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结论

本编十章,叙次巳竟,兹再总括所述,撰为结论,以殿编末。 

首宜论者,是为史学之分期,愚谓吾国史学,可分五期论之,第一,自上古讫汉初,是为史学创造期;初则史官即为史家,而史籍亦史官之所掌也。继则孔子删《尚书》,作《春秋》,定礼、乐,而左丘明为《春秋传》,或谓左氏又作《国语》,虽不能遽指孔子为史家之祖,然因鲁史而作《春秋》,实树史体之圭臬,而左氏则又身为史官,善于作史者也。有《春秋》及《左氏传》,乃有编年史,有《国语》乃有国别史,有《尚书》,乃有纪事之史,有《周礼》、《仪礼》,乃有典礼之史,是皆为后代各体史籍之所因,吾故以“创造期”称之也;第二,则两汉之世,是为史学成立期,此期史家甚少,而以司马迁、班固二氏最为杰出,而苟悦次之,而所撰之史,则《史记》、《汉书》与《汉纪》也。迁创为纪传体,而固因之,迁书通叙古今,而固书则专叙一代,而通史、断代,因以分焉。《汉纪》仿《左传》为编年体,而为《晋纪》、《宋略》、《通鉴》诸书之所因,自斯以来,时历二千,撰史之士,咸莫能外,吾故以“成立期”称之也;第三,则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是为史学“发展期”,此期私家撰史之风最盛,《后汉书》有十一家,《晋书》有十八家,三国、十六国、南北朝,各有多数分撰之史,而陈寿,崔鸿,李延寿因之,以成合撰之《三国志》、《十六国春秋》、《南史》、《北史》等作,而编年之书,亦略相等,胥汲马、班、荀三氏之流,而结璀璨光华之果者,不谓之“发展期”不得也;第四,则自唐讫清末,是为史学“蜕变期”,此期于近现代之正史,悉由官修,定于一尊,私家偶有纂述,辄以肇祸,后遂相戒而不为,而于他方,则远于近代之史,多汲汲为之改造,更于典礼、学术之史,多所撰述,无体不备,且有专论、史法、史例,以批评推理为职志者,于是史域日廓,而史学亦日进,改前期之因习,启来日之革新,不谓之“蜕变”不得也。第五,则清季、民国以来,是为史学“革新期”,亦即现代三四十年间之史学也。本期学者,如章太炎先生,论史之旨,已异于前期,而梁启超氏,更以新史学相号召,而王国维氏,尤尽瘁于文字器物以考证古史,其他以西哲之史学,灌输于吾国者,亦大有人在,其势若不可遏,有中西合流之势。物穷则变,理有固然,名以“革新”,未为不当,此愚所分之五期也。而愚所述之各章,亦略与之相当,第一第二两章所述,则创造期之史学也,第十章所述,则成立期之史学也。第四章所述,则发展期之史学也,第五章以下迄于第九章所述,则蜕变期之史学也,第十章所述,则革新期之史学也。譬有人焉,由童子而成年,驯至壮盛,中因身体之发育,而渐致心理之变化,而尚未届于老大之境,吾国史学之进展,殆与此同一理乎。虽然史学之分期,与通史异,不得略得其似,藉以窥见变迁进化之迹,非有明确之界画可指数也。

何炳松氏,则分吾国史学为三期:第一期,自孔子作《春秋》,以迄荀悦述《汉纪》,凡七百余年,为编年、纪传二体由创造而达于成立之期。第二期,由荀悦以迄北宋之末,其间约千年,为旧式通史之发展期。(一)自南宋迄今,由儒家一派,衍化而成,所谓浙东之史学,实为史学衍为派别并有进步之一期,此其分期之大概也。(二)案何氏所谓第一期,即吾所分之创造、成立两期,何氏盖专就二体之创造与成立,合而为一言之也。何氏所谓第二期,当吾所分之发展期及蜕变期之前半,考何氏以梁武《通史》,司马光《通鉴》,郑樵《通志》,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为此期重要之史著,故以为通史最盛之时期,不知此期史著之发展,不仅通史一体为然,又有断代、国别、典礼、方志之史,举其一而遗其八九,究嫌偏而不全,愚未敢以为然也。何氏所谓第三期,又当吾所分之蜕变期之后半,以及革新期,南宋之浙东史家,虽与儒学之程颐有渊源,而不得谓其出于颐,且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精研史学,传于万斯同,衍而为全、邵、章三氏,史学之绪,尤盛于宋,而亦别有所受,与南宋浙东史家无与。(三)至清代之浙东史学,能否代表此期之全部,又为疑问,何氏生长浙东(何氏金华人),囿于地方之见,故有是论,究不得谓之化,最后必以浙东为尾闾,何氏分期之说,不过证明史学之衍变,极于浙东,而浙东史家,乃得当史学嫡派之称,语有所蔽,难与论古,故吾不甚取之。

