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六

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

问分七觉品第六

问曰。几觉。答曰。七。何等七。念觉择法觉喜觉进觉除觉定觉舍觉。云何念觉。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见学人。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未得圣法。欲得修道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是名念觉。云何择法觉。学人离结使。乃至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法中。择重择究竟择择法思惟觉了达自相他相共相思持辩观进辩慧智见解脱方便术焰光明照耀慧眼慧根慧力无痴正见。是名择法觉。云何进觉。学人离结使。乃至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身心发出度堪忍不退勤力进不离不懈不缓不惰进进根进力正进。是名进觉。云何喜觉。学人离结使。乃至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欢喜踊跃重踊跃究竟踊跃治净满足心欢喜。是名喜觉。云何除觉。学人离结使。乃至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身乐心乐身柔心柔身轻心轻身软心软身除心除。是名除觉。云何定觉。学人离结使。乃至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心住正住专住心一向心一乐心不乱依意心独定定根定力正定。是名定觉。云何舍觉。学人离结使。乃至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舍不著心等心直不谄心不贵非受。是名舍觉。

七觉。几色。几非色。五非色。二二分或色或非色。云何五非色。念觉择法觉喜觉定觉舍觉。是名五非色。云何二二分或色或非色。进觉除觉。名二二分或色或非色。云何进觉色。身发出度。名进觉色。云何进觉非色。心发出度。名进觉非色。云何除觉色。身乐身柔身轻身软身除。是名除觉色。云何除觉非色。心乐心柔心轻心软心除。是名除觉非色。

七觉。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

七觉。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无对。

七觉。几圣。几非圣。一切圣。

七觉。几有漏。几无漏。一切无漏。一切无受。一切无求。一切非当趣。一切无取。一切无胜。

七觉。几受。几非受。一切非受一切外。

七觉。几有报。几无报。一切二分或有报或无报。云何念觉有报。念觉报法。名念觉有报。云何念觉有报。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果。未得圣法。欲得修道。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名念觉有报。云何念觉无报。念觉报名念觉无报。云何念觉无报。见学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果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是名念觉无报。择法进喜除定舍觉亦如是。

七觉。几心。几非心。一切非心。

七觉。几心相应。几非心相应。五心相应。二二分或心相应或非心相应。云何五心相应。念觉择法觉喜觉定觉舍觉。名五心相应。云何二二分或心相应或非心相应进觉除觉。名二二分或心相应或非心相应。云何进觉心相应。进觉若心数发出度。名进觉心相应。云何进觉非心相应。进觉若非心数身发出度。是名进觉非心相应。云何除觉心相应。除觉若心数心乐心柔心轻心软心除。是名除觉心相应。云何除觉非心相应。除觉若非心数身乐身柔身轻身软身除。是名除觉非心相应。七觉。几心数。几非心数。五心数。二二分或心数或非心数。云何五心数。念觉择法觉喜觉定觉舍觉。是名五心数。云何二二分或心数或非心数。进觉除觉。是名二二分或心数或非心数。云何进觉心数。进觉若缘心发出度。名进觉心数。云何进觉非心数。进觉若非缘身发出度。名进觉非心数。云何除觉心数。除觉若缘心乐心柔心轻心软心除。是名除觉心数云何除觉非心数。除觉若非缘身乐身柔身轻身软身除。名除觉非心数。

七觉。几缘。几非缘。五缘。二二分或缘或非缘。云何五缘念觉择法觉喜觉定觉舍觉。是名五缘。云何二二分或缘或非缘。进觉除觉。名二二分或缘或非缘。云何进觉缘。进觉若心数发出度。名进觉缘。云何进觉非缘。进觉若非心数身发出度。名进觉非缘。云何除觉缘。除觉若心数心乐心柔心轻心软心除。名除觉缘。云何除觉非缘。除觉若非心数身乐身柔身轻身软身除。名除觉非缘。

