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药师三昧行法序

三昧。菩萨道之正行也。而复以忏法名者。岂律文忏净。为三昧之方便。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其名有以取之欤。余曰。忏法。非外方便也。明三昧之助也。夫三昧正行。通达实相。达实相者。是第一忏。众罪霜露。慧日消除。盖无之而不忏矣。第以心理微密。观用粗疎。黑业覆障。[衣/十]难开晓。故重运身口。助发其意。使疾相应。更加之以忏耳。助也者。顺正者也。道无两端。而有宾主。主正宾助。分所宜然。今殆主忏而宾三昧。何居。余曰。助之为言藉也。谓以力藉与之也。当其正得助力。则体合而用一矣。修三昧时。其法名忏。忏之成处。三昧彰焉。三昧之得法。犹城之有门也。城之无门。自不名城。法之於三昧。其何宾之与有五悔彻始终之位。十乘通信法之机。圣言洋溢多方。高轨渊源有自。若药师光垂堪忍。愿摄有情。虽具为拔业缠之愿。而无首伏罪结之辞。以指喻指。尚谓非中之是。无法立法。不犹节外之枝乎。余曰。诸经观门固广。其法一揆。而药师为法。显而且简。毋得以辞害义也。夫既曰为拔所缠业障矣。而又一一述诸过恶。吐露情辞。身口求哀。愿为成道。则已作乞除。未作不作。悔过陈愿之义。岂不至显哉。且普贤观则都净六根。请观音则通销三障。方等陀罗尼之四众灭罪。大涅盘之阇王忏逆。是皆法有对当。辞仍专切。乃若今经。虽详陈众过。实单除业障。现所为业。苟得拔除。则宿惑自谢。来报不受。可谓炙病得穴。伐树得根。斯至简之法。要视诸经独拔矣。药师本愿。迦文劝请。符理契机。二俱善巧。且顺机建法。尚名法施。而称法随机。得非允佛之化门乎。盖诸佛化门。各异其施。西方欲拔堪忍之苦。而先与净莲之乐。故弥陀施以摄门。中方当转娑婆之秽。便是同居之净。故释迦施以折摄二门。东方欲与净瑠璃之乐。而先拔堪忍界之苦。故药师施以折门。虽折摄异施。而同一慈悲。同为此界一切有情也。譬诸日焉。当停午时。罄无余影。则折摄均施是宜。西照将沉。群动欲息。则摄施是宜。东明初启。庶类凭生。则折施是宜。既已西沉。必将东起。中天皎丽。了无暂停。究是此光。轮烛一四天下也。是则眉间白毫光。无量光。瑠璃光。总是一光。继之以日光月光。光光无尽矣。故有释迦。不可无弥陀药师。既有弥陀。夫亦可少药师乎。如欲以先承光。光光无尽。必先尽此菩萨道之正行。余业障深重。出俗参方。多历年所。始遇大悲忏仪。虽课修无间。而业缠未拔。今年春。仁庵义禅师。自邦沟还显宁。急以药师忏法。启余邦定。且相期共席修之。余甚恊至愿。援笔立成。作书寄往。秋初才获报章。而仁老竟示寂於邦上矣。余既悯同志告徂。更念有志於药师者。未闻此法。龙丘懋圣叶居士见之。慨然授梓。将以徧闻同志。昔陈文帝披悔辞於太极。唐中宗蒙降祉於房部。肃宗感瑞李於开元。而梁肃穆员皎然吕温诸贤。申弘赞於文苑。皆与药师有大缘起。若居士既以金刚般若。转诸人先世罪业。又以此忏。用拔现世业缠。是亦净瑠璃国之乘愿者也。是为序。

时康熙三年立冬日台山后学受登书於无畏堂

药师三昧行法目次

定名第一  劝修第二方法第三

一严道场  二净三业  三修供养  四请三宝诸天  五赞叹  六礼敬  七发愿持咒  八忏悔  九行道旋绕  十思惟义处

释疑第四

药师三昧行法目次(终)

猜你喜欢
  鉴 古 叹 今·太虚
  卷第六·佚名
  百痴元和尚语录序·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三·明雪
  介 绍 名 医·太虚
  卷一百六·佚名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佚名
  卷第四十四·霁仑超永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黔南会灯录卷第五·善一如纯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佚名
  太 虚 自 传·太虚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
  往生集卷之二·祩宏
  法海观澜卷第五(目录)·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楚辞后语卷第三·朱熹