其次所宜论者,则为本编之作,含有二义,一备史籍之要删,一为史学之总录是也。往代之史籍,林林总总,多至不可胜数,非惟著录于各史《经籍》、《艺文》二志之史部书宜为论列,即经、子、集三部之书与史部有关或其一部含有史料在内者,亦未可遗而不数,依此求之,纤悉靡遗,恐非百数十卷书所能尽载,此章氏《史籍考》所以未溃于成也。兹总古今史籍,分为二类,一为史料,一为史著,史料、史著之分,即为记注、撰述之分,以今视昔,则吾国史籍,则十九皆史料也。英人威尔斯尝谓,距今二百年前,世界未尝有一著述足称为史者,西国有然,吾华尤甚,欲由大量史料中,别造一极餍人意之新史,则尚有待,姑从旧日史籍,加以理董,取其详故实而具史法者,各从其类,以次论列,而历代史学之成立、发展、变迁、进化,皆一寓于所述史籍之中,所谓备史籍之要删者一也。近代西方史家分为二派,一曰记述派,一曰推理派,记述派,以述史实为职志,推理派,以明史法为指归者也。求之吾国,记述派最为发达,以左、马、班、荀、范为之杰,且发源于东周之世而推理一派,直至刘知幾出,始有成家之论著,又间以千余年,而章学诚始出而继之,呜呼,何其难也。近则衍刘、章之绪,而证以西哲之新说者。颇有其人,推理一派,渐呈发皇之象,此又今与古异者也。惟唐代以前,无推理之史家,非从所著之史籍,无以考见其史学之面目,如左、马、班、苟、陈、范之史学,即寓乎所著《左传》、《史记》、《汉书》、《汉纪》《三国志》、《后汉书》之中,故述其史著,即所以传其人也。刘、章以来,论史之语,乃别比次为书,不藉史籍以传,而此后之史家,亦得别辟一途,而不必躬自作史,如清代之史家,钱、王则属于考证,赵、崔则属于批评,而皆未尝作史,是其明证。兹取其要者述之,且以详近略远为主,所谓为史家之总录者又其一也。虽然,又有辨焉,本编著录之史籍,非以详其部次,伦次之史家,非以概其平生。本编就历代史家史籍所示之法式义例及其原理,而为系统之纪述,以明其变迁之因果为职志者也。其非出于此者,则概从略,以明断限,若夫详史籍之部次,则应别撰《史籍考》或《史部目录》,概史家之平生,则应别撰《史家考》,或《史家别传》,而与本编则无与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列传第六十六·脱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三·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一·朱国祯
  中兴论·陈亮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纪昀
  卷之八十九·祁韵士
  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张柔传·宋濂
  吴麟征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六·佚名
  卷第十·佚名
  邝孙谋·周诒春
  四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杨显之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自家是店小二,在这郑州城外,开着个小酒店。今早起来挂了酒望子,烧的镟锅儿热着,看有甚么人来?(孔目上云)自家郑孔目,攒造文书己回。我一路

  • 卷二十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八目録【五十五字】鹧鸪天【下】辛弃疾【三十首】范成大【三首】陈三聘【三首】张孝祥【七首】程垓朱熹【二首】张震赵彦端【四首】姜夔【二首