七觉。几共心。几不共心。五共心。二二分或共心或不共心。云何五共心。念觉择法觉喜觉定觉舍觉。名五共心。云何二二分或共心或不共心。进觉除觉。名二二分或共心或不共心。云何进觉共心。进觉随心转共心生共住共灭心发出度。名进觉共心。云何进觉不共心。进觉若不随心转不共心生不共住不共灭身发出度。名进觉不共心。云何除觉共心。除觉若随心转共心生共住共灭身乐心乐身柔心柔身轻心轻身软心软身除心除。名除觉共心。云何除觉不共心。除觉若不随心转不共心生不共住不共灭身乐身柔身轻身软身除。名除觉不共心。随心转不随心转亦如是。

七觉。几业。几非业。一切非业。

七觉。几业相应。几非业相应。五业相应。二二分或业相应或非业相应。云何五业相应。念觉择法觉喜觉定觉舍觉。名五业相应。云何二二分或业相应或非业相应。进觉除觉。名二二分或业相应或非业相应。云何进觉业相应。进觉思相应心发出度。名进觉业相应。云何进觉非业相应。进觉若非思相应身发出度。名进觉非业相应。云何除觉业相应。除觉若思相应心乐心柔心轻心软心除。是名除觉业相应。云何除觉非业相应。除觉若非思相应身乐身柔身轻身软身除。名除觉非业相应七觉。几共业。几非共业。一切共业。一切随业转七觉。几因。几非因。一切因。

七觉。几有因。几无因。一切有因。一切有绪。一切有缘。一切有为。

七觉。几知。几非知。一切知如事知见。

七觉。几识。几非识。一切意识如事识。

七觉。几解。几非解。一切解如事知见。

七觉。几了。几非了。一切了如事知见。

七觉。几断智知。几非断智知。一切非断智知。

七觉。几修。几非修。一切修。

七觉。几证。几非证。一切证如事知见。

七觉。几善。几非善。几无记。一切善。

七觉。几学。几无学。几非学非无学。一切二分或学或无学。云何念觉学。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见学人。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若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证沙门果。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名念觉学。云何念觉无学。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果。未得圣法。欲得修道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名念觉无学。择法进喜除定舍觉亦如是。

七觉几报几报法。几非报非报法。一切二分或报或报法。云何念觉报。念觉无报。名念觉报。云何念觉报。见学人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名念觉报。云何念觉报法。念觉有报。名念觉报法。云何念觉报法。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果。未得圣法。欲得修道。若实人若趣若念忆念微念顺念住不忘相续念不失不夺不钝不钝根念念根念力正念。名念觉报法。择法进喜除定舍觉亦如是。

七觉。几见断。几思惟断。几非见断非思惟断。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

七觉。几见断因。几思惟断因。几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因。

七觉。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一切不系。

七觉。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三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云何念觉过去。念觉若生已灭名过去。云何念觉未来。念觉未生未出。名念觉未来。云何念觉现在。念觉生未灭。名念觉现在。择法觉乃至舍觉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问分不善根品第七

