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扮郑州官,问成员外,解开封府了)(外扮包待制上,引问疑狱不明)(末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行道数十里地,见座神庙,我且问珓杯咱。 【中吕】【粉蝶儿】今得一个下下之珓,不争随顺了妖娆,闷着头自想念不合神道。一会家怨气难消, 
- 我朝诗体备矣惟古乐府则置而不为天厯以来防稽杨先生与五峰李先生始相倡和为古乐府辞先生尝曰诗难乐府为尤难吾为古乐府非特声谐金石可劝可戒使人惩创感发者有焉善和予者惟李季和季和死和者寡矣且命吴复録季和死后凡若 
-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五杜頠【一作顔】杜頠开元十五年同王昌龄登第诗二首从军行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候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一作雾】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辕时伫立断蓬 
-   哲宗   △元符三年(庚辰,一一○○)    1、六月(案:《宋史·本纪》:是月丙申朔。) 乙巳,左正言陈瓘言:“伏见龙图阁待制、新知荆南邢恕,昨者自谓亲闻司马光所说北齐宣训事,谓光等有凶悖之意,遂以其语告於章惇,而光及范祖禹等 
-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二	唐 张守节 撰	夏本纪第二        史记二	夏禹【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帝王纪云父鲧妻修已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 
-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平帝纪第十二	孝平皇帝【荀悦曰讳衎之字曰乐应劭曰布纲治纪曰平师古曰衎音口旱反】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 
- 起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尽十月六月乙酉朔,以给事中直学士院徐铉为右散骑常侍,以职方员外郎髙继申为两浙诸州转运使。丙戌,河南府言:“洛水涨五丈馀,坏巩县官寺、军垒,民庐舍殆尽。”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边珝卒。珝字待 
- 戊申春正月1月1日○庚子朔,獻納尹衡聖啓:「年年溫幸,恩賞繁濫,前因臺啓,所授官資皆已還收。今此諸臣賞格,請一倂還收。」上不從。○上敎曰:「初冬間,許判府事疾病連綿,俄出差路,予以爲喜。今寒威已盡,春和漸生,未聞平否,予用慮念。 
- 臣等谨案读书録十一卷续録十二卷明薛瑄撰瑄字徳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入阁预机务赠礼部尚书諡文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皆躬行心得之言两録之首皆有自记言其因程子心有所开不思则塞之语是以自録随时所得以 
-                     ▲戒滥用之失 《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大传》曰: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程颐曰:“六三阴柔居下之上,处非其位,犹小人宜在下, 
-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發心品第五   釋曰.如是已分別菩薩種姓.次分別菩薩發菩提心相.偈曰.   勇猛.及方便. 利益.及出離. 四大.三功德. 二義故心起。   釋曰.菩薩發心有四種 
-       释如化品第八十七【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平等,无所为作,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平等中不动而行菩萨事,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法平等无所作,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四相品上四者数也。相者如经以四种相开示分别。大般涅槃显然可见从此立名。前诸问答皆含三德义略不彰。此品答其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之问。明四相解般若 
- 三昧。菩萨道之正行也。而复以忏法名者。岂律文忏净。为三昧之方便。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其名有以取之欤。余曰。忏法。非外方便也。明三昧之助也。夫三昧正行。通达实相。达实相者。是第一忏。众罪霜露。慧日消 
- 诗文别集。又称《阆风稿》。十二卷。宋舒岳祥撰。岳祥于宋恭帝被俘赴燕之次年即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自编其诗为《百一老诗》,收诗一百首,囊括天、地、人百物,其意盖以“吾一老人寄于百物之中”。越八年而为元世祖 
-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修诵《上清大洞真经》之法,经文分三篇。其一为《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内载「百神名」诗一首,谓修道者 
-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 
-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佛教感应集。明袾宏辑录。一卷。记述印度和汉地从晋至元有关传持《华严经》的灵验感应事迹。分为二十八段,每段四字为题,如“双童现瑞”、“天地呈祥”等。所述事件大多未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