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

凡四卷。宋代法贤(?~1001)译。略称频那夜迦天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频那夜迦天(欢喜天)得成就一切众生之利益,及此天相应于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法之咒咀法。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全部章节目录

(1)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一
(2)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二
(3)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三
(4)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四

猜你喜欢
  禅要经·佚名
  忠心经·佚名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佚名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佚名
  莲华面经·佚名
  阿弥陀经疏·智圆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回诤论·龙树
  成唯识论演秘·智周
  掌中论·陈那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湛然
  三圣圆融观门·澄观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昙旷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协·唐圭璋

      协字同季,南丰人,肇之孙。绍兴中举进士不第。以荫仕兴丞。迁嵊县丞,擢镇江府通判、临安通判,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又改永州。九年(1173)卒。有云庄集。   点绛唇   送李粹伯赴春闱   小驻征骖,一尊古寺留君住

  • 今传是楼诗话 五·王揖唐

    一六一、昔贤诗最多者,首推白陆。朱竹坨摘放翁集中雷同句,多至四十余联,洵属多之为累,然要无害其为大家也。放翁卒年八十余,“六十年间万首诗。”后又增四千余首。与放翁同时之杨诚斋,亦积诗至二万余首,均能以多为

  • 國語卷第二十一·韦昭

      越語下   1 越王句踐即位三年而欲伐吳〔一〕,范蠡進諫曰:「夫國家之事,有持盈〔二〕,有定傾〔三〕,有節事〔四〕。」王曰:「為三者,奈何?」對曰:「持盈者與天〔五〕,定傾者與人〔六〕,節事者與地〔七〕。王不問,蠡不敢言。

  • ●奇女子传题词·吴震元

    陈子冬日居山中拥裋褐偃曝于积薪之上执易学义一卷且读且睡齁齁然适也已童子叩扉投一缄索叙奇女子传余曰易称无成有终诗称无非无仪女子而以奇显非闺髽事也虽然河洛不载奇耦乎易不载兑少女离中女巽长女乎诗不载卷耳樛木

  • 别集上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邴 文肃公 字汉老济州钜野人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尉德州平原满濮州鄄城丞外艰吉除编修国朝会要所捡阅文字宣和初特除校

  • 檀超传·萧子显

    檀超字悦祖,是高平金乡县人。父祖檀宏宗,曾任宋朝的南琅笽太守。檀超喜好文学,为人放诞任气,起初任官为州西曹。曾和别驾萧惠开共事,很不服气。对惠开说:“我和你都是一个老姥的后代,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萧太后是惠开的祖姑,长

  • 琅邪王高俨传·李延寿

    琅邪王高俨,字仁威,武成帝的第三个儿子。开始被封为东平王,朝廷授予他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迁任大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  北魏旧制,中丞出行,一千步以内要肃清道

  • 卷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五八旗都统满洲八旗旗各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掌宣布教养整诘戎兵以治旗人所属参领五人副参领五人掌颁都统副都统之政令以达於佐领佐领【所治以三

  • 金邦正·周诒春

    金邦正 字仲蕃。年三十岁。生于杭州。兄邦平。前农商总长。永久通信处。天津南开学校转。已婚。初学于南京江南格致书院。天津南开学校。北京税务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宣统二年。入康奈尔大学。习林科。民国

  • 二十六年(中)·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癸丑,上在江西縣。○備邊司啓曰:「伏承聖敎,南征將士,久駐空城,飢餓度日,極爲矜憐。咸安則雖或失守,須於住軍處,遣官勞慰,特賜銀兩,果爲允當。其中力戰有功,表表著出者數三人,爲先馳啓,退托不用命,亞將以下,卽以軍法

  • 三十三年·佚名

    (丁亥)三十三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春正月1月15日○己巳,掌令李裕民疏請尊號,上不許。〈疏語批旨見上。〉時,黨人以患失之心,妄測天意,嗾成裕民疏,而不無一段羞恥之心,分令自中一二人,陽若崖異,以爲掩人耳目之計,而爭之不力,陰幸其成。

  •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二·袁燮

    行露篇臣聞莫難于聽訟嚚訟之人顚倒是非變亂黒白其情偽萬狀若之何聽之然天下萬事不逃乎理善聽訟者以理裁之而孰能肆其欺乎厭浥者露濃之貌所以不敢夜行者畏露之濡其身也女以貞信自守惟恐少有點汚冰清玉潔克保其身豈容彊

  • 第34章·老子

    【原文】大道汜兮,其可左右(1)。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2),成功遂事而弗名有(3)。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4)。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5)。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

  •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规制门第八(共分六种) 秦尊僧[(契-大)/石],释门之规约初宣。魏倚道臻,佛子之科条益备。盖出世不离入世,束身所以束心也。况百丈创立丛林,大众同归栖止。不遵国法,何以邀王臣之护持。不守清规

  • 说 革 命·太虚

    ──十六年六月在上海作──革命一名,滥觞于汤武革命,原为政治上革故鼎新时之一专门名词。儒者重天命,当易姓之际,辄称受命于天,言天已革去昔日命某姓为其国元首之职,今已改命某人任元首之职也。由天视民视、天听民听推之,则

  •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六·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明十法摄位。谓下摄于上上摄于下。中摄上下。故一一三法皆摄六位。三障覆六位者。斯由三障从迷说。六即从解说耳。若即三障之非道。通达三障之佛道。即此佛道须论六位。此之六位摄一切位。理即摄博

  • 卷第六·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六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七觉品第六问曰。几觉。答曰。七。何等七。念觉择法觉喜觉进觉除觉定觉舍觉。云何念觉。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

  •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