问曰。几不善根。答曰三。何等三。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云何贪不善根。悕望名贪不善根。云何贪不善根。五欲中喜爱适意爱色欲染相续。眼识色喜爱适意爱色欲染相续。耳鼻舌身识触喜爱适意爱色欲染相续。他欲他色他财他妇他童女他所须悕望得。若贪贪著心相应贪悕望爱心欲染重欲染究竟欲染及余可贪法。若贪重贪究竟贪悕望爱心欲染重欲染究竟欲染。是名贪不善根。云何恚不善根。忿怒名恚不善根。云何恚不善根。若少众生。若多众生。伤害系缚。作种种困苦。若嗔恚重嗔恚。究竟嗔恚。相应嗔恚。忿怒横嗔。憎恶恼心。相憎无慈。无怜愍。无利益众生。及余所嗔恚法。若恚重恚究竟恚。相应嗔。忿怒横嗔。憎恶恼心。嗔恚相憎无慈。无怜愍。无利益法。名嗔恚不善根。云何痴不善根。无明是名痴不善根。云何痴不善根。不知苦集灭道。不知过去。不知未来。不知过去未来。不知内。不知外。不知内外。六触入集灭味过患。不知如实出。不知如尔。不知业报。不知缘善不善无记黑白有缘无缘有光无光作不作亲不亲。彼法中若痴夺心应夺心。碍覆盖暗冥。荒秽缠心痴浊无明无明流。无明渊。无明使。无知无见。无解无脱。无方便。及余法中痴若痴夺心应夺心碍覆盖闇冥。乃至无知无见无解无脱无方便。名痴不善根三不善根。几色。几非色。一切非色。三不善根。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三不善根。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无对。三不善根。几圣。几非圣。一切非圣。三不善根。几有漏几无漏。一切有漏。一切有爱。一切有求。一切当求。一切有取。一切有胜。三不善根。几受。几不受。一切不受。一切外。三不善根。几有报。几无报。一切有报。三不善根。几心。几非心。一切非心。三不善根。几心相应。几非心相应。一切心相应。三不善根。几心数。几非心数。一切心数。三不善根。几缘。几非缘。一切缘。三不善根。几共心。几不共心。一切共心。一切随心转。三不善根。几业。几非业。一切非业。三不善根。几业相应。几非业相应。一切业相应。三不善根。几共业。几不共业。一切共业。一切随业转。三不善根。几有因。几无因。一切有因。一切有绪。一切有缘。一切有为。三不善根。几知。几非知。一切知知见如事。一切识意识如事。一切解一切了。三不善根。几断智知。几非断智知。一切断智知。一切断。三不善根。几修。几非修。一切非修。三不善根。几证。几非证。一切证知见如事。三不善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一切不善。三不善根。几学。几无学。几非学非无学。一切非学非无学。三不善根。几报。几报法。几非报非报法。一切报法。三不善根。几见断。几思惟断。几非见断非思惟断。一切二分或见断或思惟断。云何贪不善根见断。贪不善根见断因。贪不善根。是名贪不善根见断。云何贪不善根思惟断。贪不善根思惟断因贪不善根。名贪不善根思惟断。恚痴亦如是。三不善根。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二欲界系。一三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云何二欲界系。贪不善根。恚不善根。名二欲界系。云何一三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痴不善根。名一三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云何痴不善根欲界系。欲漏有漏痴不善根名欲界系。云何痴不善根色界系。色漏有漏痴不善根。名色界系。云何痴不善根无色界系。无色漏有漏痴不善根。名无色界系。三不善根。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三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云何贪不善根过去。贪不善根生已灭名过去。云何贪不善根未来。贪不善根未生未出名未来。云何贪不善根现在。贪不善根生未灭名现在。恚痴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问分善根品第八