  • 卷十六·李心传

     财赋三  官田官田东南旧多有之靖康中尝命经制司鬻蔡京王黼田为籴本翁端朝中丞为经制使言恐生弊幸乞租与客户岁收课租损其二分从之然诸道闲田颇多既利厚而租轻因有增租以攘之者谓之 田由是词讼繁兴绍兴二十八年知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三·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元年丙子十二月至二年丁丑二月】  崇徳元年十二月壬申征朝鲜  先是十一月乙丑冬至祀  天于  圜丘  太宗以朝鲜败盟逆命将统大军征之即于是日祭告天  地  宗庙并先期  御笃恭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三月癸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乙卯升山西按察使陈所蕴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添注○丙辰旌表节妇毛玺继妻方氏浙江遂安人○丁巳准肃府开化王弼枳长孙绅谟承袭祖爵夫人朱氏封为妃○以广湖道御史房壮丽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万历十六年六月癸丑朔原任吏部尚书严清奏谢存问报闻○命按察使丘浙知府杨沂周良贵致仕参政应存卓林偕春调用以吏科张鼎思劾其不职也○升遵化守备朱士元昌平游击○甲寅原任郧阳巡抚右佥都御史今逮问李材奏辩御史苏瓒论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陈均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莆田陈君均以其所辑皇朝编年举要与备要之书合若干巻踵门而告曰均之幼也侍从祖丞相正献公获观国朝史録诸书及眉山李氏续通鉴长编意酷嗜之独患篇帙之繁未易识其本末则欲删繁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时方从事

  • 别集上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陈康伯 鲁国文正公 字长卿信州弋阳人宣和三年中丙科调平江长洲簿改京畿运属为太学正建炎初除勅令所删定官书成赏改秩倅衢州绍兴六年为常博寻江东提举八年为

  • ·请恤沉溺官兵书·丁曰健

    卷查历年哨船、饷船失水,漂没官员弁兵之案,有详请题恤而未奉明文饬知者,有辗转查收册结而迟延未办者,有因复查生死下落久未见覆而即置之高阁者。窃思官弁及兵丁人等因公出洋,皆职分所当为。在水师不详察风云

  • 唐太宗追赠比干太师诏及祭文·林献堂

    唐太宗皇帝追赠诏门下,昔望诸列国之相,汉主尚求其后;夷吾霸者之臣,魏君犹礼其墓。况乎正直之道,迈青松而孤绝;忠勇之操,掩白玉而振彩者哉!殷故少师比干,贞一表德,忠介成性;以明允之量,属旡妄之灾。玉马遽驰,愍其邦

  • 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陈寿

    (蒋琬传、费祎传、姜维传、蒋斌传、蒋显传、刘敏传)蒋琬传,(附蒋斌等传)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他二十岁上与表弟泉陵人刘敏都成为当地名人。蒋琬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入蜀,升为广都县县长。刘备曾在一次外出视

  • 日讲书经解义进·库勒纳

    日讲书经解义进呈疏︵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库勒纳︵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叶方蔼等谨题为进呈刋完日讲书经解义仰祈圣鉴事【臣】等于康熙十七年二月初二日奉防尔衙门四书讲章刋完可即将书经讲章刋刻钦此【臣】等忝

  • 第九章 谨交游·佚名

    谨交游(交友时要倍加谨慎) 交友,是因为道义相合。若是与浪荡子弟相交,定会在戏场茶馆出入,在花街柳巷往来。整日嬉游,谈笑到青楼;互相追逐,流连入酒肆。闭口不谈礼义,举动都属轻佻。不知不觉,就走到邪门歪道上去了。所以人要

  • 卷十二·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十二庄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谷梁传】妇人旣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妇人旣嫁不逾境父母没不得归宁文姜十五年如齐尚爲越礼况频年如莒乎文姜爲禽兽之行与闻

  • 刀仗品第十八·佚名

    昔有一国名曰贤提。时有长老比丘。长病委顿羸瘦垢秽。在贤提精舍中卧无瞻视者,佛将五百比丘往至其所。使诸比丘传共视之为作糜粥。而诸比丘闻其臭处皆共贱之。佛使天帝释取汤水。佛以金刚之手。洗病比丘身体。地寻震动

  • 卷第七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修行增进。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围绕。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

  • 第七 质多相应·佚名

    第一 系缚一一时,众多之长老比丘等,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二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等,食后由托钵还,俱集坐于周圆堂中,起如是相互谈话:&ldquo;诸友!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二法是意义有别,抑言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仅言辞