    絶命词第十七絶命词者,汉息夫躬之所作也。躬以变告东平王云祠祭祝诅事拜官封侯,而云坐诛死。后又数上疏论事,语皆险谲。竟以罪繋诏狱,仰天大嘑,絶咽而死。躬以利口作奸,死不偿责。而此词乃以「发忠忘身」号于上帝,甚矣,其欺天

  • 第五回 商三官急难求兄弟 二相公舍死傲阎罗·蒲松龄

    却说老王到了明日,领着许多衙役,上诸葛村来了。 [耍孩儿]王知县做事差,想邪人恶人扒,声声还把商家骂。三官屡屡显灵圣,怎么还敢亵渎他?真是没眼的老孙化。领着一大些衙役,一骑马直到商家。 大相公迎进去,老王站在门外,喝叫动

  •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继嗣定议西征·蔡东藩

      却说成吉思汗得了金公主,出关回国。金公主姿色,不过平常,成吉思汗因她是大邦女子,待以后礼。且金公主年甫及笄,成吉思汗年周花甲,成吉思即位之年,已五十二岁,此时已逾八年,正六十岁了。老夫配少女,不得不格外爱宠,令她感恩

  • ●东征集卷三·蓝鼎元

      漳浦蓝鼎元玉霖稿  天长王者辅近颜评  复制军论筑城书  与制军再论筑城书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  答道府论陈福寿入山书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覆制军迁民划界书  论台变武职罪案书  论刘得紫书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弘治十三年五月甲寅朔监察御史余濂言北虏犯边大同失利兵部侍郎王宗彝杨谧俱不可用乞并在京在外诸大臣之不职者同赐策免吏部覆奏请如近日京营总兵官乞休事例令大臣各自陈休致去留取自 上裁从之○增设南京太常寺协律赞

  •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二月。癸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亥皆如之。内记注  ○谕内阁、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垂帘听政。忧勤宵旰。十有余年。中外奠安。群

  • 卷十六·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三 汉臣 关羽 张飞 赵云【陈到】 黄忠 马超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昭烈於乡里合徒衆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昭烈

  • 列传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一百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郑道传。○郑道传字宗之检校密直提学云敬之子。 恭愍朝登第调忠州司录累转通礼门*祇{祗}候。 连丧父母庐墓终制。 召授*大常博士王亲享宗庙

  • 穆寿传·李延寿

    穆观的儿子穆寿承袭父亲的爵位,娶乐陵公主为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他办事明快机敏,有父亲的风范。太武帝很喜爱和器重他,提升为下大夫。他奏事有机智,善于应变,朝廷内外都有声名。升任侍中、中书监、领南部尚书,晋爵为宜都王

  • 吴侵陈(1)·戴圣

    ——师出必须有名目 【原文】 吴侵陈(2)。斩祀杀厉(3)。师还,出竟(4),陈太宰嚭使于师(5)。夫差谓行人仪曰(6):“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7):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8)。

  • 桓公·桓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传】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夏,周宰渠伯纠来聘。父在,故名。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译文 四年春季,正月,鲁桓公在郎地打猎。《

  • 宗镜录卷第三·延寿

    夫教明一切万法。至理虚玄。非有无之诠绝自他之性。若无一法自体。云何立宗。答。若不立宗。学何归趣。若论自他有无。皆是众生识心分别。是对治门。从相待有。法身自体。中实理心。岂同幻有。不随幻无。楞伽经云。佛

  •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宋耆山沙门遵式述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灯强喻于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终稽首而偏求。故其竺国皇州自今观古。彼则钜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文殊

  • 净土圣贤录卷四·彭希涑

    往生比邱第三之三齐玉齐玉。姓莫。霅川人。早岁出家。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慈辩。受一心三观之旨。出居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作诸不

  • 满江红·张恨水

    《满江红》是民国时期作家张恨水创作的现代长篇小说,民国22年首次出版,现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作者在男人的角度描写男女之间的感情,用细腻的手法将男男女女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活泼。 张恨水笔下的爱

  • 青衫记·顾大典

    明代传奇剧本。顾大典撰。《曲品》著录。据元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改编。写白居易进京应试,妾小蛮、樊素,准备行装,将青衫一件置于行李中。在京中,与友人游名妓裴兴奴家。裴善弹琵琶,为诸公助兴,白质青衫呼酒,醉宿裴

  • 集文字禅·蕰上

    明末清初释蕰上著。释蕰上是明末清初诗僧群体中的一员,虽声名不彰,但其集句诗集《集文字禅》一卷却相当特别。《集文字禅》是专集惠洪《石门文字禅》而成,是今可知唯一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诗僧集僧诗的集句诗集,而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