问曰。几善根。答曰三。何等三。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无贪善根。不悕望名无贪善根。云何无贪善根。心堪忍离贪。是名无贪善根。云何无贪善根。五欲中喜爱适意爱色欲染相续。眼识色爱喜适意爱色欲染相续。耳鼻舌身识触爱喜适意爱色欲染相续。他欲他色他财他妻女他童女他所须。不悕望得。不贪不著心。不贪悕望。不爱不欲染。不重欲染心。究竟不欲染。及余法不贪不重贪究竟。不贪不悕望。不爱不欲染。不重欲染。究竟不贪。不悕望不爱。不欲染不重欲染。究竟不欲染。名无贪善根。云何无恚善根。不忿怒是名无恚善根。云何无恚善根。心堪忍离恚。名无恚善根。云何无恚善根。若少众生多众生。此众生。不伤害。不系缚。不缚闭。不作种种苦。不嗔不重嗔。究竟不嗔心。不应嗔。不忿怒。不横嗔。不憎恶。不恼乱心。不相憎恶。怜愍利益众生。及余法不嗔不恚不重恚究竟不恚心不应恚不忿怒不横嗔不憎恶不恼乱心不嗔恚不相憎恶怜愍利益法。是名不恚善根。云何无痴善根。离无明名无痴善根。云何无痴善根心堪忍离痴。名无痴善根。云何无痴善根。知苦集灭道。知过去。知未来。知过去未来。知内知外。知内外。知六触入集灭味过患。知如实出。知如尔。知业报。知缘知善不善无记。知黑白有缘无缘有光无光作不作亲不亲。过去法中。无痴不夺不夺心不相应无碍无覆盖无暗冥无荒乱无缠心不痴不浊明焰光照照知见解脱方便慧眼慧根慧力择法正觉正见。及余法中。无痴不夺不夺心相应无碍无覆盖无闇冥。乃至正觉正见。名无痴善根。三善根。几色。几非色。一切非色。三善根。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三善根。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无对。三善根。几圣。几非圣。二非圣。一二分或圣或非圣。云何二非圣。无贪无恚。名二非圣。云何一二分或圣或非圣。无痴善根。是名一二分或圣或非圣。云何无痴善根非圣。无痴善根有漏。名无痴善根非圣。云何无痴善根非圣。非学非无学无痴善根。是名无痴善根非圣。云何无痴善根圣。无痴善根无漏。是名无痴善根圣。云何无痴善根圣。信根相应无痴善根。名无痴善根圣。云何无痴善根圣。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见学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未得圣法。欲得圣法欲得修道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趣若无痴。名无痴善根圣。有漏无漏有爱无爱有求无求当取非当取有取无取有胜无胜亦如是。三善根。几受。几非受。一切非受。一切外。三善根。几有报。几无报。二有报。一二分或有报或无报。云何二有报。无贪无恚。名二有报。云何一二分或有报或无报。无痴善根。名一二分或有报或无报。云何无痴善根有报。无痴善根报法。名无痴善根有报。云何无痴善根有报。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未得圣法。欲得修道。若实人若趣若无痴。名无痴善根有报。云何无痴善根无报。无痴善根报。名无痴善根无报。云何无痴善根无报。见学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无学人欲得阿罗汉。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无痴。名无痴善根无报。三善根。几心。几非心。一切非心。三善根。几心相应几非心相应。一切心相应。三善根。几心数几非心数。一切心数。三善根。几缘。几非缘。一切缘。三善根几共心。几不共心。一切共心。一切随心转。三善根。几业。几非业。一切非业。三善根。几业相应。几非业相应。一切业相应。三善根。几共业。几非共业。一切共业。一切随业转。三善根。几因。几非因。一切因。三善根。几有因。几无因。一切有因。一切有绪。一切有缘。一切有为。三善根。几知。几非知。一切知如事知见。三善根。几识。几非识。一切识意识如事识。一切解。一切了。三善根。几断智知。几非断智知。一切非断智知。一切非断。三善根。几修。几非修。一切修。三善根。几证。几非证。一切证知见如事。三善根。几善。几非善。几无记。一切善。三善根。几学。几无学。几非学非无学。二非学非无学。一三分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云何二非学非无学。无贪无恚。名二非学非无学。云何一三分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无痴善根。名一三分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云何无痴善根学。无痴善根圣非无学。名无痴善根学。云何无痴善根学。学信根相应无痴善根。名无痴善根学。云何无痴善根学。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见学人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若实人若趣无痴善根。名无痴善根学。云何无痴善根无学。无痴善根若圣非学。名无痴善根无学。云何无痴善根无学。无学信根相应无痴善根。名无痴善根无学。云何无痴善根无学。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未得圣法。欲得圣法修道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无痴。名无痴善根无学。云何无痴善根非学非无学。无痴善根非圣无痴。名无痴善根非学非无学。三善根。几报。几报法。几非报非报法。二报法。一二分或报或报法。云何二报法。无贪无恚。名二报法。云何一二分或报或报法。无痴善根。名一二分或报或报法。云何无痴善根报。无痴善根无报。名无痴善根报。云何无痴善根报。见学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沙门果。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无学人欲得阿罗汉。观智具足。若智地若观解脱心即得阿罗汉果。若实人若趣无痴。名无痴善根报。云何无痴善根报法。无痴善根有报。名无痴善根报法。云何无痴善根报法。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槃寂灭。如实观苦集灭道。未得欲得。未解欲解。未证欲证。修道离烦恼。无学人欲得阿罗汉未得圣法。欲得修道。若实人若趣无痴。是名无痴善根报法。三善根。几见断。几思惟断。几非见断非思惟断。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三善根。几见断因。几思惟断因。几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三善根。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二欲界系。一四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或不系。云何二欲界系。无贪无恚。名二欲界系。云何一四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或不系。无痴善根。名一四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或不系。云何无痴善根欲界系。欲漏有漏无痴善根。名欲界系。云何无痴善根色界系。色漏有漏无痴善根。名色界系。云何无痴善根无色界系。无色漏有漏无痴善根。名无色界系。云何无痴善根不系。圣无漏无痴善根名不系。三善根。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三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云何无贪善根过去。无贪善根生已灭名过去。云何无贪善根未来。无贪善根未生未出名未来。云何无贪善根现在。无贪善根生未灭名现在。无恚无痴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问分大品第九

