三月,世宗亲征,与崇战于潞州高平县之南原。崇军大败,番众弃甲而遁。二年三月,命许州节度使王彦超等筑垒于李晏口,与番兵数千骑战于安平县之南,败之。

党项羌,古析枝之地,汉西羌之别种,其地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接舂桑、迷桑诸羌,北连吐谷浑,处山谷间,亘三千馀里。种有数姓,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有细封氏、费听氏、析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禽氏、拓拔氏,而拓跋氏最为强族。俗皆土著,居有栋宇,织毛罽以覆。之其人多寿,或至百五六十岁,不事生业,好为盗窃。前世或来朝贡,自唐宝应、贞元之后,皆率部族内附,居庆州号东山部落,居夏州者号平夏部落,会昌初,命三使以统之。〈在邠宁、延州界者,命侍御史崔君会主之。在夏州者,命侍御史李鄠主之,在灵武、麟、胜州者,命侍御史郑贺主之。〉

后唐同光二年二月,遣使朝贡。十二月,其首领簿备香来贡良马。

天成二年九月,河西羌项如连山等来朝贡,进马四十匹。 

四年四月敕:“沿边置场买马,不许蕃部至阙下。”自上御极以来,党项之众竞赴都下卖马,常赐食于禁廷,醉则连袂歌其土风。凡将到马无驽良,并云上进国家,虽约其价直以给之,然计其馆给赐赉,每年不下五六十万贯。大臣以为耗蠹中原,无甚于此。因降敕止之。虽有是命,竟不能行。其年九月,首领折遇明等来贡方物。十月,首领来有行来朝,进马四十匹。上御中兴殿阅所进马。枢密使安重诲奏曰:“吐浑、党项近日相次进马,皆给价直,对见之时,别赐缯帛,计其所费,不啻倍价。请止之。”上曰:“国家常苦马不足,每差纲收市,今番言自来,何费之有?外番朝贡,中国锡赐,朝廷常事,不可以止。”自此番部羊马,不绝于路。

长兴元年正月,其首领来朝贡,授万德怀化司戈。其年十二月,以党项折家族五颠都知兵马使折之正为检校尚书右仆射。簿备家族都督簿备撒罗检校工部尚书。 

二年正月,首领折七移等进驼马。其年十二月,又遣首领来献所夺得契丹旗号并马等。

三年正月,以西路党项部族劫掠使臣及外域进奉,命邠州节度使药彦稠、灵武节度使康福等率步骑七千往方渠镇已来讨其叛命者。其年二月,行营邠州节度使药彦稠等奏诛党项阿埋三族韦悉、褒勤、强赖、埋厮骨尾、屈悉保等七族七百馀人,又率兵自牛儿族入白鱼谷,追及背叛党项白马、虑家六旅,客户三族,获大首领连香李八萨王、都统悉那埋摩、侍御乞埋嵬悉逋等六人,兼党项二千馀人,获持马牛羊数千计。至晩,师还野次。其地无水,军士方渴,俄有风云自东而起,是夜初更降雪一尺,军中以为神助。上令告捷使史万山宣谕军中,所获牛羊等物,各令士卒自取,勿得收敛以进奉为名。

周广顺二年六月,以府州党项泥也六族防御使归化将军泥香王子、又泥也大首领拓拔山并为归德将军。

三年二月,庆州刺史郭彦钦奏党项野鸡族掠夺商旅,请出兵讨之。时彦钦黩货嗜其利,以州北野鸡族多羊马,作法扰之,番情犷悍,屡不从顺,乃诬奏之。太祖遣中使赍诏抚谕,部族既苦彦钦虐政,不时报命,遂诏邠州节度使折从阮合宁州刺史张建武进兵讨之。建武勇于立功,径趋野鸡族,追击杀数十百人。有喜王族、折思族、杀牛族,彼无猜贰,闻官军讨伐,竞来饷馈,官军利其财货,皆劫掠之。诸族乃相聚。官军至包山峻险之地,逆战败之,投崖谷死者甚众。折从阮保兵而退,太祖怒彦钦,勒归私第,左迁建武为率府率,命前解州刺史郑元昭为庆州刺史以招抚之。

于阗在京师西九千九百馀里,西南带葱岭,与婆罗门相接,去三千馀里。南与吐番接,西北至疏勒国二千馀里。国城之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次西有乌玉河,其源同出于昆冈山,去于阗西一千三百馀里。每岁至七八月小水之后,取玉于河,谓之捞玉。官取之后,方许私取,禁令甚严。地多蒲萄,醖而为酒,味极醇美。其俗好事祅神。唐贞观中,其王伏阇信来朝,复遣子入宿卫,其后亦时来朝贡。

晋天福三年九月,其王李圣文遣使马继荣进白玉、白毡、犛牛尾、红盐、郁金、硵砂、大鹏砂、玉装秋辔等物。其年十月,册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命供奉官张匡邺为国信使,仍授入朝使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扶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副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载通试卫尉卿,监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试将作少监。

汉乾祐元年五月,复遣使朝贡。六月,以入朝使王知铎为检校司空,副使张文达、判官秦元宝为检校左右仆射,监使刘行立检校兵部尚书。

突厥之始,前书载之备矣,自号可汗,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子弟谓之特勒,别部领兵者皆谓之设,其大官屈律啜,次阿婆,次颉利法,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无员数。父兄死则子弟袭其位。北番之中,最为强盛,至唐室末为诸番所侵,部旅微弱,亦尝来朝贡。

