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读书録十一卷续録十二卷明薛瑄撰瑄字徳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入阁预机务赠礼部尚书諡文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皆躬行心得之言两録之首皆有自记言其因程子心有所开不思则塞之语是以自録随时所得以备屡省其后万厯中有侯鹤龄者因所记错杂更为编次删去重名读书全録然去取之间颇失瑄本意今仍録原书以存其旧瑄尝言乐有雅郑书亦有之小学四书六经濓洛闗闽诸圣贤之书雅也嗜者尝少以其味之淡也百家小説滛辞绮语怪诞不经之书郑也莫不喜谈而乐道之葢不待教督而好之矣以其味之甘也淡则人心平而天理存甘则人心迷而人欲肆观瑄是录可谓不愧所言矣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晏婴
  家道第六卷·朱熹
  卷十三·湛若水
  卷八○·邱濬
  顺命篇 第三 凡十六条·范立本
  卷二·陆陇其
  卷十一·姚际恒
  卷三十八·江永
  卷十·朱公迁
  (二)·钱穆
  孝经第三·孟子
  言志·梁漱溟
  决疑品第三·释法海
  为震华法师封龛·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炎正·唐圭璋

      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生于绍兴十五年(1145)。登庆元二年(1196)进士第,为宁远簿。嘉定三年(1210),大理司直,七年(1214),知藤州,被论放罢。又曾知琼州。有西樵语业。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

  • ●初编·卷四·沈瘦东

    欧公古诗学韩而不及韩,近体不学韩而胜韩,何也?盖退之古诗如波涛蹴天、风雨疾至,往往横空盘硬语,而欧公无之;欧公律体清新妩丽,如风日流晖、花竹掩映,而退之无之。一能柔而不能刚,一能刚而不能柔也。坡公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

  • 岳州守岁·张说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三。·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三卷百济本纪一零零零零百济本纪第一。始祖[温祚王][多娄王][己娄王][盖娄王][肖古

  • 卷十八·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八      明 黄佐 撰大学士题名华盖殿刘仲质【由礼部尚书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任】杨士奇【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由左春坊大学士陞礼部左侍郎兼任】张英【子玉直隶邢台人贡士宣德元年以礼部尚书

  • 晋纪十七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332)·司马光

    晋纪十七 晋成帝咸和七年(壬辰,公元332年) [1]春,正月,辛未,大赦。 [1]春季,正月,辛未(十五日),东晋大赦天下。 [2]赵主勒大飨群臣,谓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对曰:“陛下 神武谋略过于汉高,后世无可比者。”勒笑曰:“人岂不自知!

  • 卷三·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録卷三     宋 陈騤 撰储藏秘书省初复士庶始有以家藏国史实録宝训会要等书来献者国有大礼大事于兹有考焉【见程俱麟台故事後序按中兴会要绍兴元年三月十八日进士何克忠上太祖皇帝实録国朝

  • 明鉴易知录卷四·吴楚材

    明纪太宗文皇帝编 癸未,太宗文皇帝永乐元年,春正月,建文帝至云南永嘉寺。编 复代王桂、岷王楩封爵。编 二月,诏以北平为北京。纪 设留守及行部官,改北平为顺天府。编 命皇子高煦率兵备开平。编 冬十月,赐贵州总兵官、

  • 卷三百三十·佚名

    △初分巧方便品第五十之三佛言:善现,如是如是,不可说义无增无减。布施波罗蜜多亦无增无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增无减。四念住亦无增无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无增无减。四静虑亦无增

  • 传戒正范目录·读体

    卷一初坛授沙弥戒前请戒忏悔仪  第一净堂集众法  第二通启二师法  第三请戒开导法  第四验衣钵法  第五露罪忏悔法  第六呈罪称量法卷二二坛授比丘戒前请戒忏悔仪  第一明习仪法  第二请戒开导法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七·雍正

    魔忍叙伊师三峰藏事迹曰。临济第三十一世苏州邓尉山於密法藏禅师。天童悟嗣。梁溪苏氏子。年十五。披剃於五牧之德庆庵。未几。鄙所习。因放游山水闲。尝语同辈曰。吾四十当悟道。六十岁死矣。闻者异之。二十九见高峰

  • 一 梵网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僧伽,由王舍城往那烂陀村,同行于大道。一游行者须卑亦与其弟子梵施童子,由王舍城往那烂陀村,同行于大道。途中,游行者须卑,以种种方法诽谤佛陀、诽谤佛法、诽谤僧伽。反之,其弟子

  • 琅嬛记·伊世珍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人伊世珍辑集(有作唐段成式或明桑泽撰, 均不足信)。关于书名“琅嬛”二字出典:作者说, 《玄观手钞》 (仙书之类)谓,张华为建安从事,一日遇着仙人, 在石室中, 见到奇书多种。此石室额为“琅嬛福地”

  • 楚昭公疏者下船·郑廷玉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

  • 明儒言行录·沈佳

    十二卷,清沈佳著。正录十卷,续录二卷。此书仿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的体例,收入明代儒学家共计二百一十七人,各自征引诸书,述其行事,并间摘语录附之。此书带有明显的崇朱抑王的倾向。“其书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

  • 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佚名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与佛说菩萨本业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