问曰。几大。答曰四。何等四。地水火风大。云何地大。二地大。内地大。外地大。云何内地大。若身内别坚受坚。骨齿爪发毛妍肤肌皮筋脾肾肝肺心肠胃大肠小肠大腹小腹粪秽。此身及余内受坚。名内地大。云何外地大。外非受坚。铜铁铅锡白镴金银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钱性宝贝珠沙石土碱卤石粪扫灰土地草木枝叶茎节。及余外非受坚。名外地大。如是内地大外地大名地大。

云何水大。二水大。内水大。外水大。云何内水大。身内受。水腻涎癊胆肝肪髓脑脂[月*冊]涕唾脓血小便。及余身内受水润等。名内水大。

云何外水大。若外水腻非受。苏油生酥蜜黑石蜜乳酪酪浆醪酒甘蔗酒蜜酒。及余外水腻非受。名外水大。如是内水大外水大名水大。

云何火大。二火大。内火大。外火大。云何内火大。身内火受热。若热能令热。身热内燋。若服食饮等消。及余身内别受火。名内火大。云何外火大。外火非受热火热日热珠热舍热墙热山热谷气热草热木热牛屎粪热。及余外火热非受。名外火大。如是内火大外火大名火大。

云何风大。二风大。内风大。外风大。云何内风大。身受风。上风下风依节风挛躄风骨节游风出息入息风。余内别受风。名内风大。云何外风大。外风非受。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杂尘风不杂尘风冷风热风黑风旋岚风动地风。及余外风非受。名外风大。如是内风大外风大名风大。

四大。几色。几非色。一切色。四大。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四大。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有对。四大。几圣。几非圣。一切非圣。四大。几有漏。几无漏。一切有漏。一切有爱。一切有求。一切当取。一切有取。一切有胜。四大。几受。几非受。一切二分或受或非受。云何地大受。地大若内名地大受。云何地大受。地大业法烦恼所生报我分摄。名地大受。云何地大非受外地大名地大非受。水火风大亦如是。四大。几有报。几无报。一切无报。四大几心。几非心。一切非心。四大。几心相应。几非心相应。一切非心相应。四大。几心数。几非心数。一切非心数。四大。几缘。几非缘。一切非缘。四大。几共心。几不共心。一切不共心。一切不随心转。四大。几业。几非业。一切非业。四大。几业相应。几非业相应。一切非业相应。四大。几共业。几非共业。一切不共业。一切不随业转。四大。几因。几非因。一切因。四大。几有因。几无因。一切有因。一切有绪。一切有缘。一切有为。四大。几知。几非知。一切知如事知见。四大。几识。几非识。一切识如事识。一切了如事知见。四大。几断智知。几非断智知。一切非断智知。四大。几修。几非修。一切非修。四大。几证。几非证。一切证如事知见。四大。几善。几不善。几无记。一切无记四大。几学。几无学。几非学非无学。一切非学非无学。四大。几报。几报法。几非报非报法。一切二分或报或非报非报法。云何地大报。地大受名地大报。云何地大报。地大业法烦恼所生报我分摄。名地大报。云何地大非报非报法。外地大名地大非报非报法。水火风大亦如是。