后唐天成二年正月,其首领张慕晋朝贡。

长兴二年正月,其首领杜阿熟来朝贡。

晋天福六年七月,其首领遣使薛同海已下一十七人来朝贡。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沈约
  卷一百十·毕沅
  ●卷第十八·胡三省
  卷五十二·佚名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佚名
  孙觉传·脱脱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宋濂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宋濂
  卷三十六·杨士奇
  卷十九·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从周·唐圭璋

      从周字肩吾,一字子我,号蠙洲,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精六书之学,尝著字通,为魏了翁之客。   玲珑四犯   初拨琵琶,未肯信,知音真个稀少。尽日芳情,萦系玉人怀抱。须待化作杨花,特地过、旧家池沼。想绮窗、刺绣迟了,半缕茜茸

  • 韦庄浣花集原序·韦庄

    韦庄浣花集原序 余家之兄庄自庚子乱离前凡着歌诗文章数十通属兵火迭兴简编俱坠唯余口诵者所存无几尔後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羣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迄於癸亥岁又缀仅千余

  •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五十二·脱脱

        白华 斜卯爱实(合周附) 石抹世勣   白华,字文举,庾州人。贞祐三年进士。初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迁为枢密院经历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来归,朝廷方经理河北,宋将彭义斌乘之,遂由山东取邢、洺、磁等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杨仲良

      仁宗皇帝   广源蛮叛   皇祐元年九月乙巳,广南西路转运司言:广源州蛮寇邕州。诏江南、福建等路发兵备之。广源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原,地峭绝深阻,产黄金、丹砂,颇有邑居聚落。俗椎髻左衽,善战斗,轻死好乱。其先韦氏、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佚名

    卷三   康熙十三年二月乙未朔,宣谕长沙官吏。时贼势逼近湖南,长沙人心摇惑,上命吏、兵二部传谕长沙诸处文武各官:逆贼吴三桂虚声恫喝,以致巡抚卢震弃地潜逃,已行拿究。湖南文武各官仍能保乂百姓、固守地方,允称尽职;事平之

  • 名山藏卷之七十二·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一)◆臣林记(嘉靖臣一)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杨廷和杨廷和字介天新都人父春仕提学副使廷和年十三举乡贡成化中先春成进士为翰林庶吉士方归娶巳授简讨弘治初皇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正统三年五月甲申朔○乙酉建太仓于京城之东北○监察御史郑颙奏张家湾宣课司崇文门分司每遇商货贩到积至数多方差内官锦衣卫官抽盘不无停滞损坏张家湾宜专委内官抽分崇文门宜令本门收钞内官兼管其顺天府都税司并塌房课

  •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韩安国是汉初名将,他不仅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有功,而且在后来对匈奴的作战中也是重要的将领。他的发迹是在为梁孝王出使朝廷时,因在汉景帝面前,替梁孝王辩护而受到了窦太后

  • ●牧令须知卷三·刚毅

    长白刚毅子良氏手辑海上葛土达子材编订 户房 ◆户房 钱谷以盘查交代为首务。应先取款目册及赋役全书看明。再将各项钱粮交代册。逐款核对。批领无讹。再查厯年奏销及盘查册。并收支库簿。及各项征收册。再查前任接收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四户部钱法凡鼓铸缗钱以资国用农末之交利百物之流转於是乎权衡焉过轻则民多私铸过重则民利盗毁权轻重之中以重二铢八十有八黍为率熔赤金和以白黑铅及锡依古九府圜法制之径八分轮郭外周中

  • 月令明义卷一·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孟春章第一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旧歴不用改从今左】【汉初冬至日躔牵牛之首立春在营室二度昏九十五度参初中旦九十一度尾十三度中今去不用者以汉章帝元和二年日在斗二十一度距今一千五百五十

  • 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佚名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八直最上道,四谛为法迹。不淫行之尊,施灯必得眼。是道无复畏,见净乃度世。此能坏魔兵,力行灭邪苦。我已开正道,为大现异明。已闻当自行,行乃解邪缚。生死非常苦,能观见为慧。欲离一切苦,行

  • 庄子集注序·太虚

    曩者读庄子,以其文章华妙,而未求其甚解焉,故窥注疏不多,解全书或数篇者,才六七家耳。然已感识其字者或未言其理,论其文言其理者,或未论其文,识其字;论其文者或未识其字、言其理。使有人焉,集各家之所识字、所言理、所论文,撷采精

  •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与侍者阿难。在耆阇崛山顶大经行处。遥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善说菩萨最胜精进方便法门。如汝所说。赞此语时其

  • 古庙集·章衣萍

    散文集。章衣萍著。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有作者《小序》。收散文29篇,大多为文艺随笔。其中有关于诗词的漫评,如《记濮永昶的词》、《记石鹤舫的词》、《感叹符号与新诗》等;有关于作家的印象记,如《鲁彦走了》、

  • 梵天火罗九曜·一行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

  • 咒时气病经·佚名

    半纸,东晋昙无兰译。说治流行病之神咒。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冥祥

    佛教传记。唐冥祥撰。一卷。约成于唐垂拱四年(688)之后。全文约一万一千字,是以《慈恩传》为底本改写而成。其中所记玄奘事迹在《慈恩传》中都有原型,且叙事次序有许多相同,类似《慈恩传》“要钞”。所述玄奘的生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