四大。几见断。几思惟断。几非见断非思惟断。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四大。几见断因。几思惟断因。几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一切三分或见断因或思惟断因或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云何地大见断因。若见断法报地大。名地大见断因。云何地大思惟断因。思惟断因法报地大。是名地大思惟断因。云何地大非见断非思惟断因。善法报地大非报非报法。名地大非见断非思惟断因。水火风大亦如是。四大。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一切二分或欲界系或色界系。云何地大欲界系。欲漏有漏地大。名欲界系。云何地大色界系。色漏有漏地大。名色界系。水火风大亦如是。四大。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一切三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云何地大过去。地大生已灭名过去。云何地大未来。地大未生未出名未来。云何地大现在。地大生未灭名现在。水火风大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问分优婆塞品第十

问曰。是优婆塞耶。答曰是。谁优婆塞。是佛优婆塞。何等佛。释迦牟尼佛。何所勋是优婆塞。谓法。何等法。离欲。何等离欲灭尽。何等灭尽。涅槃。齐几名为优婆塞。若人诸根男相具足。心无错乱。不为苦所逼。欲作优婆塞。向尊上心。向彼为主依于舍彼喜乐彼法轮未转。未有众僧。口受二教。归依佛。归依法。受此二语已。即名优婆塞。如偈说。

离垢烦恼使  证第一常寂

降伏称无量  为彼提谓说

归佛及归法  离垢无上宝

未有第三宝  教令依二宝

非为欲损彼  大仙无所吝

此法义应尔  大仙不毁僧

法轮既转。便有圣众。即说三语。口受三教。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受此三语已。即名优婆塞。如佛说。

归依处众多  山岩及树木

园林及神寺  斯由苦所逼

此归非安隐  此归非为上

非归依此处  能离一切苦

若归佛法僧  正观四真谛

苦由于集生  能灭于苦集

八正安隐道  必至甘露处

此归最为安  此归最为上

归依于此处  能离一切苦

问曰。优婆塞几戒。答曰五。何等五尽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尽寿不盗。是优婆塞戒。尽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尽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尽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如是优婆塞五戒。尽寿受持。不得违犯。齐几为持戒优婆塞。若优婆塞。于此五戒中。常持戒护行近行。不缺行。不乱行。不浊行。不杂行。随顺戒行。齐是名持戒优婆塞。如偈说。

智人能持戒  悕望于三乐

尊重得利益  终受天上乐

见如是等处  智者能离恶

利根持净戒  常得第一乐

云何杀生若生众生想。故断众生命。死时未到。到时未死。教令杀害断命勿令活。彼语闻已过彼时已灭彼生已仆地。如此身业口业。是众生故断众生命。当断不定断。彼是杀生业。若行彼业者。是名杀生人。云何不杀生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不犯。断根舍不善堪忍行善。名不杀生。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不杀亦不教  亦不劝他杀

诸定及惊怖  及与大名称

于一切众生  尽舍诸刀杖

云何不与取。若有人不与取。若村中若山泽不与盗心取他物。若共他行若共相交劫取他物。想起盗心悕望爱护作己有。如是身业口业取去取来。离本家移处坏封帜出界彼业是不与取。若行彼业者。名不与取人。云何不盗是优婆塞戒。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根。堪忍行善。是名不盗优婆塞戒。如佛说。

不盗亦不教  不取不持去

亦不劝他取  离诸不与取

云何邪淫。若有邪行人。若有母护父护兄护弟护姊护妹护自护法护姓护亲里护信要护乃至花鬘护。若共如此宿。共行欲法。若自妻非道行。彼业是邪行。若行彼业者。是名邪行人。云何不邪淫是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堪忍行善。是名不邪淫。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离淫不净行  观欲如火坑

虽未能离欲  足不犯他妻

云何妄语。若有人妄语。若伴中众中亲里中贵人中国主前若人倩人为证。如所知说。彼人不知言知。知言不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若自为为他。若为财于众中故作妄语。隐所忍隐所欲隐所觉隐所想隐心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识言识。识言不识。先欲妄语。语时知妄语。语竟知妄语。如是虚诳意以为财故。若集声音句言语口教是妄语业。若行彼业者是名妄语人。云何不妄语。是优婆塞戒。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堪忍行善。是名不妄语。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若伴若众中  一一不妄语

不说不劝教  离一切虚妄

云何饮酒放逸处。若有饮酒放逸处。若酒醪酒甘蔗酒蒲桃酒蜜酒。及余物酒。若饮酒若爱乐酒。洒身乃至草叶一渧。彼业是饮酒放逸处。若行彼业者。是名饮酒放逸人。云何不饮酒不放逸。是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根。堪忍行善。名不饮酒不放逸处。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圣言当离酒  亦勿与他酒

不饮不劝乐  知此放逸处

知此不善门  憍慠愚者然

知此处不善  戒德自防护

不杀亦不盗  实语不饮酒

不淫断欲法  不夜非时食

谦卑不高床  息听止观乐

不花鬘涂香  如是名八斋

随彼时持斋  智人随食施

饮食供养僧  不放逸贪著

供养于父母  如法求财物

以自修家业  得生日光天

五戒。几色几非色。一切色。五戒。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五戒。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无对。五戒。几圣。几非圣。一切非圣。五戒。几有漏。几无漏。一切有漏。一切有爱。一切有求。一切当取。一切有取。一切有胜。五戒几受。几非受。一切非受。一切外五戒。几有报。几无报。一切有报。五戒。几心。几非心。一切非心。五戒。几心相应。几非心相应。一切非心相应。五戒。几心数。几非心数。一切非心数。五戒。几缘。几非缘。一切非缘。五戒。几共心。几不共心。一切不共心。一切不随心转。五戒。几业。几非业。一切业。五戒。几业相应。几非业相应。一切非业相应。五戒。几共业。几非共业。一切不共业。一切不随业转。五戒。几因。几非因。一切因。五戒。几有因。几无因。一切有因。一切有绪。一切有缘。一切有为。五戒。几知。几非知。一切知如事知见。五戒。几识。几非识。一切识意识如事识。一切解。一切了。五戒。几断智知。几非断智知。一切非断智知。五戒。几修。几非修。一切修。五戒几证。几非证。一切证知见如事。五戒。几善。几不善。几无记。一切善。五戒。几学。几无学。几非学非无学。一切非学非无学。五戒。几报。几报法。几非报非报法。一切报法。五戒。几见断几思惟断。几非见断非思惟断。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五戒。几见断因。几思惟断因。几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五戒。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一切欲界系。五戒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三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云何不杀戒过去。不杀戒生已灭名过去。云何不杀戒未来。不杀戒未生未出名未来。云何不杀戒现在。不杀戒生未灭名现在。乃至不饮酒不放逸戒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六(问分第一十品竟)

猜你喜欢
  卷之十六·纪荫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二卷·护法
  卷第十八·昙噩
  缁门警训卷第五·如卺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唐慧琳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佚名
  法华三昧忏仪·智顗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宗密
  卷之十九·纪荫
  卷第三十七·佚名
  答 李 直 问·太虚
  十三 顿悟渐修·正果法师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石雨明方
  第九十三章 玛耶达奴等二王·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肇·唐圭璋

      肇字子开,南丰人,巩之弟。生于庆历七年(1047)。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元祐中,官中书舍人。徽宗朝,再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乙宫。崇宁中,安置汀州。大观元年(1107)卒,年六十一。绍兴初,追谥文昭

  • 卷三十四·阮阅

      ●卷三十四·伤悼门  长庆四年,退之为吏部侍郎,薨于静(靖)安里第。李翱《行状》载属纩之语云:“伯兄德行高,晚(晓)〔方药,食必视《本草》〕年止四十二。某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且获终于牖下,幸不失大节以下

  • 第十九出 打破宝镜·佚名

    【骏甲马】(生上)脱落衣裳挑镜担,肩头不识挂担也着挑。我是官员有荫仔。嗏!磨镜乞人叫陈三。只处正是黄厝。来到黄厝日斜西。磨镜,磨镜!不知内头知不知?我是泉州磨镜客,娘仔那卜磨镜请出来。(贴上介唱)听见外头铁

  • 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张廷玉

        ◎职官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一·焦竑

      廣西(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府 同知 通判 知州 州同知 州判官 教授 驛丞)   ◆布政使   廣西左布政使胡智(實錄)   廣西右布政使伍公希淵神道碑(李□陽)   明中奉大夫廣西右布政使

  • 第六回 阬深谷诸儒毙命 得原璧暴主惊心·蔡东藩

      却说梁山下面,经过的大员,就是丞相李斯。当由始皇左右,据实陈明,始皇道:“丞相车骑,果如此威风么?”这句说话,明明是含有怒意。左右从旁窥透,便有人报知李斯。李斯听说,吃惊不小,嗣是有事出门,减损车从,不复如前,偏又被始皇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正德六年八月戊寅朔□ 大社 大稷○监察御史江万实言朝廷凡大事必令会官议拟正欲合众论之公以求事理之当然非素有一定之见岂能决择于立谈之间况窃听于旁者每如堵墙机密重务不免传泄自今凡有会议先具揭帖送与议者至期乃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纪昀

    四夷传 【二】 突厥回鹘【厖特勒】薛延陀【拔野古 仆固 同罗 契苾 多览葛 ■〈夹〉跌 葛逻禄 拔悉蜜】 黠戛斯【伊州 都播 骨利干 白霫 斛薛】 奚室韦诸部落突厥 回鹘 【厖特勒】 薛廷陀 【拔野古

  • 一○九二 福建巡抚雅德奏覆遵旨办理《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九二 福建巡抚雅德奏覆遵旨办理《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五日福建巡抚臣雅德跪奏,为钦奉谕旨,恭折覆奏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寄字内开,【真按:又有作字寄内开者!寻其文意,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三乐略【二】祀飨正声【臣】等谨按郑樵於祀飨正声自汉郊祀十九章东都五诗外仅列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然犹谓其雅颂不分神人互用後若汉之十二成周之十二顺宋之十二安金之十二宁皆依仿梁制而

  • 本政 第九·王符

    凡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二〕。阴阳者,以天为本。天心顺则阴阳和,天心逆则阴阳乖。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三〕,民愁苦则天心逆。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君以恤民为本〔四〕,臣忠良则君政善,臣奸枉

  • 至当篇第九·张载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  「大

  • 卷十五·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五宋 夏僎 撰髙宗肜日髙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训诸王作髙宗肜日髙宗之训肜者祭之明日又祭也葢用以礼賔尸与行事之有司凡助祭之賔客皆预其中也在商谓之肜在周谓之绎葢有相寻不絶之意

  • 卷五十二·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五十二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丧服小记第十五齐衰音义又作【仍作齐误】疏斩衰者主人为父之服也【上当脱斩衰括髪以麻六字】括髪者以麻自项而前交于额上【者字误在以麻下而误以】免而以布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科〕癸三饿鬼所有众苦思惟饿鬼苦者,谓诸习近上品悭者,生饿鬼中,彼复常与饿渴相应,皮及血肉悉皆枯槁,犹如火炭,散发覆面,口极干焦,舌常舐略。此中有三。于诸饮食有外障者,谓彼若趣泉海池沼,即于其处,为余有情持剑枪矛,遮其泉等不

  • 叙·远门净柱

    正法眼藏之布在方策也。自景德传灯始。踵其后者李遵勖之广灯。佛国之续灯。[目*每]翁之联灯。雷庵之普灯。层见迭出。卷帙浩繁。学者不无望洋而叹。绍定间。大川济公承浙翁之传。主握宗印。集诸学侣撮为会元。可谓始

  • 南中幽芳录·佚名

    《南中幽芳录》成书于明永乐十年春(公元1412年春),记叙了当时的38品名兰,如:碧玉莲、大雪素、金镶玉、小雪素、金丝莲、黄建素、大贡品等。书中对这38品兰蕙的产地及分布;生态习性;根茎和叶鞘;叶色、叶态、叶质、叶片数;花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